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螞蟻》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實現(xiàn)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上天的螞蟻》這一篇課文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第11單元以“努力”為主題的主體課文。文章通過描寫一位巨人和一只螞蟻對待“爬通天樹”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讓孩子們學習螞蟻“人小志氣大”“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肯努力不放棄”的精神。懂得只要肯努力,再難的目標也能達到的道理。
在“激趣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講滴水穿石的故事給學生聽,讓他們初步感受“努力”二字。在出示課題時,先讓孩子們談談對“螞蟻”的印象,出示課題后,讓他們自由質疑,他們提出了許多不錯的問題;“這只螞蟻為什么要上天?”“螞蟻借助什么上天”“螞蟻上天了嗎”“螞蟻上天后看到了什么?”“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通過與孩子們課前談話,自由質疑后,他們的學習興趣已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在“角色朗讀理解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孩子們用不同的符號劃出白胡子爺爺、巨人、螞蟻說的話,然后采用多種形式指導他們朗讀,組織他們進行動情投入的角色朗讀,還鼓勵幾位孩子們嘗試角色表演,這樣,通過朗讀、表演、人物對比,孩子們能充分地感受到巨人的膽小怕累,螞蟻的勇敢、努力、堅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
在“聯(lián)系生活課堂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孩子們圍繞“在學習上,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螞蟻的什么精神?”“當你遇到了困難,你努力了嗎?”這兩個話題,組織孩子們先在小組里自由交流,并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做法。因為班上有很多孩子就像“小貓釣魚”一樣,做事總是無法堅持,于是我抓住這點,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引導學生朗讀《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還告訴學生生物學家童第周的父親,為了讓童第周從小就明白堅持的重要性,讓他能執(zhí)著地學習和做事,特意給他題了“滴水穿石”的條幅,告誡童第周世界上沒有穿不透的頑石,只有沒有耐心的人。相信通過這些故事的熏陶,孩子們今后做事時,會更有耐心?!?BR> 2.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設計,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既然他們有疑問,我們?yōu)槭裁床煌O履_步來為他們解決疑惑呢?當然,解決的途徑是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提升認識”這樣一個程序來進行的。孩子們的感受是深刻的。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去體驗、感悟,從而更加體會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作業(yè)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反饋教學情況的一個重要載體。它是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發(fā)展,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教學中的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寫話,是根據(jù)現(xiàn)場的生成臨時布置的。雖然孩子們的筆觸還有些幼稚,甚至有些不通順,可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的體會是深刻的。這一作業(yè)的設置,使課內課外,個人學習與集體學習,知識與表達聯(lián)系起來,把封閉的課堂變成了開放的課堂。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用語文的精神。誰不為他們這種開放的、自主的、個性的作業(yè)而喝彩呢?
3.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上天的螞蟻》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努力”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個故事性強的童話故事,淺顯易懂,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憑借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為了實現(xiàn)自己遠大的夢想、目標,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讀懂課文,解決生字詞的基礎上,我對執(zhí)教第二課時的目標定位是通過研讀、賞讀課文和句式練習,讓學生體會到要想實現(xiàn)目標,靠得不是體力等物質方面的條件,而是要有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先讓學生體會樹的高,這是條件。再讓學生對比巨人和螞蟻分別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還通過白胡子爺爺對兩人不同的看法,引導學生讀、思、感悟文本,從而體會出努力的含義。
此外,這節(jié)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朗讀為主線,把教學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讀中感悟文意,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感受到螞蟻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質,在讀中提升語言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
還有,就是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設計“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體悟到的情感進行升華,讓學生寫寫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去努力、去奮斗。
當然,回顧自己的這堂課,教師的評價多于學生的評價,形式非常單一,這樣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要多引導學生學習怎樣評價自己和同學,學會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反思自己的不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同時,作為年輕教師,我在駕馭課堂的能力上稍有欠缺,在一些細節(jié)處理上不能靈活變通。今后我應多加努力,扎實訓練基本功,積累教學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課老師予以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我一定虛心受教,謝謝大家!
