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xué)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xué)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cè)重。這可謂是學(xué)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fēng)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1愛:
①愛,親愛,友愛?!稇?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故以其愛不若燕后?!薄俄n非子•五蠹》:“非疏骨肉愛過客也?!?BR> ②親愛的,心愛的。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BR> ③愛護,愛戴?!妒酚?#8226;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BR> ④憐惜,愛惜?!蹲髠?#8226;子魚論戰(zhàn)》:“若受重傷,則如勿傷?!碧K洵《六國論》:“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⑤舍不得,吝嗇?!睹献?#8226;齊桓晉文之事》:“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庇郑骸拔岷螑垡慌?”
⑥喜愛,愛好。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BR> 2按:àn
①用手摁壓?!秹粝P談•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②撫,握?!段迦四贡洝罚骸熬燆T按劍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BR> ④查看,巡察。高啟《書博雞者事》:“部使者臧,新貴,將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驗。張溥《五人墓碑記》:“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按語”即本此義。
3白:bái
①白色。《史記•鴻門宴》:“我持白璧一雙,欲獻大王?!盵白丁]無功名的人。劉禹錫《陋室銘》:“往來無白丁。”
②光亮,明亮。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BR> ③純潔,皎潔。白居易《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高啟《書博雞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BR> ⑤稟告,告訴。柳宗元《童區(qū)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跪地,兩手合抱于胸前?!妒酚?#8226;鴻門宴》:“噲拜謝,起,立而飲之?!?BR> ②拜訪,拜見?!犊兹笘|南飛》:“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BR> ③拜謝?!蹲髠?#8226;之戰(zhàn)》:“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④授予官職。《后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BR> ⑤接受官職。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于是辭相印不拜?!?BR> ⑥敬詞(有時含上奏、上進之意)?!都t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xiāng)世教弟勛襲東郡王穆蒔拜手書’。”
5謗:bang
①公開指責(zé)別人的過失。《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②毀謗,誹謗?!妒酚?#8226;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BR> 6暴:
pù
①曬?!盾髯?#8226;勸學(xué)》:“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BR> ③顯露。張溥《五人墓碑記》:“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
bào
①猛烈。蒲松齡《促織》:“屢撩之,蟲暴怒。”
②突然,猛然?!秴问洗呵?#8226;察今》:水暴益,荊人弗知?!?BR> ③暴躁,急躁。《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雪?!?BR> ④兇殘,XX?!妒酚?#8226;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BR> ⑤欺凌,侵害?!妒勒f新語•周處》:“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BR> ⑥禍患,禍害。紀(jì)昀《唐翁獵虎》:“近城有虎暴。”
7卑:bēi
①低,低下?!顿Y治通鑒•淝水之戰(zhàn)》:“且東南卑濕?!?BR>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賤。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③貶低,降低。《韓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顯其身?!?BR> ④低劣,差。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⑤以……為卑,輕視?;五e《論貴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BR> ⑥衰微,衰落?!蹲髠?#8226;昭公三年》:“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BR> ⑦謙詞。如“卑職”等。
8備:bèi
①具備,完備。《荀子•勸學(xué)》:“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BR> ②齊全,周詳,周到。李漁《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③副詞,盡,皆。《左傳•城濮之戰(zhàn)》:“險阻艱難,備嘗之矣?!?BR> ④充數(shù),充備。《史記•毛遂自薦》:“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BR> ⑤防備,準(zhǔn)備,預(yù)備?!蹲髠?#8226;之戰(zhàn)》:“鄭有備矣,不可冀也?!?BR> ⑥設(shè)施,措施。《韓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BR> 9倍:bèi
①反背,背叛。賈誼《治安策》:“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畔:通叛)
②違背,背棄?!妒酚?#8226;鴻門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R> ③背對,背后?!妒酚?#8226;淮陰侯列傳》:“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大意為: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邊是水澤。)
④在原數(shù)上增加的相等的數(shù),一倍?!秾O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盵倍日]一日作兩日用,一日走兩日的路程?!妒酚?#8226;孫臏減灶》:“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⑤加倍,更加?!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盵說明]“倍”和“背”,本義不同,但某些引申義相同。這是不同源的同義詞,并非通假字。
10悖:bèi
①違背,抵觸。《左傳•之戰(zhàn)》:“勤而無所,必有悖心?!?BR> ②叛逆,背叛?!妒酚?#8226;秦始皇本紀(jì)》:“殄媳暴悖?!?殄:消滅)
③謬誤,荒謬。《呂氏春秋•察今》:“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④昏惑,糊涂?!稇?zhàn)國策•楚策》:“先生老悖乎?”
