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它是科學的大門和鑰匙,學數(shù)學是令自己變的理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數(shù)學本身也有自身的樂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五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內(nèi)容:
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shù)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關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請學生說一說你身邊前后左右的同學是誰?
二、看一看,說一說你的教室
1、看看我們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說一說。
2、同桌說一說。
3、全班同學交流。
三、想一想,說一說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么擺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么擺放?
2、說一說,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紹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說一說,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個面。
五、介紹火車站路線。
1、出示火車站的掛圖。
2、學生用箭頭畫一畫去火車站的路線。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到火車站的路線,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鞏固練習
1、書上63頁第3題,看圖回答問題
2、完成隨堂練習。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shù)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2.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積木圖”】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物體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幾種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墨水盒、字典,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長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長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面。比一比、看一看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后在全班進行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或者有兩個面是正方體形的,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2、認識正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魔方、藥盒等,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正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正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手中的正方體,看一看它有什么特點?小組交流后在全班進行匯報(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正方體的特征。
3、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長方體和正方體?!境鍪緢D片“生活中的圖形”】
師:你能在這張圖里找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嗎?
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3、擺圖形。
(1)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
(2)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4、用橡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捏好以后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詳細過程參考探究活動“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圖形,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帶學生說一說)
3.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認識圖形(二)》這一單元新課有3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變形這幾個平面圖形,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拼組圖形,第三課時是七巧板的拼組。
反思本課的教學實施,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背晒Φ男抡n導入,可以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探究。
例如在導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認識物體一課中認識了四種圖形,它們都住在圖形王國里(課件演示:出現(xiàn)宏偉的圖形宮以及滿天飛舞的各種各樣的圖形),現(xiàn)在請大家認一認,說一說。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引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王國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有平面圖形家族,(課件演示——出示圖形)誰認識它們?請介紹一下。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
二、引導操作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眲?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動腦和動手相結合,手是腦的老師,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盡可能的給學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教學新課部分,我改變了“教師演示,學生當觀眾,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法,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嘗試、去思考想象……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今天要認識的圖形都住在立體圖形上,你能想辦法讓他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單獨住到紙上嗎?”
孩子們經(jīng)過思考、討論后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有的孩子說:“可以把這些盒子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盒子周圍畫一圈?!庇械暮⒆诱f:“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紙上?!庇械暮⒆诱f:“可以把紙包在盒子的周圍,用手使勁折,就有一個圖形的痕跡了?!边€有的孩子說:“還可以把盒子放在紙張下面,用鉛筆描……”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印或畫一畫?孩子們情趣高漲,紛紛回答“要”。于是教師提出自己動手畫一畫,通過動手,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以后將要改進的地方有:在放手讓學生們畫圖形時,收放不能自如,還有學習圖形拼組時,學生自己拼自己的,搞得到處都是紙,到處都是掉的七巧板,今后還要改進課堂,不能“放”的太過了。
4.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能比較清晰地表達多與少。
2、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的活動,在一一對應數(shù)數(shù)的情況下,理解誰多誰少,并能用數(shù)學語言比較清晰的表達數(shù)量的多與少。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數(shù)學的意識。
目標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研究“比多少”。教材設計了有趣味的主題圖,讓孩子通過觀察不同類量物體的多少,來感知“同樣多、多、少”的含義。為學習認數(shù)、計算和量的知識作準備。學生在幼兒園已經(jīng)接觸過比較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比較思想;但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要訓練學生把意思表達清楚。特別是多種數(shù)量同時比較是孩子比較難理解的一類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情境中,首先幫助學生了解比較的事物,再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后得出結論。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jīng)歷“一一對應”的過程,發(fā)現(xiàn)比較的結果。
教學難點: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和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圖示卡片、數(shù)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回答問題。
(一)教師講故事:小豬幫助小兔蓋房子。(邊講故事邊出示圖)
(二)聽完故事后,看圖回答老師的問題。
1、故事中有幾只小兔?(教師貼圖)
2、故事中有幾只小豬?(教師貼圖)
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塊磚,他們一共搬了幾塊磚?(教師貼圖)
4、小豬在做什么?每只小豬搬1根木頭,他們一共搬了幾根木頭?(教師貼圖)
5、快來看一看小兔在搬磚,小兔的數(shù)量和磚的數(shù)量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出示一一對應的表達方式,同時板書“同樣多”)
6、小豬搬木頭,小豬的數(shù)量和木頭的數(shù)量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發(fā)現(xiàn)?(出示一一對應的表達方式,同時板書“多、少”)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較”的步驟和方法。】
二、創(chuàng)編數(shù)學小故事,回答其中有關比較的數(shù)學問題。
(一)教師創(chuàng)編的數(shù)學故事。
1、小貓釣魚:小花貓和小白貓比賽釣魚,小花貓釣了4條魚,小白貓釣了7條魚。誰釣的魚多,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2、秋天到了小動物們要舉辦一年一度的采摘大會了。你們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請你比一比說一說看誰能夠當上采摘冠軍?
