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民間故事長篇合集

字號: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民間故事長篇合集。歡迎閱讀參考!
    1.經(jīng)典民間故事長篇合集
    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齊,藥物和百花開在一齊,哪些糧食能夠吃,哪些草藥能夠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y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農(nóng)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nóng)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最后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xiāng)隨州歷山出發(fā),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yuǎn)就聞到了香氣。神農(nóng)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tuán)團(tuán)圍住。神農(nóng)立刻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向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之后變成了皮上的斑紋。
    這時,臣民們說那里太險惡,勸神農(nóng)回去。神農(nóng)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他說著領(lǐng)頭進(jìn)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
    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nóng)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之后,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nóng)亭”。然后,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nóng)靈機(jī)一動,有了!他當(dāng)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桿,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fēng)下雨,還是飛雪結(jié)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之后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xué)習(xí)神農(nóng)的辦法。
    神農(nóng)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nóng)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嘗。為了在那里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yī)藥,神農(nóng)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dāng)做城墻防野獸,在墻內(nèi)蓋茅屋居住。之后,人們就把神農(nóng)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領(lǐng)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xì)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y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嘗,霎時天旋地轉(zhuǎn),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但是已經(jīng)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后一點(diǎn)力氣,指著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農(nóng)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dān)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說罷,他又之后嘗百草。