4.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文教育歷史悠久,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怎樣讓傳統(tǒng)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優(yōu)勢互補,從而達到佳教學效果呢?本節(jié)課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留足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自主活動,才能使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到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煩瑣的問題,而是抓住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描寫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tài)度和做法的句子,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悟、演,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2、情境中品讀
古人曰:“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傳統(tǒng)教學的精髓,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是學生感悟文本的橋梁。一篇文章內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讀者,靠講解、分析,靠老師的告訴,即使學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體驗、情感的共鳴、思想的升華。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得靠反復吟誦、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從而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無論采用的方法如何,實踐證明,課文是讀懂的,只有讓學生讀出味來了,好的教學效果也就隨之而來了。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先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讀出樹的高,突出上天的難;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巨人,在表演讀中感受巨人在困難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懦弱;后默讀課文8——13自然段,勾出螞蟻說的話,反復讀,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出螞蟻的自信、堅持不懈。同時,設計了多種讀的形式,有自由讀,個別讀,師生讀,表演讀,把學生從課堂帶進文本,再從文本帶進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對“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認知空間、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認知途徑,創(chuàng)設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和開放性的創(chuàng)造空間。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效率。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的生詞,描寫通天樹高的句子,小螞蟻說的三句話,制成幻燈片,結合教學內容來展示,能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將傳統(tǒng)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優(yōu)勢互補,充分落實學生的自主地位,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動口、動手、動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適時引導,突現(xiàn)文本價值。
5.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上天的螞蟻》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十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努力”為主題。本文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實現(xiàn)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說明了“只要意志堅,雞毛能上天”的道理。本文共有13個自然段,第1個自然段寫樹很高,第2—7自然段寫白胡子老爺爺與巨人的對話。既寫出了大樹之高,也就是螞蟻需要克服的困難很大,也寫出了巨人的懦弱,怕苦怕累,不肯努力,為下文反襯螞蟻的堅強毅力作鋪墊。8—13自然段寫白胡子老爺爺與螞蟻的對話,表現(xiàn)了螞蟻決心爬到天上去的堅定意志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課本的基本內容是通過任務對話——白胡子老爺爺與巨人、白胡子老爺爺與螞蟻的對話傳達出來的。學生在反復誦讀對話的多數(shù)中,體會本文所講述的道理。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體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經常給學生進行生情并茂的示范朗讀,讀出音樂般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注意了傾聽孩子們的讀書聲,傾聽他們是否能讀出不同身份的人聲音的特點,是否能讀出人物在不同情景下所具有的品質。當其朗讀不足時,及時加以指導、練習;當其后配樂朗讀重點句子時,適當積極引導調動他們的情感。孩子們朗讀能力的提高使他們有效地體會到了故事所帶給的精神。
第一,多種形式指導朗讀。在理解“有一課樹很高很高,……”一句中,采用男女生賽讀的方式;在理解“抬頭仰望”一詞時,請生做動作體會,體會看的辛苦并讀好本句;在讀“我能行!”這句時,采取師生對話的形式,體會自信;文末的中心句,采取老師層層深入的引導。在體會螞蟻有堅持不懈時,我請孩子們思考:“面對這么高的樹,小小的螞蟻爬樹上天會非常的不容易。你覺得它會遇到怎樣的困難,怎樣去面對呢?”并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遇到刮風下雨,如果烈日當空,螞蟻怎么做?”引導學生反復誦讀。
第二,注重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理解“有一課樹很高很高,……”一句中,開始出現(xiàn)的樹很矮,就是要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做出判斷。開始有學生根據(jù)“很高很高”判斷出樹太矮了,我把樹升高一截,但馬上有學生指出“這棵樹是插入云霄”,看著學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我喜在心里。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還有請學生說出從課文里哪些地方讀出螞蟻很小很?。繉W生進一步深入走進文本,訓練了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我還注意從孩子們的“說”上來傾聽。在本次課堂教學中,孩子們說的機會多,內容多,形式也多。豐富的口頭活動使孩子們的思維、情感、認知等不斷處于此起彼伏的狀態(tài)。當講到巨人的樣子時,我出示了巨人的圖片,讓孩子們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強壯,高大,有力氣),從而理解這就是“身材魁偉”的意思。在講到巨人膽小退縮時,請孩子們講巨人還會怎么說,來理解巨人的害怕懦弱才會“連連告退”。比較,當課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加了解巨人和螞蟻身材的差距,我立刻用圖作比較,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前者高大,后者弱小。在學習過程中,又不斷的了解巨人的膽小螞蟻的勇敢堅持,也為體會故事的情感和主題奠定了基礎。
