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字號:

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是為大家整理的,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
    1.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一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qū),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yè)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_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_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55°大陸東岸(_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二
    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3.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三
    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4.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四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huán)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huán)境中,太陽光照穩(wěn)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tài)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fā)育
    5.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五
    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于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地震發(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v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fā)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fā)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xù)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xù)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xù)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xù)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6.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六
    1、判斷依據:
    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
    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范圍,即>15
    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類型,年雨型(>20xx)
    2、位置:
    緯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緯10度之間
    海陸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剛果盆地,南美的亞馬孫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群島等。
    3、氣候特點(特征):常年高溫多雨。
    4、氣候形成原因: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
    5、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陸地自然帶:熱帶雨林帶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植被類型:熱帶雨林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動物:猩猩、河馬
    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磚紅壤
    7.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七
    大氣環(huán)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是對大氣環(huán)流作用的總結
    (1)全球性的大氣環(huán)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布;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濕;夏受副高控制,干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溫,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干季受信風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濕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濕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三種季風氣候:(見以上分析)
    8.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八
    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2)土壤的本質屬性: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
    (3)土壤的組成:礦物質(土壤中礦物養(yǎng)分的來源),有機質(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水分和空氣(彼此消長,影響熱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過程:巖石風化過程低等植物著生過程高等植物著生過程土壤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作用:有機質的積累過程和養(yǎng)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9.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九
    光照圖的判讀方法和步驟
    1、標自轉方向,判斷晨昏線
    2、定日期:
    ⑴北極圈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出現極夜)為6月22日;
    ⑵北極圈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出現極晝)為12月22日;
    ⑶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時間計算:
    ⑴找特殊時刻點:
    ①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點;
    ②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點;
    ③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地方時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經線地方時為24點或0點。
    ⑵依據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原則推算時間。
    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⑴由日期定直射點的緯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即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
    10.高一地理必修三復習筆記 篇十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