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小蘿卜頭》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nèi)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小蘿卜頭》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小蘿卜頭》原文
    看守特務又和小蘿卜頭出現(xiàn)在走廊上。
    小蘿卜頭大概剛下課,他把書放在樓欄桿旁,雙手抓住比他還高半頭的樓欄桿,踮起腳,看白公館墻外的群山。
    “你說,山那邊是啥地方?”孩子問看守特務。
    “北方?!?BR>    “啊,爸爸說,我們家在北方!”
    小蘿卜頭剛剛轉(zhuǎn)回頭,要說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著,跑著,直跑到劉思揚靠近的鐵窗附近,不住地揮著小手,叫著:
    “喲,你看!”
    一只長著光亮的翠綠翅膀的小蟲,越過欄桿,飛到了走廊上。蟲子的頭上長著一塊美麗的透明的薄殼,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蟬翼般的紗巾。透過薄殼還可以看見它紅珠子似的小眼睛。
    “喲,多好看的小蟲!”小蘿卜頭尖叫了起來,伸手捉住了它。
    小蘿卜頭兩手輕輕捧著那只小蟲子,唯恐傷害了它。劉思揚從口袋里摸出一只空火柴盒,丟出鐵窗給小蘿卜頭。小蘿卜頭打開火柴盒,把蟲子放了進去。他正要關上盒子的時候,突然瞥見那只蟲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動。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蘿卜頭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開,輕聲說道:“飛吧,你飛呀!”
    蟲子終于輕輕扇動翅膀,飛起來,緩緩飛出欄桿,一會兒就看不見了。小蘿卜頭高興地拍著手叫:“飛了,飛了,它坐飛機回家去了!”
    回過頭來,小蘿卜頭把火柴盒還給鐵窗里的劉思揚:“解放了,我們也坐飛機回去!”
    2.小學三年級語文《小蘿卜頭》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朗讀過程中,聯(lián)系上下文和查閱的資料理解關鍵句,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小蘿卜頭盼望解放、渴望自由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準備
    教師:詞語卡片,教學掛圖,有關《紅巖》、白公館、小蘿卜頭等的錄像。
    學生:搜集有關《紅巖》、白公館、小蘿卜頭等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引入
    1、課前組織學生閱讀小說《紅巖》或觀看電影《紅巖》,搜集有關白公館、渣滓洞、小蘿卜頭的資料,相互交流。
    2、引出小蘿卜頭的故事,喚起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查識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減字,做到正確、流利。
    2、從語境中抽象出字、詞,檢查認讀情況。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以圖激情,朗讀理解課文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學生自由朗讀第1~5段。
    提問: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主要人物,他們是什么身份?
    出示重點句:他把書放在樓欄桿旁,雙手抓住比他還高半頭的樓欄桿,踮起腳,看白公館墻外的群山。
    讀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師出示小飛蟲插圖,學生仔細觀察畫面。
    教師讀第8段的第一句,相機出示小飛蟲。
    提問:孩子們認識它嗎?你覺得小飛蟲對你來說是“新事物”嗎?
    小組里說說你平時捉到小飛蟲是怎樣對待它的?
    過渡語:為什么小蘿卜頭覺得小飛蟲是“新事物”呢?他又會怎樣對待小飛蟲呢?請同學們自讀第6~12段。
    3、教師讓學生聯(lián)系圖畫,朗讀第6~12段。
    提問:小蘿卜頭覺得小飛蟲是“新事物”,從這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蘿卜頭看到小飛蟲后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的?請把相關的詞語、句子勾畫出來。
    出示重點詞句,學生動作輔助,教師引導感悟小蘿卜頭的心情。
    (1)他追著,跑著,直跑到劉思揚靠近的鐵窗附近,不住地揮著小手,叫著。
    (2)“喲,多好看的小蟲!”小蘿卜頭尖叫了起來,伸手捉住了它。
    (3)小蘿卜頭兩手輕輕捧著那只小蟲子,唯恐傷害了它。
    (4)他把盒子重新打開,輕聲說道:“飛吧,你飛呀!”
    (5)小蘿卜頭高興地拍手叫道:“飛了,飛了,它坐飛機回家去了!”
    指導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小蘿卜頭的內(nèi)心感受。可比賽讀,可齊讀。
    4、比較你和小蘿卜頭對待小飛蟲的態(tài)度,在小組里談談自己的體會。
    五、拓展升華,啟發(fā)教育
    1、小飛蟲飛了,小蘿卜頭為什么那么高興?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查閱的資料,理解“飛了,飛了,它坐飛機回家了”“解放了,我們也坐飛機回去”,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從中點撥,把學生的思路引向深處。(板書:向往自由)
    2、小蘿卜頭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他為什么沒能像小飛蟲那樣飛出去?結(jié)合你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3、想想小蘿卜頭對自由美好的向往,再想想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打算呢?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小蘿卜頭對自由的向往。
    六、課后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2、同學間互相交流了解到的“紅巖”故事,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3、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我與小蘿卜頭比童年”的演講比賽。
    3.小學三年級語文《小蘿卜頭》教學反思
    本文選自長篇小說《紅巖》,這段歷史離孩子們很遠,由于他們沒有真正親身經(jīng)歷過所以理解起來很難。為此,我采用了多種手段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1、激發(fā)學習興趣
    由于文章的篇幅較長且離學生生活較遠,因此很難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所以我打破了課文的寫作順序,從學生感興趣的“小蟲子”入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我以“小蘿卜頭捉、放小蟲子”為主線,分別教學小蘿卜頭為什么捉小蟲子又放小蟲子。教學捉小蟲子的部分我抓住文中對它的外形的描寫通過反復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這蟲子的美麗與可愛,在情感上產(chǎn)生一種美的共鳴。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小蟲子的美感受得不是很深,沒能從內(nèi)心發(fā)出一種贊嘆,有些惋惜。在學生感受小蟲子的美麗的同時我及時抓住“驕傲”一詞讓學生思考它在驕傲什么?進而揭示小蟲子有自由并襯托出小蘿卜頭沒有自由。在放蟲子的教學中通過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來把握文中的情感。
    2、抓重點,體會情感
    文中字里行間都滲透著對自由的渴望,但是畢竟只有40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抓住幾處能體現(xiàn)主題的重點片斷和詞句,進行反復地讀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來一步步揭示文章的主題,體會文中的情感。例如:抓住“若有所思”一詞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思考小蘿卜頭在想什么?思什么?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通過聽對話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想象小蘿卜頭在看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放小蟲子的教學中我更是抓住了小蘿卜頭的三句話,讓學生反復地讀體會小蘿卜頭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但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為這幾句話分析得還不夠透徹,學生對小蘿卜頭當時的心情把握得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