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三年級民間故事【5篇】

字號:

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xué)中的重要題材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gòu)內(nèi)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xué)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統(tǒng)稱,有的地方又叫瞎話、古話、古經(jīng)等等。以下是整理的《小學(xué)三年級民間故事【5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xué)三年級民間故事
    聰明的托米
    從前,有一對農(nóng)家兄弟,哥哥叫古力,老實憨厚,弟弟叫托米,聰明過人。
    一天,古力聽說有個財主想雇個長工,就跑去試試看。
    財主是個刁滑的人,他對古力說:“我是想雇個長工,但必須說清楚:
    如果你辭職不干,我就割掉你的鼻子和耳朵;如果我把你辭掉,你就割掉我的鼻子和耳朵。咱們誰都不可反悔!”
    古力問:“我一年工錢多少?”
    財主說:“我雇工從來不給工錢。不過,我每天給你吃一團用葉子盛的飯?!?BR>    老實巴交的古力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幾個星期以后,托米發(fā)覺哥哥消瘦了許多,關(guān)切地詢問緣由,古力滿腹冤屈地告訴弟弟,財主每天只給他吃用一片小葉子盛的飯團。
    托米說:“這怎么行?你為什么不辭職呢?”
    “唉!”古力嘆了口氣說:“當初我們已經(jīng)講好了,如果我辭職不干,他就要割下我的鼻子和耳朵!”
    第二天,托米來到財主家,說:“我哥哥病了。今后我來替他做事,好嗎?”
    財主見托米身強力壯,比他哥哥更有油水可刮,就很高興地同意了。
    第二天,托米在財主家干完活,拿了一片香蕉葉子到廚房盛飯。
    財主大叫起來:“哎呀!你怎么拿這么大的葉子??!”
    托米說:“你只說過給我吃盛滿葉子的飯,并沒有說什么葉子??!”
    財主自知理虧,只好忍著痛,眼巴巴地看著他捧著一大團飯大吃起來。
    財主真恨不能立刻辭掉他,但因為有言在先,不敢這樣做,所以,便想方設(shè)法刁難他,迫使他離開。
    第二天,財主叫托米去翻土,說:“你把地從頭至尾耕一遍?!?BR>    托米拿起鋤頭,從地的一端到另一端鋤了一條線,就坐下歇息了。
    幾天后,財主問他:“我的地耕好了嗎?”
    “照您的吩咐,全好了!”
    財主感到很滿意,心想:“他倒是個干活的能手。”接著,又對托米說:
    “你到樹林里砍些柴回來,路上遇到什么小動物,順便捉回來當晚飯?!?BR>    “您放心,我一定照您的吩咐去做!”托米說完,到屋外把財主的小狗殺了。然后,又把鋤頭柄砍成兩段,扔進火爐,燒起小狗來。
    吃晚飯時,財主吃得津律有味,還留了些骨頭準備給小狗吃,可找了半天,也沒發(fā)現(xiàn)小狗的影子。
    托米笑著說:“別找了!早上我去砍柴時,正碰上你的小狗,我便捉回來殺了。剛才你吃的就是它的肉?!?BR>    財主火冒三丈,真想把托米趕走,但為了保住自己的鼻子和耳朵,他只好忍住氣不發(fā)。
    第二天,財主來到地里,想看看托米干得怎么樣,突然,他的眼睛瞪得滾圓:這塊地根本就沒有翻過!
    他氣急敗壞地跑回家,一把拉住托米來到地里,指著地說:“你不是說地都耕好了嗎?這是怎么回事?”
    “是啊!照您的吩咐,我從頭至尾耕了一次。喏,那條線不是嗎?”托米不緊不慢地問答。財主的肺都快氣炸了,聲嘶力竭地說:“你現(xiàn)在就給我翻土!快!”
    托米擺擺手,說:“不行??!煮狗肉時,我把鋤頭柄當柴燒了。沒有柄的鋤頭怎么能耕地呢?”
