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大全

字號: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為大家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今天,晴空萬里,艷陽高照,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東寶山頂紅旗招展,寬闊的草坪上,大紅的標語和義工朋友們的紅馬甲格外醒目?!笆澜鐢y手,與愛同行”紀念世界殘疾人日的活動現(xiàn)場歌聲嘹亮。音樂聲、歡笑聲把美麗的山頂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很不容易,各自都有不同的艱辛和煩惱,不論事業(yè)還是家庭,都會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平常我們總是喜歡抱怨世道的不公,當我們看見那么多的殘疾朋友,他們身殘志堅,頑強拼搏,以驚人的毅力創(chuàng)造出常人都難以企及的輝煌時,我們就會感到羞愧。只要有健康的身體,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什么過不去的難關。
    在義工聯(lián),朋友們在事業(yè)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之下,始終不忘為慈善事業(yè)作貢獻。助殘、敬老、助學、環(huán)保等等,他們熱心公益事業(yè),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奉獻著自己的愛心。他們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
    今天,在義工聯(lián)慶賀世界殘疾人日的活動中,雖然我年齡偏大,水平也很差,我能作為主持人為大家服務,真的很高興。看著義工朋友們一個個都推著輪椅,扶著盲人,盡職盡責,覺得大家都是我的榜樣??吹侥敲炊嗟臍埣才笥?,因為各種原因生活無法自理,心里總是隱隱著痛。太多的弱視群體需要社會的幫扶,正如歌中所唱的:世界需要熱心腸!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2.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無比幸福的家庭里,而當我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你是否知道,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熱情。他們就是——殘疾人。
    殘疾人在人們的眼里是很低賤的。人們見到殘疾人,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對他們指指點點,拿他們取樂。你可知道這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對他們的心靈上、尊嚴上有多大的傷害嗎?殘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種種原因,他們現(xiàn)在能這樣?我們應該拋棄對殘疾人們的歧視,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因為殘疾人并不是廢物,他們對社會有著很大的奉獻與提醒。每當我們看到電視上播放殘疾人運動會時,都不禁地為他們擔心,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真讓我提心掉膽。要知道他們和正常人相比,殘疾人飽受生活的艱辛,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助!一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在于為祖國的富強,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這種種都說明殘疾人并不比我們弱。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BR>    近,我看見盲人、瞎子、瘸子……等殘疾人都想跑過去幫一把。給殘疾人多一點愛護,多一點關心。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他們的人生就有希望,只有這樣,才能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正如電視上所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社會文明才能前進一大步?!?BR>    大家一定知道:1992年10月14日,聯(lián)合國第4xx屆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國際殘疾人日”的確立,說明在世界范圍內,殘疾人事業(yè)日益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種族的人們都開始形成一個共識,殘疾人事業(yè)是人道主義的事業(yè),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yè),是人類進步和正義的事業(yè)。