11被:一bèi
①被子。屈原《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爛:光亮的樣子。齊光:指翡翠與明珠的光彩相輝映。些:語氣詞。)
②覆蓋。蒲松齡《促織》:“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BR> ③加在……之上,加于,給予。李朝威《柳毅傳》:“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
④遭受,蒙受?!稇?zhàn)國策•荊軻剌秦王》:“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BR> ⑤介詞,被。表示被動?!妒酚?#8226;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二pí通“披”。
①穿,披?!妒酚?#8226;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BR> ②分散,散開?!妒酚?#8226;屈原列傳》:“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BR> 12比:bǐ
①并列,挨靠在一起?!逗酥塾洝罚骸捌鋬上ハ啾日?,各隱卷底衣褶中?!背烧Z有“櫛比鱗次”。[比鄰]近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R> ②齊等,同等?!稇?zhàn)國策•荊軻剌秦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
③認為和……一樣,比擬,比作?!度龂?#8226;隆中對》:“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④勾結(jié)。《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團結(jié),和很多人接近。)
⑤接連,連續(xù)?!妒酚?#8226;呂太后本紀(jì)》:“又比殺三趙王?!盵比比]屢屢,處處。洪亮吉《治平篇》:“何怪乎遭風(fēng)雨霜露饑寒顛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⑥比較,相比。柳宗元《捕蛇者說》:“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BR> ⑦較量。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BR> ⑧等到。《論語•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3鄙:bì
①邊遠的村邑,邊疆地區(qū)。彭端淑《為學(xué)》:“蜀之鄙,有二僧?!?BR> ②鄙陋,鄙俗,鄙瑣?!蹲髠?#8226;曹劌論戰(zhàn)》:“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輕賤。《孔雀東南飛》:“人賤物亦鄙,不足留后人?!?BR> ④鄙薄,輕視。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孔子鄙其小器?!?BR> ⑤自謙之詞。王勃《滕王閣序》:“敢竭鄙誠,恭疏短引?!?恭疏短引:恭敬地寫了這篇短序。)
[鄙人]、[鄙夫]
1、村野百姓,鄉(xiāng)下人。《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BR> 2、自我謙稱。表示鄙陋。馬中錫《中山狼傳》:“鄙人不慧,將有志于世?!?BR> 14幣:bì
①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又泛指禮物,包括帛、玉、皮、馬等。《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BR> ②貸幣,錢幣。王安石《傷仲永》:“或以錢幣乞之?!?BR> 15畢:bì
①打獵用的有長柄的網(wǎng)。又為用長柄網(wǎng)捕捉。《詩經(jīng)•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BR> ②完畢,結(jié)束?!妒酚?#8226;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BR> ③竭盡,終盡。《列子•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BR> ④副詞,全,都。林嗣環(huán)《XX》:“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16蔽:bì
①遮蔽,遮擋。《夢溪筆談•雁蕩山》:“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BR> ②蔽護,掩護?!妒酚?#8226;鴻門宴》:“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BR> ③隱藏,躲避。柳宗元《黔今驢》:“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BR> ④蒙蔽,受蒙蔽?!稇?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 ⑤總括,概括?!墩撜Z•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話概括它。思無邪:思想純正。)
17弊:bì
①破敗,敗壞。蘇軾《教戰(zhàn)守策》:“數(shù)十年間,甲兵頓弊?!?BR> ②弊病,害處。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③困乏,疲憊。賈誼《過秦論》:“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
18辨:biàn
①分別,辨別?!睹献?#8226;魚多所欲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BR> ②辯論,申辯。通“辯”。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BR> 2.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多音字誤讀
易錯分析:正確識記多音字的讀音,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詞性。如“剎”,共有chà和shā兩個讀音,作名詞時讀chà,作動詞時讀shā。
二是詞義。有些多音字的讀音,單從詞性上很難判斷,可以以義辨音。如“纖”有xiān和qiàn兩個讀音,作形容詞表示“細小”時讀xiān,作名詞表示拉船的繩子時讀qiàn。
三是語境??梢园讯嘁糇值膸讉€讀音盡可能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辨別,這樣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記憶效果。如“商店打折(zhé),顧客搶購。一陣折(zhē)騰,累得住院。不但沒賺,反而折(shé)本”。
四是語體。書面語讀音一般用于雙音節(jié)詞和成語中,口語讀音常用于口頭交際中,用于單音節(jié)詞和少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雙音節(jié)詞中。如“色”,書面語讀音為sè,口語讀音為shǎi。
五是巧記。舍眾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讀mán,其余都讀mái。記住一個“埋怨”,就記住“埋”在各種語境中的讀音了。
