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詩詞《閨怨》原文及賞析

字號:

《閨怨》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層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前兩句寫不知愁怨,后兩句寫心理忽然轉變,全詩沒有刻意寫閨怨,但怨之深重在這一心理變化中暴露無遺。先抑后揚,耐人尋味。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王昌齡的詩詞《閨怨》,歡迎閱讀!
    《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賞析】
    “閨中少婦不知愁”似乎和題目“閨怨”偏離,說少婦沉浸在天真無邪的小女兒情懷中,從來不知離別之苦。下句“春日凝妝上翠樓”是用具體行動展示她“不知愁”的心理。她獨自一人賞春,還不忘盛裝打扮一番,似乎是純粹的欣賞春色,自娛自樂,還稍帶與春花爭妍斗艷的意味。她之所以“不知愁”,除了少不更事,生活條件優(yōu)渥外,也有時代風氣的影響,“覓封侯”是當時很多人的選擇,她當然也會對此充滿幻想。這兩句為“抑”筆,寫少婦青春的歡樂,正是為下段寫怨與悔蓄勢。
    后兩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情感猛然一轉,刻畫出少婦從“不知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從而切合“閨怨”的主旨?!昂鲆姟倍?,下得似乎有些突兀,因“陌頭楊柳色”是登樓最常見到的景色,并無令人驚異之處。但結合少婦的心理,可以看出,那陌頭楊柳色忽然引發(fā)了她的聯(lián)想與想象,或青春易逝、折柳贈人等,這一切,都促使她從內心深處冒出一個以前她未明確意識到過,而此刻卻變得非常強烈的念頭——“悔教夫婿覓封侯”。一個“悔”字,正是此詩閨怨之題旨。王昌齡的這首七絕,通篇敘別情而不著別字,言離愁而無愁字,寫法極經濟,意韻極深婉。
    《唐詩摘鈔》:先反喚“愁”字,末句正應。感時恨別,詩人之作多矣,此卻以“不知愁”三字翻出后二句,語境一新,情思婉折。閨情之怍,當推此首為第一。此即《國風》婦人感時物而思君子之意,含情甚正,含味甚長。唐人絕句實具風雅遺音。
    擴展閱讀:王昌齡的詩文成就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shù)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適、岑參而三,四杰以后,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游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chuàng)始和先驅。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邊關戰(zhàn)場場景進行細致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fā)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xiàn)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艷色情之污*,有力地扭轉了齊梁歌詠的不良文風另一方面,就藝術表現(xiàn)而言,王昌齡又發(fā)揚了六朝華美艷麗、精雕細琢的表現(xiàn)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擴展閱讀:王昌齡的詩歌題材
    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在內容上可分三類,這三類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邊塞詩第一、閨怨詩第二。
    第一類是沿用樂府舊題的邊塞詩。盛唐邊塞詩人歷來以高適、岑參為首。兩人又都擅長歌行長篇,高作昂揚奮激,岑作瑰麗雄奇。王昌齡卻另辟蹊徑,以短小的絕句形式,抒寫征人的種種情思,既有“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之四)的壯志和“已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七首》之五)的勝利喜悅,也有沙漠風前、長城月下懷念親人的離愁,都寫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調的舒緩自然、音節(jié)的宛轉瀏亮,成為傳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類是抒寫宮女思婦怨情的閨怨詩和宮詞。王昌齡在《宮詞》、《閨怨》諸作中從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刻畫封建制度下婦女內心情感的高度藝術才能。從外表上看,宮廷生活是那么靜謐迷人:“西宮夜靜百花香”(《西宮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妝”(《西宮秋怨》),但在綺麗的情景中,詩人卻細膩入微地摹寫了她們深刻的內心痛苦,她們對幸福的憧憬,她們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織著希望的復雜心理。這些作品文筆之龍麗,語言之凝煉,情韻之深刻,都使后來作者難于爭勝。
    第三類是送別詩。王昌齡的一生交游很廣,和許多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都有來往,特別是在他兩次遭貶、長年謫居的情況下,他多么需要親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溫暖。他也把自己忠貞深沉的友情,獻給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寫了四十多首送別詩,不落窠臼,不同凡響,他的送別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一、用不同的藝術構思,表現(xiàn)誠摯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別詩常規(guī),不重在寫當前的離別,卻著意在寫別后的情景。三、不寫傷離,而以慰別為“主意”四、無恭維、無應酬,以抒情、寫人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