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篇】

字號:


    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jié),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jié)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中國現(xiàn)代氣象學上以連續(xù)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上為春季的開始。春天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nèi)陸大部分地區(qū)有降雨,萬物生機萌發(fā),氣候多變,乍暖還寒。以下“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篇】”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城西訪友人別墅
    [唐代]雍陶
    澧水橋西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
    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
    注釋
    (1)澧(lǐ)水:指唐代澧州城,又叫蘭江、佩浦,湖南的四大河流之一,流經(jīng)澧縣、安鄉(xiāng)后注入洞庭湖。
    (2)枳(zhǐ)殼花:枳樹的花。
    白話譯文
    澧水橋西邊的小路彎彎曲曲,太陽升得很高了還沒有走到你家里。村園的門巷多么相似,春風里處處都盛開著枳殼花。
    雍陶簡介
    雍陶(約789~873以前),字國鈞,成都人。工于詞賦。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篇二】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贈錢征君少陽
    [唐代]李白
    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
    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
    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
    賞析
    此詩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職的隱士。錢少陽其時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詩《贈潘侍御論錢少陽》中說他是“眉如松雪齊四皓”,對他很推重。
    “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痹娨簧蟻砭蛯憽熬啤保缓笤俳淮龝r間,起勢突兀。兩句詩,畫出主人公在風光明媚、景色秀麗的暮春季節(jié)獨自飲酒的圖景,設(shè)置了一個恬淡閑靜的隱居氛圍,緊扣住錢的征君身份?!叭隆蹦捍海c明季節(jié),為頷聯(lián)寫感慨作伏筆。
    “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此聯(lián)上承第二句。前句詞意雙關(guān),既說春光將盡,余日無多;又暗示錢已風燭殘年,這樣,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點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絲”,和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的“各已蒼”詞意相似,是說錢和自己的鬢發(fā)都已斑白,一個“各”字,不動聲色地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自此而下,詩意既是寫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懷,渾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發(fā)了由暮春和暮年觸發(fā)的無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辦呢?于是引出下面兩句?!氨鼱T唯須飲,投竿也未遲?!钡谖寰浣蓄h聯(lián),遠接首句,詩意由古詩“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演化而來,帶有更多的無可奈何、不得已飲酒避世的味道,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為后面寫錢的抱負作鋪墊。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對,句意也相似,都是寫典型的隱居生活,渲染及時尋求閑適之樂。更重要的是后句寫水邊釣魚,牽引出詩末有關(guān)呂尚的典故,為詩歌最后出現(xiàn)高 潮蓄勢,這說明作者寫詩是很重視呼應轉(zhuǎn)折之法的。
    尾聯(lián)“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如果錢少陽也像呂尚一樣,在垂釣的水邊碰到思賢若渴的明君,也還能成為帝王之師,輔助國政,建立功勛。此處的“如”字和“猶”字很重要,說明收竿而起,從政立功還不是事實,而是一種設(shè)想愿望,是虛寫,不是實指。唯其虛寫,才合錢的征君身份,又表現(xiàn)出頌錢的詩旨。而在這背后,則隱藏著詩人暮年的雄心壯志。全詩款款寫來,以暮春暮年蓄勢,至此題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盡。
    這首五律,不拘格律,頷聯(lián)不對,首聯(lián)卻對仗。李白是不愿讓自己豪放不羈的情思為嚴密的格律所束縛。正如清代趙翼所說:“蓋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然有對仗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甌北詩話》)此詩任情而寫,自然流暢,毫無滯澀之感;同時又含蓄蘊藉,余意深長,沒有淺露平直的弊病,可以說在思致綿邈、音情頓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氣勢,兼有古詩和律詩兩方面的長處,是一首別具風格的好詩。
