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范例五篇】

字號:

認真觀察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行為,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等信息,進而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獲得進步。那么,教師應(yīng)該怎樣做好案例分析呢?今天為您推薦了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范例五篇】,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1.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篇一
    案例背景與分析:
    今天快樂舞臺活動的內(nèi)容是:彎腰、轉(zhuǎn)腰。我請孩子們欣賞音樂《小鐘》,我問:“音樂里唱的是誰?”孩子們興奮地說:“唱的是滴答滴答的小鐘?!蔽冶阕穯枺骸叭绻覀冇弥w動作可以怎樣表現(xiàn)小鐘呢?”
    有的說:“我用兩只手轉(zhuǎn)圈作小鐘里的時針和分針?!?BR>    有的說:“我盤腿坐在地上身子左右擺像我爺爺家大鐘下面的擺動錘?!?BR>    (欣賞音樂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用肢體表現(xiàn)。)
    孩子們說了那么多,于是我請他們欣賞我?guī)淼奈璧覆⑻岢鲆螅骸翱蠢蠋熥隽四男﹦幼?”我隨著音樂跳了起來。
    孩子們看后說:“老師做了左右搖擺的動作,你還朝左轉(zhuǎn)朝右轉(zhuǎn)了。”
    我說:“你們看得可真仔細,你們說我做了左右搖擺的動作在舞蹈里叫‘彎腰’,我朝左轉(zhuǎn)朝右轉(zhuǎn)的動作在舞蹈里叫‘轉(zhuǎn)腰’,記住了嗎?”
    (教師示范幼兒將所看到的動作說出來,我起到梳理的作用規(guī)范舞蹈術(shù)語,提高孩子們的舞蹈素養(yǎng)。)
    首先我請孩子們交叉盤坐,旁按手準備,出示圖片兩張。
    于是,我請小朋友跟著圖片做一做。我來回的巡視了一遍,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已經(jīng)知道彎腰的動作要領(lǐng)了??墒撬齻儗D(zhuǎn)腰都沒做到位,我便進行示范并強調(diào):“轉(zhuǎn)腰的時候,兩手還是旁按手,手不動,是轉(zhuǎn)腰時帶動手也轉(zhuǎn)過去了。”
    (根據(jù)幼兒做的動作,我利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指導(dǎo),讓幼兒掌握轉(zhuǎn)腰的動作要領(lǐng)。)
    幼兒聽后,我再次巡回指導(dǎo),發(fā)現(xiàn)天天在轉(zhuǎn)腰時還是手在擺動,我手扶著他的肩,并請他轉(zhuǎn)腰,手不動,用腰去帶動。他成功了,我再請他自己做,他掌握了動作要領(lǐng),他笑著對我說:“我會做轉(zhuǎn)腰了?!?BR>    (針對天天的問題,我進行了個別指導(dǎo)讓他感受到了動作的要領(lǐng)。)
    案例反思:
    1、舞蹈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shù),是用身體和節(jié)奏來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在教學(xué)中就用生動的形象去啟發(fā)幼兒。首先,示范動作要準確,節(jié)奏要鮮明,要用飽滿的舞蹈激情去感染幼兒。如:在舞蹈《小鐘》中,我將自己想象成一只可愛的小鐘,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表現(xiàn)出來,從而使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也能更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舞蹈種類繁多,動作也各有不同,我在教幼兒新舞蹈時,先講清楚動作的要求、規(guī)格和要領(lǐng),并遵循有簡到繁的教學(xué)原則,將組合分解成單一動作。較難的部分我分解成局部動作,然后經(jīng)過局部練習(xí)、單一練習(xí)再進行組合練習(xí)。
    2.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篇二
    案例背景:
    開學(xué)后,中班換了教室,孩子們的床也換成了高低鋪,老師根據(jù)孩子們的年齡大小、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將相對老練的孩子安排睡上鋪。可男孩中較能干的京京,在奶奶的強烈要求下,被換到了下鋪。
    一周后,根據(jù)教學(xué)主題活動《我是小主人》的目標要求,老師開始培養(yǎng)孩子們學(xué)習(xí)為同伴服務(wù),以輪流當(dāng)值日生的形式,安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就在京京當(dāng)值日生的第二天,奶奶來到幼兒園質(zhì)問“為什么讓我的孩子幫別人拎鞋?”(老師請值日生在午睡時幫助整理一些床前放得不夠整齊的鞋子)“是不是嫌我要你們給孩子換了床位就報復(fù),就要我的孩子幫人家做事?……”無論老師如何說明,老人根本不愿了解。
    京京的父母在外打工,這幾天媽媽正好在家,于是我們找到京京媽媽了解老人生氣地原因,并告訴她班級家長園地已介紹了最近主題教學(xué)的內(nèi)容、目標與要求,京京作為班上能干的孩子首先當(dāng)了值日生,是他本人很高興也是值得鼓勵的事。原來,老人用家鄉(xiāng)話誤將“理鞋”理解成“拎鞋”,在她看來古時候幫人拎鞋是伺候達官貴人的下等人做的事。而且她也不識字,根本不會關(guān)注家長園地的內(nèi)容。因此自以為是地聯(lián)系起“前因”“后果”,對老師產(chǎn)生種種一連串誤會。
