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考語文還是高考語文,作文都是受人關注的,同時也是試卷中分值的一個項目。整理了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三篇供大家鑒賞。

【篇一】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信念如磐,初心如故
段莉萍現(xiàn)任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自參加工作以來,在27年與法律相伴的日子里,段莉萍一路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成長為副庭長、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曾獲“全國法院先進個人”等榮譽。她堅持用真情辦案,用微笑迎接當事人,用愛心為群眾排憂解難,用耐心化解矛盾糾紛,用誠心服務群眾,用公心贏得信任,讓法律更貼近民心。前不久,段莉萍被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評為“最美公務員”。
“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善于用行動做出的表率”,這是同事們對段莉萍的評價。三個“最”字,表達了同事們對她的贊譽和認可。一名基層法官,之所以能被評選為“最美公務員”,就在于她、真心為民。
段莉萍常說,“法院的判決要讓人信服,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真心和耐心、時間和精力”。工作中,她堅持用情講解、用理勸導、用心感受,在化解矛盾、案結事了上下功夫。說到容易,做到不易。為此,她總結出了一套“三一三心”法則,即一杯熱茶、一張笑臉、一腔熱情和熱心、耐心、細心。這是對待群眾的基本態(tài)度,也彰顯了司法為民的辦案溫度。
始終,才能更好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審判職責。段莉萍認為:“人的事業(yè)要有一種東西支撐,那就是信念。”自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作為工作目標,不怕山區(qū)工作生活環(huán)境苦、敢于啃下硬骨頭、勇于挑起重擔子,堅守著一名基層法官對法治的信仰。因為信念如磐、初心如故,事業(yè)才能長久,人生才有價值。
段莉萍讓法律的光輝溫暖群眾的內(nèi)心,也是公務員隊伍中恪盡職守、擔當作為的典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福建省運輸事業(yè)發(fā)展中心梁志埠,告別新婚妻子,提前結束假期,連夜返回工作崗位,奮戰(zhàn)在交通檢疫第一線;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山西大同財政局吳蘇俊“背著父親去扶貧”;河北赤城扶貧辦馮強3年走遍全縣440個行政村……一大批人民公仆敢擔當、善作為,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扛重活、打硬仗,為群眾著想,受到群眾贊譽。他們是“最美公務員”,也是可親、可信、可學的榜樣,必將激勵更多公務員做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在新時代再創(chuàng)新績、再立新功。

【篇二】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書寫鋼軌上的最美風采
于本蕃,現(xiàn)任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車間副主任。他是青藏鐵路開通試運營之初第一批工務派遣人員,帶領線路工在被稱為“生命禁區(qū)”的唐古拉地區(qū)承擔養(yǎng)護任務。自2006年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通運營以來,于本蕃就堅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區(qū)養(yǎng)護線路,十幾年如一日,一絲不茍呵護著這里的每一寸鋼軌。前不久,他被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授予2020年“最美鐵路人”稱號。
在世界上海拔、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當“線路醫(yī)生”,是什么感受?于本蕃用腳步寫就答案。每天徒步巡檢時間超過8小時;每走50米,就要單膝跪在鋼軌上,俯下身子檢查軌道平順度;每行走100多米,就下意識地用腳踩踩路基,確保線路狀態(tài)穩(wěn)定……看似重復的動作,他一堅持就是5000多個日夜。
與鋼軌朝夕相伴、與凍土日夜抗爭,怎能沒有困難?海拔4000多米,極端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環(huán)境惡劣可想而知。于本蕃說,“我體力好,多干點是應該的。”其實,哪有用不完的體力,又何來鋼鐵之軀?靠的不過是默默堅守和辛勤付出。
兢兢業(yè)業(yè)、甘于奉獻,與于本蕃一樣,“最美鐵路人”身上散發(fā)出奮斗的光芒;矢志不渝、心系群眾,“最美鐵路人”的奮斗故事見證著為民之心。“我是黨員我先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保衛(wèi)戰(zhàn)”中,武漢站33名黨團員骨干組成“頭雁”黨團員突擊隊,確保援助物資不耽誤一秒鐘、24小時不間斷搶運;從零開始建立圖形化軟件開發(fā)平臺,代碼量超過100萬行,集成600余個標準化功能塊,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車車輛研究所研究員張波帶領團隊為復興號裝上“中國心”;20多年來,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邢云堂,駕駛列車安全走行400余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100多圈……關鍵時刻,鐵路人毫不退縮,與生命賽跑;年復一年,鐵路人愛崗盡責,書寫不凡事跡。
從雪域高原到沃野平原,從穿梭在四川大涼山里的“小慢車”到奔馳在北京和張家口之間的高鐵列車,縱橫交錯的鐵路交乎經(jīng)濟社會的暢通運行。堅守在車站和車廂,奔波在鐵路邊、軌道旁,從零起步探索到零誤差檢修……鐵路人辛勤護送旅客平安出行、保障貨物順利運達,用創(chuàng)新推動現(xiàn)代化鐵路建設飛馳向前,也以奉獻為群眾鋪就致富的希望之路。以“最美鐵路人”為榜樣,為民服務永不停歇,創(chuàng)新安全互促互進,就一定能在建設現(xiàn)代化鐵路強國的道路上,續(xù)寫新的奮斗故事。

【篇三】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
每項工作都連著千家萬戶,當努力帶來改變,會收獲別樣的滿足。
見到利措時,她正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包蟲病病房里來回穿梭。西寧很冷,利措?yún)s鼻尖冒汗,一刻不得閑。
利措不是醫(yī)生,也不是護士,她有一個特殊身份——駐院干部。
長期以來,高原上的牧民逐水草而居,衛(wèi)生條件又跟不上,包蟲病一度在青海很流行,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去年8月,為讓更多包蟲病患者接受救治,一場守護牧民健康的行動在雪域高原展開。
得知需要干部駐院負責協(xié)調(diào),在達日縣婦幼保健站工作的利措第一時間報了名。長年生活在牧區(qū),她知道不少牧民住院治療還有些不便。幫忙翻譯藏語、辦理醫(yī)保手續(xù)、安撫患者情緒……這些成了她的日常工作。
“雖然有時候很累,但看著老鄉(xiāng)們一個個治愈出院,就覺得很值?!崩胂蛭艺故舅突颊邆兊暮险?,難以掩飾的成就感寫在臉上。她說,許多患者出院后逢年過節(jié)還會發(fā)來祝福短信,那種被需要的幸福感就會充盈心間。
在基層采訪,像利措這樣的干部,我還遇到過很多。一次在祁連縣,遇到農(nóng)技員馬金云,他1988年大學畢業(yè)后,就從西寧來到這里,一待就是30多年。在海拔3000多米的草原上,他改良牦牛品種、改進養(yǎng)殖技術……其間,有過多次調(diào)動回城的機會,他都放棄了,只是因為牧民們需要他。
他說,每每看到鄉(xiāng)親們熱情洋溢的笑臉,那種成就感無可替代,這片土地帶給自己的,遠比他給予這片土地的要多得多。
對許多基層干部來說,他們的工作或許平凡、瑣碎,有的還很艱苦,但每項工作都連著千家萬戶。當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改變,給鄉(xiāng)親們送去更多美好,干部們也會收獲別樣的滿足。
什么是幸福?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同。這些干部的經(jīng)歷告訴我,用情付出,用心投入,被群眾需要,在滿足群眾需要中收獲支持與信任,同樣是一種深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