    財主真沒想到,自己碰到了“克星”,后悔也來不及了。
    有一天,財主和他老婆要去岳父家,因為路途遙遠,他們決定騎馬去,讓托米跟在后面走。
    走了一天,他們來到一家客店,財主和他老婆住下歇息,吩咐托米去喂馬。
    托米把馬牽到附近的村子去賣了,向買主討回馬尾巴,返回了客店。
    他在客店門外的地上挖了個洞,把馬尾巴的一端塞進洞里,用泥土埋好,大部分尾巴留在外面,然后大聲呼叫起來:“不好啦!快來人??!”
    財主聞訊忙跑出來,只見托米正抓著馬尾巴拚命往上拉。
    “這匹馬不知怎么的,直往地里鉆,我無論如何也拉不住它。你看,現(xiàn)在只剩馬尾巴留在外面了?!蓖忻渍f。
    財主氣得七竅生煙,但又奈何不了托米,只好步行上路了。
    快到財主岳父家的時候,財主讓托米先去通報,要岳父家準備好酒菜和床鋪。
    托米來到財主岳父家,說:“我家老爺和太太馬上就到。他們在半路上得了一種怪病,醫(yī)生吩咐說,只能吃生蟲的面,睡在地上。”
    一會兒,財主夫婦到了。他們精疲力盡,臉色蒼白,真像患了重病一樣。
    岳父家人忙讓他們席地而坐,端上兩碗生蟲的面,招待他們。
    財主夫婦十分奇怪,以為岳父家破產(chǎn)了,只得把兩碗生蟲的面吃了下去。
    事后,財主得知又是托米搗的鬼,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托米攆走。于是,他們?nèi)疫B夜商量了一番。
    第二天,由財主的妻舅出面,對托米說:“只要你答應(yīng)自動離開,而且不割掉你主人的鼻子和耳朵,我們就送你一百個盧比。”
    托米早就不想再干下去了,他拿了這筆錢,回到家里,與哥哥一起開起了一間小雜貨店,日子過得倒也挺不錯?!?BR>    2.小學(xué)三年級民間故事
    饅頭的傳說
    饅頭,又叫饅首。關(guān)于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呢。
    早先年,相傳皇宮里有一個太仆,待人善良溫和。文官武將,傭人侍女們對這位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午后,王子帶著佩劍,出來玩耍。正遇上木雕泥塑藝人在精心地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王子見這個老藝人,就叫他趴著當馬騎,老藝人說死也不應(yīng)允。王子大發(fā)雷霆,隨手拔出佩劍,就沖著老藝人惡狠狠地刺去。老藝人急速躲閃,圍著井口轉(zhuǎn)圈地跑著。王子猛刺幾劍,都未刺中。王子殺 人心切,突然大喊一聲“殺!”忘記了是井,直沖過去,卻跌入井中。這下可把老藝人嚇呆了。
    這一切,都被那位好心的太仆意見了。他跑到井前,急說:“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開!一切有我安排?!?BR>    太仆急步上朝,向皇帝啟奏。皇帝馬上命令郎中令們打撈。當撈上來時,王子已經(jīng)死去了。
    皇帝問:“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王子欲把老奴當馬騎,老奴未應(yīng),王子發(fā)怒,拔劍刺奴,失足落井。奴罪該萬死!”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仆押下去,明日正午時斬首!”
