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一上冊知識點

字號: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語文必修一上冊知識點》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語文必修一上冊知識點
    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指農(nóng)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
    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確
    今:判斷詞
    非
    古:過錯、錯誤
    今:不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遺憾
    今:仇恨、怨恨
    2.高二語文必修一上冊知識點
    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虛詞的連用不是為了表明一種語氣,而是代表著一種特殊作用,這種固定形式也比較常見。
    1.表比較作用。常見有“孰與”“無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與君少長?”——司馬遷《鴻門宴》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孰與”相當于“跟…相比誰更…”
    ③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睹献印す讶酥趪病?BR>    “無如”相當于“沒有像…”
    ④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何…于…”相當于“跟…比…”。
    2.表被動作用。常見有“為所”“為…所…”“見…于…”等。
    ①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抉R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某種原因。常見的是“所以…”,相當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抉R遷《鴻門宴》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抉R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認定作用。常見的有“于是”“然也”。
    ①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賈誼《過秦論》
    “于是”相當于“在這時候”。
    3.高二語文必修一上冊知識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shè)置懸念、前后呼應(yīng)、欲揚
    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shè)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jié)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jié)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XX、結(jié)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
    十六、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十八、論據(jù)分類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jù)、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jié)構(gòu):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diào);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jié)、遞進、話題轉(zhuǎn)換、插說。
    4.高二語文必修一上冊知識點
    (一)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
    2、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來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卻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義的。)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他)是沛公的護衛(wèi)樊噲。)
    7、此亡秦之續(xù)耳。(這是走秦朝滅亡的老路啊。)
    8、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肉。)
    9、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guān),是為的防備其他盜賊竄入和意外的變故。)
    (二)倒裝句
    1、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
    2、其無禮于晉。(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因為鄭伯(曾經(jīng))對待晉侯沒有禮貌)
    3、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4、王拜送于庭。(狀語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
    5、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后置的標志)(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把沛公的話一一報告了項王。)
    7、得復見于此。(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能夠在這里又見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我怎么會這樣!)
    9、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大王來的時候帶什么?)
    10、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晉軍函陵。(XX軍隊駐扎(在)函陵。)2、敢以煩執(zhí)事?(我怎么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放棄進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現(xiàn)在的樊,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
    5、人不敢與忤視。(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著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
    8、為擊破沛公軍。(為我打敗沛公的部隊!)9、加彘肩上。(把豬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
    2、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去了。)
    3、若屬皆且為所虜。(我們這些人都要被他XX了!)
    5.高二語文必修一上冊知識點
    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一詞多義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言辭,詞句)
    《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若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用來表示一種否定的假設(shè)或條件)
    見其發(fā)矢十中_,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深奧,微妙)
    動刀甚微(輕微)
    周室卑微,諸侯相并(衰敗,衰弱)
    鄙
    越國以鄙遠(邊邑,以……為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輕視,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為我(謙辭,謙稱自己)
    古今異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
    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出使的人。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今義:妻子。
    詞類活用
    名詞做狀語
    夜縋而出,見秦伯(在夜里)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面)
    名詞做動詞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
    動詞做名詞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
    形容詞活用做動詞
    鄰之厚,君之薄也(加強,削弱)
    使動用法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消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
    意動用法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以……為疆界)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以……為邊界)
    特殊句式
    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敢以(之)煩執(zhí)事
    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夫晉,何厭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