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字號: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詩更是文化中的一絕,各類詩詞不僅是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簡短文字所賦予的內(nèi)涵更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分享的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歡迎閱讀參考!
    1.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一
    風
    李嶠〔唐代〕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風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開,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說指農(nóng)歷九月。
    能:能夠。二月:農(nóng)歷二月,指春季。
    過:經(jīng)過。
    斜:傾斜。
    2.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二
    憫農(nóng)二首·其二
    李紳〔唐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注釋
    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3.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三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4.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四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唐代〕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釋
    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熳哟鹬唬骸铓w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薄段涞蹆?nèi)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5.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五
    涼州詞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外出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xiāng)?
    注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將要。
    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
    君:你。
    征戰(zhàn):打仗。
    6.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六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一
    清晨告別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注釋
    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蓖蹒ⅲ骸鞍椎鄢牵谫缰莘罟?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BR>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7.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七
    贈劉景文
    蘇軾〔宋代〕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一作:正是)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
    須記:一定要記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8.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八
    江南
    漢樂府〔兩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注釋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guī)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tǒng)治者觀風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jīng)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里有“適宜”、“正好”的意思。
    9.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九
    示兒
    陸游〔宋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tǒng)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tǒng)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10.十首簡單好背的古詩 篇十
    楓橋夜泊
    張繼〔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叀?BR>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zhèn)。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jīng)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 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jīng)數(shù)次重建,現(xiàn)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jié))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jīng)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qū)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