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小學古詩20首

字號:

詩詞是小學語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好古詩詞,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還能領略其中的自然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分享的簡單的小學古詩20首。歡迎閱讀參考!
    1.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一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2.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二
    畫
    王維〔唐代〕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花仍在爭奇斗艷,人走近鳥卻沒有被驚動。
    注釋
    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驚:吃驚,害怕。
    3.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三
    絕句
    杜甫〔唐代〕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譯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麗,春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
    泥土已經(jīng)變得松軟,燕子銜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注釋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4.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四
    夜書所見
    葉紹翁〔宋代〕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注釋
    蕭蕭:風聲。
    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挑:挑弄、引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又叫蛐蛐。
    籬落:籬笆。
    5.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五
    雪梅
    盧鉞〔宋代〕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注釋
    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懊菲隆辈皇撬拿郑撬蕴枮槊菲?。
    降(xiáng):服輸。
    騷人:詩人。
    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
    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6.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六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殘陽倒映在江面上,霞光灑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xiàn)出紅色。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注釋
    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可憐:可愛。
    九月初三:農(nóng)歷九月初三的時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農(nóng)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7.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七
    村晚
    雷震〔宋代〕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譯文
    在一個長滿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
    注釋
    陂(bēi):池塘。
    銜:口里含著。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沒。
    寒漪(yī):水上波紋。
    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腔:曲調。
    信口:隨口。
    歸去:回去。
    8.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八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范成大〔宋代〕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
    白天去田里從事田間勞動,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
    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注釋
    耘田:泛指治田除草,從事田間勞動。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每人擔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從事,參加。
    傍:靠近。
    陰:樹蔭。
    9.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九
    竹里館
    朝代:唐朝|作者: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古詩簡介
    《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閑情偶寄,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tǒng)一,相映成趣,是詩人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品特點的表述。
    翻譯/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琴一邊對天唱歌。
    深林中沒有人與我作伴,
    只有天上的明月來相照。
    注釋
    ⑴竹里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幽深的竹林。
    ⑶嘯:嘬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10.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
    池上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古詩簡介
    《池上》是唐代知名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創(chuàng)作基調為閑情偶寄,該作品文字洗練,內容通俗淡雅,是經(jīng)典佳作之一。
    翻譯/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注釋
    ①撐(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的蓮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⑤浮萍: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11.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一
    江南
    漢樂府〔兩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注釋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guī)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tǒng)治者觀風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jīng)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里有“適宜”、“正好”的意思。
    12.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二
    示兒
    陸游〔宋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tǒng)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tǒng)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13.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三
    敕勒歌
    樂府詩集〔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一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譯文二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籠罩著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注釋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籠蓋四野(yě,舊讀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蒼蒼:青色。蒼,青。
    天蒼蒼:天藍藍的。
    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xiàn):同“現(xiàn)”,顯露。
    14.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四
    浪淘沙·其一
    劉禹錫〔唐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譯文
    彎彎曲曲的黃河,挾帶著泥沙,浪濤洶涌,奔騰萬里,從遙遠的天邊滾滾而來。
    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帶上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動。
    自天涯:來自天邊。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15.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
    翻滾的烏云像潑灑的墨汁,還沒有完全遮住山巒,白花花的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
    忽然間卷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風雨后望湖樓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釋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古建筑名,又叫看經(jīng)樓。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
    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層很黑。遮:遮蓋,遮擋。
    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動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點,說明雨點大,雜亂無序。
    卷地風來:指狂風席地卷來。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
    16.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六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日落時新愁又涌上了心頭。
    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注釋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jīng)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
    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
    渚:水中小塊陸地?!稜栄拧め屗罚骸八锌删诱咴恢?,小洲曰渚?!?BR>    客:指作者自己。
    愁: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
    野:原野。曠:空闊遠大。
    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17.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七
    贈劉景文
    蘇軾〔宋代〕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一作:正是)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
    須記:一定要記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18.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八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大不相同。
    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注釋
    曉:太陽剛剛升起。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畢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同:相同。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映日:太陽映照。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19.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十九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譯文
    茅舍庭院由于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guī)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
    庭院外一條小河環(huán)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峰仿佛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
    注釋
    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
    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凈:一說“靜”。
    無苔:沒有青苔。
    成畦(qí):成壟成行。
    畦:經(jīng)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護田:這里指護衛(wèi)環(huán)繞著園田。
    排闥(tà):推開門。
    闥:小門。
    送青來:送來綠色。
    20.簡單的小學古詩 篇二十
    長相思·山一程
    納蘭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fā)。夜已經(jīng)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xiāng)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注釋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故園:故鄉(xiāng),這里指北京。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