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不管我們學(xué)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xué)習(xí)導(dǎo)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四語文復(fù)習(xí)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1.高一必修四語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一
1、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譯:我雖然正氣凜然,沒什么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卻沒有一點事功來掩飾自己的罪過。
2、然五人之當(dāng)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譯:這五個人受斬刑的時候,神情昂然,喊著巡撫的名字而罵他,談笑著死去。被砍下的首級放在城上,臉色沒有一點改變。
3、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xùn),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譯:然而這五個人生在民間,平時沒有受到過詩書的教誨,卻能為大義所激勵,踏上死地而不反顧,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4、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譯: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這座墳?zāi)箍沼心菈K石碑,就替它寫了這篇碑記,也借以說明死生的重大意義,平民也對國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譯:他已經(jīng)把鄭國當(dāng)作東邊的疆界,又想擴(kuò)張他西邊的疆界。
7、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譯: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受益,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
8、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我雖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況像您這樣明智的人呢!
9、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譯:竭盡誠意,那么即使像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yuǎn)得像陌路之人。
10、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譯: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播散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xiàn)他們的忠誠。
2.高一必修四語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二
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單于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⑥乃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乃:副詞,才
(2)恐漢襲之,乃曰乃:副詞,于是、就
3.高一必修四語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三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灾?”(賓語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判斷句)
4、我為趙將。(“為”,是,判斷句)
5、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于”,被,被動句)
6、設(shè)九賓于廷(“于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被動句)
8、求人可使報秦者。
9、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斷句)
10、大王見臣(于)列觀。(省略介詞“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留在漢的匈奴使)
12、為降虜于蠻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蠻夷”)
1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以何見汝為”)
1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15、何以復(fù)加。(賓語前置句,“以何復(fù)加”)
4.高一必修四語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四
1、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3、乃使從者衣褐(衣:名詞作動詞,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6、完璧歸趙(完:使動用法,使……完整)
7、寧許以負(fù)秦曲(負(fù):使動用法,使……承擔(dān))
8、畢禮而歸之(歸:使動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動用法,以……為羞恥)
10、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后:以……為后)
11、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yán):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12、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形容詞作動詞,寬待)
13、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認(rèn)為……壯。)
14、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弩:名詞作狀語,用弩弓)
15、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16、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膏:使動用法,使……滋潤肥美)
17、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相斗)
18、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詞作動詞,折磨)
20、天雨雪(雨:名詞作動詞,下)
21、羝乳乃得歸(乳:名詞作動詞,生子)
22、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作動詞,執(zhí),拄)
5.高一必修四語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五
古今異義
1.列坐其次
【古義】其,指曲水。次,旁邊。
【今義】第二;次要的地位。
2.亦將有感于斯文
【古義】這些文章
【今義】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諸懷抱
【古義】胸懷抱負(fù)。
【今義】抱在懷里;胸前。
4.俯仰一世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
【今義】低頭抬頭。
5.俯察品類之盛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
【今義】物品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