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汪元量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有很深的造詣,其詩大多為記亡國之戚、去國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詩史”之譽(yù)。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汪元量的詩句,歡迎閱讀!
【篇一】
1.凌高一覽知天遠(yuǎn),迂曲千蹊覺洞深?!粼俊短┥健?BR> 2.祖龍筑長城,雄關(guān)百二所?!粼俊栋⒎繉m故基》
3.君看長城中,盡是骷髏骨?!粼俊堕L城外》
4.客中忽忽又重陽,滿酌葡萄當(dāng)菊觴?!粼俊逗莞杈攀耸住て浒耸濉?BR> 5.芙蓉照水桂香飄,車馬紛紛度六橋?!粼俊段骱f夢·芙蓉照水桂香飄》
6.受降城下草離離,寒食清明只自悲。——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受降城下草離離》
7.避難不知寒食,和愁大過清明?!粼俊肚迕鳌?BR> 8.水悠悠。長江望斷無歸舟。無歸舟。欲攜斗酒,怕上高樓?!粼俊稇浨囟稹に朴啤?BR> 9.悲歌曲盡故人去,笛響長江月正明?!粼俊杜R川水驛》
10.七夕何人望斗牛,一登樓,水遠(yuǎn)山長步步愁。——汪元量《憶王孫·華清宮樹不勝秋》
【篇二】
1.西湖美景,雨色晴光,入翠穿紅,巧轉(zhuǎn)嬌語?!粼俊耳L啼序·檀欒宮墻數(shù)仞》
2.嶺上萬松都斫盡,西湖新路欲排叉?!粼俊对街莞瓒住で镲L(fēng)吹雨暗天涯》
3.忽憶西湖梅與柳,夢隨云水度西湖。——汪元量《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夜來夢里到吾廬》
4.回首西湖湖上路,新蒲細(xì)柳為誰妍?!粼俊都睦铤Q田·文江別后又三年》
5.煙雨樓臺僧占了,西湖風(fēng)月屬吾儂?!粼俊段骱f夢·南高峰對北高峰》
16.我憶西湖斷橋路,雨色明光自朝暮?!粼俊稇浐稀?BR> 7.龍蟄滄溟蛟舞壑,梟橫碧落鳳歸林?!粼俊短┥健?BR> 8.敕使聯(lián)鑣上翠岑,飛泉躍澗吼雷音?!粼俊短┥健?BR> 9.山靈護(hù)得神祠在,苔蝕秦碑古樹陰?!粼俊短┥健?BR> 擴(kuò)展閱讀:汪元量的人物生平
汪元量(1241~1317年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或稍后,以詞章給事宮廷,不久,為宮廷琴師。與柴望(著有《秋堂集》)、馬廷鸞(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
德祐二年(1276)宋廷降元,元世祖詔三宮北遷大都。汪元量以宮廷琴師身份隨太皇太后北行,“杭州萬里到幽州”,親眼目睹了南宋奉表降元的悲慘一幕,也親身經(jīng)歷了三宮北上、燕京生活,由此寫下了《醉歌》、《越州歌》、《湖州歌》等具有強(qiáng)烈紀(jì)實(shí)性的詩史作品,以獨(dú)特的視角記錄宋元更替時期的真實(shí)事件,以補(bǔ)史書之不足。
汪元量的友人李玨跋元量所撰《湖山類稿》,稱元量"亡國之戚,去國之苦,艱關(guān)愁嘆之狀,備見于詩","亦宋亡之詩史"。"宋亡之詩史",是汪元量詩的主要特色。《醉歌》10首中,"聲聲罵殺賈平章",揭露賈似道之流荒廢政事,貽誤國家的罪惡;"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簽名謝道清",直呼當(dāng)權(quán)者太皇太后謝氏之名,痛斥她率先投降的可恥行徑。滿腔悲憤,不愧史筆。《越州歌》20首,描述了元兵南下時半壁河山遭受蹂躪的慘象:"東南半壁日昏昏,萬騎臨軒趣幼君。三十六宮隨輦?cè)?,不堪回首望吳?;"一陣西風(fēng)滿地?zé)?,千軍萬馬浙江邊。官司把斷西興渡,要奪漁般作戰(zhàn)船"。亡國之痛,悲歌當(dāng)哭。又有《湖州歌》98首,從"丙子正月十有三,撾□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煙起,宰執(zhí)相看似醉酣"寫起,以七絕聯(lián)章的形式,依次記述"杭州萬里到幽州"的所歷所感、所見所聞:"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南四百州";"兩淮極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數(shù)椽。兵馬渡江人走盡,民船拘斂作官船"。景真情摯,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
《湖州歌》、《越州歌》、《醉歌》是汪元量"詩史"的代表作。其深度和廣度都超出其他宋遺民同類的詩。它記述的史實(shí),往往能補(bǔ)史籍之所未及。