(二)讓學生獨立創(chuàng)編數(shù)學故事。(可以是身邊發(fā)生的事情)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編活動使學生感受比較的量?!?BR> 三、課堂練習
(一)練習。
1、老師今天請來了許多小動物和我們做朋友,請你挑一挑,哪幾種小動物的只數(shù)同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剛才這種方法給同學們擺一擺,讓同學們一眼就看出它們是同樣多的嗎?
2、做拍手游戲。
聽清老師拍了幾下(5下)
你拍的和老師同樣多。
請你給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樣多。
3、小結:說能說一說什么是“同樣多”?
(二)繼續(xù)做拍手游戲。
老師拍5下,要求學生拍的比老師多2下。學生開始拍手。
老師拍5下,要求學生拍的比老師少2下。學生開始拍手。
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兩次拍手的次數(shù)不一樣?
(三)完成第7頁做一做的題。說一說,為什么?
(四)看圖標注多、少和同樣多。
(五)看圖猜一猜。
擋住的▲和●同樣多,所有的▲和●比,是同樣多嗎?請說明理由。
擋住的▲和●同樣多,所有的▲和●比,誰多誰少,請說明理由。
所有的▲和●誰多誰少,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設計意圖:在看圖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推理,說出比較兩個數(shù)多與少的猜測理由,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意識】
5.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課題:
十幾減9的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十幾減9的練習課
教學目標:
通過十幾減9的練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內(nèi)退位減9的口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想加算減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填數(shù)計算,并講一講上下兩行有什么聯(lián)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4題。
(1)出示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2)讓學生獨立口算出每一個算式的答案,并將他們對號入座。
(3)教師任意選擇一題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3題。
教師將10、14、13、17……寫在黑板上,然后教師一手拿著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動(不必按順序),卡片對著十幾就算十幾減9。
[教師還可以隨意在黑板上指題,全班每一個學生舉數(shù)字卡片表示得數(shù),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做題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
3、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6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理解題意,口頭敘述畫面內(nèi)容。
(2)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我們求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
第一組植樹8棵,第二組植樹9棵,兩個小組一共植樹多少棵?
(3)請學生列式,并復述口算過程。
(4)你能根據(jù)列出的加法算式說出一個減法算式呢?說說這個減法算式中被減數(shù)、減數(shù)和差表示的意義嗎?
4、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8題。
(1)讓學生獨立理解題意,敘述畫面內(nèi)容。
(2)讓學生通過畫面內(nèi)容想一想:這道題可以提什么問題?
(3)學生任意選擇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二的第5題。
2、完成P12頁練習二的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練習二的第9題。
2、完成第12頁思考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練習,使學生在有梯度的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老師的鼓勵下,運用想加算減法,學生計算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1.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內(nèi)容:
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shù)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關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請學生說一說你身邊前后左右的同學是誰?
二、看一看,說一說你的教室
1、看看我們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說一說。
2、同桌說一說。
3、全班同學交流。
三、想一想,說一說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么擺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么擺放?
2、說一說,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紹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說一說,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個面。
五、介紹火車站路線。
1、出示火車站的掛圖。
2、學生用箭頭畫一畫去火車站的路線。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到火車站的路線,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鞏固練習
1、書上63頁第3題,看圖回答問題
2、完成隨堂練習。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shù)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2.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積木圖”】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物體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幾種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墨水盒、字典,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長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長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面。比一比、看一看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后在全班進行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或者有兩個面是正方體形的,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2、認識正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魔方、藥盒等,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正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正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手中的正方體,看一看它有什么特點?小組交流后在全班進行匯報(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正方體的特征。
3、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長方體和正方體?!境鍪緢D片“生活中的圖形”】
師:你能在這張圖里找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嗎?
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3、擺圖形。
(1)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
(2)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4、用橡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捏好以后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詳細過程參考探究活動“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圖形,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帶學生說一說)
3.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認識圖形(二)》這一單元新課有3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變形這幾個平面圖形,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拼組圖形,第三課時是七巧板的拼組。
反思本課的教學實施,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背晒Φ男抡n導入,可以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探究。
例如在導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認識物體一課中認識了四種圖形,它們都住在圖形王國里(課件演示:出現(xiàn)宏偉的圖形宮以及滿天飛舞的各種各樣的圖形),現(xiàn)在請大家認一認,說一說。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引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王國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有平面圖形家族,(課件演示——出示圖形)誰認識它們?請介紹一下。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
二、引導操作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眲?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動腦和動手相結合,手是腦的老師,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盡可能的給學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教學新課部分,我改變了“教師演示,學生當觀眾,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法,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嘗試、去思考想象……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今天要認識的圖形都住在立體圖形上,你能想辦法讓他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單獨住到紙上嗎?”
