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拼音版《發(fā)淮安》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全詩表現(xiàn)水鄉(xiāng)的寧靜和平,風格也一如水鄉(xiāng)之水,閑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選擇得當,寫來頗見情韻。下面是分享的古詩拼音版《發(fā)淮安》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發(fā)淮安》
    明代|楊士奇
    岸àn 蓼liǎo 疏shū 紅hóng 水shuǐ 荇xìng 青qīng,茨cí 菰gū 花huā 白bái 小xiǎo 如rú 萍píng。
    雙shuāng 鬟huán 短duǎn 袖xiù 慚cán 人rén 見jiàn,背bèi 立lì 船chuán 頭tóu 自zì 采cǎi 菱líng。
    【譯文】
    岸邊的蓼草淡紅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開著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著雙鬟穿著短袖羞于見人,背著身子立在船頭自顧采菱。
    【賞析】
    楊士奇的這首詩,是一幅湖上風俗畫。
    詩歌的前兩句選擇水鄉(xiāng)特有的蓼荇這些植物,白描而繪其色“疏紅”“青”“花白”、狀其形“小如萍”,寥寥幾筆,生動、形象,而又簡煉,樸素、自然。水鄉(xiāng)的景色美不勝數(shù),但作者卻只抓住幾種色彩對比鮮明的水鄉(xiāng)植物點染水鄉(xiāng)的氣氛,雖然沒有精工描繪景物和渾然的風土人情,但以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鋪展出一幅生機勃勃而又寧靜悠遠的淮安水鄉(xiāng)的景色。景幽心亦靜,轉(zhuǎn)而由景過渡到了對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兩句由景及人,自靜而動,為水鄉(xiāng)圖增添了生氣。水上駛來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頭上梳著兩個環(huán)形的發(fā)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對著詩人在船頭采菱。這是詩人見到的實情,但一經(jīng)攝入了藝術的鏡頭,便具有了詩情畫意。詩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發(fā)聯(lián)想,說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讓人見到自己的臉,故背轉(zhuǎn)身子,借以掩飾羞澀之態(tài)?!皯M”字、“自”字,皆從“背”字生發(fā),既刻畫出水鄉(xiāng)女子惹人羨愛的神態(tài),又很富有情味,把觀景的詩人與采菱女這兩個不相干之人寫成一個欲見而招呼,一個因羞而自避,從而使人物立于紙上。一個“背”字節(jié)省了多少筆墨,卻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寫也無法達到這一效果。詩人選取這一角度來寫,實具匠心。
    全詩表現(xiàn)水鄉(xiāng)的寧靜和平,風格也一如水鄉(xiāng)之水,閑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選擇得當,寫來頗見情韻。
    擴展閱讀:人物生平之早年經(jīng)歷
    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楊士奇生于江西袁州宜春縣鳳凰臺,一歲時喪父,其母改嫁當時任德安同知的羅性,楊士奇于是改姓羅。后來有一次羅家祭祖,年幼的楊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楊氏祖先,被羅性發(fā)現(xiàn)并贊揚他的志氣,恢復其宗姓。隨后,羅性因得罪權貴戍邊陜西去世,楊士奇與母回到德安,他一邊教學一邊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進行教學,其間居住江夏的時間最長。
    建文年間,明惠帝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實錄》,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薦楊士奇。之后,他進入翰林,充當編纂官。隨后,吏部對進入史館的文臣進行考試,吏部尚書張紞看到楊士奇的答卷后說:“這不是一個編經(jīng)人的言論?!庇谑亲嗾垶榈谝幻?。該授吳王府副審理,仍然供其編纂館職位。
    明成祖即位后,改楊士奇為翰林院編修。不久,進入內(nèi)閣,參與負責機務。數(shù)月后,晉升為侍講。永樂二年(1404年),選拔宮僚,楊士奇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為左諭德。楊士奇為官非常謹慎,回家時從不言公事,即使是至親都不得聽聞。他在明成祖前,舉止恭慎,善于對答,談事有灼見。他人有過失,楊士奇都為之揜覆。當時廣東布政使徐奇統(tǒng)領西南時,贈當?shù)靥禺a(chǎn)與內(nèi)廷官員,有人得到饋贈名單呈上皇帝。明成祖看后其中無楊士奇名字,于是召見詢問。他回答道:“徐奇當時奔赴廣東的時候,群臣作詩文贈行,當時恰逢我得病未有參與,所以唯獨沒有我的名字。如果我當時無病,是否有我的名字也未知。況且贈禮都是小東西,應當沒有其他意思?!泵鞒勺嬗谑敲顭龤Я四欠菝麊?。
    擴展閱讀:人物評價
    王世貞:①文章之最達者,則無過宋文憲濂、楊文貞士奇、李文正東陽、王文成守仁。(《藝苑卮言》)②長陵寄臺閣,所拔凡七臣。文貞一王官,超等肺腑親。青宮借羽翼,監(jiān)國日咨詢。遂令寰宇間,雅歸儲皇仁。師保歷三朝,夙夜奉一人。間飾文雅觀,未漓造化淳。末路厄權珰,有志時屈伸。終然保清白,易名疇與倫。(《詠諸功臣像》)
    《明史》:成祖時,士奇、榮與解縉等同直內(nèi)閣,溥亦同為仁宗宮僚,而三人逮事四朝,為時耆碩。溥入閣雖后,德望相亞,是以明稱賢相,必首三楊。均能原本儒術,通達事幾,協(xié)力相資,靖*懈。史稱房、杜持眾美效之君,輔贊彌縫而藏諸用。又稱姚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楊其庶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