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800字讀后感3篇

字號:

讀書不但可以滋潤讀者的心靈,充實讀者的精神世界,還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者面對生活的狀態(tài),多讀一些好的書籍吧,它會讓你受益終身。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會愛上讀書!整理了初三學生800字讀后感3篇,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篇一】
    聽,圓明園里,荒野上呼呼的冷風一遍又一遍地向我們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看,殘缺的斷壁正嗚咽地書寫著一段慘不忍睹的歷史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每個炎黃子孫的恥辱。學完《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所感到的不只是憤怒和惋惜,還有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少年身上的擔子和使命。
    圓明園,多么美麗的皇家公園!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熱鬧的買賣街,象征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還有別具一格的西洋景觀及眾多珍貴、具有很大收藏和欣賞價值的名人書畫與各種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圓明園是一個令世人所驚嘆的奇跡。連雨果先生也曾這樣評論圓明園:“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這樣一個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
    但突然有一天,噩夢降臨:英法聯(lián)軍為了把圓明園中珍奇的寶貝據(jù)為己有,于1860年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壞。為了銷毀罪證,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圓內放火。就這樣,這一圓林的瑰寶、精華,在這熊熊烈火中化為一片灰燼。
    現(xiàn)如今,我們再也看不到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萊瑤臺這樣的美麗景觀,再也不能觀看到那難以計數(shù)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我們只能通過照片來回憶當時圓明園的瑰麗,只能感覺到圓明園中風還在荒野上呼呼地刮著。
    讀過這篇文章,我的胸腔里充滿了憤怒和痛惜。憤怒的是這兩個“強盜”為奪得我們的財產(chǎn)而肆意掠奪,并放火焚燒,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痛惜的是建圓明園花費了我們很大的人力、財力,這汗水和智慧的結晶就在這可惡的侵略者的一個個火把下付之一炬,化成了灰燼。
    小小的筆尖好像無法書寫完我滿腔的怒火,可沒辦法,這是殘酷的事實,更是不變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受壓迫”。要想使我們的民族不再受那些“強盜”的欺壓,的辦法只有使國家富強起來。而我們這些青少年能做的就是這八個字:好好學習,振興中華!
    在科技不發(fā)達、人們不團結的舊中國,血的教訓不止這一件: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永久割讓香港島;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國逼近清政府并強行租借外界,租期99年……。這些驚人的、仿佛在為受到世界強盜欺壓而流淚的數(shù)字讓我們的眼前再次浮現(xiàn)出那一幅幅令人寒心的場面,“貧窮就要受壓迫,落后就要挨打”,我會永遠牢記這句話!
    圓明園的大火已經(jīng)熄滅,但這卻引發(fā)了我們深深的思考: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民族強大起來,不受世界強盜的欺負?答案只有一個,萬眾一心,國家富強,民族興旺,才不會讓悲劇重新上演。作為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好好學習,不忘國恥,振興中華!讓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
    【篇二】
    《鬼媽媽》是英國作家尼爾.蓋曼的作品,2009年還被搬上了大銀幕。
    平凡的女孩考羅琳跟隨工作狂父母搬進了一間老宅,父母從不跟她玩,總是用一種考察房子的探查游戲來打發(fā)她。他們從不理睬女兒的意見和感受,難吃的飯菜讓考羅琳只好吃速凍食品。樓上樓下的鄰居們倒是很歡迎考羅琳來做客,但他們只關心自己的事,連她的名字都叫錯。
    一天中午,她打開了一道上鎖的門——那是公寓的第十四道門。門后,有一個仿照真實世界的“完美世界”,那里有考羅琳所向往的一切,在那里,她能得到美食、游戲,還有“另一個媽媽”的重視和愛。門后的世界就是這個看似獨立頑皮的女孩內心真正的渴望。考羅琳一開始被迷惑了,但是,當“另一個媽媽”說要在她眼睛上縫上紐扣,并以此作為她可以永遠留在“完美世界”的條件時,她警惕起來,要求回到那個冷漠的現(xiàn)實世界。