    滿朝文武百官都來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當夜,雕刻老藝人和看押太仆的郎中令商議,想了一個好辦法。
    一夜之間,老藝人用面塑了一個跟太仆一模一樣的頭型,又用蒲草扎了一個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
    第二天,正晌午時,兩名郎中令架著太仆的替身,拖出午門外,由刀斧手把頭削下來。事先裝在豬尿包里的血水濺了出來。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頭獻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
    晚上三更時,太仆和雕刻泥塑老藝人會到一起,互表謝意。當下兩人商定好,各自帶了金銀,由太仆牽出了兩匹寶馬,在衛(wèi)士的幫助下,逃跑了。
    他們騎著馬,跑了很遠很遠,來到一座古城住下了。為了謀生,開了一個小館,用白面蒸了各種模樣的人頭,祭祀慶賀,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饅首。
    為了招引過客,他們在案前現(xiàn)身說法大講饅首可以贖罪免災(zāi),可以得到吉利。人們聽了以后,爭相購買,把它做為年節(jié)之日或祭祀時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糧的習(xí)慣,不知是誰引的頭,把祭過的饅首食用了。于是,專做祭品的饅首又逐漸變成日用食品了。人們?yōu)榱耸∈拢喕俗龇?,不再保持原先的人頭狀,只保留半球型。為了標志出人的七竅,就用小指提捏七個小孔,串上紅棗條。不知又過了多少年,語言也有了變化,因為首和頭是一回事,饅首,也就叫饅頭了,做法更簡單了。把蒸好的饅頭,點上七個紅點,算是七竅的標志。傳至今天,紅點也沒人再點了。這就是咱們現(xiàn)在吃的雪花大饅頭。
    3.小學(xué)三年級民間故事
    玉兔搗藥
    原先,月中只有蟾蜍,沒有玉兔。追溯玉兔的緣起,大概與神仙西王母有著不解之緣。
    據(jù)遠古的傳說,玉兔、三足烏、九尾狐同為西王母的三寶。三足烏的任務(wù)是為西王母尋找珍食玉漿,因有功勛而被派往太陽家族;九尾狐專供西王母傳喚使用,后來給大禹當過媒人;玉兔常年累月為西王母制造長生不老藥,表現(xiàn)最勤勞,便被送上了月宮。
    嫦娥奔月后變?yōu)轶蛤?,過起“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的寂寥生涯,玉兔的到來,為她增添了不少生氣。自此,她經(jīng)常伴著玉兔搗藥,“攢柯半玉贍,槀?cè)~彰金兔”,成為月宮中不可分割的一體了。
    后來,人們覺得蟾蜍形象總不能看作是美的代表,它與月神的柔和、嫻靜、典雅也不相容,月宮蟾蜍和月神的自然形象發(fā)生感情上的沖突,于是以玉兔替代蟾蜍的想法油然而生。久而久之,玉兔成了廣寒仙子、月里嫦娥的再生形象。
    玉兔成為月宮的一員,還是在東周戰(zhàn)國時代?!冻o·天問》中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這是向天體提出了挑戰(zhàn):月亮,它具有什么品德,消亡了又再復(fù)生?究竟有什么好處,而撫育個兔兒在懷中?問題雖被發(fā)現(xiàn),但遺憾的是沒有人能作答。約三百年后,東漢天文學(xué)家張衡才解開了迷團:“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边@是科學(xué)的依據(jù)。這時,科學(xué)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不僅太陽中有黑子,而且月亮中也有陰影,其狀如樹木,如湖泊,如山巒,如禽獸,且隨季節(jié)變幻。因此,蟾蜍、玉兔、桂樹的神話,也得到進一步流傳,以幻想的科學(xué)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xué)上的重要建樹。它比西歐和美洲人觀察研究月球的歷史,至少早五個多世紀吧。
    4.小學(xué)三年級民間故事
    叫化雞
    從前,有個古怪的叫化子,一不討金銀財寶,二不討衣衫布褲,專門偷有錢人家的雞吃。
