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西湖的綠》教案及反思

字號:

《西湖的綠》這篇課文著重講了靈隱的“綠”、蘇堤的“綠”、花港觀魚的“綠”,酣暢淋漓地表現(xiàn)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表達了作者發(fā)自內心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設計理念:
    讀賞結合,引導學生品味西湖“綠”的豐富多彩,通過讀讀﹑劃劃﹑想想﹑畫畫﹑說說等活動研讀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會寫法,領略西湖的美麗。
    設計特色:
    以“導游寫解說詞”為手段,通過準備和表述導游解說詞等語文實踐活動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了解西湖“綠”的特點,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研讀全文,了解課文順序,明確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
    學字詞,理層次,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學以致用。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運用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學會本課大部分生字,學習部分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杭州西湖嗎?對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學生互相交流有關西湖的資料信息)
    2、愿意作為一名導游帶領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嗎?那就讓我們?yōu)閷в螠蕚湟环萁庹f詞,讓我們去看看這人 間天堂——美麗的西湖吧!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課件展示,整體感知。
    過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說過寫過,你愿意更勝一籌嗎?
    1、師生共賞西湖美景。 (課件展示初夏西湖錄像片段)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綠”。 (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時在課題中“綠”的下面板書▲)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過渡:為了能把導游的解說詞寫得更完美,只憑感覺不行,我們要認真研究手中的課文資料。
    1、教師范讀,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 (西湖的“綠”)
    2、明確學習任務: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書反復讀讀記記
    3、學生按自然段讀文,檢查預習情況。
    4、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請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2)強調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重點教學“隱”“徑”“縫”“曠”“職”“港”等字)
    (3)強調“幽”字的筆順。 幽: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
    (4)“參”是多音字。 參cān(參加)shēn(人參)cēn參差{ci}不齊)
    (5)重點詞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延伸。
    蒼翠: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
    鮮嫩:新鮮,嬌嫩。
    心曠神怡:曠:空闊,開朗。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幽靜:沉靜而安閑。
    布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隨意的,漫不經(jīng)心的散步。很悠閑。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課件出示要求:讀通全文,做到讀準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斷不破句)
    2、交流檢查通讀情況。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師生穿插評議)
    3、快速讀文,理清層次。
    (1)全文是按什么順序描寫西湖的“綠”? (觀景順序)
    (2)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雨中靈隱的“綠” 第二自然段:蘇堤的“綠” 第三自然段:花港觀魚的“綠” 第四自然段:整體印象
    五、抓重點,延伸下文。
    過渡:幾遍讀文,讓我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確確是“綠意撲眼而來”,因而一個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點?(“綠”) 令人叫絕的是,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下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研讀﹑準備,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以導游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為契機,深入研讀探究課文,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入情入鏡地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回顧全文。
    1、齊讀課題
    2、學生回憶: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 什么?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在課題“綠”字下面板書“▲”,同時板書“觀景順序”)
    二、抓住“綠”,整體感知。
    過渡:那就讓我們這些導游們以“綠”為突破口,先走進“綠”的世界吧!
    1、課件呈現(xiàn)一片“綠”的廣闊天地。
    (1)老舍《草原》
    (2)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豐富多彩,柔情萬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充分朗讀,盡情想象,感受“綠”意)
    三、突破“綠”,研讀全文。
    過渡:那么“綠”究竟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樣抓“綠”的?作為導游一定要突破呦!
    1、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幾處“綠”? (靈隱——蘇堤——花港觀魚)
    2、移情入文,激趣質疑。
    (1)仔細讀文,看你能發(fā)現(xiàn)多少含有“綠”或表示“綠”的詞語。
    (2)小組交流,然后匯報,談感受。 (點撥:“心曠神怡”﹑“莽莽蒼蒼”等詞語的意思)
    3、充分朗讀,在讀中品味文字與景物的雙重美。
    (1)請同學們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那里的“綠”有什么特點?
