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是一個不斷進步發(fā)展的過程,只有在幼兒園里接受很好的教育,孩子們才能夠更好地學習,并通過與幼兒園里許多幼兒的交流,去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關系和社會融入力。今天為您分享了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優(yōu)秀篇】,歡迎各位的參考學習。
【篇一】
小雨已經能自己走進教室,與媽媽道別。在老師指導下,上位就餐,游戲時會與同伴一起玩,搭積木或其他建筑玩具時,會拍拍旁邊的小朋友,欣賞自己的作品,告訴他們自己搭的是什么東西。有時不高興,會皺起眉頭或是撅起嘴巴,但馬上又消失了。
分析:
隨著托兒對同伴交往的深入和對幼兒園環(huán)境的熟悉,托兒情緒穩(wěn)定,一方面,反映了托兒從初期不會自我調節(jié)情緒表現(xiàn),到開始產生、控制、調節(jié)自我情緒表現(xiàn)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表明托兒初步的社會化情緒的產生。
小結:
從周欣雨小朋友的表現(xiàn),我們更好地了解了托兒情緒社會化的發(fā)展過程:從無到有,從興奮到穩(wěn)定,從外露到內隱,從而更有針對性的予以指導、教育,縮短托兒興奮的程度、時間,以加速、提高托兒的穩(wěn)定情緒,培養(yǎng)一個有良好情緒的、社會化的人。
四、記錄活動的精彩瞬間。
在某些事件的文字記錄中,我們還輔以相應的照片,記錄下孩子惟妙惟肖的細微表情和動作,以替代贅述的言語或描述不清的復雜情景。下面就是我們的一組觀察記錄:
托兒表現(xiàn):瞧!恬恬正在給媽媽戴“項鏈”呢!
這串“項鏈”可是她親手做得哦,可漂亮啦??炜?恬恬和媽媽笑得多開心呀!
具體分析:
馮恬是個比較內向的小女孩。剛開學的時候,她連續(xù)哭了兩個多星期,而且脾氣非常倔強,任憑老師怎么教育,效果就是不靈。自從參加了“親子園”活動以來,恬恬好像變了個人,上課非常認真、大膽,有時還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磥怼坝H子園”活動起的作用非常明顯,它體現(xiàn)了教育活動的科學性、親情性、互動性、實用性,不僅讓孩子的父母學到了科學的育兒知識,更讓寶寶學得開心。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完成了對孩子的再認識。
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轉變著對孩子的認識。由于我們兩位老師都從未帶過托班年齡段的孩子,因此對孩子顯現(xiàn)出的特征很難準確地把握,有時常常會“看走眼”,小看了孩子的能力,但通過我們幾個月的觀察、積累和反省,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心中有數(shù),也從孩子的表現(xiàn)中歸納出了托班孩子發(fā)展的兩個特點:
①行為的穩(wěn)定性差。由于托班孩子年齡小,行為易受情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時對于同一事件先后兩次的表現(xiàn)也會截然不同,即行為的穩(wěn)定性差。
②發(fā)展的潛力相對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而且隨著成長,孩子會在某些方面漸漸顯出自己的優(yōu)勢,后來居上。基于這兩個特點,更需要教師對托兒的表現(xiàn)進行細致、連續(xù)的觀察,以求還事實以真相,做到公正、全面和客觀性。我們在過程中大的體會就是: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不能“以小見大”——以孩子一、兩個表現(xiàn)或者是以整個事件中的大部分而輕率地做判斷,這樣的評價往往有失偏頗,影響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孩子的發(fā)展。
二、分享了孩子的成長過程。
閑暇時或與家長一起翻閱起孩子的觀察記錄,照片中、文字中的故事就象昨天那樣歷歷在目,對照孩子的今天,我們常感慨:孩子長得好快呀!進步真大呀!的確,記錄中的一字一句都凝聚著我們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這些記載也蘊涵了我們對孩子深厚的情感,難怪有許多家長看了以后,都會發(fā)自內心地說:“老師,謝謝,你們辛苦了!”應該說,我們有所得,我們大的收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家長共同分享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再過幾個月,今天的記錄又會變成孩子成長歷程中的片段,等時間過去了,我們可以驕傲、自豪地對孩子們說:“在你們的成長中,也有我們成長的足跡?!?BR> 三、提高觀察質量、學會分析整理。