    注釋
    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職的隱士為征士,君為尊稱。
    三月時:指暮春。
    秉燭:以蠟燭照明。
    投竿:釣魚。姜太公未遇時,在渭水上垂釣,遇文王出獵,被聘為師。
    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據(jù)考證,這時錢少陽已八十余歲,所以用呂尚的典故。呂尚,姜姓,呂氏,名望,一說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師(武官名),也稱師尚父。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于齊。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之說。呂尚釣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適逢周文王前來打獵,遂同車而歸,立為師。
    白話譯文
    舉起白玉杯痛飲美酒,在這綠楊飄垂的三月之時。
    春風還能吹拂幾日,您我兩鬢各已斑白。
    秉燭夜游唯須飲酒,此時投竿垂釣也許未遲。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獵,我也可以成為帝王之師。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 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篇三】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春日田園雜興
    [宋代]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
    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
    桃奇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
    巫媼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
    騎吹東來里巷喧,行春車馬鬧如煙。
    系牛莫系門前路,移系門西系碡邊。
    寒食花枝插滿頭,蒨裙青袂幾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靈巖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掃回,新開醪酒薦青梅。
    日長路好城門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尋春有好懷,雨余蹄道水如杯。
    隨人黃犬攙前去,走到溪邊忽自回。
    種園得果廑賞勞,不奈兒童鳥雀搔。
    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漁綱蓋櫻桃。
    吉日初開種稻包,南山雷動雨連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漲看看拍小橋。
    桑下春蔬綠滿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頭洗擇店頭賣,日暮裹鹽沽酒歸。
    注釋
    ①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②鞭筍:竹根。
    ③椎鼓:擊鼓。
    ④斗草:以草相賽為戲。
    ⑤騎吹:指地方長官出行時之儀仗。
    ⑥碡(zhóu):碌碡,碌軸,石制的圓柱形農(nóng)具,用來軋谷物、平場地。
    ⑦郭里:即城里。
    ⑧醪(láo)酒:即醪糟酒,米酒。
    ⑨步屧(xiè):徒步。屧:一種木屐。
    ⑩樊:用為動詞,插棘為籬。
    評析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边@首跟楊萬里的《初夏午睡起》異曲同工。頭兩句來點兒懶洋洋的環(huán)境描寫,后兩句都是睡一覺起來又滿足又無聊,對邊看著點東西,發(fā)呆。雖然季節(jié)不同,這種無情思的心緒一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蓖粮?,指泥土滋潤狀,是言多場春雨過后,土地潤澤松動,萬草千花一下子草也綠了花也開了。這春天里生命的蠢蠢欲動,春雨的頻催之下,一晌間爆發(fā),萬草千花燦爛?!梆A”是“晌”的通假,一會兒,不多久的時間。商務(wù)出版社第四版《古代漢語字典》上,餉只是飯和送飯的意思,但漢典上說,后來才用作“晌”的,唐韓愈還寫“雖有一餉樂,有如聚飛蚊”?!吧岷蠡钠瑾q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春天化荒蕪為綠秀,與“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只紅杏出墻來”,異曲同工之妙。
    “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巫媼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倍琶┎?,指自家釀的薄酒;官酒,則是官釀官賣的酒。自家老盆釀新酒,初熟,便帶到田頭祭社。后兩句是說:巫婆啊你莫嫌棄我家酒味淡,旗亭的官酒里落灰更多。旗亭,一指酒樓,懸旗為酒招,故稱;二指市樓。古代觀察、指揮集市的處所,上立有旗,故稱。此處取市樓意,因在田頭祭社,算是官方大型活動?!凹郎纭保胪恋厣?,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祭社,擊鼓三日而?!?。潮陽、谷饒、泉州,都有這個風俗,客家人稱擔社。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倍凡?,又稱斗百草,古代游戲,競采花草,比賽多寡優(yōu)劣,多見端午行之。這個接上句剛剛好,田頭祭社的鼓聲如雷,傍晚的時候大人們被歪歪斜斜的扶回家。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片狼藉,知道是小孩子又在斗草玩。