當然,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但后讓學生談體會,大家仿佛一直認同,如“堅持就是勝利、努力就能成功”等觀點,沒有凸顯個性。如果教師事先考慮到這種情況,多做一些指導,等等,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才會有繽紛的答案,充分凸顯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1.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上天的螞蟻》這一篇課文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第11單元以“努力”為主題的主體課文。文章通過描寫一位巨人和一只螞蟻對待“爬通天樹”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讓孩子們學習螞蟻“人小志氣大”“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肯努力不放棄”的精神。懂得只要肯努力,再難的目標也能達到的道理。
在“激趣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講滴水穿石的故事給學生聽,讓他們初步感受“努力”二字。在出示課題時,先讓孩子們談談對“螞蟻”的印象,出示課題后,讓他們自由質疑,他們提出了許多不錯的問題;“這只螞蟻為什么要上天?”“螞蟻借助什么上天”“螞蟻上天了嗎”“螞蟻上天后看到了什么?”“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通過與孩子們課前談話,自由質疑后,他們的學習興趣已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在“角色朗讀理解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孩子們用不同的符號劃出白胡子爺爺、巨人、螞蟻說的話,然后采用多種形式指導他們朗讀,組織他們進行動情投入的角色朗讀,還鼓勵幾位孩子們嘗試角色表演,這樣,通過朗讀、表演、人物對比,孩子們能充分地感受到巨人的膽小怕累,螞蟻的勇敢、努力、堅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
在“聯(lián)系生活課堂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孩子們圍繞“在學習上,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螞蟻的什么精神?”“當你遇到了困難,你努力了嗎?”這兩個話題,組織孩子們先在小組里自由交流,并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做法。因為班上有很多孩子就像“小貓釣魚”一樣,做事總是無法堅持,于是我抓住這點,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引導學生朗讀《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還告訴學生生物學家童第周的父親,為了讓童第周從小就明白堅持的重要性,讓他能執(zhí)著地學習和做事,特意給他題了“滴水穿石”的條幅,告誡童第周世界上沒有穿不透的頑石,只有沒有耐心的人。相信通過這些故事的熏陶,孩子們今后做事時,會更有耐心?!?BR> 2.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設計,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既然他們有疑問,我們?yōu)槭裁床煌O履_步來為他們解決疑惑呢?當然,解決的途徑是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提升認識”這樣一個程序來進行的。孩子們的感受是深刻的。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去體驗、感悟,從而更加體會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作業(yè)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反饋教學情況的一個重要載體。它是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發(fā)展,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教學中的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寫話,是根據(jù)現(xiàn)場的生成臨時布置的。雖然孩子們的筆觸還有些幼稚,甚至有些不通順,可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的體會是深刻的。這一作業(yè)的設置,使課內課外,個人學習與集體學習,知識與表達聯(lián)系起來,把封閉的課堂變成了開放的課堂。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用語文的精神。誰不為他們這種開放的、自主的、個性的作業(yè)而喝彩呢?
3.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上天的螞蟻》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努力”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個故事性強的童話故事,淺顯易懂,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憑借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為了實現(xiàn)自己遠大的夢想、目標,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讀懂課文,解決生字詞的基礎上,我對執(zhí)教第二課時的目標定位是通過研讀、賞讀課文和句式練習,讓學生體會到要想實現(xiàn)目標,靠得不是體力等物質方面的條件,而是要有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先讓學生體會樹的高,這是條件。再讓學生對比巨人和螞蟻分別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還通過白胡子爺爺對兩人不同的看法,引導學生讀、思、感悟文本,從而體會出努力的含義。
此外,這節(jié)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朗讀為主線,把教學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讀中感悟文意,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感受到螞蟻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質,在讀中提升語言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
還有,就是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設計“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體悟到的情感進行升華,讓學生寫寫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去努力、去奮斗。
當然,回顧自己的這堂課,教師的評價多于學生的評價,形式非常單一,這樣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要多引導學生學習怎樣評價自己和同學,學會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反思自己的不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同時,作為年輕教師,我在駕馭課堂的能力上稍有欠缺,在一些細節(jié)處理上不能靈活變通。今后我應多加努力,扎實訓練基本功,積累教學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課老師予以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我一定虛心受教,謝謝大家!