音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漢字中的同音字很多,這些字的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聲母,或韻母,或聲調(diào)有細微的差別,就構(gòu)成了音近字。命題者往往就在“近”與“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沒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準(zhǔn)確地區(qū)別開來,就會給解題增加難度。正確識記這些字的讀音,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把某類同音字集中起來記憶,會達到記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形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辨別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間的不同之處,從細微處加深印象,加強記憶。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訣記憶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編為“點戍(shù)橫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為戎(rónɡ)”。應(yīng)該說,對這類字音的識記,既要動腦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記憶,關(guān)鍵在于積累。而就具體題目來說,其中一定會有部分字音是我們已經(jīng)正確掌握的。因此,審清題干,認真分析,結(jié)合字義,合理推斷,運用比較排除的方法選出正確答案并非難事。
形聲字誤讀
易錯分析:形聲字的“聲旁”是表聲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異,現(xiàn)代漢語形聲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聲旁”確定讀音了,它們中有的聲母發(fā)生了變化,有的韻母發(fā)生了變化,有的聲母和韻母都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變化,仍然按照“聲旁”的讀音去讀,就會發(fā)生誤讀。在解答中無法判斷時,一般形聲字注音為“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小,注音為“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試題,明了形聲字讀音設(shè)誤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聲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聲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讀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棄“漢字讀半邊,不會錯上天”的錯誤想法,養(yǎng)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xí)慣,準(zhǔn)確記憶,注重積累。
3.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破折號用途廣泛,首先用來引出解釋說明的語句,其次用來表示語意的突然轉(zhuǎn)折和聲音延長等。
1、破折號有哪些作用
第一種作用,表示對前文的說明或注釋。
現(xiàn)在我們舉例來看看
例子中的“鮮花”是對前文“美好東西”的注解,用破折號引入。
第二種作用,表示聲音的延長,往往會出現(xiàn)在擬聲詞的后面
例子中“嘩──嘩──”表示海水聲音的延續(xù)。
第三種作用,表示聲音的中斷或停頓。
例1中小馬因為傷心過度,話沒有說完,完整的那句應(yīng)該是班長他犧牲了;
例2中的破折號表示后面的話不是接著前面的話連續(xù)說的,是在停頓之間再做補充。
第四種作用,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即破折號的引入的內(nèi)容與前文發(fā)生了轉(zhuǎn)換。
例題中先說時間,然后轉(zhuǎn)向大家對這40秒鐘時間的心理感覺,中間用破折號標(biāo)志話題發(fā)生了轉(zhuǎn)換。
2、破折號的例句有哪些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對話或者是直接引用別人的話(或文章)用引號,為的是把他們和作者自己的話區(qū)別開來。如:
“要記住革命!”——我想起他犧牲前說的話。對,要記住革命!(《草地夜行》)
這里有兩個“要記住革命”,第一個用了引號,是引用老紅軍說過的話;第二個沒用引號,是表示“我”的決心。
二、表示特定的稱謂和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詞語具有特殊意義時,多用引號標(biāo)明。如:
我們的“大蜻蜓”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仫w上了天空。(《放風(fēng)箏》)
句中的引號,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狀像蜻蜓的風(fēng)箏。又如:
蠶兒要“上山”了。(《春蠶》)
這兒的“上山”用引號,表明它是有特定意義的詞語,特指蠶爬上稻草桿子上,準(zhǔn)備吐絲結(jié)繭。
三、表示諷刺或否定的意思。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詩二首》)
這里的引號,表示對所表述的內(nèi)容加以否定,意思是,這不是真正的自由。
3、破折號的誤用
(1)音樂欣賞的具體過程,一般是由官能欣賞——即對樂音的音響感知,進入感情欣賞——即對音樂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情景的感情體驗、想象和聯(lián)想,最后到達理智欣賞——即對樂趣的思想內(nèi)涵、意境的理解認識。
破折號和“即”都有引出解釋說明語句的作用,不必重復(fù)使用。三個破折號后的三個“即”字都要去掉。
(2)隨著大氣污染日趨嚴(yán)重,被譽為“人類生命第一衛(wèi)士”——臭氧層也遭到極大的破壞。
破折號改為“的”字,或者保留破折號,把“被譽為”刪去。
(3)吉林省炭素廠坐落在風(fēng)光秀麗的松花江畔——吉林市。
“吉林市”不是解釋松花江畔的,破折號要改為“的”字。
(4)我們以寥寥數(shù)語,“買了齊格瓦,用戶不用愁”表示衷心感謝。
“齊格瓦”是冰箱牌子,句中第一個逗號要改為破折號,否則意思就不連貫了。
4.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1、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借景抒情: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表達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4、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的事件亂來諷喻當(dāng)朝。
5、虛實結(jié)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jié)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jié)合起來。
