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比較適合讀寓言故事,在被好聽的故事吸引的同時,也能讓小朋友學(xué)習(xí)到很多知識和道理。下面是分享的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從前,韓國有位歌唱家名叫韓娥,要到位于東方的齊國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斷了錢糧,從而使基本生活都發(fā)生了困難。為了度過這一難關(guān),她在經(jīng)過齊國都城西邊的雍門時,便用賣唱來換取食物。韓娥唱起歌來,情感是相當投入的,以至在她離開了這個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絕倫的余音還仿佛在城門的梁柱之間繚繞,竟至三日不絕于耳;凡是聆聽過韓娥歌唱的人,都還沉浸在她所營造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好像她并沒有離開一樣。
有一天,韓娥來到一家旅店投宿時,店小二狗眼看人,見她窮愁潦倒,便當眾羞辱她。韓娥為此傷心至極,禁不住拖著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聲彌漫開去,竟使得方圓一里之內(nèi)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為之動容,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
后來,韓娥難以安身,便離開了這家旅店。人們發(fā)現(xiàn)之后,急急忙忙分頭去追趕她,將她請回來,再為勞苦大眾縱情高歌一曲。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內(nèi)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為了感謝韓娥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大家送給韓娥許多財物和禮品,使她滿載而歸。
真正的藝術(shù)家,應(yīng)當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篇二】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在大江之濱的一個小村子里,住著10來戶人家。雖然村里的人經(jīng)過一年到頭辛勤的勞動,基本上能夠養(yǎng)家糊口,但是日子并不好過。他們的生活樸素而節(jié)儉。每天晚上,男人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晚飯后不久就得歇息。女人們在男人休息之后還要做一些收拾屋子、縫補漿洗的事。勤勞儉樸的習(xí)慣就這樣一代代往下傳,村里各家各戶的少女也從日常的家務(wù)勞動中練就了一雙靈巧、能干的手。她們不僅在白天幫助家里做一些燒水做飯、養(yǎng)雞養(yǎng)畜的工作,到了晚上,還要搞手工編織、做針線活。
因為經(jīng)濟上都不寬裕,點燈用燭成了一道難題。為了節(jié)省一點燈燭錢,村里的姑娘們商量決定,大家分攤著湊一些蠟燭,每晚集中起來在一戶住房較寬的人家一起干活。
有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每天晚上也到村里姑娘集體活動的那戶人家去做夜活。日子一長,那些出了蠟燭的姑娘開始嫌棄這個少女。她們風言風語地想攆她出去。
這個少女面對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們的無理做法慍而不發(fā),并且很有禮貌地說道:"我因為買不起蠟燭,所以常到這里來借光。我不能力這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出一份錢,可是我多少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每天晚上我來得最早,一來就打掃屋子、整理坐席,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等你們都到齊的時候,這間房子并不顯得擁擠;我每次坐在你們的后面,借著墻面反射的燭光干活,并沒有遮擋你們的光線。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妨礙,你們?yōu)槭裁匆呦γ娣瓷涞囊稽c余光呢?我對你們并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yōu)槭裁匆欢ㄒ盐亿s走呢?"那些看不起這個少女的姑娘們聽了這番話以后,覺得很有道理。經(jīng)過一番議論,她們終于決定把這個少女留在全村做夜活的姑娘們的隊伍中。
一群農(nóng)村姑娘,在生產(chǎn)力很低的古代社會,自發(fā)結(jié)成集中勞動的群體,這是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一件好事。那個因為家貧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被做夜活的姑娘們所接納的事實,告訴我們,集體主義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篇三】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簡直到了傾國傾城的程度。無論是她的舉手、投足,還是她的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略用淡妝,衣著樸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xiāng)間走過的時候,鄉(xiāng)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
鄉(xiāng)下有一個丑女子,不僅相貌難看,而且沒有修養(yǎng)。她平時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fā)式,卻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么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學(xué)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里走來走去。哪知這丑女的矯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樣子更難看了。其結(jié)果,鄉(xiāng)間的富人看見丑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guān)上;鄉(xiāng)間的窮人看見丑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來走去的丑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么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jié)果反被人譏笑??磥?,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篇四】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東漢靈帝在位的時候,有個大臣名叫蔡邕。蔡邕為人正直,性格耿直誠實,眼里容不下沙子,對于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他總是敢于對靈帝直言相諫。這樣,他頂撞靈帝的次數(shù)多了,靈帝漸漸討厭起他來。再加上靈帝身邊的宦官也對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靈帝面前進讒言說他目無皇上,驕傲自大,早晚會有謀反的可能,蔡邕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自知已成了靈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有被加害的危險,于是就打點行李,從水路逃出了京城,遠遠來到吳地,隱居了起來。