    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桿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向嘗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那里的山山嶺嶺。他嘗出了麥、稻、谷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之后的五谷。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nóng)本草》,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nóng)嘗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醫(y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zhǔn)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先,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nóng)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hù)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
    為了紀(jì)念神農(nóng)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nóng)架”。把神農(nóng)升 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
    2.經(jīng)典民間故事長篇合集
    有一個老漢一輩子沒兒沒女,就他一個人。外甥是個大善人,看著他舅舅可憐,就接著他家里養(yǎng)活,天天好吃好喝地給弄上。過了兩年,他舅舅就過世了,外甥家的日子比原先更好過了。
    他舅死了到陰間,閻王爺查生死譜時才看著他在陽世還有債沒還清,是他外甥給他買的柏木的棺板,叫他變個牛去還清。外甥家的雌牛沒一晌就下了個牛娃子,眼看著就長成大牛了,事情也有點(diǎn)怪,這個牛走著阿噠從不害人不吃人家的莊稼,連莊稼地里都不進(jìn)去,一天只是耕地,種莊稼,外甥家也把這個牛喂得肥肥的。
    外甥是個大好人,把牛常借給莊里的人耕地種莊稼。莊里人借別人的牲口不惜疼,蠻整哩!有一天黑了,外甥給牛把水飲了把草添上,將將睡下,就夢著牛給他說腰疼得很,外甥驚醒后下炕去牛圈里看了一下,看著牛槽里空空的,沒草了,就添了一些草上炕各(又)睡下了。
    次夜黑了,外甥上炕將睡著,各夢著牛給他說話,說它滿身都是汗,又咋巧如彼地說它是他舅舅變的,給他來還賬來的,他一天乏得很,外甥一下驚醒了,下炕去牛圈從牛身摸了一把,果不實(shí)牙牛的渾身都是汗,連添的草都沒吃上。
    第三天,外甥就把牛給誰家都不給著種地了,就放著我家的屋里,又過了一晌,外甥干脆就去山里尋了個草盛水多有臥巢的地方,把牛放脫了。外甥還給牛說,你既然是我舅舅,現(xiàn)在你連我的帳都還清了,再沒有了,現(xiàn)在這噠草也有,水也有,臥巢也有,你就自個管自個去。牛給外甥點(diǎn)了點(diǎn)頭。
    各過了兩年多,有一晚夕黑了,外甥將上炕睡下沒多一陣,就夢著牛給他說話,說咋巧如彼地有十八個賊娃子要搶他家哩,叫他要擺好酒席,打開大門,好好地招待。外甥次夜起來忽信忽不信的,就和婦人商量了一下,就按牛說的準(zhǔn)備了幾桌子酒席,好酒好肉都準(zhǔn)備好,半夜里雞叫頭遍的時候,這十八個賊娃子就從深山老林里趕著這家子來了,走著莊邊里一聽,啞悄不動的,走到外甥家的門下,門大開著,院里燈點(diǎn)得通明的,走著院里一看連酒席都準(zhǔn)備好了,賊頭頭試著時色不對,就大聲吆喝,說他們搶了半輩子的人,還第一次碰著這場合,外甥就出來咋巧如彼地把他養(yǎng)活他舅舅,他舅舅又咋巧如彼地變成牛來還帳的給十八個賊說了一遍,十八個賊一聽,說他這些人搶的人太多了,看來下輩子還要變牛變馬去還帳,十八個人一商量,就把頭剃光當(dāng)了和尚了。這就成了以后人人都敬奉的消災(zāi)消難的十八羅漢。
    3.經(jīng)典民間故事長篇合集
    唐代詩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艱難,50多歲時,攜妻兒全家到了沙頭鎮(zhèn)。
    他剛到沙頭鎮(zhèn)時,沒有生活來源,雖有弟弟杜觀及朋友們的接濟(jì),但畢竟是寄人籬下,非長久之計(jì)。于是,在眾人的幫助下,他開了個百草堂中藥鋪,以賣藥為業(yè),聊度歲月。
    藥鋪開張后,貨真價實(shí),童叟無欺,有的窮人實(shí)在無錢付藥費(fèi)的,還免費(fèi)贈送。當(dāng)?shù)匕傩諏Υ速澆唤^口,都到這兒來買藥。藥鋪門庭若市,生意興攏這樣一來,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幾家藥鋪的主人。他們買通了當(dāng)?shù)乜h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藥鋪。
    有一天,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藥鋪里顧客不多。這時,只聽門咣當(dāng)一響,進(jìn)來一位書吏。只見他橫眉立目,旁若無人,將手中的藥單往柜臺上一甩,大聲說:“這是縣令大人急需的藥,趕快照單發(fā)藥,若缺一味配不齊,你們休想再在此賣藥!”藥鋪的伙計(jì)趕快拿過藥單,一看都愣住了,只見上面開的四味藥是:“行運(yùn)早,行運(yùn)遲,正行運(yùn),不行運(yùn)?!?BR>    有個老伙計(jì)忙賠笑問道:“你老哥是請哪位高明郎中開的藥方,怎么我們見都沒見過?……”書吏不等他把話說完,開口就罵:“他娘的!你們開的是什么中藥鋪?快給我把杜老倌叫出來,要是配不齊縣令大人的藥,我就砸掉你們的招牌!”伙計(jì)們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訴杜甫。