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左傳》:宣公三年

字號:


    三年春季,沒有舉行郊祭卻舉行望祭,這都不合于禮。望祭,是屬于郊祭的一種,不舉行郊祭,也不必舉行望祭了。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左傳》:宣公三年。歡迎閱讀參考!
    《宣公三年》
    【原文】
    【經(jīng)】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葬匡王。楚子伐陸渾之戎。夏,楚人侵鄭。秋,赤狄侵齊。宋師圍曹。冬十月丙戌。鄭伯蘭卒。葬鄭穆公。
    【傳】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禮也。望,郊之屬也。不郊亦無望,可也。
    晉侯伐鄭,及郔。鄭及晉平,士會入盟。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洛,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建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夏,楚人侵鄭,鄭即晉故也。
    宋文公即位三年,殺母弟須及昭公子。武氏之謀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馬子伯之館。盡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師伐宋。秋,宋師圍曹,報武氏之亂也。
    冬,鄭穆公卒。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征蘭乎?!构唬骸钢Z?!股鹿?,名之曰蘭。
    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生子華、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使盜殺子臧于陳、宋之間。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鴆之,及葉而死。又娶于蘇,生子瑕、子俞彌。俞彌早卒。泄駕惡瑕,文公亦惡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蘭奔晉,從晉文公伐鄭。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其后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與孔將鋤、侯宣多納之,盟于大宮而立之。以與晉平。
    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关滋m而卒。
    【譯文】
    三年春季,沒有舉行郊祭卻舉行望祭,這都不合于禮。望祭,是屬于郊祭的一種,不舉行郊祭,也不必舉行望祭了。晉成公發(fā)兵攻打鄭國,到達郔地。鄭國和晉國講和,士會到鄭國締結盟約。
    楚莊王發(fā)兵攻打陸渾的戎人,到達雒水,在周朝的直轄地域陳兵*。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問起九鼎的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回答說:“鼎的大小輕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從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時候,把遠方的東西畫成圖像,讓九州的長官進貢銅器,鑄造九鼎并且把圖像鑄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備在上面了,讓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所以百姓進入川澤山林,就不會碰上不利于自己的東西。螭魅魍魎這些鬼怪都不會遇上,因而能夠使上下和諧,以承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亂,把鼎遷到了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雖然小,也是重的。如果*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上天賜福給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郟鄏,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微,天命并沒有改變。鼎的輕重,是不能詢問的?!?BR>    夏季,楚國人入侵鄭國,這是由于鄭國傾向晉國的緣故。
    宋文公即位的第三年,殺了同胞弟弟須和昭公的兒子,這是出于武氏的謀劃。于是就讓戴公、桓公的族人在司馬子伯的客館里攻打武氏,把武公、穆公的族人全部驅趕出國。武公、穆公的族人用曹國的軍隊攻打宋國。秋季,宋國軍隊包圍曹國,以報復武氏的叛亂。
    冬季,鄭穆公去世。當初,鄭文公有一個賤妾名叫燕姞,夢見天使給她一支蘭花,說:“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把蘭作為你的兒子。因為蘭花的香味在全國數(shù)第一,佩帶著它,別人就會像愛它一樣地愛你?!辈痪靡院?,文公見到燕姞,給她一支蘭花而讓她侍寢。燕姞告訴文公說:“我的地位低賤,僥幸懷了孩子。如果別人不相信,敢請把蘭花用來作為信物?!蔽墓f:“好?!鄙四鹿?,取名叫蘭。
    鄭文公**了鄭子的妃子叫做陳媯的,生了子華、子臧。子臧得了罪而離開了鄭國。鄭文公將子華誘騙到南里并殺死了他,又派壞人把子臧殺死在陳、宋兩國之間。又在江國娶妻,生了公子士。公子士到楚國朝見,楚國人給他喝了毒酒,到葉地就死了。又在蘇國娶妻,生了子瑕、子俞彌。俞彌早死。泄駕討厭子瑕,鄭文公也討厭他,所以沒有立為太子。鄭文公趕走公子們,公子蘭逃亡到晉國,跟隨晉文公攻打鄭國。石癸說:“我聽說姬、姞兩姓適合于成為配偶,他們的子孫必定蕃衍。姞,就是吉人的意思,是后稷的嫡妻?,F(xiàn)在公子蘭是姞氏的外甥,上天或許要使他光大,必然會做國君,他的后代必然蕃盛。如果先接納他為國君,就可以保持他的寵信?!庇谑鞘锞秃涂讓I、侯宣多收納了公子蘭,在大宮里盟誓以后而立了公子蘭為國君,以此與晉國講和。
    鄭穆公有病,說:“蘭花死了,我也許要死了吧!我是靠著它出生的?!备畹袅颂m花,鄭穆公就死了。
    擴展閱讀:
    春秋與左傳的關系
    《左傳》以《春秋》為本,并采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桓譚《新論》進一步認為:"《左氏》經(jīng)之與傳,猶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經(jīng)而無傳,使圣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楊伯峻在《左傳》一文中歸結《左傳》傳《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種:即"說明《春秋》書法、用事實補充《春秋》、訂正《春秋》的錯誤和增加無經(jīng)的傳文。"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和《春秋》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西漢的今文經(jīng)博士即"謂《左氏》為不傳《春秋》"。晉人王接說:"接常謂《左氏》辭義贍富,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jīng)發(fā);《公羊》附經(jīng)立傳,經(jīng)所不書,傳不妄發(fā),于文為儉,通經(jīng)為長。"陳商說:"孔圣修經(jīng),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緣飾經(jīng)旨,蓋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為經(jīng),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
    清人劉逢祿、皮錫瑞均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皮錫瑞在《經(jīng)學通論·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說,并且引用莊公二十六年《傳》:“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倍蓬A《集解》云:“此年《經(jīng)》、《傳》各自言其事者,或《經(jīng)》是直文,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傳》不復申解,但言傳事而已?!薄?BR>    《左傳》有不少解經(jīng)的內(nèi)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顯是加工的痕跡,多數(shù)都沒有與傳文融為一體。宋人林栗說:“《左傳》凡言君子曰是劉歆之辭?!薄洞呵铩返囊恍┙?jīng)文沒有相應的《左傳》傳文,例如《春秋·隱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預注:“無傳?!?BR>    《左傳》的傳文沒有相應的《春秋》經(jīng)文,例如《左傳·襄公十五年》:“(冬)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蟜送葬?!贝藯l無相應的《春秋》經(jīng)文。亦有“《經(jīng)》、《傳》不盡同”“《經(jīng)》后之《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