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字號: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瑰寶。唐詩的輝煌成就,引起后人學(xué)習(xí)的興趣和研究的熱潮。下面是分享的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歡迎閱讀參考!
    1.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jīng)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dú)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注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
    獨(dú):獨(dú)自。
    2.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jīng)有學(xué)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shí)將考證結(jié)果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chuàng)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gè)字來指稱,即“韓”字?!墩f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diǎn)。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gè)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nèi),在室內(nèi)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shí)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shí)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敝f,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rèn)為,床應(yīng)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shí)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F(xiàn)代人常為古代文獻(xiàn)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shí),“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抬頭。
    3.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春曉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里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fēng)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注釋
    曉:天剛亮的時(shí)候,春曉:春天的早晨。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啼鳥:鳥的啼叫聲。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4.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fēng)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jì)市,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dá)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dá)到極點(diǎn)。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5.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八陣圖
    杜甫〔唐代〕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譯文
    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chuàng)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
    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duì)或作戰(zhàn)。
    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shí)魏、蜀、吳三國。
    石不轉(zhuǎn):指漲水時(shí),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6.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唐代〕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R>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獨(dú)自面對著楚山離愁無限!
    到了洛陽,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來,就請轉(zhuǎn)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那樣晶瑩純潔!
    注釋
    芙蓉樓: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據(jù)《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币徽f此處指黔陽(今湖南黔城)芙蓉樓。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時(shí)節(jié)的冷雨。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吳:古代國名,這里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zhèn)江一帶為三國時(shí)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shí)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楚山:楚地的山。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帶,因?yàn)楣糯鷧?、楚先后統(tǒng)治過這里,所以吳、楚可以通稱。
    孤:獨(dú)自,孤單一人。
    洛陽:現(xiàn)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冰心:比喻純潔的心。
    玉壺:玉做的壺。比喻人品性高潔。
    7.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涼州詞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shí),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xiāng)?
    注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shí)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dāng)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將要。
    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shí)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shí)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shí)多指戰(zhàn)場。
    君:你。
    征戰(zhàn):打仗。
    8.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唐代〕
    獨(dú)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唯獨(dú)喜歡澗邊幽谷里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zhuǎn)啼鳴的黃鸝。
    傍晚時(shí)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注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dú)憐:唯獨(dú)喜歡。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diào)集》作“遠(yuǎn)”。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橫:指隨意漂浮。
    9.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dá)。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yuǎn)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shí)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注釋
    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fù),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yùn),故稱白帝,改魚復(fù)為白帝城?!蓖蹒ⅲ骸鞍椎鄢?,在夔州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BR>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shí)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蛲趺毙袝r(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shí)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和Oⅰ?BR>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10.適合小寶寶背誦的唐詩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shí)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野草開出了花,烏衣巷口斷壁殘?jiān)窍﹃栃睊臁?BR>    當(dāng)年王導(dǎo)、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jìn)尋常百姓家中。
    注釋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shí)的禁軍駐地。由于當(dāng)時(shí)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shí)以王導(dǎo)、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F(xiàn)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烏衣燕子,舊時(shí)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橫跨秦淮河。
    尋常:平常。
    王謝:王導(dǎo)、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shí),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舊時(shí):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