民間經(jīng)典故事文字版五篇

字號: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民間經(jīng)典故事文字版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民間經(jīng)典故事文字版 篇一
    牛郎織女
    牛郎是一名孤兒,父母雙亡,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嫂子為人刻薄小氣,整日刁難牛郎,牛郎被迫離開哥哥家,與一頭老牛一起生活,這頭老牛憨厚肯干,幫牛郎分擔(dān)了大部分的體力活。在某次耕勞過后,牛郎在一水池塘旁邊休息,看見附近有一堆女人的衣裳,他四處張望也沒發(fā)現(xiàn)半個人影,就撿走了衣裳。
    織女是天上的仙女,她是七仙女中最小的那個,她長得很漂亮而且擅長織布,這天她和姐姐們一起下凡到人間嬉戲玩耍,在池塘中洗完澡后,織女發(fā)現(xiàn)自己放在岸邊的衣裳不見了。
    由于牛郎不小心拿走了織女的衣裳,他倆相識了,牛郎踏實能干、勤勞善良,織女聰明伶俐、漂亮賢惠,兩人萌生了愛意,不久便結(jié)婚了?;楹笈@赏獬龈?,織女就在家織布,織女還為牛郎生下了一兒一女,就當(dāng)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玉帝和王母娘娘見小女兒下凡一天都沒回來,就派人打聽了一下,沒想到都在凡間結(jié)婚生子了,人神相戀是違反天條的,一氣之下派兵把織女抓了回去。
    耕地回來的牛郎發(fā)現(xiàn)織女不見了,正急得不行,老牛卻開口說話并告訴了他真相,牛郎用扁擔(dān)挑著籮筐,把兩個孩子分別放入籮筐中就跑出去追織女,跑著跑著就飛上了天,眼看要追上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拿出玉簪在他倆之間劃了一下,出現(xiàn)了一條大河隔開了他們。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一大群喜鵲飛來用身體形成了鵲橋,讓她倆在天橋上相會。
    王母娘娘也終于知道他們是真的愛情,就破例每年的七月七日讓他倆在鵲橋上相會,后來牛郎就變成牛郎星,織女變成織女星,那條河就變成了銀河,而七月七就發(fā)展為七夕節(jié),是一個表達愛情的節(jié)日。
    2.民間經(jīng)典故事文字版 篇二
    梁山伯與祝英臺
    在我國西晉時期有一女子祝英臺,她非常喜歡讀書,夢想是外出求學(xué),但在當(dāng)時是不被允許的,沒有辦法祝英臺就用了女扮男裝的方法,求學(xué)途中遇到了同為背井離鄉(xiāng)外出學(xué)習(xí)的男子梁山伯,兩人相見恨晚,意氣相投,就在一草橋上結(jié)拜為兄弟,兩人一同到了書院就讀。
    讀書期間,白天兩人如影隨形、寸步不離,晚上就同枕共眠,一讀就是三年,祝英臺在朝夕相處中愛上了梁山伯。這三年,祝英臺從沒當(dāng)著梁山伯的面解下衣裳,而他卻一點也沒有懷疑,直到英臺接到家里的書信,要她速速返回,臨走前,兩人依依不舍,十八里相送,在英臺的暗示下,梁山伯才發(fā)覺其是一女子。之后,梁山伯前去祝家提前,不料英臺已經(jīng)許配給了馬家,痛不欲生的梁山伯從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被葬在了兩人約定過的南山。
    祝英臺假裝同意了馬家的婚事,并要求迎親隊伍必須經(jīng)過南山,在路過梁山伯的墳?zāi)箷r,祝英臺下車趴在上面悲慟欲絕,突然間雷電交加、風(fēng)雨大作,墓碑裂開了一道口子,祝英臺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之后墓碑合上,雨過天晴之后,墓碑里飛出兩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為梁山伯與祝英臺所化。
    3.民間經(jīng)典故事文字版 篇三
    白蛇傳
    相傳在南宋紹興年間有這么一個故事,一條小白蛇被捕,快要被殺死的時候一個小牧童救了他,白蛇發(fā)誓要報答自己的恩情,在千年之后白蛇化成人形取名白素貞,尋找救命恩人的途中結(jié)識了小青蛇青青,兩人結(jié)為主仆關(guān)系。
    在西湖的斷橋上遇到了許仙,白素貞知道這就是自己前世的救命恩人,利用法力幫助自己投入了許仙的懷抱。在二人結(jié)婚之后,白素貞屢次施法幫助許仙,還開了一間藥鋪,白素貞肚子里也懷上了許仙的骨肉,這時金山寺的和尚法海找到了許仙,并告訴許仙這二人為蛇妖所化,許仙半信半疑,在清明節(jié)時讓白素貞喝下了雄黃酒,喝下雄黃酒之后白素貞現(xiàn)出了原型,許仙直接被嚇?biāo)馈?BR>    白素貞前去天庭偷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把許仙騙去了金山寺,并與前來救人的白素貞展開了戰(zhàn)斗,水漫金山寺也由此來。后來因為偷取仙草觸犯了天條,白素貞生下孩子后被法海關(guān)進了雷峰塔,永不見天日。