    “新開醪酒薦青梅”,應該是新開的米酒配青梅,他用了“薦”這個字,就覺得特別的,誘人。還有下文那個“隨人黃犬攙前去”,“攙”字,描寫出來黃狗是巴巴得蹭上來的神態(tài),特親近黏人。但是走到溪邊,黃狗又忽兒自己轉(zhuǎn)頭回去了。這就是說,黃狗的心思你別猜,人類無法理解狗的生活哲學。
    “桑下春蔬綠滿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頭洗擇店頭賣,日暮裹鹽沽酒歸?!边@首最后的“日暮裹鹽沽酒歸”,帶著十足的廚房的油煙氣。美的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超凡脫俗,反而這種淺淺淡淡的生活氣息,才是美的表達。菘,本草綱目里說有兩種:“一種莖圓厚微青,一種莖扁薄而白?!鳖^一種估計是油菜,第二種是北方的大白菜。這里指的是油菜,因為作者當時在蘇州。當時油菜花還沒開,菘心青嫩。芥苔,是芥菜開花新生的嫩莖。
    范成大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篇四】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琵琶仙·雙槳來時
    [宋代]姜夔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
    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
    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鴂。
    十里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里、匆匆換時節(jié)。
    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
    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
    想見西出陽關(guān),故人初別。
    注釋
    琵琶仙:詞牌名,原為姜白石的自度曲。雙調(diào),一百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八句四仄韻。
    吳都賦三句:清顧廣圻《思適齋集》十五《姜白石集跋》:此三句系“《唐文粹》李庾《西都賦》文,作《吳都賦》,誤。李賦云:‘其近也方塘含春,曲沼澄秋。戶閉煙浦,家藏畫舟。’白石作‘具’、‘藏’,兩字均誤。又誤‘舟’為‘船’,致失原韻。且移唐之西都于吳都,地理尤錯?!?BR>    吳興:今浙江湖州。
    己酉歲: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
    蕭時父:蕭德藻之侄,姜夔妻族(內(nèi)弟)。
    舊曲:舊日坊曲。坊曲,常代指歌女集聚之地。
    桃根桃葉:桃葉系晉王獻之愛妾,見辛棄疾《祝英臺近》注。桃根為桃葉之妹。此處借指歌女。
    歌扇:晏幾道《鷓鴣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奔s,纏繞,邀結(jié),此處意謂沾惹。
    約:攔住。
    汀洲:沙洲。
    啼鴂(jué):悲鳴的杜鵑。鴂,伯勞鳥:“楚、越間聲音特異,啼鴂舌踔噪,今聽之恬然不怪?!鼻峨x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勞?!?BR>    十里揚州: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三生杜牧:黃庭堅《廣陵早春》詩:“春風十里珠簾卷,仿佛三生杜牧之?!贝颂幾髡咦灾浮H?,佛家語,指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人生。白居易《自罷河南已換七尹·偶題西壁》詩:“世說三生如不謬,共疑巢許是前身?!?BR>    宮燭分煙: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空階榆莢: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贝嘶闷湟?。
    千萬縷句:周邦彥《渡江云》詞:“千萬縷,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此用其意。
    西出陽關(guān):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BR>    白話譯文
    《吳都賦》說:“戶藏煙浦,家具畫船?!敝挥袇桥d才有這種繁華的景致。吳興春游的壯觀場面,西湖也不能相比。已酉這一年,我和蕭時父在城南處一邊載酒一邊劃船,歸來于是寫下此詞。
    江面上蕩著雙槳劃來一只小船,我忽然發(fā)現(xiàn),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戀人。她正在用團扇輕輕地去迎接那些飛來飛去的楊花,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動人。春光漸漸去遠,沙洲自然變綠,又添幾聲悅耳的鳥鳴。遙想當年,在繁華如錦的揚州路,我如杜牧年少時放蕩尋歡。往事早已成煙,思念也無用處。
    又一次到了寒食時節(jié),宮廷中恐怕又在分煙。無奈在我此時滿情惆悵,辦見季節(jié)已經(jīng)更換。只能把滿腔幽怨付給偷英,任它飛到空蕩蕩的石階前。千絲萬縷的細柳,里面烏鴉在此掩身,輕軟的柳絮好像在為來去的客人飛舞回旋。憶起當年出關(guān),與伊人分別的情景,令人難忘。
    姜夔簡介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xù)書譜》《絳帖平》等書傳 世。
    【篇五】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高陽臺·西湖春感
    [宋代]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凄然。
    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
    莫開簾。
    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注釋