二、常用的表達方式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zhuǎn)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tài)描繪出來,再現(xiàn)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zhèn)魃瘛⑸鷦有蜗?,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fā)和表現(xiàn)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xué)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fā)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xué)作品中,也常被當(dāng)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特征、成因、關(guān)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yǎng)、觀點、概念、原理、技術(shù)等。
5.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1、《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共120回,曹雪芹寫前80回,高鶚續(xù)寫后40回。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與?!泛C魍好绹≌f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成為表現(xiàn)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xué)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fēng)飄逸豪放,素有“詩仙”之稱。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國文學(xué)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fēng)沉郁頓挫。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
6、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編輯而成的一部語錄體著作,共7篇,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及哲學(xué)、教育思想。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
8、《荀子》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xué)派最后一個代表人物。
9、《過秦論》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
10、《師說》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散文家,詩人。和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1.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1愛:
①愛,親愛,友愛?!稇?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故以其愛不若燕后?!薄俄n非子•五蠹》:“非疏骨肉愛過客也?!?BR> ②親愛的,心愛的。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BR> ③愛護,愛戴?!妒酚?#8226;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BR> ④憐惜,愛惜?!蹲髠?#8226;子魚論戰(zhàn)》:“若受重傷,則如勿傷?!碧K洵《六國論》:“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⑤舍不得,吝嗇?!睹献?#8226;齊桓晉文之事》:“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庇郑骸拔岷螑垡慌?”
⑥喜愛,愛好。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BR> 2按:àn
①用手摁壓?!秹粝P談•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②撫,握?!段迦四贡洝罚骸熬燆T按劍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BR> ④查看,巡察。高啟《書博雞者事》:“部使者臧,新貴,將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驗。張溥《五人墓碑記》:“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按語”即本此義。
3白:bái
①白色。《史記•鴻門宴》:“我持白璧一雙,欲獻大王?!盵白丁]無功名的人。劉禹錫《陋室銘》:“往來無白丁。”
②光亮,明亮。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BR> ③純潔,皎潔。白居易《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高啟《書博雞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BR> ⑤稟告,告訴。柳宗元《童區(qū)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跪地,兩手合抱于胸前?!妒酚?#8226;鴻門宴》:“噲拜謝,起,立而飲之?!?BR> ②拜訪,拜見?!犊兹笘|南飛》:“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BR> ③拜謝?!蹲髠?#8226;之戰(zhàn)》:“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④授予官職。《后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BR> ⑤接受官職。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于是辭相印不拜?!?BR> ⑥敬詞(有時含上奏、上進之意)?!都t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xiāng)世教弟勛襲東郡王穆蒔拜手書’。”
5謗:bang
①公開指責(zé)別人的過失。《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②毀謗,誹謗?!妒酚?#8226;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BR> 6暴:
pù
①曬?!盾髯?#8226;勸學(xué)》:“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BR> ③顯露。張溥《五人墓碑記》:“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
bào
