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人睡覺的童話故事【四篇】

字號:

小朋友們都喜歡聽童話故事吧,童話故事中豐富的想象和夸張可以活躍你的思維;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編寫適合于兒童欣賞的故事。愛聽故事、愛看故事書,是現(xiàn)在小學生最明顯的特點。孩子們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閱讀既是一種能力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是語言學習的一大助力。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哄人睡覺的童話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哄人睡覺的童話故事:奴才向導魚
    鯊魚是海中霸王,兇殘無比。魚兒們都離它遠遠的,唯恐躲閃不及,慘遭殺戮。
    可奇怪的是,在這個魔王的身旁,卻有一種長不過三十厘米、青色的背、白色的肚子、兩邊有黑色的寬帶般縱條紋的小魚――向導魚緊跟著它,自愿做它的幫兇、它的奴才。
    向導魚幾平成了鯊魚的耳目,經(jīng)常領鯊魚襲擊魚群,并不時地進入鯊魚的嘴里,吃牙縫里的殘屑。鯊魚感到很舒服,更樂意它這樣做。在它的引導下,不知有多少無辜的魚兒被鯊魚吞噬。
    鯊魚很賞識它,給它些殘渣碎屑吃。向導魚樂不可支,便更加為鯊魚賣命。有一次,向導魚在一片珊瑚礁中發(fā)現(xiàn)了一群紅色的石斑魚,便領著鯊魚來了。
    可石斑魚有變色的本領,變得與周圍的珊瑚渾然一色。
    結果,鯊魚沒有發(fā)現(xiàn)石斑魚,以為向導魚捉弄它,便要捕殺向導魚。
    幸虧向導魚身體靈活,溜之大吉。
    可時間不長,向導魚碰到了另一條鯊,又做了它的向導、它的奴才。
    【篇二】哄人睡覺的童話故事:自作聰明的小蒼蠅
    森林中,一只餓極了的小蒼蠅再尋找著食物。
    他一邊飛一邊想:唉,現(xiàn)在的生活太辛苦了,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地去尋找食物。要是食物能乖乖的送到我嘴邊,那該多好啊!到底有什么方法能使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呢?
    正當蒼蠅苦惱的時候,他看見蜘蛛大哥正忙里忙外,不知在干什么?
    于是,蒼蠅帶著疑惑,向蜘蛛大哥喊道:“蜘蛛大哥,你在忙活什么呀?”
    蜘蛛聽了回道:“我呀,在織網(wǎng)呢!等網(wǎng)織好了,這網(wǎng)上黏黏的液體就會粘住一些昆蟲,到時候,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蒼蠅聽了蜘蛛的答復,暗暗竊喜,心生一計:我終于找到衣食無憂的方法了,等到下午,趁蜘蛛不注意時,我把他的網(wǎng)偷過來,自己不就能過上好生活了!
    當天下午,蒼蠅鬼鬼祟祟的來到蜘蛛這邊,趁蜘蛛不在,一頭撞進蜘蛛網(wǎng)上,剛想起身,卻發(fā)現(xiàn)自己動彈不得,眼看自己馬上成為了蜘蛛的盤中餐。
    蒼蠅醒悟地大喊道:“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也沒有不勞而獲的快事,做任何事都要自己努力地去完成,決不能不勞而獲!
    【篇三】哄人睡覺的童話故事:櫟樹托夢
    從前,有一個叫石的木匠,帶領弟子去齊國。走到曲轅這個地方時,看見一棵被奉為神社樹的大櫟樹,櫟樹的樹蔭可以遮蔽幾千條牛,樹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樹臨山而長,高出山頂八十尺才生長枝干,這些枝干可以造幾十條大船。很多人都圍著這棵大樹觀看,贊嘆不止。木匠石的弟子們也停下來圍觀,但木匠石連看都不看一眼,照樣不停地趕路。
    弟子們看了好一陣,才急忙跟著追木匠石,一個弟子氣喘吁吁地問木匠石:“自從我拿著斧子跟您學手藝,還沒見過像剛才那棵櫟樹那樣的好木材,來往的人都停下來觀賞,您卻像沒看見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木匠石聽后,回答說:“算了,你不要再說了!這是一棵毫無用處的散木,用它造船會沉,用它做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來做器具又不結實,用來做門和窗戶就會像云心木一樣流出樹脂來,用來當柱子又容易被蟲子蛀蝕。這是一棵不能用作材料的樹,沒有任何用處,別人也不會砍伐它,所以,它才如此長壽?!?BR>    弟子們聽了,都佩服地點了點頭。
    櫟樹托夢不久,木匠石從齊國回來,又路過這棵大櫟樹。櫟樹托夢給木匠石,對他說:“你把我和可作材料的樹相比嗎?那些山楂樹、梨樹、柚子樹等,果實成熟了就被摘掉,樹干樹枝常常被扭拉折斷,這都是因為它們有用,所以才遭此痛苦。我好幾次險些被人們砍伐,就是因為人們認為我有用?,F(xiàn)在好了,人們都認為我無用,我可以不被人們砍伐了。這就是無用之用,為我之大用。假使我有用的話,還能長這么大嗎?你這個寄生人間的人,怎能用常理來評論我呢?”
    木匠石醒后,便把他的夢告訴了弟子們,弟子們說:“既然櫟樹追求無用,那它為什么要生長在社廟旁邊供人膜拜呢?”
    木匠石忙說:“這是秘密,你們不要亂說。這棵櫟樹是想用社廟來保護自己,否則它就會被人們砍掉。這棵櫟樹保護自己的方式同它物不一樣,按照常理是無法理解的。
    【篇四】哄人睡覺的童話故事:水火之間
    有一個擔水的僧人,長得五大三粗,膀闊腰圓。由于他腳力好,力氣也比常人大,所以,即使他一人擔著四桶水,也面不紅,氣不喘。眾僧見了,都忍不住對他豎起大拇指,稱其“神力”。
    和他住在一個禪房里的,是一個燒火的僧人。相比之下,他就長得文弱多了,像根豆芽菜,似乎一陣風就能把他吹倒。眾僧經(jīng)常拿二人作比較,多取笑燒火僧的“肩不能擔,手不能提”。
    對眾僧的褒貶,燒火僧表現(xiàn)得似乎很“鴕鳥”。既不見他與眾僧辯駁,也不見他偷偷地練體力,以證明大家的看法是錯的。他每天總是像往常一樣燒著自己的火。
    這天,擔水僧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燒火僧問道:“你怎能任人家取笑,還能安心在這里燒火呢?”
    “我自知身體單薄,不是擔水的材料,還是燒好自己的火為好?!?BR>    擔水僧有些生氣地說:“你怎么能妄自菲薄呢!你應該證明給他們看,你并不比別人差。從今天起,你和我一起擔水!”
    “這并不是妄自菲薄,”燒火僧笑著搖了搖頭,“因為在我眼里,能燒火和能擔水是一樣的?!?BR>    這話聽起來,擔水僧覺得像是在侮辱自己。
    覺察到擔水僧的異常神色,燒火僧解釋道:“擔水需要好的體力和平衡力,燒火何嘗不需要對火候的敏銳感覺和把握呢?眾人夸你,是注意到了你的存在,但我不能因為人家沒注意到我,就放棄燒自己的火。其實,在修行的路上,你我離佛祖都一樣近,一樣遠,沒什么可褒貶的。”
    聽了燒火僧的話,擔水僧有些慚愧,說道:“原來想點醒你,沒想到反而被你點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