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學第一課:生命教育

字號:

面對疫情,人生就像走進了一個超大型的購物廣場,正在進行一場關(guān)于靈魂、關(guān)于人性、關(guān)于價值的消費活動。整理了關(guān)于“生命教育”的2020開學第一課主題,一起看看吧。
    
    2020開學第一課篇一
    1、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法國作家雨果有一句話:“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BR>    這句話怎么理解呢?我想,它說的是:如果我們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親,給予陽光雨露;反之,則可能引來晴天霹靂、災(zāi)難危機。
    一位現(xiàn)代生態(tài)學家說:人類是作為綠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這個說法加以擴展,我們便可以說,人是地球的客人。作為客人,我們應(yīng)當懂得尊重和感謝主人,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客人。甚至,對地球這個特別的主人,我們還要心存敬畏。
    日前,國家衛(wèi)健委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體內(nèi)看到了,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那些攤位上,也分離到了病毒。新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似乎確信無疑。事實上,包括SARS在內(nèi),當今78%人類新發(fā)傳染病都與野生動物有關(guān),或者說來源于野生動物。因此,有人呼吁,修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并嚴格執(zhí)行;中央高層表示,要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
    那么,是因為發(fā)生了疫情我們才需要保護野生動物嗎?除了野生動物,我們怎樣對待世界上的其他動物,以及植物,包括一切生命?這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100多年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法國醫(yī)學家、哲學家阿爾貝特•史懷哲提出了敬畏生命倫理思想。他在文章中講述過童年的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
    一個春天的早晨,他被他的同學拉去打鳥,但彈弓裝上小石頭并拉緊之后,他卻無法瞄準小鳥,因為有一個神秘的命令來自內(nèi)心深處:“我面對的是一只活生生的小鳥,它是一條生命,絕不能傷害它!”于是,他扔下彈弓,驚走了鳥兒……
    史懷哲敬畏生命的倫理認為,一切生命,包括動物、植物和那些人看來顯得低微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它和我們一樣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懼死亡。
    史懷哲敬畏生命的倫理還認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賴于其他生命和整個世界的和諧。人類應(yīng)該意識到,任何生命都有價值,我們和它們不可分割。
    
    2020開學第一課篇二
    2、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想念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有溫度》
    這是央視節(jié)目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開場白里說的一段話。這段話,也許道出了此刻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
    因為疫情,你們也許有生以來第知道并且體會到了什么叫“隔離”;因為疫情,你們有了一個意料之外漫長并且難熬的假期;因為疫情,你們開始想念你的同學,你的老師,你的課堂,你的校園……但我想說的是,隔離的是病毒,阻斷的是疫情。在社會中,在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每個家庭也都不是一座孤島。我們?nèi)院褪澜缬兄P(guān)聯(lián)。
    英國十七世紀玄學派詩人約翰·堂恩曾有這樣的詩歌片斷:“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边@個片段后來還被美國作家海明威引用了去,印在《喪鐘為誰而鳴》扉頁上。
    現(xiàn)在,請你踏上通往你外部世界的旅程——
    首先,重新感受一下你的家庭。趁著居家隔離的時光,品味一下家的味道,品味一下廚房里媽媽忙碌的身影,品味一下飯桌上爸爸叮囑的話語,品味一下爺爺奶奶花白的頭發(fā),品味一下外公外婆深刻的皺紋,你或許會品味到,家是生命的驛站,也是避風的港灣;家是一份關(guān)懷,更是一份責任。
    其次,重新思考一下你的學校。在這特殊的時刻,學校把課堂搬到空中,把教室架在網(wǎng)上,你能一如往常地投入學習嗎?以此聯(lián)想,如果離開了學校、沒有了學校,你還能成為一名自主學習者、終身學習者嗎?
    再次,重新審視一下你的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yōu)勢。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這些顯著制度優(yōu)勢正在發(fā)揮出空前效應(yīng)、凝聚起強大的合力,成為我們?nèi)f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信心之源。我們的國家也許還不完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她變得更好,不是嗎?
    后,重新打量一下你的世界。在疫情面前,全人類都是“當事人”。在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的戰(zhàn)役中,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各國科研機構(gòu)和科學家也結(jié)成聯(lián)盟,與病毒賽跑,爭分奪秒研發(fā)有效的疫苗,以挽救更多患者。各國民眾除了為疫區(qū)和患者提供各種物質(zhì)幫助之外,還以橫幅、信函、視頻等為載體,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支持。在危難時刻同中國站在一起,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和好詮釋。
    
