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夏天和冬天》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夏天和冬天》這篇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為孩子們描述了大自然夏天和冬天中極富特色的景物,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歡之情。 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夏天和冬天》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夏天和冬天》原文
    夏
    太陽像一個大火球。
    柳葉打著卷兒,小花低著頭,湖水冒著熱氣,小魚該不會煮熟吧!啊,別急別急!蜻蜓飛來了,飛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轉圈,它報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風來了,云黑了,閃電了,雷公公跑來啦!嘩!嘩!嘩!嘩!大雨快活地下。
    下了一陣兒,風去了,云散了,閃電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天邊掛起晚霞。
    柳葉、小花滴著水珠,像剛洗完澡,多干凈,多精神。
    湖里,小魚擺著尾巴游得多高興,小青蛙蹦上岸開始賽歌:咕呱!咕呱!
    湖邊,有人乘涼,有人散步,橋上來了一隊小朋友。
    湖水像面鏡子:照著天,照著橋,照著那過橋的小朋友。啊,像一群小鳥飛過雨后的彩虹!
    冬
    小雪花給云杉穿上雪白的大衣,云杉暖暖的;小雪花給麥苗蓋上雪白的被子,麥苗暖暖的。
    淘氣的北風吹著口哨來啦,想吹落雪大衣,想吹跑雪被子。
    北風去吹雪大衣,卻吹響了一串悅耳的鈴聲。咦,是小雪花把鈴鐺掛在云杉上了?哦,不,不,是云杉的雪大衣結了一層冰花,風兒一吹,丁零、丁零……
    北風去吹雪被子,卻滑了一大跤,一滑滑到天邊邊,北風回頭一看:
    “嗬,好大的雪被子,我可吹不動!”
    雪被下,小麥苗正在做快樂的夢:
    夢見春天,他們穿著小綠裙,在藍天下跳集體舞;夢見夏天,他們結滿金黃的麥穗,在陽光中唱豐收歌。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夏天和冬天》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五個字,會認2個生字。讀懂相關的生詞和句子。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能體會到夏天的炎熱和雨后帶給大自然的清新,帶給人們的歡愉。
    3、能聯系實際生活,并展開想象,充分的感受夏天的特征。讓孩子們樂于觀察大自然,從心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通過學習課文積累語言,學習“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對“春天”進行仿寫。
    說教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
    我在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能使學生限度全身心地投入,張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思維。在想象中感受季節(jié)的特點,在朗讀中品味季節(jié)的快樂,在描述中再現季節(jié)的情景。如:一開課,我就給孩子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讓他們說一說還有那些動植物朋友也受到了火辣陽光的炙烤,并試著用文本中的語言模式進行說話及想象的訓練,這樣也讓孩子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夏日里驕陽似火,萬物干涸。
    2、以讀為本,以讀代講。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本文教學以“讀”來組織教學活動,采取多種讀的形式,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提高讀的質量。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味。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加強體驗和感悟。
    3、拓展訓練,積累語言,說寫結合。
    語言的學習不等于課文學習,因此對課文的教學不應僅僅局限在課文的本身,要盡可能地拓展開去。如模仿文中句式,聯系說其他景物,學習文中描述方法,練習說“春”寫“春”;課前也讓學生去搜集和摘抄了描寫四季的語句,以便在他們寫作時為他所用。
    教師通過對學生由“扶”到“放”,幫助學生感受文字,積累文字和運用文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與能力,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課件演示四季景物,形象感知。時光老人有四位美麗的女兒,春姑娘溫柔動人,夏姑娘熱情似火,秋姑娘豐美恬靜,冬姑娘活潑開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揭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由于事先讓學生有過預習,為節(jié)省時間直接(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讀音,特別是打卷兒煮熟轉圈消息口哨麥穗蜻蜓。
    用指名讀的方式檢查句子,并要求在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同時要求學生學會聽、思考:不同的季節(jié)給你留下印象深的景象是什么?
    2、在學生讀完課文后,組織全班評讀并交流感受。教師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小結:是啊,夏季天氣悶熱,經常有雷雨傾盆;冬季,天氣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飄飄,北風呼嘯。不同的季節(jié)有著不同的特點。然后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走進夏季
    (三)細讀品味,感悟夏季特點
    我先利用熟語“夏天的天氣向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弊寣W生感受夏天的炎熱,而人們這時正想有一場及時雨,于是引出我們要學習的具體目標:作者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個雨前、雨后的景象呢?
    1、學習雷雨前的夏景。
    充分利用“柳葉”、“小花”、“有魚的湖水”3張圖片直觀的感悟夏季的“熱”,然后知道學生學習句子“太陽像一個大火球?!薄傲~打著卷兒,小花低著頭,湖水冒著熱氣,小魚該不會煮熟了吧!”,使學生在理解“打著卷兒”、“低著頭”、“冒著熱氣”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在寫作中運用的擬人化手法生動形象的認識到夏天的熱。同時在此基礎上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展開想象,進一步感受夏天的炎熱,在朗讀指導中讓學生直接感悟夏天大自然中的生物對夏雨的渴望與期盼,為后文出現的雷雨做鋪墊
    2、學習雷雨時的景象。
    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利用聲像和圖片讓學生感受雷雨時人們的心情。(學生的表述情況)
    為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季節(jié)的雨的特點,特別是夏天的雷雨,我采用比
    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比較:(大雨嘩嘩地下。嘩!嘩!嘩!嘩!大雨快活地下。)這兩句話,通過比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夏雨的及時,也從中體會人們和大自然中其他生物對雨的期盼。在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基礎上及時拓展:面對這場又大又及時的雨,柳葉、小花、魚兒會怎樣呢?(運用想象讓學生不僅體會夏天的歡快,更能從想象中獲得知識積累)
    3、學習雨后的景象。
    這一部分在教室的感情朗讀中讓學生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在學生初步了解的情況下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表格,這不僅是對知識的反饋,也是考察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及概括能力,同時設計一欄空格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朗讀是本節(jié)課的,在一步步的引讀過程中,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夏季的特點,感受夏季自然對雨的渴望,夏雨對大自然的洗禮后的美好世界。后讓結合平時的觀察,仿照書上的句子,說說雨后還會有哪些景象?(既是對表格的反饋,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四)朗讀回味,表現情感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多種方式上指導朗讀,再次體會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變化帶給人們的快樂。
    (五)課后拓展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學習積累,安排了繪畫和手機發(fā)的方式,從而達到鞏固練習的地步。
    說板書設計:
    22、夏天和冬天雨前
    熱雨中快雨后美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夏天和冬天》教學反思
    《夏天和冬天》以清新活潑的筆調為我們描述了大自然夏天和冬天中極富特色的景物,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課文用小標題分為夏天和冬天兩個部分,讀起來瑯瑯上口,似乎是打開了童話世界的一扇小窗,為讀者吹來了一縷清新的風;又像一位可親的大姐姐,為小讀者講述動聽的故事。所以文章雖長,卻要求學生背誦。
    陶行知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苯處熞龅揭蛭亩?,因需而設,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采取切實有效、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断奶旌投臁芬徽n的教學,教師將情境體驗和方法指導融為一體,以朗讀訓練為重點,將聽說讀寫等各項語文實踐綜合運用,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經歷語言習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