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是為大家整理的,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nèi)容。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
1.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一
參考系
1、參考系的定義:描述物體的運動時,用來做參考的另外的物體。
2、對參考系的理解:
(1)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于參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兩個人,彼此就是相對靜止的,而相對于路邊的建筑物,他們卻是運動的。
(2)同一運動選擇不同的參考系,觀察結(jié)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機開著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以車為參考系,司機是靜止的,以路面為參考系,司機是運動的。
(3)比較物體的運動,應該選擇同一參考系。
(4)參考系可以是運動的物體,也可以是靜止的物體。
2.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二
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zhì)運動的存在形式。物質(zhì)運動與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割證明了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
時間是指物質(zhì)運動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
空間是指物質(zhì)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
物質(zhì)運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沒有離開物質(zhì)運動的“純粹”時間和空間,也沒有離開時間和空間的物質(zhì)運動。具體物質(zhì)形態(tài)的時空是有限的,而整個物質(zhì)世界的時空是無限的;物質(zhì)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是絕對的,物質(zhì)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是相對的。
3.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三
機械波傳播的本質(zhì)
在機械波傳播的過程中,介質(zhì)里本來相對靜止的質(zhì)點,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發(fā)生振動,這表明這些質(zhì)點獲得了能量,這個能量是從波源通過前面的質(zhì)點依次傳來的。所以,機械波傳播的實質(zhì)是能量的傳播,這種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來發(fā)電,這是維持機械波(水波)傳播的能量轉(zhuǎn)化成了電能。
質(zhì)點的運動: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每一個質(zhì)點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簡諧振動,即,質(zhì)點本身并不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前進,也就是說,機械波的一質(zhì)點運動是沿一水平直線進行的。例如:人的聲帶不會隨著聲波的傳播而離開口腔。簡諧振動做等幅震動,理想狀態(tài)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運動。阻尼振動為能量逐漸損失的運動。
4.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四
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二定律:F合=ma
注意:
(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只成立于慣性系中,受制于宏觀低速.
2.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tǒng))內(nèi)的內(nèi)力作用,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隔離法要考慮內(nèi)力作用,一般比較繁瑣,但在求內(nèi)力時必須用此法,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便會產(chǎn)生超重與失重現(xiàn)象.超重與失重的本質(zhì)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xiàn)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實際重力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只是表現(xiàn)出的重力發(fā)生了變化.
5.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五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zhuǎn)動和振動等形式。
2.參考系:被假定為不動的物體系。
對同一物體的運動,若所選的參考系不同,對其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考系研究物體的運動。
3.質(zhì)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它是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為使問題簡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視為質(zhì)點的依據(jù),如:公轉(zhuǎn)的地球可視為質(zhì)點,而比賽中旋轉(zhuǎn)的乒乓球則不能視為質(zhì)點。
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主要是以下三種情形:
(1)物體平動時;
(2)物體的位移遠遠大于物體本身的限度時;
(3)只研究物體的平動,而不考慮其轉(zhuǎn)動效果時。
4.時刻和時間
(1)時刻指的是某一瞬時,是時間軸上的一點,對應于位置、瞬時速度、動量、動能等狀態(tài)量,通常說的“2秒末”,“速度達2m/s時”都是指時刻。
(2)時間是兩時刻的間隔,是時間軸上的一段。對應位移、路程、沖量、功等過程量.通常說的“幾秒內(nèi)”“第幾秒內(nèi)”均是指時間。
6.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六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shù)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zhì)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7.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七
物體的內(nèi)能
(1)分子動能:做熱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在熱現(xiàn)象的研究中,單個分子的動能是無研究意義的,重要的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
(2)分子勢能:分子間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叫做分子勢能。分子勢能隨著物體的體積變化而變化。分子間的作用表現(xiàn)為引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分子間的作用表現(xiàn)為斥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對實際氣體來說,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增加;體積縮小,分子勢能減小。
(3)物體的內(nèi)能:物體里所有的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nèi)能。任何物體都有內(nèi)能,物體的內(nèi)能跟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
(4)物體的內(nèi)能和機械能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物體具有內(nèi)能的同時可以具有機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機械能。
8.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八
1、熱現(xiàn)象:與溫度有關的現(xiàn)象叫做熱現(xiàn)象。
2、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3、溫度計:要準確地判斷或測量溫度就要使用的專用測量工具。
4、溫標:要測量物體的溫度,首先需要確立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叫做溫標。
(1)攝氏溫標:單位:攝氏度,符號℃,攝氏溫標規(guī)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中間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攝氏溫度用t表示:t=25℃
(b)攝氏度的符號為℃,如34℃
(c)讀法:37℃,讀作37攝氏度;–4.7℃讀作:負4.7攝氏度或零下4.7攝氏度。
(2)熱力學溫標:在國際單位之中,采用熱力學溫標(又稱開氏溫標)。單位:開爾文,符號:K。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273K。
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溫極限,只能無限接近永遠達不到。
(3)華氏溫標: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32℉,水的沸點為212℉,中間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華氏溫度F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系:F=5t+32
5、溫度計
常用溫度計:構(gòu)造:溫度計由內(nèi)徑細而均勻的玻璃外殼、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幾部分組成。原理:液體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常用溫度計內(nèi)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6、正確使用溫度計
(1)先觀察它的測量范圍、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實驗溫度計的范圍為-20℃-110℃,最小刻度為1℃。體溫溫度計的范圍為35℃-42℃,最小刻度為0.1℃。
(2)估計待測物的溫度,選用合適的溫度計。
(3)溫度及的玻璃泡要與待測物充分接觸(但不能接觸容器底與容器側(cè)面)。
(4)待液面穩(wěn)定后,才能讀數(shù)。(讀數(shù)時溫度及不能離開待測物)。
9.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九
磁感應強度
(1)定義:磁感應強度是表示磁場強弱的物理量,在磁場中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導線,受到的磁場力F跟電流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IL的比值,叫做通電導線所在處的磁感應強度,定義式B=F/IL。單位T,1T=1N/(A·m)。
(2)磁感應強度是矢量,磁場中某點的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即通過該點的磁感線的切線方向。
(3)磁場中某位置的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觀存在的,與放入的電流強度I的大小、導線的長短L的大小無關,與電流受到的力也無關,即使不放入載流導體,它的磁感應強度也照樣存在,因此不能說B與F成正比,或B與IL成反比。
(4)磁感應強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注意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處的磁場方向,并不是在該處的電流的受力方向。
10.高一必修三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
1、簡諧振動F=—kx{F:回復力,k:比例系數(shù),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l:擺長(m),g:當?shù)刂亓铀俣戎?,成立條件:擺角θ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qū)動力
4、發(fā)生共振條件:f驅(qū)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zhì)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fā)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xù)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于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fā)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