4.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文教育歷史悠久,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怎樣讓傳統(tǒng)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優(yōu)勢互補,從而達到佳教學效果呢?本節(jié)課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留足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自主活動,才能使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到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煩瑣的問題,而是抓住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描寫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tài)度和做法的句子,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悟、演,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2、情境中品讀
古人曰:“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傳統(tǒng)教學的精髓,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是學生感悟文本的橋梁。一篇文章內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讀者,靠講解、分析,靠老師的告訴,即使學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體驗、情感的共鳴、思想的升華。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得靠反復吟誦、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從而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無論采用的方法如何,實踐證明,課文是讀懂的,只有讓學生讀出味來了,好的教學效果也就隨之而來了。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先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讀出樹的高,突出上天的難;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巨人,在表演讀中感受巨人在困難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懦弱;后默讀課文8——13自然段,勾出螞蟻說的話,反復讀,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出螞蟻的自信、堅持不懈。同時,設計了多種讀的形式,有自由讀,個別讀,師生讀,表演讀,把學生從課堂帶進文本,再從文本帶進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對“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認知空間、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認知途徑,創(chuàng)設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和開放性的創(chuàng)造空間。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效率。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的生詞,描寫通天樹高的句子,小螞蟻說的三句話,制成幻燈片,結合教學內容來展示,能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將傳統(tǒng)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優(yōu)勢互補,充分落實學生的自主地位,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動口、動手、動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適時引導,突現(xiàn)文本價值。
5.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上天的螞蟻》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十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努力”為主題。本文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實現(xiàn)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說明了“只要意志堅,雞毛能上天”的道理。本文共有13個自然段,第1個自然段寫樹很高,第2—7自然段寫白胡子老爺爺與巨人的對話。既寫出了大樹之高,也就是螞蟻需要克服的困難很大,也寫出了巨人的懦弱,怕苦怕累,不肯努力,為下文反襯螞蟻的堅強毅力作鋪墊。8—13自然段寫白胡子老爺爺與螞蟻的對話,表現(xiàn)了螞蟻決心爬到天上去的堅定意志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課本的基本內容是通過任務對話——白胡子老爺爺與巨人、白胡子老爺爺與螞蟻的對話傳達出來的。學生在反復誦讀對話的多數(shù)中,體會本文所講述的道理。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體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經常給學生進行生情并茂的示范朗讀,讀出音樂般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注意了傾聽孩子們的讀書聲,傾聽他們是否能讀出不同身份的人聲音的特點,是否能讀出人物在不同情景下所具有的品質。當其朗讀不足時,及時加以指導、練習;當其后配樂朗讀重點句子時,適當積極引導調動他們的情感。孩子們朗讀能力的提高使他們有效地體會到了故事所帶給的精神。
第一,多種形式指導朗讀。在理解“有一課樹很高很高,……”一句中,采用男女生賽讀的方式;在理解“抬頭仰望”一詞時,請生做動作體會,體會看的辛苦并讀好本句;在讀“我能行!”這句時,采取師生對話的形式,體會自信;文末的中心句,采取老師層層深入的引導。在體會螞蟻有堅持不懈時,我請孩子們思考:“面對這么高的樹,小小的螞蟻爬樹上天會非常的不容易。你覺得它會遇到怎樣的困難,怎樣去面對呢?”并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遇到刮風下雨,如果烈日當空,螞蟻怎么做?”引導學生反復誦讀。
第二,注重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理解“有一課樹很高很高,……”一句中,開始出現(xiàn)的樹很矮,就是要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做出判斷。開始有學生根據(jù)“很高很高”判斷出樹太矮了,我把樹升高一截,但馬上有學生指出“這棵樹是插入云霄”,看著學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我喜在心里。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還有請學生說出從課文里哪些地方讀出螞蟻很小很?。繉W生進一步深入走進文本,訓練了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我還注意從孩子們的“說”上來傾聽。在本次課堂教學中,孩子們說的機會多,內容多,形式也多。豐富的口頭活動使孩子們的思維、情感、認知等不斷處于此起彼伏的狀態(tài)。當講到巨人的樣子時,我出示了巨人的圖片,讓孩子們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強壯,高大,有力氣),從而理解這就是“身材魁偉”的意思。在講到巨人膽小退縮時,請孩子們講巨人還會怎么說,來理解巨人的害怕懦弱才會“連連告退”。比較,當課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加了解巨人和螞蟻身材的差距,我立刻用圖作比較,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前者高大,后者弱小。在學習過程中,又不斷的了解巨人的膽小螞蟻的勇敢堅持,也為體會故事的情感和主題奠定了基礎。
當然,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但后讓學生談體會,大家仿佛一直認同,如“堅持就是勝利、努力就能成功”等觀點,沒有凸顯個性。如果教師事先考慮到這種情況,多做一些指導,等等,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才會有繽紛的答案,充分凸顯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