    也許有人覺得,恐懼才是考羅琳離開“完美世界”的真正原因,但是我覺得,主要原因不是這個。每個人都有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以償。這不是讓人愉快的事情,是嗎?但是正如考羅琳所說的:“我不愿意要什么就有什么。如果我要什么就有什么,那還有什么樂趣呢?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就沒有意思了。得到了又怎樣呢?”的確,正因為存在著不完美,才有努力的必要。如果無論你努不努力,都得到相同的東西,那人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樂趣。
    “另一個媽媽”綁走了考羅琳的父母,她就毅然回到那個令她恐懼的世界,與“另一個媽媽”斗智斗勇,不僅救回了父母,還解放了被“另一個媽媽”囚禁的孩子的靈魂。
    在營救父母之前,考羅琳對伙伴黑貓講了一個故事——她爸爸曾經(jīng)為了救她,被黃蜂咬了三十九個包。當黑貓問她,這是不是她回去救他的原因時,考羅琳回答:“別傻了,因為他們是我的爸爸媽媽,我才會去救他們。要是他們發(fā)現(xiàn)我不見了,我敢說,他們也會采取同樣的行動來救我的?!笨剂_琳這時明白了,爸爸媽媽并不是不愛她,他們早已經(jīng)把彼此裝在心中了,像任何一個家庭一樣,他們之間的紐帶是永遠不會斷裂的。
    考羅琳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一切都沒有變,但考羅琳變得快樂了——她學會了改變自己,接納現(xiàn)實,并且學會了真正的勇敢。
    【篇三】
    我常常想,什么是“國學經(jīng)典”,“國學經(jīng)典”有什么用?,F(xiàn)在,我從《論語》《孟子》中找到了答案。
    剛開始讀,我覺得句子難讀,想放棄。媽媽告訴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就不會感到乏味。真的,我越讀越愛不釋手,因為我從中悟出了真理——“溫故而知新”教會我學習要常常復習,在復習中收獲新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學習與思考的聯(lián)系以及它們的重要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懂得要謙虛,要實事求是……
    如果你問這些足以挽救時代了嗎?那么我要告訴你,書中教會我做人的句子,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讀了“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句話,我又想起前兩天看到擁擠的小店里一個人在買東西時拆開包裝,將別的袋子里的東西裝入一個袋子。這不就是自私自利嗎?還有貪心小販以次充好、自來水摻甲醇,這些事都說明小人喻于利的道理。于是,我從中學會了要有原則有底線,不唯利是圖。
    讀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我想起了感動中國的無臂鋼琴師劉偉。他10歲時因一場事故被截去雙臂,19歲時學習鋼琴,一年后用腳彈鋼琴的水平就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7級水平。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被截去雙臂不就是上天給他的磨煉嗎?“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zhí)地為夢想插上翅膀?!边@就是中國人民給他的頒獎詞,是全中國人民對他的肯定。今天的中國,還有什么勵志故事趕得上劉偉的鋼琴聲?從劉偉的身上,我讀懂了面對困難,要相信自己,迎難而上。
    讀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托起生命的美媽媽吳菊萍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濱江白金海岸小區(qū),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接著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這可是在10樓!一分鐘之后,妞妞掉了下來,剛好路過這里的吳菊萍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沖過去接住了妞妞。被緊急送往醫(yī)院的吳菊萍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預計半年后才能康復?!斑@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吳菊萍一臉平靜地說。“在這個物質生活富足的時代,信仰迷茫、價值紊亂的新聞接踵而來,吳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的奇跡,喚醒了普羅大眾對傳統(tǒng)美德的自覺?!边@是人民給予她的頒獎詞,更是她應得的贊美。
    這就是國學經(jīng)典的魅力。有它,才會有感動中國的人;有它,人們才會懂得生命的真理;有它,才會有和諧美好的中國!因此,國家才會這樣宣傳國學,弘揚國學;學校才會要求我們“童聲誦國學,經(jīng)典潤童心”要求我們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我們需要國學,國家需要國學。國學是人之本,民之基,國之根。國學像土,一畝心靈之土,為無數(shù)幼苗提供營養(yǎng),使它們開出美麗的鮮花。國學像水,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在這個信仰迷茫的時代,是國學挽救了人們的良心,挽救了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