    作為我們學生,作為炎黃子孫,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員,我們理應學會關愛他人,更應時刻給予有需要幫助的人關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敝灰覀儗W會處處關心別人,當你有困難時,就會有人幫助你。我真心希望人間充滿關愛!我真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真心平等待人,我真心希望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更真心希望我們學校能成為愛心大家園。
    3.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在新聞里、大街上、馬路邊,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生活比我們要痛苦幾十倍,可他們卻有著堅強的毅力,他們就是需要我們去愛護的人——殘疾人。而今天,我們將走進他們的生活,體驗他們的心酸。
    活動開始,我們被老師拿一塊布條給蒙上了眼睛。我開始并不是很在意,但在蒙上眼睛一會后我開始感到害怕,我不知道現(xiàn)在的自己身在何處,接下來老師又將會讓我們做什么……這些問題在我的腦海中盤旋,讓我的恐懼感逐漸增加,我很難以想象那些天生失明的人活在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你們現(xiàn)在需要將你們身前的衣服穿好?!崩蠋煹脑拰⑽覐目謶种欣?。我慢慢地摸索著,一下就將衣服套在了身上,我開始竊喜,因為其他同伴似乎還沒找到衣服呢!但正當我要扣紐扣時我發(fā)現(xiàn)衣服穿反了,我立馬將衣服再次穿上,這次我很成功,一下子就將衣服穿好了,成為了第一個完成任務的人。我摘下布條,看到同伴們穿的衣服時我暗自偷笑,他們有的衣服和我一樣穿反了;有的扣子扣錯了;有的穿好了但又不是很確定,仔細地摸索著。但我的偷笑也只是那么一秒,我深刻體會到了殘疾人生活的痛苦,他們的世界一片黑暗,他們是以怎樣的心情來面對這樣的生活。這讓不得不佩服那些身殘志堅的人。
    貝多芬,一位知名的音樂家。作為一名音樂作家,命運給了他無情的打擊——失聰。但他沒有就此失敗與絕望,外面的世界對他來說是一片寂靜,可內心的音樂卻在洶涌澎湃,音樂的力量讓他決心扼住命運的脖子,繼續(xù)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
    精神可以超越痛苦,甚至是超越死亡。生命中少不了一個接著一個的困難和挑戰(zhàn),只要擁有不向命運低頭的挑戰(zhàn)精神,便能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
    4.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星期天早上,按照老師的要求,爸爸準備了一塊折了好幾層的布蒙上了我的雙眼,讓我體會盲人的感受。
    當我眼睛被蒙上后,頓時感覺一片漆黑,仿佛面前就有一道無形的屏障包圍著我,似乎連空氣都成了我的阻力,要讓我寸步難行,同時又感到失去了一切判斷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感,心里油然而生出膽怯和恐懼來,只有耳朵還能聽到聲音,這就是我能夠判斷出方向和周圍環(huán)境的依據(jù)。
    我出于本能,不由得伸出雙臂,放慢腳步,摸著墻面小心翼翼的向前走,我通過撫摸物品來判斷自己的位置,這時一旁的爸爸問我:“現(xiàn)在這是哪里?”我回答:“是客廳,對嗎?”爸爸笑著說:“那當然了,因為你熟悉環(huán)境,再加上沒有什么障礙物,所以會比較順利?!?BR>    接著爸爸讓我在原地轉上三圈,不知把我領到了什么地方,也不讓我撫摸東西,只讓我繼續(xù)探步向前方走,這次我心里一下子膽怯了,根本沒有辦法輕易判斷出自己所在的方向位置,實在感到很盲目,有一種無助的壓力和無奈涌上心頭,只有慢慢挪步往前方走。
    這時爸爸又問我:“現(xiàn)在感覺如何,知道在哪嗎?”我說:“大概在我房間門口吧?!卑职终f:“那你走進去看看吧?!弊咧咧?,聽到“砰”地一聲,“哎呦”我的腿疼得發(fā)麻,我趕緊俯下身揉搓著撞疼的膝蓋,氣急敗壞的拿下蒙布,一看原來自己來到媽媽的房間里,而且正磕到床角處,“嗨!”真是不容易。
    通過這次體驗讓我明白了,做盲人的苦中和艱難,而我們健康的人是多么的幸福,真應該好好的珍惜時光和生命,盡自己的所能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5.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當我們在操場上盡情玩耍、嬉戲時;當我們在傾聽動聽的音樂時;當我們用明亮的雙眼去看萬物復蘇的春天時……你有沒有想過,很多殘疾人卻不能擁有這些。甚至連站起來的權利都沒有。
    在我校六一班的一個同學,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有著紅撲撲的臉,明亮的眼睛,總帶著一絲甜甜的微笑,頭上扎著兩條小辮子,常常穿著那件紅格子的衣服。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好像背了一塊大石頭似的,沉重極了!她不能和正常人一樣在操場上奔跑、做廣播操……所以每次做操時,她總是坐在位置上默默的看著書,也時不時向窗外的同學投來羨慕的眼光。星期三的早上,我們排好隊伍正準備到操場上做廣播操。我見過六一班的窗前,看見她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那一剎那,我的心里對她起了深深的同情心。每到放學,她也一瘸一拐吃力地走著每一步,同學們嘲笑她,譏諷她。在她的童年里充滿了痛苦,她也渴望得到健康呀!難道這樣在她的心靈上,尊嚴上沒有傷害嗎?