    在得到京京媽媽的理解與協(xié)助下,老師、媽媽共同與老人交流、溝通,最終消除了老人的誤解與憤怒,在接送孩子時教師時常與老人主動交流,家園關(guān)系逐步融洽。
    分析:
    京京是個留守家庭的孩子,自周歲起父母外出打工,奶奶沒有文化,常以封建傳統(tǒng)思想看問題,對孫子百般疼愛,生怕孩子因父母不在家而受任何委屈,而使自己無法向孩子父母交待。作為經(jīng)濟條件不夠好的上一代,她要求盡量給孫子享受的條件,受最周到的照顧,不能吃一點兒苦,受一點兒委屈,要將孩子培養(yǎng)成人上人。受文化水平和舊傳統(tǒng)觀念的限制,她對幼兒園現(xiàn)代教育理念無法了解,無法理解。
    自孩子入園起,家庭和幼兒園就成了孩子生活的主要世界,家長和老師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家園齊心協(xié)力,協(xié)調(diào)配合,將有助于孩子獲得積極、全面的發(fā)展。近幾年來,我們明顯感到年輕父母接送孩子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與老師每天打交道的爺爺、奶奶,這些“銀發(fā)一族”越來越多。幼兒園一些家長工作常常是與老年家長聯(lián)系,所開展的家園共育活動也有很多是由老年人作為家庭代表來參加。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年輕父母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繁忙,另一方面是留守家庭不斷增加。因此,如何做好幼兒園老年家長工作,是幼兒園需要研究、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
    1、通過家訪,了解情況
    幼兒入園后,教師應(yīng)及時進行家訪,尤其是留守家庭,要細致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了解老人的文化水平,育兒觀念,甚至老人的脾氣性格,分析出孩子在家生活習(xí)慣的形成與老人的關(guān)系,同時也了解家園共育中老人存在的困難與需求,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因人而異開展家園聯(lián)系工作。
    2、通過宣傳,達到理解
    大多數(shù)家庭的老人都存在“隔輩疼”,即對孫子輩特別疼愛,總是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有時表現(xiàn)出毫無原則,不能科學(xué)地教育孩子,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常常老年家長與年輕家長之間意見不一致,甚至發(fā)生不愉快,這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還影響家庭團結(jié)。因此,幼兒園可以通過組織家長學(xué)校,有意識地針對一些新舊育兒觀念沖突性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宣傳,達到讓大家曉之以理的效果,“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注意技巧,通過在接送孩子時與老年家長的個別交流,逐步糾正家長觀念。
    3、經(jīng)常交流,因人而異
    幼兒園老師要多與老年家長交流,及時讓老人知道孩子的在園情況,了解需要家長配合的方面與要求。有的老師依賴于每周出好家長園地一欄,但實際上有的老年家長是不識字的,或者由于眼睛不便而不習(xí)慣看家長園地,而使得近期教育工作不被家長了解與及時配合,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與孩子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與一些老年家長時常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及時向他們傳達信息,得到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4、禮貌尊重,友好合作
    《綱要》指出“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老年人是特別需要尊重的,教師應(yīng)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老年家長交往,讓老年家長不斷感受到我們的禮貌與友好,體會到我們是一切為了孩子,真誠服務(wù)于家長,使他們喜歡我們,樂于與我們交流,樂于接受我們的意見,樂于理解配合我們的工作,而不至于讓老人動輒往壞處理解,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矛盾與沖突。這既是做人應(yīng)有的品德,也是有效開展家長工作的需要。
    5、關(guān)心家長,增進感情
    老年人在教育孩子中、在家園配合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或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主動地關(guān)心他們,及時地給予指導(dǎo)與幫助,成為老年家長可信賴、可依靠的朋友。
    6、發(fā)揮特長,巧用資源
    幼兒園的教育需要多方面的資源,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是我們教育者的智慧體現(xiàn)。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深入研究,老年家長中也有許多特有的、寶貴的資源。如:請藝人老爺爺來給我們小朋友進行木雕表演;請老奶奶來教我們玩她們兒時家鄉(xiāng)的民間游戲;老人們富有特色的、即將失傳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送春戲”讓我們師生驚奇地感受到家鄉(xiāng)不凡的文化……通過這些活動,讓老人們展現(xiàn)才能,讓他們的價值得到體現(xiàn),更讓我們的孩子對爺爺奶奶多一些了解、尊重與熱愛,讓我們孩子、老師、家長快樂相處在一起。
