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案設計

字號: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讓老師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顯現(xiàn)出足夠強大的自信。而且對于教案不僅僅是學校考核的標準之一,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他會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獨到的見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案設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小學一年級《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具準備:投影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認識體。
    (一)感知“體”
    教師出示袋子(內裝鉛筆、蘋果、書、魔方等)。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神秘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想)
    師:但是,老師要給大家提一個要求,不能看,只允許用手摸,摸到一個物體,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狀,再說出你摸的是什么。誰來摸一摸?
    師: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要先摸一摸物體的形狀,再判斷它是什么,可見物體的形狀很值得研究,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些物體的形狀。
    出示課題:認識圖形。
    生齊讀課題。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師:同學們的桌上有許多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還要請它們幫助我們學習呢!首先老師要求同學們在小組里合作,把這些物品整理一下,分一分類,注意,要把形狀相同的分成一類。(小組合作)
    2、反饋分類結果:學生把這些物品進行分類,匯報分類結果。
    師:看來,同學們分得差不多啦,誰愿意說一說你們組的分類結果。
    同學們同意他的分類嗎?(同意)那你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3、命名:
    師:我們已經(jīng)把它們分類,再給每類形狀起個名字好嗎?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請小組派一名同學選擇一種形狀,說出它的名稱,教師板書名稱。
    那么,我們數(shù)學上叫這幾種圖形為立體圖形。
    4、抽象直觀圖:教師說名稱,再出示相應的立體圖形的正視圖,貼在名稱上面。
    二、操作體驗、加深感知“體”
    1、師:我們知道了每種形狀的名稱,現(xiàn)在來感受一下每種形狀的不同。組長組織組員各選一個物體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玩一玩,等一下老師請你來說一說你的感受。(如:長方體:長長方方,有6個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正方體:四四方方,有6個平平的面,無法自由滾動。圓柱:直筒筒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在平地躺著能滾動。球:圓圓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滾動。)
    2、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師:那么立體圖形在我們身邊非常地常見,你能不能找一找身邊的立體圖形呢?
    三、闖關練習,分辨圖形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現(xiàn)在一起到立體圖形的王國里闖一闖關,有信心嗎?(有)
    1、師:第一關:分一分。下面這些圖形比較凌亂,我們來分一分。
    2、師:同學們真棒。接著看第二關:判斷一下這幾個圖形,哪個是正方體,在方框里打。
    3、師:我們的圖形朋友失散了,我們來幫一幫它們找朋友吧!
    4、師:同學們,機器人也來找我們幫忙啦,請拿出我們的答題卡,幫助機器人數(shù)一數(shù)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
    5、師:同學們學得真好,我們來闖后一關了,請按要求填一填。
    6、猜謎語。
    四、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呢?
    小學一年級《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鞏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以及動手能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建立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概念,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并能用平面圖形拼圖。
    教學難點:
    感受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關鍵:
    弄清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本質上的區(qū)別課前準備水彩筆及各種立體圖形的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基礎知識
    1、復習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你知道哪些立體圖形?哪些平面圖形?
    二、完成書中相關習題
    1、36頁1說說這圖中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請你按書上的顏*色。
    2、36頁2說說你看到了哪些圖形?填上個數(shù)。四人小組自由用立體圖形搭積木,交流自己用了幾個什么立體圖形?
    3、36頁3數(shù)一數(shù)各平面圖形有幾個?你是怎么數(shù)的?教學生要按一定順序數(shù),才不會漏數(shù)。
    4、37頁4自由拼平面圖形,看誰拼得漂亮,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幾個平面圖形拼成的。
    5、37頁5一組一組出示圖形,圈出哪個物體可以畫出左邊的圖形?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出示實物來驗證。
    提問式復習學過的知識,勾起回憶。
    辨認及操作中進一步鞏固知識。
    交流中學會數(shù)的方法。
    加深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聯(lián)系的認識。
    三、出示實物,動手操作。
    1、出示立體圖形,說說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圖形?
    2、同桌自己擺各種圖形,請對方數(shù)數(shù)各有幾個什么圖形?
    3、做習題冊中練習。
    四、小結
    拼擺中加深。
    小學一年級《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案設計篇三
    一、說教材
    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罢J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教學目的的是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直觀幾何體的不同形狀,并知道相應的名稱,能簡單表達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及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創(chuàng)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懂得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努力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物體的形狀,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主動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意識。
    2、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小組內說一說,是為了讓學生由實物抽象出形狀圖形,培養(yǎng)學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狀說出生活中是這種形狀的實物的練習活動,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3、通過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做一做,讓學生在玩中鞏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