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字號:

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歸納》,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分層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征或標志(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后再在各個類型或層次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后,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量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量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后用系統(tǒng)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3.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準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量或相關的變量作為分層的標準。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qū)分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
    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各種類型或層次中的單位數目占總體單位數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采用該方法,主要是便于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據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據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
    2.高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圖形變換:函數圖像變換:(重點)要求掌握常見基本函數的圖像,掌握函數圖像變換的一般規(guī)律。
    常見圖像變化規(guī)律:(注意平移變化能夠用向量的語言解釋,和按向量平移聯系起來思考)
    平移變換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數,要先提取系數。如:把函數y=f(2x)經過平移得到函數y=f(2x+4)的圖象。
    (ⅱ)會結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義。
    對稱變換y=f(x)→y=f(-x),關于y軸對稱
    y=f(x)→y=-f(x),關于x軸對稱
    y=f(x)→y=f|x|,把x軸上方的圖象保留,x軸下方的圖象關于x軸對稱
    y=f(x)→y=|f(x)|把y軸右邊的圖象保留,然后將y軸右邊部分關于y軸對稱。(注意:它是一個偶函數)
    伸縮變換:y=f(x)→y=f(ωx),
    y=f(x)→y=Af(ωx+φ)具體參照三角函數的圖象變換。
    一個重要結論:若f(a-x)=f(a+x),則函數y=f(x)的圖像關于直線x=a對稱;
    3.高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1.不等式證明的依據
    (2)不等式的性質
    (3)重要不等式:
    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當且僅當a=b時取“=”號)
    2.不等式的證明方法
    (1)比較法:要證明a>b(a0(a-b<0),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較法.
    用比較法證明不等式的步驟是:作差——變形——判斷符號.
    (2)綜合法:從已知條件出發(fā),依據不等式的性質和已證明過的不等式,推導出所要證明的不等式成立,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綜合法.
    (3)分析法:從欲證的不等式出發(fā),逐步分析使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直到所需條件已判斷為正確時,從而斷定原不等式成立,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證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種基本方法外,還有反證法、數學歸納法等.
    4.高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一、導數的應用
    1.用導數研究函數的最值
    確定函數在其確定的定義域內可導(通常為開區(qū)間),求出導函數在定義域內的零點,研究在零點左、右的函數的單調性,若左增,右減,則在該零點處,函數去極大值;若左邊減少,右邊增加,則該零點處函數取極小值。學習了如何用導數研究函數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個有關導數和函數的綜合題來檢驗下學習成果。
    2.生活中常見的函數優(yōu)化問題
    1)費用、成本最省問題
    2)利潤、收益問題
    3)面積、體積最(大)問題
    二、推理與證明
    1.歸納推理:歸納推理是高二數學的一個重點內容,其難點就是有部分結論得到一般結論,*的方法是充分考慮部分結論提供的信息,從中發(fā)現一般規(guī)律;類比推理的難點是發(fā)現兩類對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類對象的特征得出另一類對象的特征,*的方法是利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分析兩類對象之間的關系,通過兩類對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2.類比推理:由兩類對象具有某些類似特征和其中一類對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類對象也具有這些特征的推理稱為類比推理,簡而言之,類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
    對于含有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討論
    1)二次項系數:如果二次項系數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項系數是正數、零和負數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2)不等式對應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對應的方程的根能夠通過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來,則根據這兩個根的大小進行分類討論,這時,兩個根的大小關系就是分類標準,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對應的方程根不能通過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來,則根據方程的判別式進行分類討論。通過不等式練習題能夠幫助你更加熟練的運用不等式的知識點,例如用放縮法證明不等式這種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種技巧這樣的解題思路需要再做題的過程中總結出來。
    四、坐標平面上的直線
    1、內容要目:直線的點方向式方程、直線的點法向式方程、點斜式方程、直線方程的一般式、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等。點到直線的距離,兩直線的夾角以及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2、基本要求:掌握求直線的方法,熟練轉化確定直線方向的不同條件(例如:直線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傾斜角等)。熟練判斷點與直線、直線與直線的不同位置,能正確求點到直線的距離、兩直線的交點坐標及兩直線的夾角大小。
    3、重難點:初步建立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觀念,正確將幾何條件與代數表示進行轉化,定量地研究點與直線、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根據兩個獨立條件求出直線方程。熟練運用待定系數法。
    五、圓錐曲線
    1、內容要目:直角坐標系中,曲線C是方程F(x,y)=0的曲線及方程F(x,y)=0是曲線C的方程,圓的標準方程及圓的一般方程。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及它們的性質。
    2、基本要求:理解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的意義,利用代數方法判斷定點是否在曲線
    上及求曲線的交點。掌握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和求這些曲線方程的基本方法。求曲線的交點之間的距離及交點的中點坐標。利用直線和圓、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幾何判定,確定它們的位置關系并利用解析法解決相應的幾何問題。
    3、重難點:建立數形結合的概念,理解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掌握代數研究幾何的方法,掌握把已知條件轉化為等價的代數表示,通過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
    5.高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1)必然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會發(fā)生的事件,叫相對于條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不會發(fā)生的事件,叫相對于條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確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統(tǒng)稱為相對于條件S的確定事件;
    (4)隨機事件:在條件S下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事件,叫相對于條件S的隨機事件;
    (5)頻數與頻率:在相同的條件S下重復n次試驗,觀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現,稱n次試驗中事件A出現的次數nA為事件A出現的頻數;稱事件A出現的比例fn(A)=nnA為事件A出現的概率:對于給定的隨機事件A,如果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發(fā)生的頻率fn(A)穩(wěn)定在某個常數上,把這個常數記作P(A),稱為事件A的概率。
    (6)頻率與概率的區(qū)別與聯系:隨機事件的頻率,指此事件發(fā)生的次數nA與試驗總次數n的比值nnA,它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總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把這個常數叫做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頻率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為這個事件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