對托兒外顯行為的捕捉和敏銳細致地觀察、對托兒行為進行分析思考并迅速地作出判斷決策,轉換為教育行為與托兒進行互動,這些能力都是教師專業(yè)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科學地觀察,提高觀察質量和評價水平,在接下去的實踐中,將是我們要花工夫不斷修煉的。反思我們本學期的記錄,存在著大的問題就是:常覺得觀察無從下手,對看什么、怎么看心中無數(shù),收集的資料雖然很豐富,但仍然比較零亂,很難清晰地勾勒出孩子的發(fā)展。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在把握托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同時,強化明確觀察目的的意識,提高觀察質量,勤記、善記,抓住與觀察目的有關的事件,這是其一。值得我們關注的第二點就是恰當運用觀察結果,準確對資料作出解釋、整理和分析,從而真正實現(xiàn)通過觀察記錄,促進托兒發(fā)展的目的。
【篇二】
每當中班幼兒在使用畫棒時,我總是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們,注意不要把筆折斷,不要弄破筆盒,可總是也不見效。一盒新畫棒沒用幾次,往往棒斷盒破了。
這次,我換了一種方法。上課了,我用形象生動地語言給小朋友描繪了一個童話世界:“在一座美麗的小房子里,住著12個不同顏色的畫棒小娃娃,有紅娃娃、黃娃娃、綠娃娃……,他們呀相親相愛,誰也不愿離開誰??墒沁@座小房子雖然美麗,但是很不結實,一不小心就會弄破,房子破了小娃娃可是就沒地方住了,他們沒有家,多可憐呀。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愛護畫棒小娃娃,保護他們的小房子好不好?”小朋友都高興地說:“好!”接著,我請小朋友打開“小房子”拿出要使用的畫棒,在他們使用車棒時,我不時提醒他們一支一支拿,用后小心放回“小房子”里,畫時要輕一點不要把畫棒娃娃折斷,如果折斷了,他們會很痛的……
繪畫結束,我一邊欣賞小朋友的作業(yè),一邊檢查他們的畫棒,并告訴他們:“畫棒小娃娃可高興了,它們說謝謝小朋友把它們安全送回家”孩子們開心極了,一個勁地說:“不用謝,不用謝”。
這次活動以后,孩子們都知道要愛護畫棒小娃娃,也要保護畫棒娃娃的“小房子”了。
【篇三】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正在安安靜靜的玩積木,沈燚瑋突然哭喪著臉來告狀:“老師,干路陽在欺負我?!甭犃松驙D瑋告的狀,我沒及時地處理,只是點點頭,示意他接著玩,然后我悄悄地觀察干路陽和燚瑋的舉動。
在我觀察了干路陽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干路陽愛欺負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他在建構區(qū)搭了一把長槍后開心地顯耀著,這時坐在他旁邊的沈燚瑋因為好奇用積木敲了一下他的槍,不小心將干路陽的槍敲斷了,于是干路陽就推了燚瑋一把,結果手重了,燚瑋差一點坐倒在地上瑋又跑向我告狀說干路陽打了他。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干路陽叫了過來,問他:“干路陽,你為什么打沈燚瑋???”干路陽說:“我沒打他,是他敲斷了我的長槍?!蔽矣謫査骸澳闶遣皇窍胱屗x你遠一些???”干路陽點點頭,我又告訴他:“那你想一想,如果不用手去提醒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告訴他呢?”干路陽想了想,說:“請你坐遠一點好嗎?”我笑著點點頭,摸著干路陽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提醒燚瑋,那燚瑋就不會告你的狀了,對嗎?”干路陽點點頭。隨后我又轉向沈燚瑋:問他:“燚瑋,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嗎?”燚瑋說:“我不應該打斷他的長槍”。“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要打斷他的長槍,那你知道應該怎么做才不會惹干路陽生氣呢?”“我應該自己搭一把長槍?!薄叭绻@樣做就對了!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就要多想一想,怎樣做才不會讓對方生氣,好嗎?”燚瑋懂事地點點頭。問題解決了,兩個孩子相互道了謙,繼續(xù)玩起來。