蔡邕愛好音樂,他本人也通曉音律,精通古典,在彈奏中如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guān)于琴的選材、制作、調(diào)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獨到的見解。從京城逃出來的時候,他舍棄了很多財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丟下家中那把心愛的琴,將它帶在身邊,時時細加呵護。
在隱居吳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撫琴,借用琴聲來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感嘆前途渺茫的悵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里,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里啪啦"地響。
忽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的人,伸手就將那塊剛?cè)M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別燒了,這可是一塊做琴的難得一見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后精雕細刻,一絲不茍,費盡心血,終于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人們叫它"焦尾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xiāng);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這樣慧眼識良材的音樂專家,終于使一身英華得以展現(xiàn)。這兩件事情形成了鮮明對比,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是一樣的:要愛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盡其才。
【篇五】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衛(wèi)靈公在位時,不大親理朝政。這給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用腐蝕、獻媚的手段取悅于靈公,從而換取靈公的寵信。在封建官場的爭權(quán)奪利中,彌子瑕是一個獲勝者。他不僅使衛(wèi)靈公對他言聽計從,而且即使他用自己所把持的朝廷大權(quán)為非作歹,靈公也不去過問。對此,很多人深感痛恨。
有一次,一個侏儒求見靈公。進殿后,他興沖沖朝靈公走去。到了靈公面前,他神秘地說了一句:"我昨天做的一個夢已經(jīng)應(yīng)驗了!"靈公好奇地問:"是怎樣的一個夢?"侏儒說:"我夢見了一口灶。它預(yù)示我能見君王?,F(xiàn)在我不是見到君王您了嗎?這說明我的夢已經(jīng)應(yīng)驗。"靈公一聽很生氣。他忿忿地說:"人們都把國君比做太陽,你卻把夢見灶與求見我聯(lián)系在一起,真是豈有此理!"侏儒說道:"請君王息怒。我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太陽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沒有哪一件東西能遮擋其光輝;君王的功德蔭庇全國,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取而代之。然而灶卻不一樣。如果有一個人坐在灶前燒火,就能把灶口完全遮住,他身后的人哪里還能看到灶膛里的光亮呢?現(xiàn)在君王身邊不是經(jīng)常只有一個人在那里'燒火'嗎?既然如此,我見您之前沒有夢見太陽而是夢見了灶,難道有什么不對嗎?"
這篇故事,抓住了封建君王好大喜功、夢想與日同輝的自私心理,把一個不理朝政的昏君比做灶,其寓意是以此來藐視、刺激他,促使其擺脫個別壞人的控制,振興朝綱。同時,寓言還告誡人們,我們對于彌子瑕那種通過給君王歌功頌德來博取名利的野心家,決不能掉以輕心。
【篇一】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從前,韓國有位歌唱家名叫韓娥,要到位于東方的齊國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斷了錢糧,從而使基本生活都發(fā)生了困難。為了度過這一難關(guān),她在經(jīng)過齊國都城西邊的雍門時,便用賣唱來換取食物。韓娥唱起歌來,情感是相當投入的,以至在她離開了這個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絕倫的余音還仿佛在城門的梁柱之間繚繞,竟至三日不絕于耳;凡是聆聽過韓娥歌唱的人,都還沉浸在她所營造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好像她并沒有離開一樣。
有一天,韓娥來到一家旅店投宿時,店小二狗眼看人,見她窮愁潦倒,便當眾羞辱她。韓娥為此傷心至極,禁不住拖著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聲彌漫開去,竟使得方圓一里之內(nèi)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為之動容,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
后來,韓娥難以安身,便離開了這家旅店。人們發(fā)現(xiàn)之后,急急忙忙分頭去追趕她,將她請回來,再為勞苦大眾縱情高歌一曲。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內(nèi)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為了感謝韓娥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大家送給韓娥許多財物和禮品,使她滿載而歸。
真正的藝術(shù)家,應(yīng)當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篇二】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在大江之濱的一個小村子里,住著10來戶人家。雖然村里的人經(jīng)過一年到頭辛勤的勞動,基本上能夠養(yǎng)家糊口,但是日子并不好過。他們的生活樸素而節(jié)儉。每天晚上,男人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晚飯后不久就得歇息。女人們在男人休息之后還要做一些收拾屋子、縫補漿洗的事。勤勞儉樸的習(xí)慣就這樣一代代往下傳,村里各家各戶的少女也從日常的家務(wù)勞動中練就了一雙靈巧、能干的手。她們不僅在白天幫助家里做一些燒水做飯、養(yǎng)雞養(yǎng)畜的工作,到了晚上,還要搞手工編織、做針線活。
因為經(jīng)濟上都不寬裕,點燈用燭成了一道難題。為了節(jié)省一點燈燭錢,村里的姑娘們商量決定,大家分攤著湊一些蠟燭,每晚集中起來在一戶住房較寬的人家一起干活。
有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每天晚上也到村里姑娘集體活動的那戶人家去做夜活。日子一長,那些出了蠟燭的姑娘開始嫌棄這個少女。她們風言風語地想攆她出去。
這個少女面對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們的無理做法慍而不發(fā),并且很有禮貌地說道:"我因為買不起蠟燭,所以常到這里來借光。我不能力這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出一份錢,可是我多少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每天晚上我來得最早,一來就打掃屋子、整理坐席,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等你們都到齊的時候,這間房子并不顯得擁擠;我每次坐在你們的后面,借著墻面反射的燭光干活,并沒有遮擋你們的光線。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妨礙,你們?yōu)槭裁匆呦γ娣瓷涞囊稽c余光呢?我對你們并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yōu)槭裁匆欢ㄒ盐亿s走呢?"那些看不起這個少女的姑娘們聽了這番話以后,覺得很有道理。經(jīng)過一番議論,她們終于決定把這個少女留在全村做夜活的姑娘們的隊伍中。
