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wù)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媽媽睡了》講述了媽媽在哄孩子午睡的時候,自己先睡著了??粗焖膵寢?,孩子覺得她很美麗,很溫柔,同時也感受到了媽媽的辛苦與勞累。這是一篇淺顯的抒情性的閱讀課文,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為基調(diào),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字里行間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文章共有四個自然段,其中大的寫作特色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中,每一段話都是總分的構(gòu)段方式。通過觀察熟睡中的媽媽的舉動,我們感受到了他對媽媽滿滿的愛。
    一、教學效果
    課上,我引導(dǎo)學生用心讀書,體會文中的母子深情,設(shè)置“我想說說我的媽媽”的環(huán)節(jié),課前布置學生準備幾張媽媽的照片,說說自己的'媽媽,感受母愛。再把文中的媽媽當成自己的媽媽讀讀課文,把自己對媽媽的感情通過朗讀傳達出來。學生有感而讀,感情自然流露,讀出來也自然充滿深情。在作業(yè)布置上也以情為主,把自己想說給媽媽的話,寫在一條紙條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媽媽能看到的地方,啟發(fā)學生回報媽媽對我們的愛。
    我引導(dǎo)學生以讀為本,以情為線,感悟真情。課堂上的一些即興設(shè)想遠遠超出了我在備課時的設(shè)想,并且從教學效果上來看,達到了教學目的,突破了重難點。
    二、成功之處
    1、導(dǎo)入時,齊讀課題,簡單的一句“你們這樣的聲音媽媽會醒的”,學生馬上知道了《媽媽睡了》,要小聲讀?!澳撬瘔糁械膵寢屖鞘裁礃拥??”清晰明確媽媽的三個樣子“真美麗、好溫柔、好累”,有效指導(dǎo)朗讀,讓學生們帶著問題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中。
    2、教學時,指導(dǎo)學生對“明亮的眼睛”“彎彎的眉毛”“紅潤的臉”等詞句進行交流。在談“睡夢中的媽媽好慈祥”時,引導(dǎo)學生讀文想象,展開生活聯(lián)想,使得學生進一步學習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三、不足之處
    1、課堂的時間結(jié)構(gòu)掌控的不好,導(dǎo)致前松后緊。前面有一些不必要的浪費課堂時間,導(dǎo)致后面的拓展延伸和寫字教學很倉促。
    2、小練筆的形式處理時太單一了,可以寫寫自己有一位什么樣的媽媽,例如“能干、勤勞、善良、美麗……”而且說說自己的理由——而且指導(dǎo)也不夠到位,導(dǎo)致學生只明白自己要寫什么,但還不知道從哪寫起。
    四、改進措施
    這節(jié)課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努力,爭取讓每位學生在學好課文的基礎(chǔ)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1、扎扎實實落實字詞教學。字詞是低段教學的重點,一定要重視字詞教學。引領(lǐng)學生從帶拼音認讀,去拼音認讀,到詞語中認讀,交流識字方法,多音字放到具體語境中選擇讀音等,由易到難,讓孩子在多樣的認讀形式中自然鞏固,水到渠成。
    2、重視朗讀指導(dǎo)。今后要讓學生在每朗讀中都有明確的任務(wù),有的放矢,聲聲傳情。朗讀的形式也要多樣,使課文的情趣在輕柔、純潔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加強語言訓(xùn)練,在教學中,重視語言訓(xùn)練,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只有學生的思維開闊了,語言豐富了,才能找到文本與生活的結(jié)合點,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并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優(yōu)點:
    教學時,我是根據(jù)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力求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視朗讀訓(xùn)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不足之處:
    《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nèi)容淺顯,重在識字?!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我對本課教學設(shè)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lǐng)、識字興趣的激發(fā)……但是效果欠佳。
    改進措施:
    識字習慣的養(yǎng)成,借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課堂上我應(yīng)按照課前預(yù)設(shè)去做,這樣的話,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dǎo)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么了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xiàn)的,所以應(yīng)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chǔ)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師優(yōu)質(zhì)課競賽時間了,選擇上什么課文呢?翻開第四冊的語文書,終將目光聚焦到了《雷雨》。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著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我的腦海猶如放電影一般,一幅幅畫面一一呈現(xiàn)。我一遍一遍地讀課文,接著“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雨過天晴”這些詞語仿佛跳到了課文中。哦,看似簡單無華麗辭藻的《雷雨》原來潛在著很多可圈可點的內(nèi)容耶!那就選它沒錯啦!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還是讀,想法設(shè)法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畫面,讀出感受。引導(dǎo)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特點與變化。
    三、滿意之處
    1、積累詞語,讓課堂充滿語文味。課開始,就讓學生說說“雨家族”的成員,然后歸納:小雨有細雨如絲、牛毛細雨、蒙蒙細雨、和風細雨、綿綿春雨;大雨有傾盆大雨、瓢潑大雨、大雨如注、狂風暴雨。課中,逐段賞讀后,叫學生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這個畫面,很自然地積累了“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雨過天晴”。
    2、品讀詞語,形象生動。文中有句“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保易プ 皦骸弊?,先讓學生做個“壓”的動作,然后問:現(xiàn)在有滿天的烏云慢慢地、慢慢地向你壓下來,好象就要壓到我們頭頂了,壓地你——,朗讀時,學生自然讀出了那種壓抑、悶熱。再如:“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蜘蛛從網(wǎng)上垂下來,逃走了?!保瑸榱俗寣W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我故意出錯打出“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擺動。蜘蛛從網(wǎng)上跳下來,逃走了?!弊寣W生發(fā)現(xiàn)錯誤后,又讓學生學小樹亂擺,接著采訪“小樹”:你為什么亂擺?學生對話也很好:“因為風太大,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了?!倍按埂弊植捎昧藙赢嬔菔?,讓學生知道這是一只害怕的、慌忙而逃的小蜘蛛。
    四、迷茫之處
    1、幾個生字的教學
    生字教學也是低段語文的教學重點,但是我卻常常把握不好教學的火候:費時又低效,方法也比較單一,強調(diào)一下讀音,分析一下字形,再組幾個詞。如何抓住生字的特點選擇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記得快又記得牢,這是今后要努力探索的。
    2、“雷雨后”要學到何種度?
    因為是第一課時,因此將教學重點放在了“雷雨前”,“雷雨時”、和“雷雨后”只是讓學生感知一下雷雨的變化過程。但是后來教學時間比較充裕,因此教學有點隨意。播放音樂是為了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悟雨過天晴的美麗、清新,然后幫助朗讀。但是學生說到了很多自己想象的雨后美景,我怕節(jié)外生枝,沒有很好地點撥引導(dǎo),草草收了場。其實這里完全可以放開讓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