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以下是整理的《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BR>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有何證據(jù)?”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BR>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xiàn)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2.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3.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蒙鳩筑巢
自然界的飛禽種類繁多,俗稱“百鳥”,故有“百鳥朝鳳”的說法。其實鳥類在大自然中遠不止百種。每種鳥都既有鳥類的共性,又有各自的個性。
在南方,有一種鳥叫“蒙鳩”,它的個性很古怪。古怪就古怪在它筑巢時根基不牢,辛苦筑窩,終歸徒勞。
蒙鳩筑窩是用發(fā)絲把羽毛編織起來,做成它的窩,又把它的巢結在蘆葦桿頂尖上。風和日暖的天氣里,很溫暖。大風吹來,蘆葦桿折斷了,它的巢被大風掀掉了,窩里的雛鳥和蛋被掀掉在地上,雛鳥被摔死,蛋被打破了。
蒙鳩之所以遭遇到這樣的不幸,并不是它筑建的窩不完善、不堅固,是因為它所筑的巢系結在既不牢靠又經(jīng)不起大風吹刮的蘆葦上啊。
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于提醒人們,要學習以正道為立身之本。做事情或干工作,必須要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工作再認真細致,付出勞動再多,也是不行的。
4.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管莊子刺虎
管莊子是遠近聞名的勇敢的獵手,他常常一個人獵殺虎豹豺狼,無所畏懼。
一次,管莊子來到一座山前,見有兩只老虎在那里爭吃人肉,正在拼命廝打著。它們時而舉起前腿互相猛撲,時而互相咬住脖頸不放,兩虎的咆哮聲震撼著山林。
管莊子舉起鋒利的獵叉,正要上前刺殺這兩只老虎,與他同行的管與連忙拉住他,說:“老兄且慢!”
管莊子說:“還等什么?現(xiàn)在兩只老虎正在廝打,我得乘它們不備刺殺它們。不然的話,這兩只老虎一會兒平靜下來,重新和好,我還對付得了嗎?”
管與說:“的時機還沒到。你想,老虎是兇猛的野獸;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們?yōu)闋帄Z這塊食物正瘋狂搏斗,不最后見一個高低,它們不會罷休。兩虎真的動怒拼打,弱些的肯定會被咬死,而強些的那只虎也會被咬傷。等到它們死的死了,傷的傷了,你再行動,只需要輕而易舉地將受傷的老虎刺死,這兩只老虎就都屬于你了?!?BR> 管莊子恍然大悟。原來管與給管莊子出的是一個只需付出刺殺一只傷殘老虎的代價,卻能收到殺死兩只老虎的主意。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楚人學齊語
春秋時期,在現(xiàn)在河南省境內(nèi)有一個小國叫“宋”。宋國大夫戴不勝比較開明,很關心國事,很想讓宋國國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勸說宋王才好。戴不勝知道孟子很有見識,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請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國旅行,戴不勝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請教說:“您是很有學問的人。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勸說一個國家的國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多為國家辦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會兒,微笑著不緊不慢地說道:“這話看怎么說,比如說,有位楚國大夫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學說齊國話,您看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好呢?”戴不勝亦笑著回答說:“那當然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著說;“即使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并且很耐心地教他說齊國話,然而他周圍的人覺得很希奇,整天來干擾他,吵吵鬧鬧難得安靜,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來抽打他,逼迫他學齊國話,他仍然是學不會的。如果把他帶引到齊國去,并且住在齊國都城最有名、最繁華的街巷里,住下來學講齊國話。幾年以后,他的齊國話學會了,講得很好了,到那時再要他說楚國話,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說楚國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了?!?BR> 聽了孟子一席話以后,戴不勝終于明白過來:在宋國,國王周圍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壞大夫的讒言欺騙下,也難怪宋國國君會變得無道啊!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視客觀環(huán)境、周圍風氣對人的影響。
1.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BR>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有何證據(jù)?”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BR>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xiàn)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2.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3.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蒙鳩筑巢
自然界的飛禽種類繁多,俗稱“百鳥”,故有“百鳥朝鳳”的說法。其實鳥類在大自然中遠不止百種。每種鳥都既有鳥類的共性,又有各自的個性。
在南方,有一種鳥叫“蒙鳩”,它的個性很古怪。古怪就古怪在它筑巢時根基不牢,辛苦筑窩,終歸徒勞。
蒙鳩筑窩是用發(fā)絲把羽毛編織起來,做成它的窩,又把它的巢結在蘆葦桿頂尖上。風和日暖的天氣里,很溫暖。大風吹來,蘆葦桿折斷了,它的巢被大風掀掉了,窩里的雛鳥和蛋被掀掉在地上,雛鳥被摔死,蛋被打破了。
蒙鳩之所以遭遇到這樣的不幸,并不是它筑建的窩不完善、不堅固,是因為它所筑的巢系結在既不牢靠又經(jīng)不起大風吹刮的蘆葦上啊。
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于提醒人們,要學習以正道為立身之本。做事情或干工作,必須要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工作再認真細致,付出勞動再多,也是不行的。
4.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管莊子刺虎
管莊子是遠近聞名的勇敢的獵手,他常常一個人獵殺虎豹豺狼,無所畏懼。
一次,管莊子來到一座山前,見有兩只老虎在那里爭吃人肉,正在拼命廝打著。它們時而舉起前腿互相猛撲,時而互相咬住脖頸不放,兩虎的咆哮聲震撼著山林。
管莊子舉起鋒利的獵叉,正要上前刺殺這兩只老虎,與他同行的管與連忙拉住他,說:“老兄且慢!”
管莊子說:“還等什么?現(xiàn)在兩只老虎正在廝打,我得乘它們不備刺殺它們。不然的話,這兩只老虎一會兒平靜下來,重新和好,我還對付得了嗎?”
管與說:“的時機還沒到。你想,老虎是兇猛的野獸;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們?yōu)闋帄Z這塊食物正瘋狂搏斗,不最后見一個高低,它們不會罷休。兩虎真的動怒拼打,弱些的肯定會被咬死,而強些的那只虎也會被咬傷。等到它們死的死了,傷的傷了,你再行動,只需要輕而易舉地將受傷的老虎刺死,這兩只老虎就都屬于你了?!?BR> 管莊子恍然大悟。原來管與給管莊子出的是一個只需付出刺殺一只傷殘老虎的代價,卻能收到殺死兩只老虎的主意。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二年級小學生必讀的寓言故事
楚人學齊語
春秋時期,在現(xiàn)在河南省境內(nèi)有一個小國叫“宋”。宋國大夫戴不勝比較開明,很關心國事,很想讓宋國國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勸說宋王才好。戴不勝知道孟子很有見識,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請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國旅行,戴不勝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請教說:“您是很有學問的人。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勸說一個國家的國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多為國家辦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會兒,微笑著不緊不慢地說道:“這話看怎么說,比如說,有位楚國大夫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學說齊國話,您看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好呢?”戴不勝亦笑著回答說:“那當然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著說;“即使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并且很耐心地教他說齊國話,然而他周圍的人覺得很希奇,整天來干擾他,吵吵鬧鬧難得安靜,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來抽打他,逼迫他學齊國話,他仍然是學不會的。如果把他帶引到齊國去,并且住在齊國都城最有名、最繁華的街巷里,住下來學講齊國話。幾年以后,他的齊國話學會了,講得很好了,到那時再要他說楚國話,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說楚國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了?!?BR> 聽了孟子一席話以后,戴不勝終于明白過來:在宋國,國王周圍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壞大夫的讒言欺騙下,也難怪宋國國君會變得無道啊!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視客觀環(huán)境、周圍風氣對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