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是江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也叫“艾團”或“清明果”,餡料豐富,口感綿軟,帶有清淡悠長的青草香氣。以下是整理的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歡迎閱讀!
1.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一
快要到清明節(jié)了,我想起了干媽送我的青團,我還是第一次吃青團,青團碧綠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媽媽看我吃了特別香,打算親自給我做青團。
吃了飯,媽媽穿上圍裙,首先,把制成青團的原料;糯米粉、赤豆沙、黑芝麻、核桃粉、馬蘭和咸肉,還有最重要的艾草準備好。第一步,把從田野里割來的艾草洗干凈,然后把艾草放入鍋焯水,撈出放涼用刀切碎。在我的要求下,媽媽準備給我用草莓榨汁,做草莓色的團子,看著紅紅的草莓汁,我開心不已!
終于開始包青團了,媽媽分別把艾汁草莓汁和米粉搓成長條,每次截取適量大小的,攤開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餡,再包成拳頭大小均勻的青團,而我包的則“歪瓜裂棗”,東倒西歪,心中暗嘆媽媽的手藝。經(jīng)過反復觀察媽媽的竅門,終于掌握了技巧,不知不覺的成型了。不一會兒一盤碧綠的團子大功告成啦!
媽媽端起包好的團子放進蒸箱。散發(fā)出來的艾草清香,惹得我“口水直流”,十分鐘過后,青團終于蒸好了,粉色的,充滿少女氣息的,草莓團子在霧氣繚繞中登場了,我等不到?jīng)鐾?,已?jīng)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自己包的草莓青團,一口下去,不甜不膩,不黏牙、艾草的香融入芝麻豆沙核桃餡中,我們滿嘴散發(fā)著“春天的味道”。
2.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二
吃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等節(jié)日。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苧麻葉、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綠,以前常用,現(xiàn)在用的已不多見)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
在中國古代,每逢寒食節(jié),人們便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因其色調(diào)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拌進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勻,再根據(jù)各人喜好包裹進不同的餡料蒸制而成。
在中國其他地區(qū)也有類似的傳統(tǒng)糕點,制作方法及食用習俗與青團大同小異,皆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廣東稱為“艾粄”,江西客家地區(qū)稱為“艾米果”,在閩南及潮汕地區(qū)稱為“艾粿”,而廣府地區(qū)則常稱作“艾餅”。
制作好的青團食用起來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特別好吃!
3.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三
清明節(jié)要吃艾青團,不過要做艾青團要先找到黃花蘭。我們足足摘了半個小時才摘滿了一籃子?;氐郊依?,奶奶拿出了面粉和水。奶奶先把黃花蘭煮熟切爛,然后在面桶里放了一袋面粉,和黃花蘭攪拌,我拿來了自制“搗蛋機”,不停地壓,再壓,直到黃花蘭和面粉合二為一,現(xiàn)在就叫這個面團吧!