    ⑴高陽臺:詞牌名,調(diào)名取自宋玉《高唐賦》,又名“慶春澤”。雙調(diào)一百字。
    ⑵接葉巢鶯:杜甫詩:“接葉暗巢鶯。”
    ⑶斷橋:西湖孤山側(cè)橋名。
    ⑷西泠:杭州西湖橋名。
    ⑸一抹:一片。
    ⑹韋曲:唐時長安城南皇子陂西韋氏、杜氏累世貴族,所居之地名韋曲、杜曲。
    ⑺斜川:在江西廬山側(cè)星子、都昌二縣間,陶潛有游斜川詩,詞中借指元初宋遺民隱居之處。
    ⑻“見說二句”:沙鷗色白,因說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頭。辛棄疾《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BR>    作品譯文
    茂密的碧葉上黃鶯在筑巢,湖面微波輕卷著落葉柳絮,暮色蒼茫斷橋下馳回歸船。春日苦短還能夠暢游幾次?想再看花開又要等到明年。東風啊請暫伴薔薇少住,待到薔薇花開春光已少得可憐。更讓人感到凄涼的是,萬綠叢中的西泠橋畔,如今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煙。
    當年棲息在朱門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飛向何邊?只見豪門舊居長滿苔蘚,游賞勝地也荒草連天。聽說這深深的新愁,如今讓那些清閑的白鷗也愁得白發(fā)翩翩。我再也無心去重溫笙歌舊夢,只把緊掩重門喝點悶酒獨自閑眠。請不要拉開窗簾,怕見落花紛飛,怕聽聲聲啼鵑。
    張炎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將領(lǐng)。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yōu)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jié)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shù)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篇六】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卜算子·春情
    [宋代]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
    極目煙中百尺樓,人在樓中否。
    四和裊金鳧,雙陸思纖手。
    擬倩東風浣此情,情更濃于酒。
    賞析
    此詞南宋·秦湛僅存的一首詞,詞題“春情”,全篇寫春日對所戀之人的拳拳思慕之情。
    上片起首二句,以工整的一聯(lián)點季節(jié)、寫環(huán)境?!按和杆鳌?,以水寫春,是說春水已透,水波澄澈如鏡。透者,足也?!昂突ㄖκ荨?,是說春寒猶在,所見之花有未開者,正是乍暖還寒時候。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真是恰到好處。《雪浪齋日記》云:“山谷小詞‘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極為學者所稱賞。秦湛嘗有小詞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蓋法山谷也?!鄙焦仍~這三句曾被認為“蛸健亦非秦(觀)所能作”(《詞林紀事》卷五引陳師道語)。秦湛此處學山谷,是也可稱得上“峭健”二字的。春光駱蕩,水波澄澈,給人以心胸暢快的感覺;而春寒料峭,花枝傲然挺立,亦給人以瘦骨凌霜的印象。所有這些,都流露出峭健的氣韻。
    如果說起首用的是比興手法,那么“花枝瘦”三字非但是客觀地摹寫自然景物,而且也是觸景生情,興起詞人對所眷戀者的思念。因此到了三、四兩句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許這瘦小的花枝幻化為他那戀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覺地極目天涯,想看到戀人曾經(jīng)居住過的那座高樓?!疤煅摹保瑯O言甚遠;“百尺”,極言甚高;四字雖很通俗,卻展示了一種虛無縹緲的境界。“人在樓中否”一句,點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個人。從語氣上看,他們相別已很久,別后也未通音信,因此彼此的情況都不了解。只一句自言自語的問話,便表達了他對所戀者無限深厚的情意。
    上片歇拍僅僅提到他所思念的那個人,她的形象,她的行動,都來不及寫。過片二句便緊承前意,描寫昔日樓中相聚的情景。“四和”,香名,亦稱四合香。“金鳧”,即金鴨,指鴨子形的銅香爐?!半p陸”,古代一種博戲的名稱,相傳是三國時曹植所制。本置骰于兩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謂之葉子戲。其法中國已失傳,流傳至日本,稱飛雙陸,現(xiàn)尚存。詞人回憶當年樓中,四和香的煙縷從鴨子形的銅香爐中緩緩升起,裊裊不絕。他和那個女子正在作雙陸這種博戲,女子玩弄雙陸的纖纖玉手,使他歷久難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同人只是在感情的抒發(fā)中順帶說出,自然而又妥貼,這比作專門交代要高明得多。
    末二句則在懷人的基礎(chǔ)上集中筆力抒發(fā)急欲排遣、愈益濃重的愁情,并與起首二句相映射,“東風”者,春風也。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風中景象。由此可見,詞人本有滿腹懷人之愁情,故欲出來潛賞春加以排遣,始見大好春光,胸襟為之一快;繼而見花思人,復又陷入更為痛苦的離情之中?!皵M倩東風浣此情,情更濃子酒”,化景語為情語,設(shè)想奇警,把詞人當時矛盾心情極其深刻地揭示出來。浣者,浣也、滌也。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滌,心靈染有愁情.也說可洗,此喻絕妙;而借以洗愁者,不是水而是風,此喻亦絕妙;院而愁未去,反而更濃,其濃又恰濃于醇酒,此喻更加恰當二有特色。
    小詞自花間以至宋初,都偏于柔媚香艷;即使到了秦觀,也未脫盡綺靡凄婉的格調(diào)。秦湛不學花間,叵而從風格峭健的黃山谷那里繼承氣脈。這說明宋詞發(fā)展到他那個時代,已經(jīng)產(chǎn)生較大的變化。此詞雖屬于婉約一路,然已注人剛健峭拔的因素了。
    譯文
    春水清澈透明見底,花含苞欲放,枝條嫩展,意中人在百尺樓盡目遠望,不知道人在不在樓中?