    記得那,雨淅淅瀝瀝的下著,地上很滑。就在放學的路上我碰見了她,便急急忙忙跑過去想扶一下她,讓她能跨過校門的檻,不用像以前那樣吃力。當我跑過去扶她到的時候,她沖我點點頭,我把它扶到了路上。正準備回家時,瞧見她的眼里流出了感動的淚水。我的鼻子一酸,淚水也不停的流了下來。這時,我真想大喊:“殘疾人不是低微的,不能因為身上的缺陷而冷落了她們呀!”
    雖然殘疾人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但是她們有純潔的心靈。讓我們一起去關注殘疾人,給他們一些溫暖吧!
    6.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殘疾人,他們在面對自己與正常人的差別時,沒有傷心,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而是勇敢地去面對生活,向著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前進。
    有在街上走時,我看見橋邊有一位大叔,衣衫襤褸,在他面前鋪有好幾張泛黃的宣紙,傍邊的硯臺里面有一些墨水。然而后來,我看見他空空的褲腿,皺皺地拖在地上,只見他拿著毛筆在紙上寫字,也許是因為他沒有雙腿,只能用手“走路”,所有他手上有很多繭子,還有一道道深深淺淺的口子,里面還嵌著泥巴,可是他寫的毛筆字龍飛鳳舞,真是筆翰如流,可見他練字一定是練了很久,而且練得很艱辛。他的傍邊立馬圍了很多人,都對他贊嘆不已,并紛紛掏出錢來,放在他面前的小紙箱里面,他對每一個人都深深地鞠了個躬,表示感謝。我和小伙伴在一起掏出錢可是一共只有三元五角錢,他也向我們鞠躬,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殘疾人大叔需要的是尊重,關愛,平等,而不是嘲笑他,看不起他!
    是??!關愛可以是一個眼神,卻能給人無比的欣慰,關愛也可以是一個微笑,卻能給人無比的溫暖,關愛還可以是讓座,卻能給人無比的感動。
    另外還有一位殘疾人他的故事也比較感動。他很陽光,非常喜歡打籃球,可他打球的方法很奇特,總是用左手打球,居然,能用單手投籃,還每次都那么準。
    他這樣做的原因并不是為了賣弄球技,而是因為只有一只手。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寫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鋼琴上演奏出動聽的樂曲。
    他雖然一只手是殘疾人,但是他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殘疾人。這些身體殘疾而心里健康的人,值得我們學習。
    看了這些故事,我懂得了,因為有愛世界才有了陽光和雨露,因為懂得珍惜,人間才有了花草樹木。所有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學會幫助,學會關心,多一份關愛,少一份爭執(zhí),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攜起手來,與愛同行。
    7.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在我們的身邊,生活著一些不幸的殘疾兒童,身體的殘疾讓他們無法享受人生的快樂,他們有的永遠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不知道世界如此多彩而美麗;有的永遠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從沒聽過小鳥歡快的叫聲,不能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愿望,更不能用歌聲表達自己的快樂;有的因雙腿殘疾而無法快樂地游戲;有的因雙手殘疾無法正常地生活。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到幸福,因為我們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我們能用眼睛飽覽多彩的世界,我們能用耳朵欣賞美妙的音樂;我們能用甜美的嗓音說話、唱歌;我們能快樂地游戲,盡情地玩耍。而有些殘疾人卻依然頑強地和生命作斗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主人公海倫;凱勒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動。
    海倫從小就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喪失了語言能力,脾氣十分暴躁。是莎莉文老師在這黑暗和寂寞的時候,點燃了她生命的火花。是她讓海倫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是她用愛拯救了海倫。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耐心調教下,學會了拼寫單詞和與人交流。后憑著她堅強的毅力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從此,她用那顆充滿希望的心走上了寫作之路,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要是沒有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教導,那么海倫就永遠不可能走出黑暗的世界。
    在生活中,像莎莉文老師一樣熱心幫助殘疾人的人很多。我在電視《家有真情》欄目看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殘疾兒童先天性白血病。他家很貧窮,無法為他治病。新聞報道后,社會各界人士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希望工程也紛紛捐款給這位殘疾兒童。殘疾兒童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和溫暖。他的病房充滿了溫馨,因為有許多人關愛著他。他不再絕望地等死,反而覺得無比快樂。他的病奇跡般地好起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答曾經(jīng)幫過她無數(shù)次的吳先生。他不辭辛苦地尋找那位吳先生,一找就找了三年。在市工總會的協(xié)助下,記者找到了那位吳先生。圓了殘疾兒童的心愿。只見殘疾兒童緊緊地握住吳先生的手,頓時熱淚盈眶。如果沒有吳先生的幫助,殘疾兒童的病就不會好。正是因為有了別人的關懷,他的病才會好。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一起來幫助和關愛殘疾人吧!讓殘疾人永遠感到社會的溫暖!