    2020開學第一課篇三
    3、直面人性,審視自我
    這是獲得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片段。與其說,這是一部愛情片,我更愿意說它是反映人性的片子。在災(zāi)難面前,人性得以暴露和展現(xiàn)。
    人性善惡說到底其實就是一種選擇。
    如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我們原本平凡幸福的生活:春節(jié)不能歡聚,企業(yè)不能正常開工,學校不能按時開學;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不同人性:有人不顧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美逆行,毅然奔向抗“疫”前沿;有人蠻橫無禮、拒不配合檢查,甚至明知自己患病,卻隱瞞病情,傳染給別人……還有“天價白菜”“二手口罩”,以及對來自疫區(qū)人民的差別對待和歧視……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個放大鏡,既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也放大了人性的陰暗。
    有人說,社會是好的課堂。翻開這本教科書,你能看到:什么是以身許國,什么是精致利己;什么是力挽狂瀾,什么是推波助瀾;什么是舍生取義,什么是見利忘義;什么是逆向而行,什么是尸位素餐。
    而我說,面對疫情,人生就像走進了一個超大型的購物廣場,正在進行一場關(guān)于靈魂、關(guān)于人性、關(guān)于價值的消費活動。你可以購買諸如生存、健康、幸福、友誼、助人、自尊、自由、自我實現(xiàn)等等的基礎(chǔ)價值;也可以購買包括良知、豁達與遠見、整體感、驚奇、感激、希望、獨立與超然、謙恭、愛、儒雅與和善等等的精神價值;還可以購買例如謹慎、責任、勇敢、自制、可靠、真誠、誠實、公正、無私等等的道德價值;當然,寫著和平、正義、寬容、參與、合作、分享、忠誠、堅定、權(quán)利、義務(wù)等等的社會、政治,乃至宗教價值也擺在貨架上任你挑選……
    每,我和同學們講述泰坦尼克號故事的時候,都會用這句話來作結(jié):
    你可以不高尚,但是決不可以低劣;你可以不偉大,但是一定可以崇高。
    
    2020開學第一課篇四
    4、致敬英雄,牢記擔當
    22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全流域大洪水,席卷了我國多個地區(qū)。無數(shù)的“抗洪戰(zhàn)士”奮不顧身、搶險救災(zāi),用生命抵擋洪水的場景,在當時青澀的歌手祖海心中,留下了永遠難忘的烙印。
    22年后的今天,武漢這座城市,因疫情而蒙難。來自全國各地的“逆行者”迎難而上、前赴后繼,奔赴抗擊戰(zhàn)“疫”前線。這樣的畫面令祖海感慨萬千,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
    在這首新改編的歌曲中,祖海含淚而歌、為愛而唱,真實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引發(fā)了我們的共鳴。而MV畫面中,“抗疫戰(zhàn)士”們的行動、話語更是令人潸然淚下。
    22年過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還在,醫(yī)護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的使命依然。
    在這場抗疫戰(zhàn)爭中,醫(yī)護人員成了“美逆行者”,成了時代英雄。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癥,每天拖著一雙不方便的腿腳,帶領(lǐng)醫(yī)護人員“保衛(wèi)武漢”,連續(xù)三十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線。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告訴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卻以快速度上了“戰(zhàn)場”。那么多的醫(yī)生護士寫下請戰(zhàn)書,“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而另外一些人,他們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鏡,僅靠著一只口罩,一張村民、居民熟悉的臉,一顆為民服務(wù)的心,奔走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線,用沙啞的聲音、忙碌的背影在疫情防控戰(zhàn)場上構(gòu)筑起了一道道“防疫墻”,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基層干部、社區(qū)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他們不是英雄,勝似英雄。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因為封城,初三英語老師師秀蘭滯留在湖北親戚家。為了響應(yīng)“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承擔自己班級即將推出的網(wǎng)課,又因為當?shù)亟煌ü苤茮]辦法用車坐車,她走(步行)了20多里地,想盡辦法買了一臺新電腦來為接下去的網(wǎng)課作準備。盡管我們和她說過,已經(jīng)安排好同組老師來頂她的課帶她的班了,但這位五十多歲的女教師說,這是她分內(nèi)事。
    師老師說的“分內(nèi)事”,讓我想起責任,想起擔當。責任就是做分內(nèi)應(yīng)該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擔當是敢于承擔責任,關(guān)鍵時刻敢挑擔子,責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諉,不退縮。
    也許,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做英雄的機會,但所有人都應(yīng)該且必須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shù)娜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