孩子們經(jīng)過思考、討論后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有的孩子說:“可以把這些盒子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盒子周圍畫一圈?!庇械暮⒆诱f:“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紙上?!庇械暮⒆诱f:“可以把紙包在盒子的周圍,用手使勁折,就有一個圖形的痕跡了?!边€有的孩子說:“還可以把盒子放在紙張下面,用鉛筆描……”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印或畫一畫?孩子們情趣高漲,紛紛回答“要”。于是教師提出自己動手畫一畫,通過動手,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以后將要改進的地方有:在放手讓學生們畫圖形時,收放不能自如,還有學習圖形拼組時,學生自己拼自己的,搞得到處都是紙,到處都是掉的七巧板,今后還要改進課堂,不能“放”的太過了。
4.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能比較清晰地表達多與少。
2、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的活動,在一一對應數(shù)數(shù)的情況下,理解誰多誰少,并能用數(shù)學語言比較清晰的表達數(shù)量的多與少。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數(shù)學的意識。
目標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研究“比多少”。教材設計了有趣味的主題圖,讓孩子通過觀察不同類量物體的多少,來感知“同樣多、多、少”的含義。為學習認數(shù)、計算和量的知識作準備。學生在幼兒園已經(jīng)接觸過比較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比較思想;但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要訓練學生把意思表達清楚。特別是多種數(shù)量同時比較是孩子比較難理解的一類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情境中,首先幫助學生了解比較的事物,再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后得出結論。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jīng)歷“一一對應”的過程,發(fā)現(xiàn)比較的結果。
教學難點: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和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圖示卡片、數(shù)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回答問題。
(一)教師講故事:小豬幫助小兔蓋房子。(邊講故事邊出示圖)
(二)聽完故事后,看圖回答老師的問題。
1、故事中有幾只小兔?(教師貼圖)
2、故事中有幾只小豬?(教師貼圖)
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塊磚,他們一共搬了幾塊磚?(教師貼圖)
4、小豬在做什么?每只小豬搬1根木頭,他們一共搬了幾根木頭?(教師貼圖)
5、快來看一看小兔在搬磚,小兔的數(shù)量和磚的數(shù)量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出示一一對應的表達方式,同時板書“同樣多”)
6、小豬搬木頭,小豬的數(shù)量和木頭的數(shù)量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發(fā)現(xiàn)?(出示一一對應的表達方式,同時板書“多、少”)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較”的步驟和方法。】
二、創(chuàng)編數(shù)學小故事,回答其中有關比較的數(shù)學問題。
(一)教師創(chuàng)編的數(shù)學故事。
1、小貓釣魚:小花貓和小白貓比賽釣魚,小花貓釣了4條魚,小白貓釣了7條魚。誰釣的魚多,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2、秋天到了小動物們要舉辦一年一度的采摘大會了。你們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請你比一比說一說看誰能夠當上采摘冠軍?
(二)讓學生獨立創(chuàng)編數(shù)學故事。(可以是身邊發(fā)生的事情)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編活動使學生感受比較的量?!?BR> 三、課堂練習
(一)練習。
1、老師今天請來了許多小動物和我們做朋友,請你挑一挑,哪幾種小動物的只數(shù)同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剛才這種方法給同學們擺一擺,讓同學們一眼就看出它們是同樣多的嗎?
2、做拍手游戲。
聽清老師拍了幾下(5下)
你拍的和老師同樣多。
請你給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樣多。
3、小結:說能說一說什么是“同樣多”?
(二)繼續(xù)做拍手游戲。
老師拍5下,要求學生拍的比老師多2下。學生開始拍手。
老師拍5下,要求學生拍的比老師少2下。學生開始拍手。
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兩次拍手的次數(shù)不一樣?
(三)完成第7頁做一做的題。說一說,為什么?
(四)看圖標注多、少和同樣多。
(五)看圖猜一猜。
擋住的▲和●同樣多,所有的▲和●比,是同樣多嗎?請說明理由。
擋住的▲和●同樣多,所有的▲和●比,誰多誰少,請說明理由。
所有的▲和●誰多誰少,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設計意圖:在看圖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推理,說出比較兩個數(shù)多與少的猜測理由,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意識】
5.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課題:
十幾減9的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十幾減9的練習課
教學目標:
通過十幾減9的練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內(nèi)退位減9的口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想加算減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填數(shù)計算,并講一講上下兩行有什么聯(lián)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4題。
(1)出示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2)讓學生獨立口算出每一個算式的答案,并將他們對號入座。
(3)教師任意選擇一題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3題。
教師將10、14、13、17……寫在黑板上,然后教師一手拿著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動(不必按順序),卡片對著十幾就算十幾減9。
[教師還可以隨意在黑板上指題,全班每一個學生舉數(shù)字卡片表示得數(shù),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做題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
3、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6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理解題意,口頭敘述畫面內(nèi)容。
(2)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我們求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
第一組植樹8棵,第二組植樹9棵,兩個小組一共植樹多少棵?
(3)請學生列式,并復述口算過程。
(4)你能根據(jù)列出的加法算式說出一個減法算式呢?說說這個減法算式中被減數(shù)、減數(shù)和差表示的意義嗎?
4、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8題。
(1)讓學生獨立理解題意,敘述畫面內(nèi)容。
(2)讓學生通過畫面內(nèi)容想一想:這道題可以提什么問題?
(3)學生任意選擇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二的第5題。
2、完成P12頁練習二的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練習二的第9題。
2、完成第12頁思考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練習,使學生在有梯度的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老師的鼓勵下,運用想加算減法,學生計算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