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字號:

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1.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螳螂捕蟬
    吳王要出兵攻打楚國。他已經(jīng)下了決心,對臣子們說:“誰要是勸阻我,我就把誰殺了!”吳王身旁有一個侍候他的少年,想勸吳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說。他就每天清早起來,拿著彈弓和泥丸,在花園里走來走去,想讓吳王看見,好趁此勸勸吳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吳王起來偶爾向窗外一望,看見那少年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就喚他說:“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園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給打濕了?!蹦巧倌臧咽掷锏膹椆瓝P了一揚,說:“大王,別作聲。您看樹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高興興地喝露水呢!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眳峭趼犃擞X得好笑,說:“螳螂捉知了,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個孩子!”那少年仍舊很有興趣地說:“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繞過樹枝,正要撲上去,沒想到有一只黃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眳峭踉诖白永锟墒裁匆矝]看見,就問:“那黃雀又怎樣呢?”
    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彈弓上,說:“黃雀伸長了脖子,正要去啄螳螂,沒想到我已經(jīng)瞄準了他的小腦袋了。這三個家伙都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顧背后的禍患?!眳峭趼犃松倌甑脑?,想了好一會兒才說:“你說得對?!庇谑?,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螳螂捕蟬”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通常和“黃雀在后”連在一起用。比喻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顧背后的禍患。
    2.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有個多事的人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厲害,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驢叫的聲音很特別,很恐怖。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謶?。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老虎騰撲過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脖子,把驢給吃掉了。
    這個故事說明,驢子看上去軀體高大,好像很厲害;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驢子的本領不過如此。不值得畏懼。
    3.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愚公移山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里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jié)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后,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4.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井底之蛙
    棲在井里的青蛙在井邊碰上一只從東海而來的大鱉。青蛙看見大鱉,便對它心滿意足地吹噓自己的愜意:"你瞧我住在這兒多么快樂呀!我從井欄上蹦進淺井,可以在井壁的縫隙里小憩。在井水里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軟綿綿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過腳背??纯粗車募t蟲、小螃蟹,它們誰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樂:"我獨自享受這口井兒,得意洋洋地站著,真是快樂極了。"它對海鱉發(fā)話,"先生,請問您,為什么不常常來光臨咱水井,游覽觀光一番呢?"
    海鱉經(jīng)不住井蛙的慫恿,抵不住它的誘惑,也走到井邊去瞧瞧。誰知它的左足還沒踏進井底,右足卻被井欄絆住了。它進退不得,遲疑了一會,回到了原處。
    海鱉算是親自領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邊環(huán)境。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紹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遙遠不足以形容海面的遼闊;用萬尺深度不足以窮盡海底。在大禹時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災,海面也并不因此而上漲;商湯時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災,海水也并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而漲落。這也就是我棲息在廣闊東海的樂趣!"
    小小井蛙聽了大海鱉對大海的描述,吃驚地瞪著圓圓的小眼睛,滿臉漲得緋紅,羞愧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人的生存環(huán)境決定人的思想認識。通過井蛙與海鱉的交往與對話,告誡人們:只有開闊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為是,自鳴得意往往是"閉關自守"、孤陋寡聞的結果。
    5.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馬首是瞻
    戰(zhàn)國時,晉淖公聯(lián)合了十二個諸侯國攻伐秦國,指揮聯(lián)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
    茍偃原以為十二國聯(lián)軍攻秦。秦軍一定會驚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經(jīng)得知聯(lián)軍心不齊,士氣不振,所以毫不膽怯,并不想求和。茍偃沒有辦法,只得準備打仗,他向全軍將領發(fā)布命令說:“明天早晨。雞一叫就開始駕馬套車出發(fā)。各軍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爐灶。作戰(zhàn)的時候,全軍將土都要看我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著奔向那里?!?BR>    想不到茍偃的下軍將領認為,茍偃這佯指令,大專橫了,反感他說:“晉國從未下過這樣的命令,為什么要聽他的?好,他馬頭向西,我偏要向東?!?BR>    將領的副手說:“他是我們的頭,我聽他的?!庇谑且猜暑I自己的隊伍朝東而去:這樣一來,全軍頓時混亂起來。
    茍偃失去了下軍,仰天嘆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執(zhí)行,就不會有取勝的希望,一交戰(zhàn)肯定讓秦軍得到好處?!彼缓孟铝顚⑷姵坊厝?。
    6.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
    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yōu)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
    他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fā),突發(fā)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xù)吃草。
    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fā)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當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這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公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一個辦法。
    公明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fā)出的叫聲。
    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nèi)行話,白白浪費時間?,F(xiàn)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對牛彈琴。
    7.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鳳毛麟角
    右衛(wèi)將軍劉道隆在坐,出候超曰:“方侍宴,說君有鳳毛?!敝x徒跣還內(nèi),道隆謂檢覓鳳毛,待至暗而去。
    宋武帝曾經(jīng)說:“謝超宗很有些個鳳毛?!庇倚l(wèi)將軍劉道隆當時也在座,出來等到謝超宗,對他說:“剛才宴席上,皇上說你有鳳毛?!敝x超宗光著腳走進屋里,劉道隆以為是取鳳毛去了,直等到天黑了才離開。
    謝超宗是劉宋的文人,父親叫謝鳳,祖父是赫赫有名的謝靈運。孝武帝非常欣賞謝超宗的文才,贊揚他“有鳳毛”,拿他和他的祖父謝靈運相比。旁邊有個叫劉道隆的將軍,聽到這話后不知道皇帝稱贊謝超宗“有鳳毛”,是表揚他的學識才華,還以為謝超宗真的有“鳳毛”這種稀罕寶貝。
    這一天,劉道隆專程登門拜訪,口口聲聲要看謝超宗的“鳳毛”。他不知道謝超宗的父親名“鳳”,這樣一口一聲要看“鳳毛”,觸犯了謝超宗的家諱,導致謝超宗慌慌張張,來不及穿鞋就躲到室內(nèi)。不學無術的劉道隆不明所以,還傻傻地等在那里,以為謝超宗進去找“鳳毛”了,結果等到天黑了也不見謝超宗出來,只好悻悻地走了。
    這個故事被傳為千古笑談。
    8.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探驪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為那里住著一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著像現(xiàn)在這樣一天干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扎進冰冷的河里。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jīng)?,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他心里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游。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fā)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氣游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jīng)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你可就沒命了?!惫适乱娪凇肚f子列御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9.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鑿壁借光
    把與鄰居相隔的墻上鑿開一個洞,偷偷地借鄰舍的燭光讀書?,F(xiàn)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讀書十分刻苦的人。
    漢朝時,有一人叫匡衡,勤奮好學。家里很窮,白天必須干活,晚上他才能讀書。但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他的鄰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對鄰居說:“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說:“既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燭光透過來了。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xiàn)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用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敝魅吮凰木袼袆?,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10.幼兒園簡單成語小故事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墒晴娪执笥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