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字號:


    地理學科是文科教學體系中對于理論邏輯思維教學要求較高的學科。以下是整理的《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一
    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zhì)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髂习肭蛭黠L漂流,世界大的寒流?!鞅庇《妊蟮募撅L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
    ①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yè)的影響: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2.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二
    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chǎn)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3.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三
    地球知識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wèi)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tài)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
    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nèi)粘K媚茉础?BR>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
    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
    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jīng)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4.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四
    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周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于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nèi)有極晝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nèi)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太陽、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5.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五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1)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
    a)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b)對地面的保溫效應:大氣逆輻射
    (2)熱力環(huán)流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3)大氣的水平運動
    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
    a)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b)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c)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6.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六
    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自轉:自西向東,恒星日(23時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時(兩極除外),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公轉:自西向東,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周期為一個回歸年。
    (3)晝夜交替和時差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個太陽日。經(jīng)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4)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
    (5)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那個半球晝長赤道全年晝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方向遞減,離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帶四季更替在中緯度地區(qū)明顯。夏季是一年中白晝較長,太陽高度較大的季節(jié),冬季反之。春秋兩季是過渡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