汪元量南歸后,寫了不少詩來反映人民在元朝統(tǒng)治下所過的痛苦生活,如《錢塘》"平蕪古路人煙絕,綠樹新墟鬼火明",《興元府》"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餓死棄兒孫"等,可以看成是"宋亡詩史"的一部分。
【篇一】
1.凌高一覽知天遠(yuǎn),迂曲千蹊覺洞深?!粼俊短┥健?BR> 2.祖龍筑長城,雄關(guān)百二所?!粼俊栋⒎繉m故基》
3.君看長城中,盡是骷髏骨?!粼俊堕L城外》
4.客中忽忽又重陽,滿酌葡萄當(dāng)菊觴?!粼俊逗莞杈攀耸住て浒耸濉?BR> 5.芙蓉照水桂香飄,車馬紛紛度六橋?!粼俊段骱f夢·芙蓉照水桂香飄》
6.受降城下草離離,寒食清明只自悲。——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受降城下草離離》
7.避難不知寒食,和愁大過清明?!粼俊肚迕鳌?BR> 8.水悠悠。長江望斷無歸舟。無歸舟。欲攜斗酒,怕上高樓?!粼俊稇浨囟稹に朴啤?BR> 9.悲歌曲盡故人去,笛響長江月正明?!粼俊杜R川水驛》
10.七夕何人望斗牛,一登樓,水遠(yuǎn)山長步步愁。——汪元量《憶王孫·華清宮樹不勝秋》
【篇二】
1.西湖美景,雨色晴光,入翠穿紅,巧轉(zhuǎn)嬌語?!粼俊耳L啼序·檀欒宮墻數(shù)仞》
2.嶺上萬松都斫盡,西湖新路欲排叉?!粼俊对街莞瓒住で镲L(fēng)吹雨暗天涯》
3.忽憶西湖梅與柳,夢隨云水度西湖。——汪元量《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夜來夢里到吾廬》
4.回首西湖湖上路,新蒲細(xì)柳為誰妍?!粼俊都睦铤Q田·文江別后又三年》
5.煙雨樓臺僧占了,西湖風(fēng)月屬吾儂?!粼俊段骱f夢·南高峰對北高峰》
16.我憶西湖斷橋路,雨色明光自朝暮?!粼俊稇浐稀?BR> 7.龍蟄滄溟蛟舞壑,梟橫碧落鳳歸林?!粼俊短┥健?BR> 8.敕使聯(lián)鑣上翠岑,飛泉躍澗吼雷音?!粼俊短┥健?BR> 9.山靈護(hù)得神祠在,苔蝕秦碑古樹陰?!粼俊短┥健?BR> 擴(kuò)展閱讀:汪元量的人物生平
汪元量(1241~1317年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或稍后,以詞章給事宮廷,不久,為宮廷琴師。與柴望(著有《秋堂集》)、馬廷鸞(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
德祐二年(1276)宋廷降元,元世祖詔三宮北遷大都。汪元量以宮廷琴師身份隨太皇太后北行,“杭州萬里到幽州”,親眼目睹了南宋奉表降元的悲慘一幕,也親身經(jīng)歷了三宮北上、燕京生活,由此寫下了《醉歌》、《越州歌》、《湖州歌》等具有強(qiáng)烈紀(jì)實(shí)性的詩史作品,以獨(dú)特的視角記錄宋元更替時期的真實(shí)事件,以補(bǔ)史書之不足。
汪元量的友人李玨跋元量所撰《湖山類稿》,稱元量"亡國之戚,去國之苦,艱關(guān)愁嘆之狀,備見于詩","亦宋亡之詩史"。"宋亡之詩史",是汪元量詩的主要特色。《醉歌》10首中,"聲聲罵殺賈平章",揭露賈似道之流荒廢政事,貽誤國家的罪惡;"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簽名謝道清",直呼當(dāng)權(quán)者太皇太后謝氏之名,痛斥她率先投降的可恥行徑。滿腔悲憤,不愧史筆。《越州歌》20首,描述了元兵南下時半壁河山遭受蹂躪的慘象:"東南半壁日昏昏,萬騎臨軒趣幼君。三十六宮隨輦?cè)?,不堪回首望吳?;"一陣西風(fēng)滿地?zé)?,千軍萬馬浙江邊。官司把斷西興渡,要奪漁般作戰(zhàn)船"。亡國之痛,悲歌當(dāng)哭。又有《湖州歌》98首,從"丙子正月十有三,撾□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煙起,宰執(zhí)相看似醉酣"寫起,以七絕聯(lián)章的形式,依次記述"杭州萬里到幽州"的所歷所感、所見所聞:"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南四百州";"兩淮極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數(shù)椽。兵馬渡江人走盡,民船拘斂作官船"。景真情摯,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
《湖州歌》、《越州歌》、《醉歌》是汪元量"詩史"的代表作。其深度和廣度都超出其他宋遺民同類的詩。它記述的史實(shí),往往能補(bǔ)史籍之所未及。
汪元量南歸后,寫了不少詩來反映人民在元朝統(tǒng)治下所過的痛苦生活,如《錢塘》"平蕪古路人煙絕,綠樹新墟鬼火明",《興元府》"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餓死棄兒孫"等,可以看成是"宋亡詩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