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關于端午節(jié)的詩歌

字號: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關于端午節(jié)的詩歌》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關于端午節(jié)的詩歌
    (一)
    五月五,過端午,
    賽龍舟,敲鑼鼓,
    端午習俗傳千古。
    (二)
    五月五,是端午,
    背個竹簍入山谷;
    溪邊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三)
    雄黃酒,灑庭戶,
    小孩頭上畫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戶戶過端午。
    (四)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
    那兒端陽,
    處處端陽處處祥
    (五)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陽;
    粽葉香,裹五糧;剝個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萬年長。
    【篇二】小學一年級關于端午節(jié)的詩歌
    端午花,紅又紅,
    摘朵鮮花送金龍
    端陽,端陽
    粽子粽
    拿個粽子塞龍洞
    龍戴鮮花吃粽子
    吃飽粽子回龍洞
    請你不要傷害屈原公公
    千年的粽香
    彌漫思念的味道
    依然是不舍
    無盡求索的縈繞
    長路漫漫,風光無限
    偏只愛蘭草
    全心為國,一生奔勞
    卻不知逍遙
    執(zhí)策在千年的書院
    講述執(zhí)著無私,以你為驕傲
    且將你的故事化作春雨
    浸潤桃李,共受虔誠的憑吊
    【篇三】小學一年級關于端午節(jié)的詩歌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掛菖蒲的門前,
    回到飄滿艾香的城市與鄉(xiāng)村,
    回到屈原縱身的一跳,
    回到詩歌本身。
    一條止于湖南的河流,
    卻流經(jīng)中國每一個人的心靈。
    打撈也罷,求索也罷。
    龍舟再快,也不過是,
    時間的一枚梭子。
    端午節(jié),中國老百姓,
    自發(fā)地一個節(jié)日。
    幾千年地打撈,
    幾千年地存在,
    應該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個偉大的主題,
    一個偉大的身影,
    一個痛苦的問號和句號,
    一塊問路的石頭和一顆,
    求索的頭顱,
    至今佇立江邊。
    汩羅江,一條永遠流淌著,
    詩歌的光榮與夢想的河流。
    【篇四】小學一年級關于端午節(jié)的詩歌
    兩千多年前,
    就在這一天,
    有一位先賢,
    披頭散發(fā)行吟澤畔。
    風,吹拂著他的長須,
    雨,打濕了他的衣衫。
    他在那里低聲行吟,
    他在那里步履蹣跚;
    他一身正氣沖云天,
    他兩袖清風志高遠。
    他處濁世而獨醒,
    他出污泥而不染。
    他帶著滿腔的憤懣
    他帶著無盡的哀怨,
    投身進洶涌的波濤,
    留下了千古的遺憾。
    楚山蒼莽湘云飛,
    鷓鴣哀啼鶴聲咽。
    他在滄浪之水永生,
    他在世人心底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