一群農(nóng)村姑娘,在生產(chǎn)力很低的古代社會,自發(fā)結(jié)成集中勞動的群體,這是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一件好事。那個因為家貧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被做夜活的姑娘們所接納的事實,告訴我們,集體主義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篇三】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簡直到了傾國傾城的程度。無論是她的舉手、投足,還是她的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略用淡妝,衣著樸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xiāng)間走過的時候,鄉(xiāng)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
鄉(xiāng)下有一個丑女子,不僅相貌難看,而且沒有修養(yǎng)。她平時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fā)式,卻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么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學(xué)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里走來走去。哪知這丑女的矯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樣子更難看了。其結(jié)果,鄉(xiāng)間的富人看見丑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guān)上;鄉(xiāng)間的窮人看見丑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來走去的丑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么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jié)果反被人譏笑??磥?,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篇四】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東漢靈帝在位的時候,有個大臣名叫蔡邕。蔡邕為人正直,性格耿直誠實,眼里容不下沙子,對于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他總是敢于對靈帝直言相諫。這樣,他頂撞靈帝的次數(shù)多了,靈帝漸漸討厭起他來。再加上靈帝身邊的宦官也對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靈帝面前進讒言說他目無皇上,驕傲自大,早晚會有謀反的可能,蔡邕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自知已成了靈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有被加害的危險,于是就打點行李,從水路逃出了京城,遠遠來到吳地,隱居了起來。
蔡邕愛好音樂,他本人也通曉音律,精通古典,在彈奏中如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guān)于琴的選材、制作、調(diào)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獨到的見解。從京城逃出來的時候,他舍棄了很多財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丟下家中那把心愛的琴,將它帶在身邊,時時細加呵護。
在隱居吳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撫琴,借用琴聲來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感嘆前途渺茫的悵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里,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里啪啦"地響。
忽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的人,伸手就將那塊剛?cè)M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別燒了,這可是一塊做琴的難得一見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后精雕細刻,一絲不茍,費盡心血,終于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人們叫它"焦尾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xiāng);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這樣慧眼識良材的音樂專家,終于使一身英華得以展現(xiàn)。這兩件事情形成了鮮明對比,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是一樣的:要愛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盡其才。
【篇五】生動有趣的兒童寓言故事
衛(wèi)靈公在位時,不大親理朝政。這給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用腐蝕、獻媚的手段取悅于靈公,從而換取靈公的寵信。在封建官場的爭權(quán)奪利中,彌子瑕是一個獲勝者。他不僅使衛(wèi)靈公對他言聽計從,而且即使他用自己所把持的朝廷大權(quán)為非作歹,靈公也不去過問。對此,很多人深感痛恨。
有一次,一個侏儒求見靈公。進殿后,他興沖沖朝靈公走去。到了靈公面前,他神秘地說了一句:"我昨天做的一個夢已經(jīng)應(yīng)驗了!"靈公好奇地問:"是怎樣的一個夢?"侏儒說:"我夢見了一口灶。它預(yù)示我能見君王?,F(xiàn)在我不是見到君王您了嗎?這說明我的夢已經(jīng)應(yīng)驗。"靈公一聽很生氣。他忿忿地說:"人們都把國君比做太陽,你卻把夢見灶與求見我聯(lián)系在一起,真是豈有此理!"侏儒說道:"請君王息怒。我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太陽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沒有哪一件東西能遮擋其光輝;君王的功德蔭庇全國,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取而代之。然而灶卻不一樣。如果有一個人坐在灶前燒火,就能把灶口完全遮住,他身后的人哪里還能看到灶膛里的光亮呢?現(xiàn)在君王身邊不是經(jīng)常只有一個人在那里'燒火'嗎?既然如此,我見您之前沒有夢見太陽而是夢見了灶,難道有什么不對嗎?"
這篇故事,抓住了封建君王好大喜功、夢想與日同輝的自私心理,把一個不理朝政的昏君比做灶,其寓意是以此來藐視、刺激他,促使其擺脫個別壞人的控制,振興朝綱。同時,寓言還告誡人們,我們對于彌子瑕那種通過給君王歌功頌德來博取名利的野心家,決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