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中學生學習生物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以下是整理的《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 篇一
    細胞與穩(wěn)態(tài)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huán)境的組成及相互關系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qū)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于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為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系的突破口。
    3、內環(huán)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
    ①營養(yǎng)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②代謝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jié)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XX等。
    ④其他物質: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
    ①只存在于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復制、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 篇二
    水平衡的調節(jié)
    1、人體內水分的動態(tài)平衡是靠水分的攝入和排出的動態(tài)平衡實現的
    2、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是飲食、另有少部分來自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過泌尿系統,其次皮膚、肺和大腸也能排出部分水。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腎,其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
    3、水分調節(jié)(細胞外液滲透壓調節(jié)):(負反饋)
    過程:飲水過少、食物過咸等→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抗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強→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尿量減少
    總結:水分調節(jié)主要是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jié)下,通過腎臟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腦產生,由垂體釋放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從而使排尿量減少。
    3.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 篇三
    一、細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4.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 篇四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性:
    1、穩(wěn)態(tài)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內環(huán)境成分相對穩(wěn)定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溫度
    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的相對穩(wěn)定酸堿度(PH值)
    滲透壓
    ①穩(wěn)態(tài)的基礎是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
    ②調節(jié)機制:神經-體液-免疫
    ③穩(wěn)態(tài)相關的系統:消化、呼吸、循環(huán)、排泄系統(及皮膚)
    ④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環(huán)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調節(jié)能力出現障礙時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會遭到破壞
    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 篇五
    1.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應的酶不同。動物和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fā)酵,但動植物的無氧呼吸不能稱為發(fā)酵。
    2.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進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均有ATP產生;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其余的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過程中H2O既是反應物(第二階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階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來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fā)酵。
    6.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對動物可用于維持體溫。
    7.水稻等植物長期水淹后爛根的原因:無氧呼吸的產物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種子爛胚的原因: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對細胞有毒害作用。
    6.高一年級必修三生物知識點整理 篇六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fā)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細胞_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涂抹柱頭。
    頂端優(yōu)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去除頂端優(yōu)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