    我想象著伊人在熏風和煦之時,乘一葉精美的鳧舟,蕩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與漣漣綠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風吹拂中與佳人在柳下做雙陸游戲,那該多么愜意呀!假如把東風請來,把自己深深戀情洗滌得更清純,使它比酒還醇香,比酒更濃釅。
    注釋
    透:春水清澈見底。
    瘦:早春花枝嫩條、含苞欲放的倩姿。
    極目:盡目遠望。
    煙中:煙霧繚繞之中。
    百尺樓:意中人所居的閨樓。
    四和:一種香名,叫四和香。
    金鳧:指鴨子形的銅香爐。
    雙陸:古代一種博戲的名稱,相傳是三國時曹植所制。最初只有兩只轂子,到了唐末。加到六只,叫做葉子戲。在中國已經(jīng)失傳。流傳到日本后,稱飛雙陸,現(xiàn)尚存。
    擬:假如。
    倩:請。
    浣:洗滌,此指消除的意思。
    秦湛簡介
    秦湛,生卒年不詳,字處度,號濟川,行名大七(一作祖七),高郵(今屬江蘇)人,秦觀之子。官宣教郎。紹興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學,善畫山水。詞存《卜算子》一首,見《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四。
    【篇七】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點絳唇·長安中作
    [元代]元好問
    沙際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
    問春何處。
    花落鶯無語。
    渺渺吟懷,漠漠煙中樹。
    西樓暮。
    一簾疏雨。
    夢里尋春去。
    賞析
    詞中沒有著意渲染殘春景色,而是旁處落筆,側(cè)筆取妍。
    起句“沙際春歸”,語似直露,而畫面見于文字之外。之所以說說春從水邊歸去,北宋詩人蘇軾的《春江晚景》中所說:“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币簿褪钦f,春來之時,柳樹發(fā)芽,楊柳青青,而春歸之時,柳絮飄飛,隨水而去。真有唐代詩人韓愈在《晚春》中說的“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最終卻是“花落有意隨水流,流水無心戀落花”。這里就表現(xiàn)出了殘春時節(jié)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的景象。故吟詠“沙際春歸”四個字,乃覺無字處有意,空白處皆是畫。次句“綠窗猶唱留春住”,詩思奇妙。不說自己思春、戀春,卻說旁人春歸而不知,猶自癡情挽留。詞牌有《留春令》,綠窗中人或是歌女之流?;蛟S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過是作者設(shè)置的一種境界,借說綠窗少女的歌聲以表達自己惜春的情懷。這是詞體幽微宛轉(zhuǎn)處,作者掌握和運用得很成功。“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二句,熔鑄前人詞中意象,而翻進一層。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王安國的《清平樂》:“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黃庭堅《清平樂》:“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上述諸作,或問花,或問鳥,不論是落花還是鶯啼,總還有點春天的影子。在這首詞中,不僅是問而無答,乃更無可問訊?!盎潸L無語”,春光老盡,連點聲息都沒有了,更能體現(xiàn)“春意已盡,無可尋覓”的意境。
    詞人對春天是無限的眷戀的,也是沒有放棄才對春的追求。所以,下片詞人接著寫道:“渺渺吟懷,漠漠煙中樹?!薄懊烀臁奔从七h的樣子。意思是說,滿腹情懷遠望尋覓,滿眼所見是霧氣沉沉中隱隱約約的樹林。這里,詞人化用了南北朝時期詩人謝眺《游東田詩》中“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的詩意。詞人極目遠望,不見春之蹤影,只見霧氣沉沉中的樹影,心中無限惆悵。于是,詞人寫道:“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西樓”也許就是在西邊的一座樓,也許就是一座樓的名稱,在詩詞中經(jīng)常用到,也許就是一種情懷的表現(xiàn)。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煜的《相見歡》中寫道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他們都有用了“西樓”,但各自有不同的情懷。元好問這里的意思是說,尋春無果,只有在日暮上西樓,在隔簾聽雨中求得好夢,在夢中去尋覓了心中的春意。特別是最后“夢里尋春去”一句很有用意的。夢境本來是虛幻的,可詞人偏偏要到夢中尋覓。從這里,我們不但感覺到詞人對尋春的執(zhí)著與對春的深情,而且也能感受到詞人即使傷春,也沒有那么失望,那么感傷,畢竟是在“長安中作”,比起“悲秋”來,感覺還是要溫和多了。結(jié)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深?,F(xiàn)實之春確已逝去,而詞人不作絕望頹唐之想,還要到夢境中去追尋。這種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追求,也正反映了詞人年輕健康的心理情緒。
