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文要想成績提高,多記多看多做題是錯不了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況且勤能補拙。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揚州慢課文原文及譯文》,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原文 篇一
淳熙丙辛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2.譯文一 篇二
揚州是淮河東邊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為停留,這是初的路程。經(jīng)過春風吹遍了揚州十里,都是薺菜麥子一派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入黃昏,凄涼的畫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3.譯文二 篇三
淮河東部的繁華都會,竹西亭外的江南名勝,且在此解鞍下馬稍作留停。走過“春風十里揚州路”,滿地是薺菜野麥一片蔥青。自從金人兵馬渡江南下,城池廢毀喬木凋零,人們至今還厭惡說起刀兵。漸近黃昏,凄清號角吹送寒意,彌漫了這座荒涼空城。
曾經(jīng)善賞贊揚州的杜牧,料想他重來此地,定會魄悸魂驚??v然豆蔻詞寫得工麗,青樓詞寫得絕妙俊逸,面對荒城也定難再抒深情。二十四橋依然存在,水波搖蕩,月影四周凄冷無聲??蓢@那橋邊的紅芍藥,年復一年不知是為誰而生?
4.注釋 篇四
①淮左:宋在蘇北和江淮設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
②竹西:揚州城東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風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的繁華處。
④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重破壞。這首詞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詩人杜牧,他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
⑥青樓夢:杜牧《遺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BR> 5.字詞解釋 篇五
揚州慢:詞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闋,九十八字,平韻。此調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發(fā)懷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維揚:即揚州(今屬江蘇)。
薺麥:薺菜和野生的麥。彌望:滿眼。
戍角:軍營中發(fā)出的號角聲。
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姜夔曾跟他學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jīng)·王風》篇名。據(jù)說周平王東遷后,周大夫經(jīng)過西周故都,看見宗廟毀壞,盡為禾黍,彷徨不忍離去,就做了此詩。后以“黍離”表示故國之思。
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朝的行政區(qū)設有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時,東為左,西為右。名都,的都會。
解(xiè)鞍少駐初程:少駐,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風十里: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边@里用以借指揚州。
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qū),洗劫揚州。這里應指第二次洗劫揚州。
廢池喬木:廢毀的池臺。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漸:向,到。清角:凄清的號角聲。
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p:俊逸清賞。鐘嶸《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艷。豆蔻詞工: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二十四橋:揚州城內(nèi)古橋,即吳家磚橋,也叫紅藥橋。
紅藥:紅芍藥花,是揚州繁華時期的名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