    說起偷雞,他的手段倒是蠻高明的。他把點清油燈用的燈草摘成米粒大小,含在口中,往雞群一吐,雞一見這些白白的燈草粒,還以為是白米呢!便“篤篤篤”地一個勁吃起來。當雞吃得起勁時,他便輕輕用手從雞背后往雞尾巴后插進去,將雞立起。雞吃了燈草粒,喉嚨被噎住了,要叫也叫不響,他便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雞偷走了。
    李莊有個財主,百姓都痛恨,叫化子便老偷李莊財主家的雞吃。這日他又摸到李莊,準備到財主家偷雞。他在財主家房前屋后轉(zhuǎn)了個圈,沒看見一只雞。他又轉(zhuǎn)到后院圍墻邊,忽聽得里面一陣雞叫聲,便輕輕爬上墻頭,看見園內(nèi)有幾十只肥雞。心想,狗財主好生刁滑,原來把雞關(guān)在后院,害我找得好苦。他取出燈草米粒,含在口中,等燈草米粒濕時,“啪”地一聲,吐向雞群,就見那只只肥雞一個勁地撲向燈草米粒,低著個頭,翹著個尾,“篤篤篤”地吃起來。正當雞吃得痛快時,他拿出一根打著活絡(luò)套的繩子,向一只肥胖的老母雞頸上套去,活套不偏不歪,正套在那只老母雞的頭頸上,他把繩輕輕一拉,活套在雞頭頸上捆牢了。他剛想收繩拉雞,突然聽得背后“呼”地一聲,一根棍棒蓋頭打下來,他兩腿一軟,從圍墻上跌倒在地。原來,狗財主早有提防,財主的家丁邊拉邊推,把叫化子拖進大院,又是一陣亂棍,打得他皮破血流。狗財主站在一旁,一個勁地罵:“你這個賊胚,偷吃了我十來只雞,今天要叫你連毛帶骨吐出來?!必斨髁R痛快了,便叫家丁把他關(guān)進牛屋里,準備明日送官。
    深夜,偷雞的叫化子關(guān)在牛屋里好不傷心,心想明日送官不知會吃個啥苦頭。忽聽“咿呀”一聲,牛屋門開了,原來是財主家的長工。長工一進牛屋,便輕聲說:“我見你白天被財主的家丁打得挺厲害,剛才又聽說明日要送你見官去,我便偷偷來放你,你快點逃吧。”偷雞的叫化子借著月光看清了長工的面目,說了句:“謝大哥救命之恩?!迸ゎ^便走。
    時間一晃已是幾月。長工因放了偷雞的叫化子,被財主趕了出來,這天,他想外出找活做,當他走到一片荒山坡時,突然,從小樹叢中竄出一人,口喊恩人,拉著長工便走。長工定眼一看,原來這人正是那天被財主毒打過的偷雞的叫化子。偷雞的叫化子將長工拉到小樹叢中,然后又從旁邊的一堆火堆里取出一個用泥包著的東西,只見他把那泥包的東西,在地上輕輕幾下?lián)浯?,里面露出一只熱烙烙,香噴噴的雞來。他撕下一塊雞腿,送給長工:“吃吧,這雞香嫩好吃,我偷的雞都是這樣吃的?!遍L工也不客氣,兩人便坐在小樹叢里吃起來。邊吃邊談倒蠻投機。偷雞的叫化子問長工為什么流落他鄉(xiāng),長工便把前因后果講給他聽。偷雞的叫化子得知長工為了救自己而被財主趕走,心里也很難過。長工吃著香噴噴的雞肉,覺得倒別有風(fēng)味,他想如果能開爿小店,做這種雞賣,說不定吃客不少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偷雞的叫化子,又歸勸說:“老是偷雞過日子不行?。 蓖惦u的叫化子聽聽,也覺得蠻有道理。兩人就在小樹叢里商量起了開店的事。
    不幾日兩人借得十余兩銀子,開起了一爿小小酒店,酒菜便是泥包雞,吃客的確不少,生意越做越大,不過百姓都知道偷雞叫化子的身世,沒有一個叫泥包雞的,都稱它為“叫化雞?!?BR>    后來,偷雞的叫化子與長工覺得百姓喜歡這個名稱,反正生意又好,干脆就順吃客心意,把泥包雞叫作叫化雞了。這樣一來,叫化雞便叫出名了,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習(xí)慣把這種雞叫作叫化雞哩。
    5.小學(xué)三年級民間故事
    賢明堯舜讓帝位
    傳說黃帝去世之后,他的孫子高陽繼位,即帝顓頊。帝顓頊之后是帝嚳。帝嚳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摯,一個叫放勛。帝嚳去世后,大兒子摯繼承了帝位。摯繼位后,政績不多。摯死后,弟弟放勛繼位,他就是古代最的帝王之一帝堯。
    堯為人仁慈,才華出眾,深受人們的愛戴。為了幫助大家掌握生產(chǎn)季節(jié),他派官員去各地觀測星象,掌握它們的變化,制定了歷法,以便提醒人們春種秋收。一年365天,共分四季的劃定,就是那個時候完成的。
    在當時,部落聯(lián)盟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lǐng)一起商議。堯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想找一個能繼承帝位的人。當他說出自己的打算時,馬上有一個叫放齊的人說:“您的兒子丹朱通情達理,繼承您的位子很合適。”
    堯搖搖頭說:“不行,丹朱生性頑劣,專愛與人爭斗,不能繼位?!?BR>    另一個叫兜的人說:“共工很善于聚集人力,他能行嗎?”
