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中華民族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下面是分享的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守歲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fēng)俗如是。余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賞析/鑒賞
《守歲》,十六句,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六句:“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這里用生動的比喻說明守歲無益,從反面人題,跟前兩首有所不同。這個比喻不但形象生動,而見辰龍巳蛇,以蛇比歲,不是泛泛設(shè)喻。這六句的前四句寫歲已將近,后二句寫雖欲盡力挽回,但徒勞無益?!跋灯湮病弊置骐m然用《晉書·賈后傳》“系狗當(dāng)系頸,今反系其尾”的話,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為喻:到了除夕,已經(jīng)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況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這樣六句開頭,好像說這個風(fēng)俗無道理。要寫守歲,先寫守不住,不必守,這是欲擒故縱,使文字多波瀾的手法。
中間六句是第二個層次:“兒童強不睡,相守夜諶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這個層次寫守歲的情景。一個“強”字寫出兒童過除夕的特點:明明想打磕睡,卻還要勉強歡鬧。這兩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鄉(xiāng)的風(fēng)俗,而不是他在鳳翔時的情景。這一年蘇軾才二十六歲(虛齡二十七歲),膝下只有一子蘇邁,虛齡五歲,不可能有這兩句所寫的場景。“晨雞”二句將守歲時的心理狀態(tài)寫得細膩入微,“坐久”兩句將守歲時的情景寫得很逼真。這兩句主要是針對大人守歲所說的。紀昀很欣賞這十個字,說是“真景”。實際上這是人人守歲都有過的感受,他能不費力地寫出來,增添不少親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個層次:“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這個層次與開頭第一個層次的欲擒故縱相對照,表明守歲有理,應(yīng)該愛惜將逝的時光。正面交代應(yīng)該守歲到除夕盡頭。結(jié)尾兩句化用白居易“猶有夸張少年處”,意在勉勵蘇轍。蘇轍在京師侍奉父親,蘇軾希望兩地守歲,共惜年華。這個結(jié)句含有積極奮發(fā)的意味,是點睛之筆,使全詩精神陡然振起。
蘇軾的《守歲》,詩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勵自己惜時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蛻皮喻時間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終抓緊時間做事,免得時間過半,雖勤也難補于事。努力應(yīng)從今日始,不要讓志向抱負付諸東流。
【篇二】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于西京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閑居寡言宴,獨坐慘風(fēng)塵。
忽見嚴冬盡,方知列宿春。
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
耿耿他鄉(xiāng)夕,無由展舊親。
賞析/鑒賞
這首抒情詩,大約作于上元(唐高宗年號,公元674─676年)年間,他自蜀返京后不久,母親去世,葬于水滻之濱。因此詩一開始就說:“閑居寡言宴,獨坐慘風(fēng)塵?!边@是指他閑居在家,很少歡宴笑語。“言宴”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篇:“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睆那盁o憂無慮的歡笑都已永遠地逝去,此時只能孤獨地應(yīng)對紛紛擾擾的世事,詩人孤傲高潔的形象躍然紙上。
頷聯(lián)“忽見嚴冬盡,方知列宿春”,既實寫季節(jié)的變化,冬去春來,也暗喻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孤獨憂郁之中忽然發(fā)覺寒冷的冬天行將結(jié)束,春天已指日可待。“忽見”的“忽”與“方知”的“方”,兩相對照,細致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心靈的觸動。而新年將至,希望萌生,這是人之常情,敏感的詩人自然也不例外。
頸聯(lián)“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由大的背景回到眼前:守歲。詩人的構(gòu)思精巧,詞語也很新穎。上句用“寒色”寫冬,已夠別致,“夜將去”更是新穎。意思是“曉光”一到便是新年。
末聯(lián)“耿耿他鄉(xiāng)夕,無由展舊親”,是指沒機會與鄉(xiāng)親舊友相見,在京城思念得輾轉(zhuǎn)反側(cè)。這句直抒胸臆的結(jié)尾,傳達的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人之常情。
【篇三】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杜位宅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文學(xué)賞析
此詩前半敘守歲事,狀杜位家守歲之會的勝概。后半歲終有感,發(fā)流光易逝之喟嘆。言不肯作“拘束”之態(tài)而惟求“爛醉”者,正見出詩人與一班盍簪顯貴之不同,實乃權(quán)耀之會間一冷眼旁觀者也。