    7、親子游戲,考慮特點
    幼兒園可根據(jù)老人的年齡特點時常開展一些活動,如:重陽節(jié)邀請爺爺奶奶們來園,讓老人與孩子共度節(jié)日,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尊敬老人的品德,又使老人們在活動中體會到幼兒園對老人的關(guān)愛;在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中,應(yīng)考慮到設(shè)有適合老年人與孩子共同參與的項目。
    對于幼兒園的老年家長工作,只要我們以愛心對待孩子,以真心對待家長,以誠心主動交流,以細心發(fā)現(xiàn)問題,以耐心處理代溝,以全心贏得信任,家園雙方就一定能取得有效的配合。
    3.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篇三
    第一次游戲:
    這是開學(xué)初的一次區(qū)角活動,孩子們高興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qū)域,思遠、胡xx來到了小書房里,看到了一塊中國地圖的磁性拼圖,胡xx對思遠說:“我們來拼這個拼圖吧!”胡xx說:“好的。”于是兩個人拿出了拼圖拼了起來。
    他們兩個先看了看完整的拼圖,然后再把拼圖拆了拼,可是由于他們是第一次接觸中國地圖,對中國地圖不了解,于是他們怎么也拼不完整。
    第二次游戲:
    這次我在區(qū)域中貼了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這次思遠和琳嬌來到了小書房游戲,琳嬌看著墻面上的中國地圖說:“這個像大公雞的地圖是不是中國地圖?”思遠聽到了說:“是啊,你看這里還有一個中國地圖的拼圖?!庇谑撬贸隽舜判灾袊貓D的拼圖,于是琳嬌開始拼起了拼圖。她從拼塊中找出了一塊,看了半天想不出這是哪里的一塊,但是她沒有放棄,琳嬌轉(zhuǎn)身來到墻面的中國地圖前,對照地圖找拼塊的位置,一會她好像是找到了,又來到了拼圖前把這塊拼塊放到了拼圖的一處,又找起了下一塊拼塊。
    可是由于她對照的時間比較長,在區(qū)域活動中琳嬌沒有能完成。
    第三次游戲:
    這次來玩中國地圖拼圖的時胡xx和褚xx。胡xx這次好像是有備而來的,他拿出了拼圖,先看了墻面的大中國地圖,然后再拼圖中找出了比較大塊的拼塊,先把比較明顯的拼塊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時把臺灣和海南島放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塊地嘗試,但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來他是準備過了。安娜在看到胡xx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后,她也加入到拼拼圖的行列中來了,兩個人一個找一個拼在區(qū)域活動結(jié)束前把拼圖完成了。
    反思與分析:
    第一次活動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中國地圖,他們對地圖的構(gòu)造不清楚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們對于拼圖游戲不時最有耐心;第二次游戲中琳嬌是在動了腦筋后能嘗試來拼拼圖,而且她也動了腦筋——根據(jù)墻面上的中國地圖來尋找線索;而第三次游戲也是相對比較成功的游戲,胡xx在首次嘗試失敗后回家,與家長一起討論過中國地圖,而且也買了中國地圖的拼圖來練習(xí)過,所以他在最后一次的游戲中才能成功。
    調(diào)整:
    在墻面上布置中國地圖,方便幼兒拼中國地圖。
    4.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篇四
    一、案例情況摘述
    阿敏是我班的一個小朋友,在園時總是低著頭,不肯說話,在幼兒園很少與小朋友交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她進行了如下觀察:
    觀察一自選圖書時,阿敏總是總在小椅上,不肯去選圖書,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邊,有些傷心了,喊“找姥爺”,她也坐在那兒跟著說了起來,然后一個人跑到一邊,坐在離小朋友很遠的地方,默不作聲,看上去很可憐。
    觀察二吃飯時,阿敏把最愛吃的炸肉吃沒了,可能還想要點,她瞪著眼睛注視著老師,老師問他,她只簡單的重復(fù)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阿敏的父母因都忙著自己的事業(yè),無暇照顧孩子,阿敏從小跟著保姆長大,保姆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可少了一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對話也許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與別人交談的能力明顯不如同齡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個被冷落的人,無法交談的人,而她偶爾說一句話,還會招來一陣恥笑,時間一長,她更加難以啟齒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與教師的距離首先向她介紹了班上的三位老師,我們多給她創(chuàng)造與老師接近的機會,并讓老師多于她交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時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臉。
    2、創(chuàng)造條件,讓清清多開口說話。