    (2)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
    4、集體研讀,交流成果。
    (1)由選擇方法;
    ①讀一讀,想一想。 (認為能體現(xiàn)“綠”的部分)
    ②圈一圈,劃一劃。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
    ③畫一畫,說一說。 (想象畫面,大膽表述) 學生交流可能不按課文順序,教師相機調控策略。
    (2)預設學案及策略
    ① 雨中靈隱的“綠” 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 多彩 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
    ② 蘇堤的“綠” 古怪,莽莽蒼蒼 多姿 鮮嫩可愛,如„„如„„如„„如„„ 堅忍不拔
    ③ 花港觀魚的“綠” 初春的楊柳那樣鮮,那樣亮。 多情 有生命力 初夏的荷葉更成熟,生機勃勃。 ( 可能學生說的與預設的不一樣,但不管說什么,只要是讀中所悟,都應積極鼓勵。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熏陶。)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強調語速宜緩,體現(xiàn)一邊讀一邊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綠”,積累運用。
    過渡:作為一名導游,請選一處景點,根據(jù)課文的描述,盡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別有風情的“綠”,夸耀一下西湖的美麗。
    1、學生準備解說詞。 (可以配動作,加表情)
    2、解說時,師生作為游客可提出問題,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西湖“綠”的與眾不同,感悟“綠”的美麗。
    五、創(chuàng)造“綠”,升華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樣抓“綠”的,學習寫法。
    2、仔細觀察生活周圍的“綠”,模仿《西湖的綠》寫一篇《××的綠》
    教學反思1
    漢語言文字的這種豐富性、形象性、靈動性、模糊性等特點呼喚語文教學的感性回歸。感性教學是形象化的教學。感性意味著生存方式的直觀、形象、生動,它是一個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種可視、可聽、可聞、可觸、可嘗、可感的教學?!段骱木G》綠得多姿多彩,豐滿厚重。設計注重讀悟結合,讀中顯形、悟中晰形、說中賞形,大限度地將文本語言轉化成形象,讓其清新而豐厚!
    感性教學是情感體驗的教學。感性意味著以情感為核心的心理能力。因此感性教學是發(fā)展情感體驗能力的教學?!段骱木G》難道僅僅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如果教者心中只見其景,不見景后之人,那么其設計、教學只會蜻蜓點水,不能深入人心了。殊不知作家宗璞先后曾三次游西湖,卻對西湖沒有一個好印象,這是她第四次游西湖迥然不同的感受,領略了西湖的綠。文中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讀者透過西湖的綠,感受到作者心中流淌著的對西湖的濃濃情懷;領略到西湖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所以設計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悟,讀中悟情、讀中通情、讀中升情,大限度地將自我情感融入綠景之中,直至通達作者心靈。
    感性教學是個性飛揚的教學。感性意味著生存的獨特性,感性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要求尊重個體生命,張揚個性,充分調動和發(fā)展個體能動性。《西湖的綠》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學生以自主選擇、自我表達的機會和空間,在多元生成的課堂里讓語言再生,精神奔涌,教師悉心呵護他們的生命發(fā)展。
    國語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感性的語文課堂應該放飛浪漫的詩情,充實睿智的感悟,激發(fā)豪邁的胸襟,應該給予兒童超凡脫俗的精神層面的提升,促使兒童在智慧和感情兩方面增添深層積淀。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師者不就是蕩水、擊石?讓我們去努力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詩人,去奏響他們心中的詩的琴弦,讓語文插上詩意的翅膀,載著年輕的心靈飛向想象的藍天,去感受那浩淼和澄凈吧!
    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華麗的辭藻向我們展現(xiàn) 了西湖秀麗的景色,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我上完這節(jié)課的感受,那只能用“陶醉”這個詞了。我和我的學生們都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當中,陶醉在這優(yōu)美的詞句當中。讀著讀著,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著碧澄澄的水嘩嘩地流著,有一種驚奇自在心中。
    在這節(jié)課當中,我的教學手段只是朗讀加想像。讓學生美美地讀,讀出自已的感受,讀出自已的韻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著自已已置身于這獨特的美景當中,那可愛的古怪的樹綠得發(fā)光,綠得發(fā)亮,真是一種沉醉,一種迷戀。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去交流。
    感悟大家筆下的西湖的綠。我主要從兩個方面培養(yǎng)孩子;
    1、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 感悟語言之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我們要把自主 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課教學中,讓 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細讀品味,找出認為美的句子并說 說美在哪里?只有細心去欣賞、體會,才能說出美在何
    2、培養(yǎng)學生 的朗讀能力,讀中悟情。這是一篇語言精美的散文,應該在學生感悟 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培養(yǎng)語感。學生選擇景點并體驗那兒的“綠”的特點,再通過朗讀表現(xiàn) 這種“綠’。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感悟、積累,讓他們讀得明白, 讀得清楚,讀得帶勁,讀得入情。從而,把文章讀美了。
    其實,我想語文教學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外,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在這學習當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