杜甫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故意刁難的,拿過藥單一看,便冷冷一笑,區(qū)區(qū)雕蟲小技,也來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隨手取了四味藥,走了出來。見了書吏,仍然以禮相待,拱手問道:“這位大哥請了,不知縣令大人有何見教?”書吏并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們縣令大人要你照單發(fā)藥,否則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離開!”“哦,原來是這樣,”杜甫不慌不忙地說:“縣令大人需要的藥,我們藥鋪應(yīng)有盡有。”說著,杜甫拿出四味藥:一片蘿卜干,一塊生姜芽,一只鮮李子,一顆干桃僵。
    書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這怎是藥單上的藥?你想干什么?”杜甫道:“蘿卜干是‘甘羅’之意,甘羅十二歲就當(dāng)了丞相,你說他是否‘行運(yùn)早’呢?”“是?!睍裘Υ稹?BR>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歲遇文王,是否‘行運(yùn)遲’呢?”“是,是?!睍粲诌B聲回答。
    “你看這紅皮李子,雖說酸不溜兒的,卻正是目前市場上的俏貨,可說是‘正行運(yùn)’吧!”“??!”書吏無可奈何。
    “這是隔年的桃子,經(jīng)過雪凍霜打,算不得鮮果,只能入藥,所以說‘不行運(yùn)’了?!睍魺o話可駁,只得連連點(diǎn)頭,拿起這幾味“藥”,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4.經(jīng)典民間故事長篇合集
    鄭板橋在山東范縣任知縣時,有年遇大旱,農(nóng)民糧食大面積減產(chǎn),乞討的窮人隨處可見。
    這天,在通往縣城的大道上來了十幾輛馬車,拉著成捆的羊皮,旁邊有武師騎馬護(hù)送。正當(dāng)他們?nèi)死яR乏時,忽然聽得一聲口哨聲,接著從路邊的高粱地里跳出幾十個衣衫破爛的壯漢,他們手持棍棒,把貨車圍了個水泄不通。兩名武師一見這么多窮漢要拼命的架勢,自料猛虎斗不過餓狼,只好下馬賠著笑,請他們高抬貴手。貨主早已嚇得渾身哆嗦,叩頭求饒,乞求放行。不料,這幫人不吃這一套,人背驢馱不多一會,就把十幾車羊皮搶光了。
    這時兩名武師拉起癱軟在地的貨主,騎上馬趕到縣衙去報案。知縣鄭板橋一聽擊鼓馬上升堂問道:“誰是原告?誰是被告?”貨主顫巍巍地說:“大人,我們都是原告,狀告有人強(qiáng)搶我們十幾車羊皮。”“可有人證物證?”“沒有,大人?!?BR>    鄭板橋一聽這是一起“無頭案”,料定是本縣饑民所為。他深深體諒窮人疾苦,不管,難以服眾;管,又怕刑加于苦難子民,一時還真犯了難。他沉思片刻問道:“原告,你們吃得肥頭大耳,聽說話也是識字之人,怎么事到臨頭就渾了呢?當(dāng)真沒有他人見到你們被劫?當(dāng)真沒有一點(diǎn)物證?”貨主答:“當(dāng)真沒有?!编嵃鍢蛞慌捏@堂木道:“既然沒有人證物證,緣何狀告?分明是為難本官,給我每人先打三十大板!”衙役們一擁而上,摁倒武師和貨主。正要開打,貨主情急之下大喊:“大人息怒,我想起來了,現(xiàn)場有麻棵可以作為人證物證!”
    這本是一句搪塞的話,沒想到鄭大人卻吩咐道:“速去帶麻棵回來候?qū)?”接著又吩咐師爺,“布告全縣,三天后,本官公審麻棵,眾人都可旁聽?!?BR>    布告一出,一傳十,十傳百,本縣、鄰縣百姓都知道了,雖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都想來看個熱鬧。
    轉(zhuǎn)眼到了公審麻棵那天。縣大堂、衙門內(nèi)外擠滿了人。鄭板橋傳下話來,鄉(xiāng)紳、地主可到大堂聽審案。其他人等均在大堂外聽審案。審案開始,堂威喝畢,鄭板橋喝道:“帶麻棵!”衙役一聲“遵命”,抱上來一捆麻棵扔到堂上。鄭大人一拍驚堂木道:“大膽麻棵,在你眼前發(fā)生劫案為何不告知本縣令?先重打四十大板!”一陣“噼里啪啦”板子響,麻棵已是枝葉橫飛,滿堂狼藉。鄭大人又喝道:“麻棵,從實(shí)招來,免得再受皮肉之苦。”麻棵當(dāng)然不能回答,眾鄉(xiāng)紳、地主十分納悶,縣太爺這是唱的哪出戲啊?鄭板橋見大堂鴉雀無聲。再次喝道:“刁頑的麻棵,為何不招,給我再打四十!”又是一陣亂打,堂中那捆麻棵已經(jīng)變成了一堆爛柴。眾鄉(xiāng)紳、地主中有些人已經(jīng)忍不住偷偷笑了,不知縣太爺哪根神經(jīng)出了毛病。又過了一會,鄭板橋已是暴跳如雷:“大膽麻棵,你分明藐視本官,再給我狠狠地打!”這回可沒說打多少,衙役們只管打起來,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麻棵早已經(jīng)成了碎片。而鄭板橋怒發(fā)沖冠,正襟危坐的模樣終于使得堂內(nèi)的鄉(xiāng)紳、地主們爆笑開來。
    這下可惹惱了鄭板橋,他一拍驚堂木怒斥道:“本官審案并非兒戲,你們哄笑公堂,成何體統(tǒng),該當(dāng)何罪!”說完拂袖而去。眾鄉(xiāng)紳、地主見闖了大禍,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紛紛跪下,聽候發(fā)落。
