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琥珀》

字號:

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琥珀》,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
    2、感受課文細膩傳神的語言、大膽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節(jié)。
    3、能用自己的語言條理清楚地介紹琥珀的樣子及形成過程的依據,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關于琥珀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我們在五年級時學習過一篇課文《黃河象》,在北京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兩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黃河象的骨骼化石。(課件展示)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塊形成于一萬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書課題)看,這就是神奇美麗的琥珀化石。(課件展示)
    2、師:看到這些美麗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問題。
    4、生匯報資料。
    5、師:《琥珀》這篇課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科學小品,也就是說明文,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44頁,隨著作者的推測,走進這塊琥珀形成的傳奇故事吧!
    二、回顧初讀,交流收獲。
    1、檢查字詞掌握。
    2、指名讀課文,其他生邊聽邊吧讀書收獲做批注。
    3、生匯報讀書收獲。
    三、品讀語言,感受推測。
    1、師:琥珀是怎樣形成的?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琥珀形成的過程?請大家再次瀏覽課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寫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2、師:作者由這塊罕見的琥珀推測了它的形成過程,作者又是怎樣推測與想象的?請大家?guī)е@幾個問題默讀課文。(課件出示問題)
    生默讀課文。
    3、師:蒼蠅和蜘蛛為什么會被同時包在里面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關語句。
    4、師: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蒼蠅呢?說說你的體會。
    生讀課文并談自己的體會。
    師課件出示描寫生活中的蒼蠅,生讀一讀,和課文里的小蒼蠅對比,談談自己的感受。
    5、師:感受到了作者語言的生動,那作者是否也是這樣寫蜘蛛的呢?
    生匯報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蜘蛛的動作和心理描寫。
    6、師:此時,“螳螂意欲捕蟬”可結果怎樣呢?
    生齊讀9——11自然段。
    師:找出這幾個自然段中寫蒼蠅、蜘蛛行為結果的關鍵詞。讀出蜘蛛、蒼蠅的不幸。
    7、(課件出示)兩只小蟲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
    師:淚珠指什么?天氣炎熱,太陽光火辣辣地照射著樹林(課件出示)兩只小蟲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汗珠里。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生結合課文談體會。
    8、師:這是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悲劇,課文這么寫,正體現了它生動的文學色彩?,F在的這個松脂球就是琥珀,對嗎?想象它一直掛在這棵老松樹上,掛下去,會不會變成琥珀?(不會)所以,科學家又推測了下面的變化。
    生齊讀12、13自然段。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松脂球是怎樣形成化石的?
    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9、師:畫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生匯報后課件出示
    師:通過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生匯報后課件出示。
    10、師:科學家的推測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形成的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發(fā)現的過程上。
    指名讀發(fā)現琥珀的段落。
    師: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你認為這樣安排合理嗎?現在就讓我們在朗讀聲中再次欣賞這塊珍貴的琥珀吧!
    生齊讀后一個自然段
    11、(課件出示:我們可以……圓環(huán))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請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與之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從那塊……蒼蠅和蜘蛛了)
    大聲齊讀,談談體會
    四、拓展延伸,質疑升華。
    1、師:有人認為小蒼蠅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沒而惋惜,有人卻說“它們被封在琥珀里,生命獲得了永恒?!蹦闶窃鯓涌创@個問題的?
    生匯報交流。
    2、師:學習了《琥珀》一文后,你還有哪些有關琥珀的問題想要問?大家的問題都很有價值,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愛自然、愛科學的孩子。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粘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誰說說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樹枝的化石,淡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色的,可以作裝飾品。)
    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塊什么樣的琥珀?
    二、檢查預習
    1、讀一讀本課生字,組詞,說說易錯的字
    琥珀蠅脂撣拭辣滲澎湃黏測
    注意:“脂”“滲”“湃”的讀音;“拭”“黏”的書寫。
    2、交流預習時弄懂的詞語
    三、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部分,作上記號,再給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內容
    1、指名讀每部分,說說每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著敘述了琥珀的發(fā)現。
    第三部分(18自然段)后描寫了琥珀的形態(tài),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2、默讀課文,思考畫批: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3、小組討論,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結
    記住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下節(jié)課繼續(xù)討論,并回憶對比一下這篇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yǎng)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yǎng)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還記得《黃河象》這篇文章講述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講的?我們是怎么學習的?
    出示板書:
    黃河象
    按一定順序寫:看──想──發(fā)現
    (骨架)(來歷)(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學法:先理清文章順序,然后細讀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過程和依據,后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二、那么《琥珀》這課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琥珀》想──發(fā)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2、接著我們上節(jié)課的話題討論: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⑴學生交流畫批的結果,教師幫著梳理點撥
    松脂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里面;積成松脂球;松脂球變成化石。(有語氣地讀一讀相關的句段)
    ⑵出示學生的問題:在什么情況下“松脂球”才可能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里頭?
    學生歸納出:炎熱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⑶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時間長,上萬年;陸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樹慢慢腐爛;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請你有語氣地讀一讀“發(fā)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邊讀邊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評讀)然后誰來復述這個過程?
    ⑸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么?指名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間的關系。
    三、總結對比
    《黃河象》和《琥珀》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何異同?(內容相似,但敘述順序有所不同)
    順序:
    《黃河象》看──想──發(fā)現
    (骨架)(來歷)(化石)
    《琥珀》想──發(fā)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
    《黃河象》200萬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琥珀》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語氣地讀一讀你喜歡的段落并評讀
    板書設計
    琥珀
    順序:想──發(fā)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