我扯下一團,把它搓成橄欖型,在一端壓,拉出一個頭,用牙簽給他雕刻了五官,用筍做翅膀,做成了一只小鴨子,我還做了許多動物。開始生火了,拔來一堆枯草,用打火機點燃,放進灶洞里,再放進一小根一小根的樹枝,輕輕用扇子扇,火勢有點大了,小樹枝,像搭積木一樣一塊一塊打在上面,樹枝終于著了,我又放進了枯草,趁火旺時放進了粗點的樹枝,又放進了樹干控定住了火勢,我不斷加柴,不斷扇風,想讓艾青團快些熟。我突發(fā)奇想,從鍋里拿了一個艾青團,用消過毒的鐵絲,穿過艾青團,在火上烤,還放了許多佐料,已經(jīng)燒焦了,我輕輕咬了一口,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一個,又開始等那些正在進行磨煉的艾青團。
一小時后,艾青團終于出鍋了,我拿起一只小鴨子,一口咬下去,好燙,我又吐了出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蔽也粩啻禋?,讓艾青團快速冷卻下來,又吃了一口,一種清涼的感覺在我的舌頭上蔓延開來,我的味蕾得到了滿足。
4.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四
我身處煙雨江南,有數(shù)之不盡的美食小吃,可這么多年來,我卻獨愛青團。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如此記載青團的制作:“搗青草為汁,和粉做團,色如碧玉?!鼻鄨F是以柔軟細膩的手磨米粉做原材料,取艾草之葉搗碎,在石灰水里腌漬后,過濾出汁液,再兌入由七分糯米,加三分粳米的米粉中包為團子。
餡分為甜咸兩種,甜餡一般為豆沙餡,咸餡一般為鮮肉餡,無論甜咸,包餡時,均放入一小塊豬油。蒸熟后的青團,視覺看起來色澤青翠、光亮細結;嗅覺聞起來清香自然;味覺嘗起來細膩香甜、糯韌綿軟。
記憶最深的是在三年前。我和父母劃船去周莊,一路上吃著青團,哼著小調(diào),好自在。尋訪前人的足跡,青團早已被歲月沖刷去了,但也只有遠離塵世的喧囂,重返這片土地,才能領略這一美食。
5.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五
每到清明,我們家鄉(xiāng)有掃墓、祭祖、踏青等風俗。其中必不可少的還有一種美食—吃青團,翠綠誘人、糯韌綿軟,帶著清淡香柔的香氣,讓人抵擋不住誘惑。
清明前幾天,我和奶奶來到附近的田野里采集艾草。艾草匍匐在地上,綠油油的,遍布了整片田地。我和奶奶拿著剪刀一株一株地采集著,不一會就裝滿了一大袋。
回到家里,我們將摘來的艾草用清水洗凈,放到開水鍋中燙熟撈起,艾草碧綠碧綠的,散發(fā)著一種獨特的清香。等它涼了以后,奶奶把艾草揉成團,擠出多余的水分,跟糯米粉混在一起,揉成一個面團。接著準備青團的餡料,有甜甜的豆沙餡、白糖芝麻餡、咸菜筍絲餡。只見奶奶把綠色面團揉成長條,切成劑子,搓圓,用大拇指掐出一個坑,把餡料放進去包好,這就變成了一個綠色的團子,放到鍋里蒸了20分鐘,香噴噴的青團就做成了。熟透的青團晶瑩剔透,好像一個個無瑕的翡翠,也像一個個珍貴的綠明珠。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咬上一口,頓時艾草的香味融合著餡料的甜香撲鼻襲來。嘗過甜的,我又拿起咸味的品嘗,春筍的鮮嫩夾雜著豆干的醇香,簡直是絕配??!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吃,怎么也吃不夠。
奶奶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一個勁地說:“慢點吃,鍋里還有。”奶奶做青團的手藝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每年要幫很多人家做青團,還把自己做好的青團分給鄰居們呢!每年一到清明,遠在上海的、廈門的親戚,都爭著打電話指定要吃奶奶做的寧波青團。
清明時節(jié),我們總會帶上青團去祭拜祖先,寄托哀思。小小的青團,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代地傳承,傳統(tǒng)風俗也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里。
6.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六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jù)《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的法規(guī),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jié)”。
古代寒食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jié)充饑,不必舉火為炊。
在寒日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jù)《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采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泵鞔镀咝揞愰隆芬舱f:“古人寒食采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xiàn)在,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余年,仍舊一只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賣青團的店家洞察到這以點,前些年曾出現(xiàn)過多種甜咸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金針耳鮮肉青團等,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7.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七
