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上冊必修二知識點

字號:

與高一高二不同之處在于,此時復習力學部分知識是為了更好的與高考考綱相結(jié)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此時需要進行查漏補缺,但也需要同時提升能力,填補知識、技能的空白。高三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三語文上冊必修二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1.高三語文上冊必修二知識點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9、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10、空明: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11、舳艫(連接)千里:(省略謂語)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望:
    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給)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
    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zhuǎn)折)
    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
    3、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
    6、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7、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8、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9、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六)成語
    1、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shù)臉幼印?BR>    3、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4、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5、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七)其他重點字詞
    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
    白露橫江(籠罩)
    縱一葦之所如(縱:任,如:往)
    萬頃之茫然(越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浩浩:廣闊,遼遠;馮虛:凌空、憑空)
    渺渺兮予懷(悠遠的樣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縷:細絲)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荊州(方,當)
    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哀吾生之須臾(片刻)
    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驟得輕易得到)
    2.高三語文上冊必修二知識點
    即
    1、立即。例:①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于麾下。②即從巴峽穿巫峽
    2、就是。例:①幾自疑身外即戰(zhàn)場。②即今之累然在墓者也。
    3、靠近,接近。例: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4、則,就。例: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義耳。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③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間,食田一頃,即量腹而食。
    5、當,當下。例:①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即:當天)②即夕行步如平常。(即夕:當晚)
    6、即使。例:①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②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
    7、假如,如果。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
    8、就……來看。例:即其新不究其舊。
    [即便]隨即,馬上。例:①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②你可即便交割。
    [即位]帝王或諸侯登位。例: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3.高三語文上冊必修二知識點
    古色古香:形容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diào),多用于器物、書畫和建筑等
    錯綜復雜:形容頭緒繁多,情況復雜錯:交錯交叉綜:合在一起
    滿不在乎:滿:全;在乎:在意形容絲毫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心滿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悅,高興,讓自己覺得滿意
    凄風苦雨:天氣惡劣,比喻境遇悲慘凄涼凄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zāi)的雨
    一籌莫展:籌:籌劃、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不以為然:然:是,對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莫名(明:明白)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行俠仗義xiá:講義氣,肯舍己助人
    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
    黯淡: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傲然:堅強不屈的樣子
    不速之客:指沒有邀請突然而來的客人
    明目張膽: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后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無濟于事:(貶義)濟:補益,幫助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解決不了問題,沒有辦法
    當務(wù)之急:當務(wù):指應(yīng)當辦理的事當前任務(wù)中最急切要辦的事
    昂首闊步:昂:仰,高抬仰起頭,邁著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奮,意氣昂揚
    4.高三語文上冊必修二知識點
    1、《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共120回,曹雪芹寫前80回,高鶚續(xù)寫后40回。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與?!泛C魍好绹≌f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成為表現(xiàn)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飄逸豪放,素有“詩仙”之稱。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國文學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沉郁頓挫。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新樂府運動”。
    6、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編輯而成的一部語錄體著作,共7篇,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及哲學、教育思想。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
    8、《荀子》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最后一個代表人物。
    9、《過秦論》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家。
    10、《師說》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散文家,詩人。和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5.高三語文上冊必修二知識點
    一:
    1、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2、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shù)詞。)
    3、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而或長煙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專一。)
    6、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7、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短m亭集序》(一樣)
    愛:
    1、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BR>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提取。)
    3、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類。)
    3、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用于形容詞后,相當于然:……的樣子。)
    2、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且焉置土石(何況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問代詞。)
    4、焉用亡鄭以陪鄰(怎么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么。疑問副詞。)
    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里興起了。于之。兼詞。)
    6、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而:
    1、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它從驪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里憤怒。)..
    3、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4、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并且經(jīng)常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
    1、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語氣助詞。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