    堯嘆了一口氣,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很謙虛、恭敬,心里想的卻是另外一套。”
    又有人推薦鯀,說:“鯀能夠治水,應(yīng)該是合適的人選。”
    堯說:“他生性兇狠,經(jīng)常違背我的命令,還愛詆毀自己的同族人,讓他接替,我不放心?!?BR>    這一番討論沒有什么結(jié)果。
    時間一年一年地飛逝,堯的年歲也越來越老,尋找繼承人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這一天,他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急切地說出自己的心愿:“我在位已經(jīng)七十年了,實在不行的話,你們當中的一位就來接替我吧?!?BR>    大家一聽,誠惶誠恐,都認為自己沒有這樣的品行,不敢玷污這神圣的帝位。
    堯說:“那么,就請大家從貴族中間或者埋沒于民間的賢才中推薦一位吧?!?BR>    大家一致推薦了一個叫舜的還未婚配的男子。
    堯說:“我也聽說過他,可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大家便說起了舜的情況
    舜的父親是一個盲人,人稱瞽叟,行事糊涂透頂。舜的生母死得早,后母很壞。后母生的弟弟叫象,為人傲慢無理,但瞽叟很寵愛他。舜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但他卻善待親人,用美德感化他們,使他們變得相親相愛。所以,大家都認為舜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堯聽了非常高興,決定先考察舜一番。他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還替舜筑倉儲糧,分給他眾多的牛羊。
    舜的異母弟弟象看到這一切,真是又羨慕又妒忌。他和父親商量了好幾次,準備害死舜,然后再霸占他的財產(chǎn)。
    有一次,瞽叟讓舜去修補糧倉,當舜爬到糧倉頂部的時候,瞽叟從下邊抽走梯子,并放火想燒死他。幸虧舜隨身帶了兩頂遮陽用的笠帽,他急中生智,一手抓著一頂笠帽,風(fēng)箏一般地飄落下來。
    見舜并沒有死,瞽叟和象又生一計。他們讓舜去淘井,待舜下到井底時,他們便從上邊往下丟石頭,直至把井填滿。他們以為這一回舜一定死了,就高高興興地回家去分他的家產(chǎn),誰料想,舜在井下挖了一個地道,安安全全地回來了。
    就算父親、弟弟所做的事情超乎常情,舜依然讓自己的妻子好好侍奉公婆,關(guān)心兄弟,從來沒有怨言。
    堯認為舜做得很對,就讓他擔(dān)任司徒一職,掌管禮教之事。在舜的努力下,愛護孩子、親近兄弟、孝順父母的美德蔚然成風(fēng),社會十分安定、和諧。
    堯讓舜去管理百官,他也能做到舉止得當、辦事公允,很受大家的尊敬。遠方來了客人,舜總是和藹可親、彬彬有禮,讓大家感到溫暖。
    經(jīng)過種種考察,堯認為舜確實是一個能干的人,就把首領(lǐng)的位子讓給了他。舜繼位后,也用同樣的方式選拔首領(lǐng)。經(jīng)過治水考驗,禹在舜死后成為首領(lǐng)。這種讓位的方式,歷稱作“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