①猛烈。蒲松齡《促織》:“屢撩之,蟲暴怒。”
②突然,猛然?!秴问洗呵?#8226;察今》:水暴益,荊人弗知?!?BR> ③暴躁,急躁。《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雪?!?BR> ④兇殘,XX?!妒酚?#8226;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BR> ⑤欺凌,侵害?!妒勒f新語•周處》:“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BR> ⑥禍患,禍害。紀(jì)昀《唐翁獵虎》:“近城有虎暴。”
7卑:bēi
①低,低下?!顿Y治通鑒•淝水之戰(zhàn)》:“且東南卑濕?!?BR>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賤。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③貶低,降低。《韓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顯其身?!?BR> ④低劣,差。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⑤以……為卑,輕視?;五e《論貴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BR> ⑥衰微,衰落?!蹲髠?#8226;昭公三年》:“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BR> ⑦謙詞。如“卑職”等。
8備:bèi
①具備,完備。《荀子•勸學(xué)》:“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BR> ②齊全,周詳,周到。李漁《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③副詞,盡,皆。《左傳•城濮之戰(zhàn)》:“險阻艱難,備嘗之矣?!?BR> ④充數(shù),充備。《史記•毛遂自薦》:“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BR> ⑤防備,準(zhǔn)備,預(yù)備?!蹲髠?#8226;之戰(zhàn)》:“鄭有備矣,不可冀也?!?BR> ⑥設(shè)施,措施。《韓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BR> 9倍:bèi
①反背,背叛。賈誼《治安策》:“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畔:通叛)
②違背,背棄?!妒酚?#8226;鴻門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R> ③背對,背后?!妒酚?#8226;淮陰侯列傳》:“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大意為: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邊是水澤。)
④在原數(shù)上增加的相等的數(shù),一倍?!秾O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盵倍日]一日作兩日用,一日走兩日的路程?!妒酚?#8226;孫臏減灶》:“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⑤加倍,更加?!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盵說明]“倍”和“背”,本義不同,但某些引申義相同。這是不同源的同義詞,并非通假字。
10悖:bèi
①違背,抵觸。《左傳•之戰(zhàn)》:“勤而無所,必有悖心?!?BR> ②叛逆,背叛?!妒酚?#8226;秦始皇本紀(jì)》:“殄媳暴悖?!?殄:消滅)
③謬誤,荒謬。《呂氏春秋•察今》:“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④昏惑,糊涂?!稇?zhàn)國策•楚策》:“先生老悖乎?”
11被:一bèi
①被子。屈原《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爛:光亮的樣子。齊光:指翡翠與明珠的光彩相輝映。些:語氣詞。)
②覆蓋。蒲松齡《促織》:“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BR> ③加在……之上,加于,給予。李朝威《柳毅傳》:“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
④遭受,蒙受?!稇?zhàn)國策•荊軻剌秦王》:“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BR> ⑤介詞,被。表示被動?!妒酚?#8226;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二pí通“披”。
①穿,披?!妒酚?#8226;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BR> ②分散,散開?!妒酚?#8226;屈原列傳》:“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BR> 12比:bǐ
①并列,挨靠在一起?!逗酥塾洝罚骸捌鋬上ハ啾日?,各隱卷底衣褶中?!背烧Z有“櫛比鱗次”。[比鄰]近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R> ②齊等,同等?!稇?zhàn)國策•荊軻剌秦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
③認為和……一樣,比擬,比作?!度龂?#8226;隆中對》:“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④勾結(jié)。《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團結(jié),和很多人接近。)
⑤接連,連續(xù)?!妒酚?#8226;呂太后本紀(jì)》:“又比殺三趙王?!盵比比]屢屢,處處。洪亮吉《治平篇》:“何怪乎遭風(fēng)雨霜露饑寒顛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⑥比較,相比。柳宗元《捕蛇者說》:“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BR> ⑦較量。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BR> ⑧等到。《論語•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3鄙:bì
①邊遠的村邑,邊疆地區(qū)。彭端淑《為學(xué)》:“蜀之鄙,有二僧?!?BR> ②鄙陋,鄙俗,鄙瑣?!蹲髠?#8226;曹劌論戰(zhàn)》:“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輕賤。《孔雀東南飛》:“人賤物亦鄙,不足留后人?!?BR> ④鄙薄,輕視。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孔子鄙其小器?!?BR> ⑤自謙之詞。王勃《滕王閣序》:“敢竭鄙誠,恭疏短引?!?恭疏短引:恭敬地寫了這篇短序。)
[鄙人]、[鄙夫]
1、村野百姓,鄉(xiāng)下人。《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BR> 2、自我謙稱。表示鄙陋。馬中錫《中山狼傳》:“鄙人不慧,將有志于世?!?BR> 14幣:bì