在清明節(jié)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jié)令食品。由于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jié)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jù)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jù)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保笳魅覉F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鲍I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jù)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jié)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nèi)。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jié)最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jié)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8.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八
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掛艾草、吃青團,我只吃過青團,但沒做過青團,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團。
我和媽媽準備好了做青團的材料,有綠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面粉,還有做餡料的豆沙等。說干就干!我們先一起擇艾草。擇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葉子。接著我開始洗艾草、洗好后放到鍋里煮一煮,最后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里搗成艾草泥。艾草是要和面用的,它就像個魔術師,可以讓面團變綠。
媽媽拿出了昨晚我們花了一晚上時間煮爛的豆沙餡料。進入做青團的關鍵時刻啦,我特別緊張,生怕做錯了一步。媽媽一邊教我和面一邊說:“要做青團,最重要的是和好面。面和得有勁道,青團吃起來才有嚼勁,否則就會粘牙齒?!拔覀儼寻菽嗟惯M糯米粉和面粉里,用手將它們混合起來。我擼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個青色的大面團就完成了。接著我用手掰了一小團的粉團,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圓球,用大拇指在粉團中間壓出一個深深的洞,接著往兩邊捏,把洞變大,捏成一個碗狀。再用勺子把豆沙餡舀進粉團的大洞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圓,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終于松了口氣。然后我繼續(xù)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好幾個青團,做完豆沙餡,我靈機一動,把豆沙、紅糖和紅棗全部放進了餡里,做成了”黑暗料理“。青團一個個包好以后,我立馬要蒸幾個嘗一嘗。15分鐘后,鍋子里一股香氣就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團換上了碧綠碧綠的外套。我仿佛看到調(diào)皮可愛的小青團在向我招手。我連忙拿起一個先咬一口,哇,餡甘甜爽口,整個團子香甜軟糯還香氣四溢!
第一次做青團竟然成功啦!沒想到做青團也那么不容易啊。我既體驗到了做青團的樂趣,又知道了清明節(jié)的習俗,真是一舉兩得呀!
9.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九
清明節(jié)前,我家也準備包青團,把從田野上摘來的艾青煮熟后和米粉加上適量的水用力均勻地揉在一起,然后就把米粉拉出來一小塊,裹成圓形,再把它弄成窩窩頭的形狀,最后放上餡子包成圓形。我仔細觀察大人們的操作過程,然后開始包著第一個青團,看看簡單,但包起來真不容易,特別是手不聽使喚,用力過大,米粉捏得不均勻,餡子就會往外流,餡子太少就會變成空心團,如果搓得不好就會變成好幾種不同形狀的團。經(jīng)過多次實踐一個個小巧玲瓏、形態(tài)各異的青團在我的手中誕生了。
這時媽媽就拿把包好的青團去蒸了,過了二十分鐘左右,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等媽媽拿出來蒸好的青團,我就奔上前去品嘗了我自己包的青團。?。】上憷?!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夸我包的青團,和大人所包的差不多,我心里樂滋滋的。
清明節(jié)踏青、包青團、祭祖等已經(jīng)成了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
10.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作文 篇十
今年清明節(jié),我們一家掃墓結束后,媽媽要自己做青團讓我們嘗個鮮。我也洗干凈了雙手,興致勃勃地學做起青團來。
開始做青團啦,媽媽先把綠油油的菠菜在水中煮熟。接著又熟練地把煮好的菠菜放進一個又大又深的鐵盆。再往里面放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加一點沸水。媽媽將糯米粉和菠菜用力揉捏,過了好久終于揉好,成了一個綠綠的糯米團。然后我們每個人掐了一點糯米團搓圓,捏成小碗狀往里面放了香噴噴的黑洋酥,再把口“封”起來,最后,我們把青團放進了鍋里去蒸。還沒蒸熟,一股香味已撲鼻而來?!罢嫦M禳c好?!蔽乙贿呄胫?,一邊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廚房,等待吃了!終于好了,我發(fā)現(xiàn)青團的顏色變成了墨綠色。吃著自己做的青團,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清明節(jié),它不僅讓我們追憶已故的親人,續(xù)親情,還帶給了我們一份悠閑,一份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