從以上案例中可見,中班時期的孩子還缺乏社會交往能力,相互間的矛盾沖突比較多,因此作為老師應該多觀察他們的社交情況,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不斷地提高,從而減少相互間的沖突,為今后順利地進入社會早早地打好基礎。
【篇一】
小雨已經能自己走進教室,與媽媽道別。在老師指導下,上位就餐,游戲時會與同伴一起玩,搭積木或其他建筑玩具時,會拍拍旁邊的小朋友,欣賞自己的作品,告訴他們自己搭的是什么東西。有時不高興,會皺起眉頭或是撅起嘴巴,但馬上又消失了。
分析:
隨著托兒對同伴交往的深入和對幼兒園環(huán)境的熟悉,托兒情緒穩(wěn)定,一方面,反映了托兒從初期不會自我調節(jié)情緒表現(xiàn),到開始產生、控制、調節(jié)自我情緒表現(xiàn)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表明托兒初步的社會化情緒的產生。
小結:
從周欣雨小朋友的表現(xiàn),我們更好地了解了托兒情緒社會化的發(fā)展過程:從無到有,從興奮到穩(wěn)定,從外露到內隱,從而更有針對性的予以指導、教育,縮短托兒興奮的程度、時間,以加速、提高托兒的穩(wěn)定情緒,培養(yǎng)一個有良好情緒的、社會化的人。
四、記錄活動的精彩瞬間。
在某些事件的文字記錄中,我們還輔以相應的照片,記錄下孩子惟妙惟肖的細微表情和動作,以替代贅述的言語或描述不清的復雜情景。下面就是我們的一組觀察記錄:
托兒表現(xiàn):瞧!恬恬正在給媽媽戴“項鏈”呢!
這串“項鏈”可是她親手做得哦,可漂亮啦??炜?恬恬和媽媽笑得多開心呀!
具體分析:
馮恬是個比較內向的小女孩。剛開學的時候,她連續(xù)哭了兩個多星期,而且脾氣非常倔強,任憑老師怎么教育,效果就是不靈。自從參加了“親子園”活動以來,恬恬好像變了個人,上課非常認真、大膽,有時還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磥怼坝H子園”活動起的作用非常明顯,它體現(xiàn)了教育活動的科學性、親情性、互動性、實用性,不僅讓孩子的父母學到了科學的育兒知識,更讓寶寶學得開心。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完成了對孩子的再認識。
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轉變著對孩子的認識。由于我們兩位老師都從未帶過托班年齡段的孩子,因此對孩子顯現(xiàn)出的特征很難準確地把握,有時常常會“看走眼”,小看了孩子的能力,但通過我們幾個月的觀察、積累和反省,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心中有數(shù),也從孩子的表現(xiàn)中歸納出了托班孩子發(fā)展的兩個特點:
①行為的穩(wěn)定性差。由于托班孩子年齡小,行為易受情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時對于同一事件先后兩次的表現(xiàn)也會截然不同,即行為的穩(wěn)定性差。
②發(fā)展的潛力相對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而且隨著成長,孩子會在某些方面漸漸顯出自己的優(yōu)勢,后來居上。基于這兩個特點,更需要教師對托兒的表現(xiàn)進行細致、連續(xù)的觀察,以求還事實以真相,做到公正、全面和客觀性。我們在過程中大的體會就是: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不能“以小見大”——以孩子一、兩個表現(xiàn)或者是以整個事件中的大部分而輕率地做判斷,這樣的評價往往有失偏頗,影響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孩子的發(fā)展。
二、分享了孩子的成長過程。
閑暇時或與家長一起翻閱起孩子的觀察記錄,照片中、文字中的故事就象昨天那樣歷歷在目,對照孩子的今天,我們常感慨:孩子長得好快呀!進步真大呀!的確,記錄中的一字一句都凝聚著我們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這些記載也蘊涵了我們對孩子深厚的情感,難怪有許多家長看了以后,都會發(fā)自內心地說:“老師,謝謝,你們辛苦了!”應該說,我們有所得,我們大的收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家長共同分享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再過幾個月,今天的記錄又會變成孩子成長歷程中的片段,等時間過去了,我們可以驕傲、自豪地對孩子們說:“在你們的成長中,也有我們成長的足跡?!?BR> 三、提高觀察質量、學會分析整理。
