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三年級杜甫的古詩積累

字號: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以下是整理的《小學(xué)三年級杜甫的古詩積累》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xué)三年級杜甫的古詩積累
    小至
    唐代: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譯文: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zhuǎn)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抽出新芽,山也要沖破寒氣,好讓梅花開放。
    我雖然身處異鄉(xiāng),但這里的景物與故鄉(xiāng)的沒有什么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注釋: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說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五紋:指五色彩線?!短齐s錄》載,冬至后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添弱線:古代女工刺繡,因冬至后,白天漸長,就可以多繡幾根絲?!?BR>    【篇二】小學(xué)三年級杜甫的古詩積累
    遣興
    唐代:杜甫
    驥子好男兒,前年學(xué)語時。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zhàn)角悲。
    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譯文:
    驥子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學(xué)語的時候。
    就知道問家里來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誦我的的詩了。
    世道不太平可憐驥子還是個小孩子,家中貧困,全部仰仗你母親來照應(yīng)。
    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不知道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全國到處是舉著麾旗的軍隊,戰(zhàn)亂不止。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爭取早日見面,決不拖延。
    注釋:
    遣興(xìng):猶“遣意”,也就是以寫詩來消遣之意。
    驥(jì)子:杜甫兒子宗武的小名,這一年剛五歲。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指驥子三歲時,知道問家里來人來客的姓名,能背誦他父親的詩。這是稱贊驥子的穎悟。
    渠:他,指驥子。
    仰:依賴。
    鹿門:山名,在襄陽(今屬湖北)境內(nèi),漢江東岸。東漢末,天下大亂,龐德公攜全家隱居于此。后成為隱居地的代稱,這里意思是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
    不遂:不成。
    雁足:事見《漢書·蘇武傳》,大意是,漢求蘇武,匈奴單于詭言已死。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大澤中,于是聲稱:漢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書,知武所在。單于大驚,只好放還蘇武。此處指難以料定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軍麾(huī):軍旗。形容全國各地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
    戰(zhàn)角:軍中號角。
    儻:通“倘”,如果。
    免相失:免于相互離散。
    遲:延遲。
    創(chuàng)作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杜甫攜全家從洛陽西攜家北上避難,寄居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756年七月,唐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只身前往,中途為叛軍所俘,押至長安,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家庭支離破碎,杜甫回憶前年牙牙學(xué)語時嬌趣的憨態(tài),遂作《遣興》遙憶幼子。
    【篇三】小學(xué)三年級杜甫的古詩積累
    貧交行
    唐代: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翻手作云一作:為)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譯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間,一會兒像云的趨合,一會兒像雨的紛散,變化多端,這種賄 賂之交、勢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讓人輕蔑憤慨、不屑一顧!
    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鮑叔牙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卻被今人棄之如糞土。
    注釋:
    貧交行:描寫貧賤之交的詩歌。貧交,古歌所說:“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jié)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貧賤方能見真交,而富貴時的交游則未必可靠。
    覆:顛倒。
    管鮑:指管仲和鮑叔牙。管仲早年與鮑叔牙相處很好,管仲貧困,也欺騙過鮑叔牙,但鮑叔牙始終善待管仲?,F(xiàn)在人們常用“管鮑”來比喻情誼深厚的朋友。
    棄: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