首聯(lián)點題,說除夕在從弟杜位宅中守歲,元旦設(shè)宴,以盤進椒飲酒,獻椒花頌。見得權(quán)門生活豪奢。頷聯(lián)申上意,就眼前景寫。說群朋合聚疾來,櫪馬喧騰;火炬照亮園林,驚散棲鴉。極言騎從之盛。頸聯(lián)轉(zhuǎn)寫自己,以四十,飛騰,句中自對,語極自然,而遲暮不遇之感,躍然紙上,以古詩憤郁之氣納入四十字中。以“四十”對“飛騰”字,謂“四”與“十”對,“飛”與騰”對,此聯(lián)對仗別具一格。唐子西詩“四十緇成素,清明綠勝紅”祖此。尾聯(lián)上句,“誰能更拘束”五字,《杜臆》認為感憤橫放。結(jié)以老之將至,惟有爛醉自遣,可以想見詩人豪縱的性格。
杜甫為詩,諸體賅備,不可以一格一法繩之,亦所渭“準能更拘束”也,此詩“極不佳”而能入古今諸選家之眼,正以其別是一格。
【篇四】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貞觀之治年間,國家繁榮強大。在除夕守歲間出現(xiàn)了皇宮里外迎新年,辭舊歲的繁華景象,唐太宗為此作下此詩。
賞析
這首詩選用諸如“辭”、“去”、“帶”、“入”、“舒”、“卷”等一系列動態(tài)詞語,娓娓道來,貼切自然,清新可讀。它屬初唐難得的好詩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以夕陽斜照、“年華”把芳殿、綺宮裝扮得更加金碧輝煌來點明皇上于宮苑逢除夕,暗示題旨,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本o承首聯(lián)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際——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過去了;暖氣回升,和煦的春天來到了。在這里,詩人從時令的轉(zhuǎn)換角度給人以溫馨的快意,釀造了一種暖洋洋、樂融融的節(jié)日氣氛。
第五,六句“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背鼍鋽懨坊ň`開,陣陣飄香。進一步渲染了春意。對句緊扣首聯(lián)對句突出宮中守歲的景象:宮廷內(nèi)外.張燈結(jié)彩,光輝燦爛;擺上供品,敬神祭祖,守歲辭舊。顯得熱烈而莊重。
最后兩句“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緊扣“守歲”,由宮廷而至天下,推而廣之.概述舉國歡慶、共度良宵,辭舊迎新的普遍現(xiàn)象,從而濃化了宮苑守歲的熱烈氣氛。
【篇五】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隋宮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隱
消息東郊木帝回,宮中行樂有新梅。
沈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
遙望露盤疑是月,遠聞鼉鼓欲驚雷。
昭陽第一傾城客,不踏金蓮不肯來。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公元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漢族,唐朝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市)人,是唐朝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記載,李商隱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zhèn))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篇一】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守歲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fēng)俗如是。余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賞析/鑒賞
《守歲》,十六句,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六句:“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這里用生動的比喻說明守歲無益,從反面人題,跟前兩首有所不同。這個比喻不但形象生動,而見辰龍巳蛇,以蛇比歲,不是泛泛設(shè)喻。這六句的前四句寫歲已將近,后二句寫雖欲盡力挽回,但徒勞無益?!跋灯湮病弊置骐m然用《晉書·賈后傳》“系狗當(dāng)系頸,今反系其尾”的話,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為喻:到了除夕,已經(jīng)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況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這樣六句開頭,好像說這個風(fēng)俗無道理。要寫守歲,先寫守不住,不必守,這是欲擒故縱,使文字多波瀾的手法。
中間六句是第二個層次:“兒童強不睡,相守夜諶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這個層次寫守歲的情景。一個“強”字寫出兒童過除夕的特點:明明想打磕睡,卻還要勉強歡鬧。這兩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鄉(xiāng)的風(fēng)俗,而不是他在鳳翔時的情景。這一年蘇軾才二十六歲(虛齡二十七歲),膝下只有一子蘇邁,虛齡五歲,不可能有這兩句所寫的場景。“晨雞”二句將守歲時的心理狀態(tài)寫得細膩入微,“坐久”兩句將守歲時的情景寫得很逼真。這兩句主要是針對大人守歲所說的。紀昀很欣賞這十個字,說是“真景”。實際上這是人人守歲都有過的感受,他能不費力地寫出來,增添不少親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個層次:“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這個層次與開頭第一個層次的欲擒故縱相對照,表明守歲有理,應(yīng)該愛惜將逝的時光。正面交代應(yīng)該守歲到除夕盡頭。結(jié)尾兩句化用白居易“猶有夸張少年處”,意在勉勵蘇轍。蘇轍在京師侍奉父親,蘇軾希望兩地守歲,共惜年華。這個結(jié)句含有積極奮發(fā)的意味,是點睛之筆,使全詩精神陡然振起。
蘇軾的《守歲》,詩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勵自己惜時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蛻皮喻時間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終抓緊時間做事,免得時間過半,雖勤也難補于事。努力應(yīng)從今日始,不要讓志向抱負付諸東流。
