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絕句是中國詩歌體裁之一,屬于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guī)范的小詩,屬于近體詩范疇。下面是分享的兒童必背五言絕句十首。歡迎閱讀參考!
1.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一
靜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古詩簡介
《靜夜思》是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這首詩雖然只有區(qū)區(qū)二十個字,但就流傳非常廣泛,它幾乎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shù)囊皇酌?BR> 翻譯/譯文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疑:好像。
舉頭:抬頭。
2.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二
于易水送人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古詩簡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寫的五言絕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絕》。易水是地名,本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diào)蒼涼。
翻譯/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jīng)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nèi),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邊。燕丹:指燕太子丹。
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冠:帽子。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頭發(fā)上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
3.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三
所見
朝代:清朝|作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古詩簡介
《所見》是一首五言絕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詩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翻譯/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上。
注釋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鳴:叫。
(7)立:站立
4.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四
登鸛雀樓
朝代:唐朝|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古詩簡介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边@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翻譯/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①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nèi)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镀阎莞尽酚涊d:“(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BR> ②白日:太陽。
③依:依傍。
④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窮:盡,使達到極點。
⑦千里目:眼界寬闊。
⑧更:再。
5.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五
夏日絕句
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古詩簡介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死”也應(yīng)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最后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quán)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翻譯/譯文
生時應(yīng)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盡。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6.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六
竹里館
王維〔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注釋
竹里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嘯(xiào):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與“獨坐”相應(yīng),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長嘯:撮口而呼,這里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fā)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7.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七
池上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古詩簡介
《池上》是唐代著 名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創(chuàng)作基調(diào)為閑情偶寄,該作品文字洗練,內(nèi)容通俗淡雅,是經(jīng)典佳作之一。
翻譯/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注釋
①撐(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jié)的蓮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⑤浮萍: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8.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八
江上漁者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古詩簡介
《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翻譯/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9.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九
八陣圖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古詩簡介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歷元年(766)。說起諸葛亮的功勞,在三國里要算是蓋世第一,他的名氣就是從八陣圖上成就的。這江面上有很急的流水,但是堆成八陣圖的石子一點也沒有轉(zhuǎn)動;到現(xiàn)在劉備并吞東吳失策的這一件事,到現(xiàn)在仍然是空流余恨啊。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表示惋惜。末句照應(yīng)開頭,三句照應(yīng)二句;在內(nèi)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翻譯/譯文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chuàng)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
蓋:超過。
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zhàn)。
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石不轉(zhuǎn):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10.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十
鹿柴
朝代:唐朝|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古詩簡介
《鹿柴》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展葌饕簦娖淇?;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翻譯/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注釋
①鹿柴(zha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②但:只。聞:聽見。
③返景:夕陽返照的光?!熬啊保喝展庵?,古時同“影”。
④照:照耀。
1.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一
靜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古詩簡介
《靜夜思》是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這首詩雖然只有區(qū)區(qū)二十個字,但就流傳非常廣泛,它幾乎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shù)囊皇酌?BR> 翻譯/譯文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疑:好像。
舉頭:抬頭。
2.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二
于易水送人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古詩簡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寫的五言絕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絕》。易水是地名,本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diào)蒼涼。
翻譯/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jīng)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nèi),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邊。燕丹:指燕太子丹。
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冠:帽子。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頭發(fā)上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
3.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三
所見
朝代:清朝|作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古詩簡介
《所見》是一首五言絕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詩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翻譯/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上。
注釋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鳴:叫。
(7)立:站立
4.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四
登鸛雀樓
朝代:唐朝|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古詩簡介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边@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翻譯/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①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nèi)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镀阎莞尽酚涊d:“(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BR> ②白日:太陽。
③依:依傍。
④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窮:盡,使達到極點。
⑦千里目:眼界寬闊。
⑧更:再。
5.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五
夏日絕句
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古詩簡介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死”也應(yīng)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最后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quán)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翻譯/譯文
生時應(yīng)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盡。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6.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六
竹里館
王維〔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注釋
竹里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嘯(xiào):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與“獨坐”相應(yīng),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長嘯:撮口而呼,這里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fā)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7.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七
池上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古詩簡介
《池上》是唐代著 名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創(chuàng)作基調(diào)為閑情偶寄,該作品文字洗練,內(nèi)容通俗淡雅,是經(jīng)典佳作之一。
翻譯/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注釋
①撐(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jié)的蓮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⑤浮萍: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8.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八
江上漁者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古詩簡介
《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翻譯/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9.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九
八陣圖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古詩簡介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歷元年(766)。說起諸葛亮的功勞,在三國里要算是蓋世第一,他的名氣就是從八陣圖上成就的。這江面上有很急的流水,但是堆成八陣圖的石子一點也沒有轉(zhuǎn)動;到現(xiàn)在劉備并吞東吳失策的這一件事,到現(xiàn)在仍然是空流余恨啊。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表示惋惜。末句照應(yīng)開頭,三句照應(yīng)二句;在內(nèi)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翻譯/譯文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chuàng)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
蓋:超過。
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zhàn)。
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石不轉(zhuǎn):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10.兒童必背五言絕句 篇十
鹿柴
朝代:唐朝|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古詩簡介
《鹿柴》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展葌饕簦娖淇?;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翻譯/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注釋
①鹿柴(zha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②但:只。聞:聽見。
③返景:夕陽返照的光?!熬啊保喝展庵?,古時同“影”。
④照: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