①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又泛指禮物,包括帛、玉、皮、馬等。《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BR> ②貸幣,錢幣。王安石《傷仲永》:“或以錢幣乞之?!?BR> 15畢:bì
①打獵用的有長柄的網(wǎng)。又為用長柄網(wǎng)捕捉。《詩經(jīng)•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BR> ②完畢,結(jié)束?!妒酚?#8226;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BR> ③竭盡,終盡。《列子•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BR> ④副詞,全,都。林嗣環(huán)《XX》:“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16蔽:bì
①遮蔽,遮擋。《夢溪筆談•雁蕩山》:“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BR> ②蔽護,掩護?!妒酚?#8226;鴻門宴》:“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BR> ③隱藏,躲避。柳宗元《黔今驢》:“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BR> ④蒙蔽,受蒙蔽?!稇?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 ⑤總括,概括?!墩撜Z•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話概括它。思無邪:思想純正。)
17弊:bì
①破敗,敗壞。蘇軾《教戰(zhàn)守策》:“數(shù)十年間,甲兵頓弊?!?BR> ②弊病,害處。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③困乏,疲憊。賈誼《過秦論》:“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
18辨:biàn
①分別,辨別?!睹献?#8226;魚多所欲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BR> ②辯論,申辯。通“辯”。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BR> 2.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多音字誤讀
易錯分析:正確識記多音字的讀音,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詞性。如“剎”,共有chà和shā兩個讀音,作名詞時讀chà,作動詞時讀shā。
二是詞義。有些多音字的讀音,單從詞性上很難判斷,可以以義辨音。如“纖”有xiān和qiàn兩個讀音,作形容詞表示“細小”時讀xiān,作名詞表示拉船的繩子時讀qiàn。
三是語境??梢园讯嘁糇值膸讉€讀音盡可能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辨別,這樣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記憶效果。如“商店打折(zhé),顧客搶購。一陣折(zhē)騰,累得住院。不但沒賺,反而折(shé)本”。
四是語體。書面語讀音一般用于雙音節(jié)詞和成語中,口語讀音常用于口頭交際中,用于單音節(jié)詞和少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雙音節(jié)詞中。如“色”,書面語讀音為sè,口語讀音為shǎi。
五是巧記。舍眾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讀mán,其余都讀mái。記住一個“埋怨”,就記住“埋”在各種語境中的讀音了。
音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漢字中的同音字很多,這些字的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聲母,或韻母,或聲調(diào)有細微的差別,就構(gòu)成了音近字。命題者往往就在“近”與“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沒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準(zhǔn)確地區(qū)別開來,就會給解題增加難度。正確識記這些字的讀音,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把某類同音字集中起來記憶,會達到記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形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辨別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間的不同之處,從細微處加深印象,加強記憶。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訣記憶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編為“點戍(shù)橫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為戎(rónɡ)”。應(yīng)該說,對這類字音的識記,既要動腦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記憶,關(guān)鍵在于積累。而就具體題目來說,其中一定會有部分字音是我們已經(jīng)正確掌握的。因此,審清題干,認真分析,結(jié)合字義,合理推斷,運用比較排除的方法選出正確答案并非難事。
形聲字誤讀
易錯分析:形聲字的“聲旁”是表聲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異,現(xiàn)代漢語形聲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聲旁”確定讀音了,它們中有的聲母發(fā)生了變化,有的韻母發(fā)生了變化,有的聲母和韻母都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變化,仍然按照“聲旁”的讀音去讀,就會發(fā)生誤讀。在解答中無法判斷時,一般形聲字注音為“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小,注音為“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試題,明了形聲字讀音設(shè)誤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聲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聲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讀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棄“漢字讀半邊,不會錯上天”的錯誤想法,養(yǎng)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xí)慣,準(zhǔn)確記憶,注重積累。