    8.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大地帶給我們的美好景象,可是,有些人不但享受不到這些景象,而且還要面對著人們的種種異樣的眼光,他們就是——殘疾人。
    殘疾人在我們眼里地位很低,他們不但得不到幫助,反而會被人遺棄嘲笑。其實,殘疾人也是人,我們不應該去嘲笑那些殘疾人。
    海倫凱勒出生于美國南部,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因病失去視力和聽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她六歲開始學習說話和盲文書寫,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哈拂德克學院,成為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殘疾人。從這里可以看出她非常的堅強,勇敢,敢于面對生活,值得我們去學習。
    令我敬佩的是愛迪生,他雖然耳聾,但他依然堅持,做了一千多項發(fā)明,其中,他發(fā)明的電燈,做了無數(shù)次實驗,用了無數(shù)種材料,失敗是成功之母,他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終于取得成功,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張海迪是殘聯(lián)第xx屆主席團主席,5歲因病而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她還自學針炙醫(yī)術,為鄉(xiāng)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走進校園,卻發(fā)奮學習,她那種自學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們不應該去嘲笑殘疾人,因為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因此,我們要幫助他們,保護他們,學習他們,體貼他們。
    9.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秋的收獲與凋落還來不及收尾,冬季便邁著寒冷與蕭索匆匆走來。但冬的嚴寒絲毫驅不走我們心頭的暖意,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無論貧窮富貴,無論是關愛他人還是被他人關愛,我們依然覺得幸福,因為我們能用眼睛去看美麗的世界,能用耳朵聆聽美妙的音樂,能用四肢盡情的游戲,能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愿望。
    可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因為天生遺傳因素或是后天的不幸喪失了這些能力。他們內心的孤單和脆弱,正渴望著愛的撫慰。
    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觀點,關愛弱者、心存大愛的思想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之一。余秋雨先生也曾在他的《山河之書》中提到過,“中華文化為什么能成了全人類沒有中斷和湮滅的古文明?必然與次的守望相助有關”,那么,這可不可以說明,善良互助的美好本性,早已于無形間融于我們的文化血脈之中了。
    目前,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這個特殊而困難的群體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發(fā)展中國家。與正常人相比,殘疾人在學習、求職、工作、生活等問題上會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難,甚至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們活動的天地、職業(yè)的選擇、工作的開展和學習的進行。因此,他們比正常人更需要別人關心、幫助、支持和鼓勵。當然,僅僅對他們抱以同情是遠遠不夠的,停留在口頭上的關愛更是泛泛之談。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將關愛殘疾人的想法體現(xiàn)在自己的行動上呢?
