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描寫愛國情懷的古詩句,歡迎閱讀!
描寫愛國情懷的古詩句
1、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2、粉身碎骨尋常事,但愿犧牲報國家。(清·秋瑾《失題》)
3、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4、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5、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國殤》戰(zhàn)國.楚.屈原
6、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清·徐錫麟《出塞》)
7、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8、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1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13、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14、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塞上曲二首》唐.戴叔倫
1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唐·李百藥《元景安傳》)
16、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18、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19、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懹?BR> 20、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明·于謙《立春日感懷》
21、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唐·柳宗元《韋道安》)
22、寸寸山河寸寸金,瓜離分裂力誰任?!顿浟喝胃改竿辍非?黃遵憲
2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24、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恫∑饡鴳选匪?陸游
25、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揚子江》宋.文天祥
26、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27、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滿江紅》南宋.岳飛
28、“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2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三國.魏.曹植
3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唐.王昌齡
擴展閱讀:陸游的愛國詩詞內容
(一)直抒胸臆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冻鰩煛芬槐碚婷?,千載誰堪伯仲間?!?BR> 陸游的“一片丹心”始終得不到報國的機會,不能不常常感到壓抑和憤慨,在詩中也就表現為在激昂的基調中又鳴響著悲愴。“氣如山”的雄心壯志與“空自許”的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郁結在心的郁悶、失意、悲愴化做了滔滔江水狂瀉而出,有著非常強的感染力。
(二)托物言志
《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酷愛梅花,因為它象征著氣節(jié)。他的《落梅》詩說:“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開時不畏嚴寒,落時不戀春光,來得光明,去得磊落。陸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希望終身與梅花為伴。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驛外”二句,說梅花流離淪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說梅花備受風雨摧殘,所遇非時,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他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后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被免職。他在南宋茍且偷安的環(huán)境中,一直頗遭時忌,但愛國斗志始終不衰,甚至老而彌篤。此詞是他晚年所作,借詠梅以表達其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和政治節(jié)操。
(三)借景抒情
《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關山月》就題意而生發(fā),敘寫同一個月光之下,關山(邊境)內外三種不同人(將軍、士兵、遺民)的境遇和心態(tài)。前四句寫將軍:臨邊不戰(zhàn),沉湎聲色,弛廢戰(zhàn)備。次四句寫士兵:虛度歲月,暴骨沙頭,壯志難酬。后四句寫遺民:渴望恢復,連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種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蒼白的月光照出他們各不相同的歡樂悲苦。詩歌的重點是寫“壯士心”和“遺民淚”交織成的“月下之恨”,而“將軍樂”則從正面揭露了造成這一千古悲劇的歷史原因是“和戎”的國策。全詩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層悲憤的時代色彩,無聲地吐訴著作者心頭對“和戎”國策的譴責和報國無門的憾恨。
(四)以夢述懷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荒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作此詩時作者已經六十八歲,盡管年老體衰,閑居鄉(xiāng)下,卻仍然盼望著為國盡力。一個深夜,風雨交加,詩人睡夢中仿佛正在戰(zhàn)場上激烈拼殺。詩歌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現了詩人崇高的愛國之情。
描寫愛國情懷的古詩句
1、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2、粉身碎骨尋常事,但愿犧牲報國家。(清·秋瑾《失題》)
3、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4、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5、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國殤》戰(zhàn)國.楚.屈原
6、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清·徐錫麟《出塞》)
7、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8、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1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13、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14、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塞上曲二首》唐.戴叔倫
1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唐·李百藥《元景安傳》)
16、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18、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19、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懹?BR> 20、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明·于謙《立春日感懷》
21、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唐·柳宗元《韋道安》)
22、寸寸山河寸寸金,瓜離分裂力誰任?!顿浟喝胃改竿辍非?黃遵憲
2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24、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恫∑饡鴳选匪?陸游
25、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揚子江》宋.文天祥
26、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27、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滿江紅》南宋.岳飛
28、“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2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三國.魏.曹植
3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唐.王昌齡
擴展閱讀:陸游的愛國詩詞內容
(一)直抒胸臆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冻鰩煛芬槐碚婷?,千載誰堪伯仲間?!?BR> 陸游的“一片丹心”始終得不到報國的機會,不能不常常感到壓抑和憤慨,在詩中也就表現為在激昂的基調中又鳴響著悲愴。“氣如山”的雄心壯志與“空自許”的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郁結在心的郁悶、失意、悲愴化做了滔滔江水狂瀉而出,有著非常強的感染力。
(二)托物言志
《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酷愛梅花,因為它象征著氣節(jié)。他的《落梅》詩說:“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開時不畏嚴寒,落時不戀春光,來得光明,去得磊落。陸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希望終身與梅花為伴。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驛外”二句,說梅花流離淪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說梅花備受風雨摧殘,所遇非時,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他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后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被免職。他在南宋茍且偷安的環(huán)境中,一直頗遭時忌,但愛國斗志始終不衰,甚至老而彌篤。此詞是他晚年所作,借詠梅以表達其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和政治節(jié)操。
(三)借景抒情
《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關山月》就題意而生發(fā),敘寫同一個月光之下,關山(邊境)內外三種不同人(將軍、士兵、遺民)的境遇和心態(tài)。前四句寫將軍:臨邊不戰(zhàn),沉湎聲色,弛廢戰(zhàn)備。次四句寫士兵:虛度歲月,暴骨沙頭,壯志難酬。后四句寫遺民:渴望恢復,連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種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蒼白的月光照出他們各不相同的歡樂悲苦。詩歌的重點是寫“壯士心”和“遺民淚”交織成的“月下之恨”,而“將軍樂”則從正面揭露了造成這一千古悲劇的歷史原因是“和戎”的國策。全詩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層悲憤的時代色彩,無聲地吐訴著作者心頭對“和戎”國策的譴責和報國無門的憾恨。
(四)以夢述懷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荒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作此詩時作者已經六十八歲,盡管年老體衰,閑居鄉(xiāng)下,卻仍然盼望著為國盡力。一個深夜,風雨交加,詩人睡夢中仿佛正在戰(zhàn)場上激烈拼殺。詩歌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現了詩人崇高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