3.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破折號用途廣泛,首先用來引出解釋說明的語句,其次用來表示語意的突然轉(zhuǎn)折和聲音延長等。
1、破折號有哪些作用
第一種作用,表示對前文的說明或注釋。
現(xiàn)在我們舉例來看看
例子中的“鮮花”是對前文“美好東西”的注解,用破折號引入。
第二種作用,表示聲音的延長,往往會出現(xiàn)在擬聲詞的后面
例子中“嘩──嘩──”表示海水聲音的延續(xù)。
第三種作用,表示聲音的中斷或停頓。
例1中小馬因為傷心過度,話沒有說完,完整的那句應(yīng)該是班長他犧牲了;
例2中的破折號表示后面的話不是接著前面的話連續(xù)說的,是在停頓之間再做補充。
第四種作用,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即破折號的引入的內(nèi)容與前文發(fā)生了轉(zhuǎn)換。
例題中先說時間,然后轉(zhuǎn)向大家對這40秒鐘時間的心理感覺,中間用破折號標(biāo)志話題發(fā)生了轉(zhuǎn)換。
2、破折號的例句有哪些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對話或者是直接引用別人的話(或文章)用引號,為的是把他們和作者自己的話區(qū)別開來。如:
“要記住革命!”——我想起他犧牲前說的話。對,要記住革命!(《草地夜行》)
這里有兩個“要記住革命”,第一個用了引號,是引用老紅軍說過的話;第二個沒用引號,是表示“我”的決心。
二、表示特定的稱謂和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詞語具有特殊意義時,多用引號標(biāo)明。如:
我們的“大蜻蜓”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仫w上了天空。(《放風(fēng)箏》)
句中的引號,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狀像蜻蜓的風(fēng)箏。又如:
蠶兒要“上山”了。(《春蠶》)
這兒的“上山”用引號,表明它是有特定意義的詞語,特指蠶爬上稻草桿子上,準(zhǔn)備吐絲結(jié)繭。
三、表示諷刺或否定的意思。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詩二首》)
這里的引號,表示對所表述的內(nèi)容加以否定,意思是,這不是真正的自由。
3、破折號的誤用
(1)音樂欣賞的具體過程,一般是由官能欣賞——即對樂音的音響感知,進入感情欣賞——即對音樂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情景的感情體驗、想象和聯(lián)想,最后到達理智欣賞——即對樂趣的思想內(nèi)涵、意境的理解認識。
破折號和“即”都有引出解釋說明語句的作用,不必重復(fù)使用。三個破折號后的三個“即”字都要去掉。
(2)隨著大氣污染日趨嚴(yán)重,被譽為“人類生命第一衛(wèi)士”——臭氧層也遭到極大的破壞。
破折號改為“的”字,或者保留破折號,把“被譽為”刪去。
(3)吉林省炭素廠坐落在風(fēng)光秀麗的松花江畔——吉林市。
“吉林市”不是解釋松花江畔的,破折號要改為“的”字。
(4)我們以寥寥數(shù)語,“買了齊格瓦,用戶不用愁”表示衷心感謝。
“齊格瓦”是冰箱牌子,句中第一個逗號要改為破折號,否則意思就不連貫了。
4.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1、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借景抒情: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表達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4、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的事件亂來諷喻當(dāng)朝。
5、虛實結(jié)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jié)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jié)合起來。
二、常用的表達方式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zhuǎn)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tài)描繪出來,再現(xiàn)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zhèn)魃瘛⑸鷦有蜗?,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fā)和表現(xiàn)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xué)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fā)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xué)作品中,也常被當(dāng)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特征、成因、關(guān)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yǎng)、觀點、概念、原理、技術(shù)等。
5.高二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1、《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共120回,曹雪芹寫前80回,高鶚續(xù)寫后40回。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與?!泛C魍好绹≌f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成為表現(xiàn)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xué)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fēng)飄逸豪放,素有“詩仙”之稱。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國文學(xué)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fēng)沉郁頓挫。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
6、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編輯而成的一部語錄體著作,共7篇,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及哲學(xué)、教育思想。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
8、《荀子》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xué)派最后一個代表人物。
9、《過秦論》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
10、《師說》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散文家,詩人。和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