【篇二】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于西京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閑居寡言宴,獨坐慘風(fēng)塵。
忽見嚴冬盡,方知列宿春。
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
耿耿他鄉(xiāng)夕,無由展舊親。
賞析/鑒賞
這首抒情詩,大約作于上元(唐高宗年號,公元674─676年)年間,他自蜀返京后不久,母親去世,葬于水滻之濱。因此詩一開始就說:“閑居寡言宴,獨坐慘風(fēng)塵?!边@是指他閑居在家,很少歡宴笑語。“言宴”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篇:“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睆那盁o憂無慮的歡笑都已永遠地逝去,此時只能孤獨地應(yīng)對紛紛擾擾的世事,詩人孤傲高潔的形象躍然紙上。
頷聯(lián)“忽見嚴冬盡,方知列宿春”,既實寫季節(jié)的變化,冬去春來,也暗喻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孤獨憂郁之中忽然發(fā)覺寒冷的冬天行將結(jié)束,春天已指日可待。“忽見”的“忽”與“方知”的“方”,兩相對照,細致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心靈的觸動。而新年將至,希望萌生,這是人之常情,敏感的詩人自然也不例外。
頸聯(lián)“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由大的背景回到眼前:守歲。詩人的構(gòu)思精巧,詞語也很新穎。上句用“寒色”寫冬,已夠別致,“夜將去”更是新穎。意思是“曉光”一到便是新年。
末聯(lián)“耿耿他鄉(xiāng)夕,無由展舊親”,是指沒機會與鄉(xiāng)親舊友相見,在京城思念得輾轉(zhuǎn)反側(cè)。這句直抒胸臆的結(jié)尾,傳達的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人之常情。
【篇三】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杜位宅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文學(xué)賞析
此詩前半敘守歲事,狀杜位家守歲之會的勝概。后半歲終有感,發(fā)流光易逝之喟嘆。言不肯作“拘束”之態(tài)而惟求“爛醉”者,正見出詩人與一班盍簪顯貴之不同,實乃權(quán)耀之會間一冷眼旁觀者也。
首聯(lián)點題,說除夕在從弟杜位宅中守歲,元旦設(shè)宴,以盤進椒飲酒,獻椒花頌。見得權(quán)門生活豪奢。頷聯(lián)申上意,就眼前景寫。說群朋合聚疾來,櫪馬喧騰;火炬照亮園林,驚散棲鴉。極言騎從之盛。頸聯(lián)轉(zhuǎn)寫自己,以四十,飛騰,句中自對,語極自然,而遲暮不遇之感,躍然紙上,以古詩憤郁之氣納入四十字中。以“四十”對“飛騰”字,謂“四”與“十”對,“飛”與騰”對,此聯(lián)對仗別具一格。唐子西詩“四十緇成素,清明綠勝紅”祖此。尾聯(lián)上句,“誰能更拘束”五字,《杜臆》認為感憤橫放。結(jié)以老之將至,惟有爛醉自遣,可以想見詩人豪縱的性格。
杜甫為詩,諸體賅備,不可以一格一法繩之,亦所渭“準能更拘束”也,此詩“極不佳”而能入古今諸選家之眼,正以其別是一格。
【篇四】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貞觀之治年間,國家繁榮強大。在除夕守歲間出現(xiàn)了皇宮里外迎新年,辭舊歲的繁華景象,唐太宗為此作下此詩。
賞析
這首詩選用諸如“辭”、“去”、“帶”、“入”、“舒”、“卷”等一系列動態(tài)詞語,娓娓道來,貼切自然,清新可讀。它屬初唐難得的好詩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以夕陽斜照、“年華”把芳殿、綺宮裝扮得更加金碧輝煌來點明皇上于宮苑逢除夕,暗示題旨,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本o承首聯(lián)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際——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過去了;暖氣回升,和煦的春天來到了。在這里,詩人從時令的轉(zhuǎn)換角度給人以溫馨的快意,釀造了一種暖洋洋、樂融融的節(jié)日氣氛。
第五,六句“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背鼍鋽懨坊ň`開,陣陣飄香。進一步渲染了春意。對句緊扣首聯(lián)對句突出宮中守歲的景象:宮廷內(nèi)外.張燈結(jié)彩,光輝燦爛;擺上供品,敬神祭祖,守歲辭舊。顯得熱烈而莊重。
最后兩句“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緊扣“守歲”,由宮廷而至天下,推而廣之.概述舉國歡慶、共度良宵,辭舊迎新的普遍現(xiàn)象,從而濃化了宮苑守歲的熱烈氣氛。
【篇五】關(guān)于除夕守歲的古詩詞賞析
隋宮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隱
消息東郊木帝回,宮中行樂有新梅。
沈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
遙望露盤疑是月,遠聞鼉鼓欲驚雷。
昭陽第一傾城客,不踏金蓮不肯來。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公元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漢族,唐朝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市)人,是唐朝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記載,李商隱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zhèn))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