對托兒外顯行為的捕捉和敏銳細致地觀察、對托兒行為進行分析思考并迅速地作出判斷決策,轉換為教育行為與托兒進行互動,這些能力都是教師專業(yè)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科學地觀察,提高觀察質量和評價水平,在接下去的實踐中,將是我們要花工夫不斷修煉的。反思我們本學期的記錄,存在著大的問題就是:常覺得觀察無從下手,對看什么、怎么看心中無數(shù),收集的資料雖然很豐富,但仍然比較零亂,很難清晰地勾勒出孩子的發(fā)展。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在把握托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同時,強化明確觀察目的的意識,提高觀察質量,勤記、善記,抓住與觀察目的有關的事件,這是其一。值得我們關注的第二點就是恰當運用觀察結果,準確對資料作出解釋、整理和分析,從而真正實現(xiàn)通過觀察記錄,促進托兒發(fā)展的目的。
【篇二】
每當中班幼兒在使用畫棒時,我總是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們,注意不要把筆折斷,不要弄破筆盒,可總是也不見效。一盒新畫棒沒用幾次,往往棒斷盒破了。
這次,我換了一種方法。上課了,我用形象生動地語言給小朋友描繪了一個童話世界:“在一座美麗的小房子里,住著12個不同顏色的畫棒小娃娃,有紅娃娃、黃娃娃、綠娃娃……,他們呀相親相愛,誰也不愿離開誰??墒沁@座小房子雖然美麗,但是很不結實,一不小心就會弄破,房子破了小娃娃可是就沒地方住了,他們沒有家,多可憐呀。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愛護畫棒小娃娃,保護他們的小房子好不好?”小朋友都高興地說:“好!”接著,我請小朋友打開“小房子”拿出要使用的畫棒,在他們使用車棒時,我不時提醒他們一支一支拿,用后小心放回“小房子”里,畫時要輕一點不要把畫棒娃娃折斷,如果折斷了,他們會很痛的……
繪畫結束,我一邊欣賞小朋友的作業(yè),一邊檢查他們的畫棒,并告訴他們:“畫棒小娃娃可高興了,它們說謝謝小朋友把它們安全送回家”孩子們開心極了,一個勁地說:“不用謝,不用謝”。
這次活動以后,孩子們都知道要愛護畫棒小娃娃,也要保護畫棒娃娃的“小房子”了。
【篇三】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正在安安靜靜的玩積木,沈燚瑋突然哭喪著臉來告狀:“老師,干路陽在欺負我?!甭犃松驙D瑋告的狀,我沒及時地處理,只是點點頭,示意他接著玩,然后我悄悄地觀察干路陽和燚瑋的舉動。
在我觀察了干路陽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干路陽愛欺負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他在建構區(qū)搭了一把長槍后開心地顯耀著,這時坐在他旁邊的沈燚瑋因為好奇用積木敲了一下他的槍,不小心將干路陽的槍敲斷了,于是干路陽就推了燚瑋一把,結果手重了,燚瑋差一點坐倒在地上瑋又跑向我告狀說干路陽打了他。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干路陽叫了過來,問他:“干路陽,你為什么打沈燚瑋???”干路陽說:“我沒打他,是他敲斷了我的長槍?!蔽矣謫査骸澳闶遣皇窍胱屗x你遠一些???”干路陽點點頭,我又告訴他:“那你想一想,如果不用手去提醒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告訴他呢?”干路陽想了想,說:“請你坐遠一點好嗎?”我笑著點點頭,摸著干路陽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提醒燚瑋,那燚瑋就不會告你的狀了,對嗎?”干路陽點點頭。隨后我又轉向沈燚瑋:問他:“燚瑋,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嗎?”燚瑋說:“我不應該打斷他的長槍”。“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要打斷他的長槍,那你知道應該怎么做才不會惹干路陽生氣呢?”“我應該自己搭一把長槍?!薄叭绻@樣做就對了!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就要多想一想,怎樣做才不會讓對方生氣,好嗎?”燚瑋懂事地點點頭。問題解決了,兩個孩子相互道了謙,繼續(xù)玩起來。
從以上案例中可見,中班時期的孩子還缺乏社會交往能力,相互間的矛盾沖突比較多,因此作為老師應該多觀察他們的社交情況,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不斷地提高,從而減少相互間的沖突,為今后順利地進入社會早早地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