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語故事簡單

字號:

古代成語故事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是漢語言文字的精華,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古代成語故事中的情節(jié)曲折,寓意深刻,可以讓人們領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通過閱讀古代成語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為您整理了一些經(jīng)典的古代成語故事,希望能夠為您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些啟示和幫助,讓您在閱讀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古代成語故事簡單 篇一
    世間之外的桃花源。比喻空想中生活安寧、民風淳厚、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也比喻與世隔絕、逃避現(xiàn)實的地方。
    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靠捕魚為生的人,一天順著溪水行船,不知走了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只見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沒有一棵雜樹,遍地芳草鮮美,林中花雨繽紛。漁人很驚異,便把小船繼續(xù)向前劃去,想走到桃林的盡頭。
    到了桃林盡處、溪水源頭,發(fā)現(xiàn)有一座山,山峰有個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來。漁人便丟下船,從洞口走進去。剛進去,里面十分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再向前走幾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坦廣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優(yōu)美的池塘、桑樹、竹林等等。田間小路縱橫交錯,村落傳來雞鳴狗吠的聲音。人們來往耕作的情形,男男女 女的衣著裝束,都和外界一樣。老老少少全都自由自在,快樂逍遙。他們看見漁人,大為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
    漁人全都告訴了他們。人們就邀請他回到家中,擺酒殺雞來款待。村里聽說有這樣一個客人,都來問候和打聽消息。他們自稱祖先為了躲避秦代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親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沒有出去,于是和外邊的人斷絕了來往。問到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和晉了。
    漁人就把他所知道的外界情形一五一十地講給他們聽,他們聽了都驚嘆感慨。其余的人也都相繼邀請漁人到家中,拿出酒飯來招待他。漁人一連住了幾天,才告辭離開。這里的人叮囑他說:“用不著對外面的人說起?!?BR>    漁人出了洞口,找到了自己的船,順著來時的路,一處一處做了標記。回到郡里,便到太守那里說了這個情況。太守隨即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結(jié)果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那條路。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趣高遠的人。聽說這件事,興致勃勃地打算去尋訪,沒有去成,不久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去探訪的人了。
    2.古代成語故事簡單 篇二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可是不愛讀書。起初,吳主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身當居要職,要多讀些書?!眳蚊烧f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孫權(quán)說:“我難道是要你精通經(jīng)史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要你讀點書,增長一點見識,開闊一些視野。你說軍務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時間讀書,感到收獲很大?!眳蚊捎谑情_始利用空余時間讀書。
    后來魯肅要到陸口,路過呂蒙的轄區(qū)時,魯肅覺得呂蒙是個大老粗,不想去見他。有人勸他說:“呂將軍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應該去看看他?!庇谑囚斆C來見呂蒙。大家喝酒喝得高興時,呂蒙問魯肅:“現(xiàn)在將軍重任在身,要與關羽為鄰了,要怎么防備他呢?”魯肅說:“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眳蚊烧f:“現(xiàn)在吳蜀雖然結(jié)成了聯(lián)盟,但關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準備呢?”于是給魯肅籌劃了五條計策。
    魯肅非常驚奇,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下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shù)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認識事物。
    3.古代成語故事簡單 篇三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鼻囟酪豢?,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BR>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4.古代成語故事簡單 篇四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名門公子,姓姬,后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張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丟到橋下,然后對張良說:“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撿起來!”
    張良很驚訝,想打那老頭。但看到老人年紀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橋把鞋撿了起來,然后又恭敬地跪著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腳穿好鞋,然后笑著轉(zhuǎn)身就走了。
    張良更吃驚了,盯著老人離開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伙子很不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睆埩悸犃?,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好時間卻遲到,怎么回事?。吭龠^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公雞一打鳴,張良就出發(fā)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又遲到,怎么回事???五天后再早點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小伙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將再見到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啦。”然后老人就離開不見了。第二天早晨,張良看那本書,乃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鉆研此書。
    后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5.古代成語故事簡單 篇五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后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yōu)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后,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yè),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yè),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齊國。
    后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