    白素貞的兒子許仕林長大后考中了狀元,前去雷峰塔祭奠母親,將白素貞救了出來,一家人最終得以團聚。
    4.民間經(jīng)典故事文字版 篇四
    才子佳人三對締結(jié)百年之好民間故事
    從前有一位才女,自幼聰明伶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五六歲起家里便聘請了一位飽學(xué)的先生教她讀書識字。
    這女子天資過人,再加上有良師指點,不到幾年工夫就熟讀四書五經(jīng),吟詩作賦無所不能了。有時甚至連一些男子也比不過她。
    光陰荏苒,不覺十余年過去了,姑娘這時已經(jīng)十八十九歲,不但出落得如花似玉,而且滿腹文才。官宦之家紛紛前來求婚,但來者都是些胸?zé)o點墨、輕薄狂妄的紈绔子弟。姑娘沒有相中一個。
    父母非常焦急,不時埋怨女兒要求太過嚴(yán)苛,常常勸她降低些標(biāo)準(zhǔn)。哪知姑娘鐵了心,發(fā)誓寧可終生不嫁,也絕不將就。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天,一位從外省來的書生,前來向姑娘求婚。只見那書生儀表堂堂,斯文有禮。
    娘娘對他不由得心生三分好感,但不知書生是何才學(xué),就有心試他一試。于是指著桌上的油燈,吟出一句上聯(lián):
    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
    這是一句即興寫景聯(lián)。舊時民間多用豆油點燈照明,油碟里放上一根白色的燈草,點燃一頭后便可照明。白色燈草浸泡在油盞里恰似一條白蛇過江,明亮的火光宛如一輪紅日,上聯(lián)形象而生動,巧妙之至,一下子難住了書生。他自忖良久,找不出合適的對句。
    正在左右為難之際,他一抬頭看見姑娘家的墻壁上掛著一桿稱,頓時豁然開朗,下聯(lián)就此得出:
    烏龍覆壁,身披萬顆金星。
    聯(lián)中的比喻形象中透著風(fēng)趣,與姑娘的上聯(lián)有異曲同工之妙。
    姑娘聽后,喜在心頭,又以秤桿為題,出了一聯(lián):
    秤直鉤彎星朗朗,能知輕知重;
    書生想起,從外面進到姑娘家院子里來時看見的一盤磨,于是答道:
    磨大眼小齒稀稀,可推細推粗。
    兩句對仗工整,自然妥貼,姑娘見書生果然才貌雙全,好感更增。但想到蘇小妹三難新郎的千古佳話,她決心再試一試書生,于是又以推磨為題再出一聯(lián):
    乾坤有力能旋轉(zhuǎn);
    順利通過了兩輪測試的書生,此時早已心平氣靜,但見他脫口應(yīng)答道:
    牛馬無知亦效靈。
    古語有云:“有情人終成眷屬。”才子佳人終于締結(jié)百年之好。此事在當(dāng)?shù)匾矀鳛橐粫r美談。
    5.民間經(jīng)典故事文字版 篇五
    蚩尤戰(zhàn)黃帝民間故事
    蚩尤是與黃帝、炎帝并列的“中華三祖”。首先,他是一個怪神,有的書上說,他有七十二個兄弟,個個都獰猙異常,銅頭鐵額。蚩尤就更怪,有人的身體,牛蹄一樣的腳;四只眼睛,六只手;頭上長著兩只尖銳的角,能刺破任何堅硬的盔甲,就連他耳朵邊的毛發(fā)也是一根根豎著的,就像劍戟一樣鋒利。蚩尤不僅長得似牛非人,更奇怪的是,他不像常人吃谷物和肉。他吃沙子、石頭,有時候更是拿鐵來當(dāng)飯。
    蚩尤很懂戰(zhàn)事,也很好打仗。他善于制造各種兵器,因為他比黃帝先懂得冶煉鐵的技術(shù),所以他的武器是很先進的,包括鋒銳的長矛、尖利的戈戟、巨大的砍斧、堅硬的盾牌、強勁的弓箭等等,都比黃帝的要好。在黃帝還沒有跟蚩尤發(fā)生大戰(zhàn)之前,黃帝就在西秦大會天下的鬼神。蚩尤也去參加了,他表面上表示對黃帝的順服,內(nèi)心卻并不肯臣服于黃帝,他之所以參加這次會戰(zhàn),是來打探黃帝的虛實,他想知道,黃帝是不是有別人說的這樣強大和不可戰(zhàn)勝。因為在此之前,黃帝跟蚩尤的祖父炎帝之間發(fā)生過戰(zhàn)爭,結(jié)果炎帝打敗了,就臣服了黃帝。蚩尤因為有那么多兇猛善戰(zhàn)的兄弟,自己也是力大無比的戰(zhàn)神,心里很不服氣。