    一段時間以來,阿敏偶爾冒出的一兩句話,仿佛成來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還特意模仿她的話語,經(jīng)過一番情感滲透,孩子們的笑聲減少了,為了能讓她多說話,老師抓住與她接觸的任何機會,多和她說話,“阿敏,你喝水喝得真好”,阿敏說:“多喝水不生病啊?!薄鞍⒚簦阏驹谶@兒做操就行了?!卑⒚粽f:“站好了,別跌倒啊?!敝灰蠋熣f一句,她一定會有一句話再等著你,而且都會順著你的語氣說,話語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
    四、啟示
    一個月來,阿敏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許多,還有點調(diào)皮了,你交給她的英語單詞不會忘記,有時還會鬧一鬧呢,語言交流的次數(shù)與數(shù)量明顯增強,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dǎo),讓她快快長大。
    5.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篇五
    案例背景:
    龍xx是一名中班幼兒,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dāng)老師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錯誤時,他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
    分析:
    龍xx在班上屬于各個方面發(fā)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三代單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對他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他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他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他不容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他也不承認。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助龍xx克服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他喜歡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yōu)點,創(chuàng)設(shè)教育情境。當(dāng)他發(fā)東西時,我特意請一名幼兒說自己沒有收到。而龍xx來告狀時,我什么都沒說。當(dāng)他第二次發(fā)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到第三次時,龍xx便心急如焚地跑來告訴我:“老師,浩浩怎么會這樣?明明是他自己不對,他卻始終不承認,還說是別人不對?!蔽业木陌才旁邶坸x的身上有了強烈的反應(yīng)。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龍xx心里覺得很難過。我抓住他此時的心理感受與他耐心地交流,告訴他:“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愿承認,還推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他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通過這種方式,讓龍xx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這樣,他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此外,龍xx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和在家中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反差:他在幼兒園喜歡幫老師做事情,可在家中卻是真正的'“小皇帝”,對每個人都是大呼小叫的。如果讓“一個寶寶兩個樣”的現(xiàn)狀維持下去,龍xx的不良行為是得不到根治的。所以,我在幼兒園經(jīng)常與他單獨談話,鼓勵他回到家中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與他的家人溝通,讓他們在家中盡量鼓勵他多做事,并適時地表揚他,以激發(fā)他積極向上的信心。另外,對于家人縱容他的犯錯行為,且從來不批評之事,我特意與他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并請他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格一點,犯了錯一定要指出來。通過批評加講道理,讓龍xx明白,并不是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于承認錯誤并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通過以上鼓勵、批評、講道理等方法,在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龍xx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得到了明顯的矯治?,F(xiàn)在,他不但自己勇于承認錯誤,而且還監(jiān)督其他小朋友,不允許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同時,他的凡事自以為是的自負感也漸漸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