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1.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dān)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牵巯聨兹f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В那膯査哼@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2.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鍥而不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相當(dāng)活躍,名家輩出。當(dāng)時有一位哲學(xué)家、教育學(xué)家荀子,其博大的學(xué)問、深刻的見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寫有許多散文,《勸學(xué)》稱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勸學(xué)》篇中,提出不懈地學(xué)習(xí)可以增長人的才干、改變?nèi)说臍赓|(zhì)。他特別指出,學(xué)習(xí)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荀子說:“只要你不斷地堆積泥土,就能最終堆成高山,風(fēng)雨就會從山里產(chǎn)生出來;只要你不斷地積聚少量的水,就一定會形成深淵,那里就會有蛟龍來潛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會養(yǎng)成一種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備圣賢的思想品質(zhì)也就不難辦到了。
“這里重要的是,絕不能看輕點滴的積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匯積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馬如果只跳一下,連十步的距離都不可能超過;而最劣等的馬如果連續(xù)走十天,也能走很遠。后者的成功就在于從不停止前進啊!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fā)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總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斷地、專一地奮斗下去!”
荀子的這些話成為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3.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天道酬勤
曾國藩是中國歷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fù)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fù)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薄扒谀苎a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分才?!蹦琴\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xùn)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jīng)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天道酬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上天偏愛于勤奮的人們,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所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指古今中外所稱道的多勞多得。
出處:出自《論語》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yè)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
4.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有個多事的人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厲害,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驢叫的聲音很特別,很恐怖。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謶?。然而,老虎反復(fù)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lǐng),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老虎騰撲過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脖子,把驢給吃掉了。
這個故事說明,驢子看上去軀體高大,好像很厲害;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驢子的本領(lǐng)不過如此。不值得畏懼。
5.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shù)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yīng)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guān)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要緊,我?guī)У穆焚M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lǐng)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yōu)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1.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dān)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牵巯聨兹f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В那膯査哼@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2.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鍥而不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相當(dāng)活躍,名家輩出。當(dāng)時有一位哲學(xué)家、教育學(xué)家荀子,其博大的學(xué)問、深刻的見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寫有許多散文,《勸學(xué)》稱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勸學(xué)》篇中,提出不懈地學(xué)習(xí)可以增長人的才干、改變?nèi)说臍赓|(zhì)。他特別指出,學(xué)習(xí)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荀子說:“只要你不斷地堆積泥土,就能最終堆成高山,風(fēng)雨就會從山里產(chǎn)生出來;只要你不斷地積聚少量的水,就一定會形成深淵,那里就會有蛟龍來潛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會養(yǎng)成一種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備圣賢的思想品質(zhì)也就不難辦到了。
“這里重要的是,絕不能看輕點滴的積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匯積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馬如果只跳一下,連十步的距離都不可能超過;而最劣等的馬如果連續(xù)走十天,也能走很遠。后者的成功就在于從不停止前進啊!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fā)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總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斷地、專一地奮斗下去!”
荀子的這些話成為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3.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天道酬勤
曾國藩是中國歷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fù)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fù)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薄扒谀苎a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分才?!蹦琴\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xùn)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jīng)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天道酬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上天偏愛于勤奮的人們,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所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指古今中外所稱道的多勞多得。
出處:出自《論語》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yè)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
4.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有個多事的人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厲害,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驢叫的聲音很特別,很恐怖。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謶?。然而,老虎反復(fù)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lǐng),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老虎騰撲過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脖子,把驢給吃掉了。
這個故事說明,驢子看上去軀體高大,好像很厲害;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驢子的本領(lǐng)不過如此。不值得畏懼。
5.經(jīng)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shù)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yīng)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guān)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要緊,我?guī)У穆焚M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lǐng)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yōu)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