    他有時候甚至還怪自己的祖父軟弱無能。等到他參加完這次會戰(zhàn),他發(fā)現(xiàn),黃帝并不是十分強大,只是排場不小,真正打起仗來,他自信不一定會輸給黃帝。他很想打敗黃帝,把中央天帝的寶座奪過來。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炎帝說了。但是這個時候的炎帝年紀(jì)已經(jīng)很大了,而且他看到黃帝很能以德治理天下,就完全臣服于黃帝,不想再跟黃帝開戰(zhàn)。原本,炎帝與黃帝是同母兄弟,但是,處在南方的炎帝屬火,處在北方的黃帝屬水,兄弟倆因為水火不相容,才打起來的。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是炎帝被黃帝趕到了南方一角,成為偏處一方的天帝。
    蚩尤看到炎帝懦弱無能,也不再聽炎帝的勸告。于是召集自己的七十二位兄弟,發(fā)動南方的苗民,假借“炎帝”的名號,決定跟黃帝大戰(zhàn)一常他統(tǒng)率著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阪泉而來。這時候的黃帝正在昆侖宮里悠然自樂,過著太平日子,忽然聽到有人打著“炎帝”的名號,朝北方殺來,他感到非?;炭?,同時也非常憤怒,他當(dāng)然不能容許自己中央之帝的帝位被別人搶去。
    在這樣的時候,黃帝還想通過仁義道德來感化蚩尤,以避免生靈涂炭。但是蚩尤冥頑不化,十分固執(zhí),根本就不聽黃帝的勸阻,黃帝的仁義不能感動他,最后,戰(zhàn)爭終究沒有避免。
    戰(zhàn)爭一開始,蚩尤這邊有他的七十二個兄弟、有苗民、有魑魅魍魎、有山精、有水怪等等的幫助。黃帝除了四方的鬼神之外,還有羆、熊、貅、虎、豹等。蚩尤首先表現(xiàn)出他軍隊的強悍、勇猛。黃帝雖然也有一大群猛獸為他沖鋒陷陣,也有四方的鬼神和他的臣民助戰(zhàn),但是蚩尤憑借武器的先進,加上他的七十二個不怕死的兄弟橫沖直撞,還有苗民等的幫助,因而所向披靡,黃帝接連吃了敗仗,情形相當(dāng)狼狽。
    最激烈的一次是在涿鹿展開的,這是黃帝曾經(jīng)戰(zhàn)勝炎帝的地方。雙方都傾出所有的兵力,戰(zhàn)場上十分混亂。戰(zhàn)斗正酣時,忽然,蚩尤不知道從那里弄來了一種魔法,造起了漫天蓋地的大霧,把黃帝的軍隊團團圍在垓心。黃帝的軍隊在這濃濃的大霧里辨不清方向,互相殘殺,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只覺得自己隱隱約約在一片片的白霧里,一個一個銅頭鐵額的怪人鋪天蓋地而來,逢人便殺,時隱時現(xiàn),把黃帝的軍隊殺得暈頭轉(zhuǎn)向。
    黃帝奮力左右沖突,組織了好幾次的突圍,結(jié)果殺了大半天,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總是走不出這片白茫茫的包圍。仿佛這并不是霧,而是漫天的白布幔子,把整個的天地都包裹住了一樣。
    黃帝無法了,一籌莫展,情況相當(dāng)危機。
    最后借助風(fēng)后發(fā)明的指南車,黃帝才走出了這一片茫茫大霧。后來,黃帝因為有神龍應(yīng)龍的幫助,他的女兒旱魃也來幫忙,最終還是把蚩尤打敗了。
    蚩尤在中華民族的歷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雖然戰(zhàn)敗了但是仍被人們稱作戰(zhàn)神。在湘西有一條蚩尤大峽谷,人一走進去便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白水河從山腰奔涌而出,這是一股很清亮的洞中泉水,這股水剛涌出時沒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可是當(dāng)水一流進古苗河,水的顏色就會變成白色,流出很遠也不會淡化。當(dāng)?shù)胤街居涊d:相傳湘西崇山這一帶曾有一條惡龍,時常出來傷害百姓,鬧得人們雞犬不寧。蚩尤勇敢地出來為民除害,舉起一塊山坡一樣的巖石將惡龍沉沉地鎮(zhèn)住了,接著又搬來兩座山壓住惡龍的四足,使它再也不能動彈。惡龍臨死時拼命掙扎,竟從嘴里流出一股水來,這水即是今天的白水河。
    蚩尤有一個孝順的女兒,這個女兒最后變成了源自湘西花垣縣的古苗河。這個女兒聽說父親被黃帝打敗了,并被黃帝用枷鎖捆祝蚩尤死后,木枷落到了古苗河兩岸的崇山峻嶺之中,變化成為了楓木。她不遠萬里來到崇山來尋找自己的父親,只看到漫山的楓葉和楓樹,悲痛不已。已為神的蚩尤正準(zhǔn)備上天,但是他看到女兒悲痛欲絕,抱住父親的腳不忍他離去,并接連磕頭不迭。蚩尤于心不忍,遂將自己的玉印留下,他的女兒也化作了古苗河,從此融進了萬里苗山。
    有些書上記載,蚩尤的陵墓在山西東平縣,筑得很高,人們常常在十月中去陵墓祭祀。陵墓中常有紅色氣流沖上云霄,就像從天上垂下的布帛一樣,人們稱之為“蚩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