    該詞在藝術(shù)特色上,語淺意深,意蘊深厚。側(cè)面落筆,盡情抒寫。以夢結(jié)尾,提升境界。
    譯文
    在水邊,春天歸來了,綠紗窗輕輕的吟唱著長留春在的歌。春在何處?落花紛飛,鶯燕無語。
    情意綿遠的抒發(fā)我內(nèi)心的情懷,卻只見樹木在朦朧的煙中。日下西樓,獨剩下簾外的細雨,怕是只能在夢中去尋找春的蹤跡。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雙調(diào)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diào)”。但亦有作平起調(diào)者。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等異名。
    沙際:沙洲或沙灘邊。
    綠窗:綠色紗窗。指女子居室。
    渺渺(miǎo):悠遠的樣子。
    吟懷:抒發(fā)情懷。
    漠漠:迷蒙的樣子。
    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元好問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 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篇八】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浪淘沙·探春
    [宋代]蘇軾
    昨日出東城。
    拭探春情。
    墻頭紅杏暗如傾。
    檻內(nèi)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綺陌斂香塵。
    雪霽前村。
    東君用意不辭辛。
    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
    注釋
    ⑴浪淘沙:詞牌名。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過龍門》等。創(chuàng)自唐代劉禹錫、白居易。原為小曲,單調(diào)28字,四句,三平韻,亦即七言絕句。
    ⑵探春:早春郊游。
    ⑶暗:色濃。
    ⑷傾:猶傾倒,這里指漫出來。
    ⑸檻(jiàn):花池的圍欄。
    ⑹群芳:各種花草。
    ⑺綺(qǐ)陌:風景美麗的郊野道路。斂:聚集、不揚起。香塵:芳香之塵,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
    ⑻雪霽(jì):雪止天晴。
    ⑼東君:司春之神。用意:著意,留心。辭:推辭。辛:勞苦。
    ⑽綻:花蕾開放。
    白話譯文
    昨天出東城踏青游玩。墻上的紅杳顏色很暗,茂密得好像要傾斜下夾。欄桿內(nèi)側(cè)的各種花草卻還沒有露出花苞,春天的腳步還沒走到這里。
    美麗的小路上,女子經(jīng)過,揚起塵土和落花,前面的村子,剛剛下過雪。這是掌管春天的神辛勤的腳步吧?想必春天來到之時,柔風一定會先吹下梅花。
    蘇軾簡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篇九】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春日
    [唐代]溫庭筠
    問君何所思,迢遞艷陽時。
    門靜人歸晚,墻高蝶過遲。
    一雙青瑣燕,千萬綠楊絲。
    屏上吳山遠,樓中朔管悲。
    寶書無寄處,香轂有來期。
    草色將林彩,相添入黛眉。
    溫庭筠簡介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篇十】有關(guān)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
    [唐代]李賀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注釋
    ⑴權(quán)璩:字大圭,唐代文學家權(quán)德輿之子。楊敬之:字茂孝,唐代文學家楊凌之子。
    ⑵云昏:猶云灰暗貌。唐高適《薊中作》:“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BR>    ⑶宮花:從宮苑飄出的飛花,此處猶言柳絮或楊絮,也暗指朝廷。
    ⑷漢劍:指傳說中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之劍,作者自喻。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燒漢高祖斬白蛇劍、孔子履、王莽頭等三物。中書監(jiān)張茂先懼難作,列兵陳衛(wèi)。咸見此劍穿屋飛去,莫知所向?!?BR>    ⑸何事:為何,何故。晉左思《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病身:體弱多病之身。當時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官,回歸昌谷。
    白話譯文
    地面上小草泛著嫩黃的暖色,雖然天空中的云顯得那樣的灰暗,可是卻擋不住春天的生氣勃勃。這時飛絮迎面撲來,輕輕的從我臉頰上滑過,好像是在安慰我,并為我送行。我曾經(jīng)說過,自己要像劉邦斬白蛇用的寶劍一樣,能夠做出一番事業(yè),可我還一事無成,卻決心要飛走了。走就走,為何還要讓我?guī)е∩磙o官回鄉(xiāng),難道你們真的以為我病了嗎?
    李賀簡介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