    不一會,師爺傳出話來:“在堂內(nèi)聽案的一律登記姓名,限七天之內(nèi)每人交出羊皮五張作為處罰,交不上的戴枷鎖游街?!编l(xiāng)紳、地主們原以為縣令請他們到大堂聽審是對他們的尊重,此時才明白這一切原來是個“圈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當(dāng)時正是初秋。根本不是殺牛宰羊的時節(jié),哪有那么多現(xiàn)成的皮貨。百十個鄉(xiāng)紳、地主四處高價收買,到了交貨日期,他們還真把羊皮交齊了。鄭板橋悄悄將原告召回詢問:“你們的羊皮上可有記號?”貨主答道:“有,是本貨莊的紅印。”鄭板橋把原告領(lǐng)到庫房說:“看看這里可有你們的貨?”貨主仔細(xì)查看片刻后發(fā)現(xiàn)其中一半左右的羊皮是自己貨莊的。
    鄭板橋命人把加了紅印的羊皮挑選出來,逐一登記。原來他已經(jīng)事先向師爺交待過,每張皮上都登記好交皮人的姓名,接著又命班頭、捕快將交皮人帶來一一審問羊皮的來歷,最后終于查出劫貨的一幫人。
    把追回的羊皮歸還貨主后,鄭板橋又令人將沒有加印的羊皮變賣,把錢分給劫道的窮人們,然后教育安撫一番,了結(jié)了這樁案子。
    5.經(jīng)典民間故事長篇合集
    武松在離景陽岡不遠(yuǎn)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著哨棒,腳步不穩(wěn)地正想向景陽岡走去。店家追出來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岡上有只老虎,已經(jīng)傷害了二三十條人命?!蔽渌陕犃耍α诵φf:“你休來嚇我,便真?zhèn)€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著酒興,大步走到景陽岡下,看見一棵大樹,刮去了一塊樹皮,上面寫著兩行字:“最近景陽岡出現(xiàn)了老虎,凡是來往行人,在中午時分成群結(jié)隊(duì)過岡?!蔽渌煽戳?,笑著說:“這準(zhǔn)是酒店老板嚇人的玩意兒,好讓人們到他酒店住宿。我怕什么!”于是,對告示置之不理,依舊拖著哨棒走上山岡。
    走不到半里路,看見一座破廟。廟門上貼著一張縣衙門的布告。武松看了這才相信有虎。他本想轉(zhuǎn)身回去,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自言自語:“怕什么!既然來了,倒要上去看看?!?BR>    這時候正是初冬,晝短夜長,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又喃喃自語:“明明是人們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陣,覺得酒力發(fā)作,渾身燥熱,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開,直朝亂樹林子走去。他看見一塊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陣狂風(fēng),接著“撲”的一聲,從亂石叢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額的猛虎來。武松不由“哎呀”一聲,連忙從青石板上翻身下來,拿起了哨棒,閃在一旁。那老虎又饑又渴,兩只前爪在地上輕輕一按,朝著武松縱身撲來。武松吃了一驚,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老虎撲過來,只一閃,就閃在老虎背后。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難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來。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老虎沒有掀著武松,大吼一聲,就像半空里打了個霹靂,震得地動山搖。接著它倒豎起鐵棒似的尾巴一掃,武松急忙又閃在另一旁。原來老虎傷人,就是這一撲、一掀、一掃;這三下子不成,氣焰也就減了大半。
    那老虎沒掃著武松,又大吼一聲,一兜撲了過來。武松見那老虎轉(zhuǎn)回身撲來,于是雙手揮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從半空中劈下來。只聽見“啪”的一聲響,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樹枝劈了下。來原來武松打得慌了,沒打著老虎,卻打在枯樹上,那條哨棒折成了兩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老虎更急了,咆哮著,張開大口又撲過來。武松一跳,退了十幾步遠(yuǎn)。那老虎兩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手就勢抓住老虎的頭皮使勁往地上按。老虎拼命掙扎,武松用腳朝老虎臉上、眼睛亂踢。老虎疼得吼叫著,身子底下扒起兩堆黃土,扒成了一個坑。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黃土坑里,又亂踢了一陣子。那老虎已沒多大氣力了。這時,武松左手緊緊地按住老虎,右手舉起鐵錘般的拳頭,用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噴出鮮血來,只剩下了一口氣,再也動彈不得了。
    武松擔(dān)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斷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陣。眼看老虎連氣都沒有了,這才扔了哨棒,過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