    首先,在公共場所要處處禮讓殘疾人,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和幫助,但在提供幫助的同時,應該要尊重他們的意志,不將殘疾人作為逗樂、欺侮的對象。其次,殘疾人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障礙,我們應主動幫他們解決。如:殘疾人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我們可以給他們讓座、按下車鈴;在一些公共休閑場所完善無障礙設施時,我們可以讓電梯的按鈕再低些、盲道再寬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使用手語,盡量與殘疾人溝通。其實,幫助殘疾人并不需要我們做出多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能給予他們黑夜中照明的燈塔,給予他們溫暖與力量。
    我們把愛給予了他們,便讓世界又多充滿了一點愛。天地萬物,都在為我們講述著愛的故事,使我們感受著愛的氣息。讓我們從幫助身邊這些特殊的群體開始,學會奉獻、學會付出,用真心對待身邊的人、用真情處理身邊的事,把一顆充滿愛的心帶入生活、帶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讓愛成為人與人之間情誼的橋梁,讓世界成為愛的海洋!
    朝陽升起,湖水為它梳妝;月上枝頭,群星給它作伴;鮮花盛開,綠葉為其扶持……愛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是幸??鞓返脑慈?,關愛他人,將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充盈,讓他人的生命更完整,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同學們,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殘疾人日。在這個特別的節(jié)日里,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吧!奉獻自己的愛心,讓世界不再孤單,讓生活更加溫暖,讓人間因為你我的愛心更加生動感人,讓世界充滿愛!
    10.有關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的日記
    相信,你的身邊也曾出現(xiàn)過這樣一些人,他們與你不同,他們沒有健全的身體,也隨之缺少了一些能力。
    或許是因為飛來橫禍,他們成了折翼天使;或許是因為先天不足,他們從小與世隔絕;或許是因為一時疏忽,他們變得終身遺憾。但總有這樣一股力量,從他們心中油然升起,默默牽引他們,無聲勝有聲,這是內心的力量。
    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堅毅的力量,擁有他們不斷噴涌的動力,付出他們同樣的畢生的努力,因為我們需要。當然,除了這些以外,對他們,我們更應該付出更多的關愛。我們需要向他們傳輸著這樣一個道理:人有生,自是有死,可死并非是一種解脫,無非是在給愛你的人增加悲傷可自己卻瀟灑離開,僅僅是逃避罷了。身體上的缺陷已無法改變,它給心靈帶來了陰影,一道兒的,還有消極情緒,它藏在內心深處,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體會到,能做的僅剩下一句又一句鼓勵的話語,又微不足道的幫助,射進心靈的陽光可能并非來源于你,可小小的舉動當日后慢慢回憶起來時,陰郁的心情也漸漸晴朗,對于他們來說。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愉快心滿意足的回味。
    電視上插播了一段廣告,不說它的目的,但是從畫面的溫馨,我也不得不對護士發(fā)出贊嘆——白衣天使呢!此處陽光正好,草坪正綠,花兒正艷,笑臉正綻放……樹的龐大的影子深處,那陰暗怎也披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裝。并非是偶然,怕是平常吧,就像是緩緩走過的那雙人的剪影吧。一身溫馨的粉色,微笑也如此恰到好處,靜靜地推著輪椅,時而講起一個趣事,時而停下,靜靜聆聽,跟或者是在與患者耍性子。再看看不遠處的花叢里吧,雖然孩子的眼睛是看不見的,但撲扇撲扇的眼瞼倒也令人油生憐愛,那粉色的麗影也出現(xiàn)在他身旁,傾力向他描繪世界的繽紛色彩,盡管眼前仍是一片黑色,但那美麗的景色已深深印在了心里。草叢上,護士蹲坐著,毫不厭煩的糾正眼前孩兒的發(fā)音。這些只是醫(yī)院里發(fā)生的一部分而已。回頭看看社會上,也會發(fā)現(xiàn)藏在平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街道旁鋪著的凹凸不平的磚,這是盲人的傳道,請你在生活中盡量讓開它;輪椅是殘疾人的坐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你努力改善它;簡單的手語,是聾啞人的語言,請你知曉它。
    作為社會中人,千萬別為了自己的方便,阻礙了盲人的傳道;作為學生,千萬別在墮落時,忘了殘疾人的希望;作為醫(yī)生,千萬別因為一時疏忽,斷送了他人的前程。我們不能讓他人成為殘疾人,我們不能讓殘疾人失去歡樂,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為殘疾人多獻一份關愛,讓愛與你同在,讓愛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