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d t n l》教案及反思

字號: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符,要想讓學生學得快,掌握得牢,就要變無趣為有趣。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案
    課前準備
    1.課件,拼音卡片,寫有聲母、韻母的房子圖兩個,寫有6個單韻母和8個聲母的信封圖。(教師)
    2.橡皮泥。(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導入
    1.摘蘋果。出示一幅蘋果樹掛圖,樹上結(jié)著6個單韻母蘋果和6個聲母蘋果。引導學生仔細看看:這些蘋果分別叫什么名字?自己輕聲讀一讀。
    2.請一名學生上來,把這些蘋果摘下來,分成兩盤,(出示兩個有編號的空果盤圖)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分。
    預設:因為ɑ、o、e、i、u、ü是韻母,所以把它們放在1號盤子里,b、p、m、f、y、w是聲母,所以把它們放在2號盤子里。
    3.開小火車讀1號盤子里的單韻母。
    4.引導學生想一想:讀聲母時要注意什么?(聲音要短。)
    5.指名讀聲母。
    6.引入新課:聲母是個大家庭,它們共有23個兄弟呢!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第4課中的4個聲母d、t、n、l。
    設計意圖: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因此,在檢查復習時,為了避免簡單、枯燥,創(chuàng)設了摘蘋果的情境,學生從上課伊始,就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激勵,從而喚起學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圖文結(jié)合,學習音、形
    1.課件出示字母d、t、n、l。
    2.指名試著讀一讀,然后提問:你們見過它們嗎?
    預設:我在幼兒園里學過d、t、n、l這四個聲母。
    我媽媽教過我d的讀法。
    我問過奶奶t念什么。
    3.學生同桌互讀d、t、n、l。
    4.學生個別讀,教師相機講解發(fā)音要領:發(fā)d時,感覺不到氣流沖出。發(fā)t時,有較強的氣流沖出。發(fā)n時,氣流是從鼻腔出來。發(fā)l時,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
    5.教師出示d、t字母卡片,學生開火車認讀d、t,教師及時糾正錯誤口形。
    6.學生捏著鼻子發(fā)l的音,體會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松開鼻子發(fā)n的音,體會氣流從鼻腔出來。
    7.出示n、l字母卡片,學生開火車認讀。
    8.課件出示教材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設:我發(fā)現(xiàn)圖中立起來的鼓和旁邊的鼓棒組成了聲母d。
    跳舞的姐姐拿的傘把像聲母t。
    舞臺上藝術節(jié)的彩門像聲母n。
    打架子鼓的小哥哥手中拿的鼓棒像聲母l。
    9.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畫編一首字母歌。
    預設:敲小鼓ddd,小傘把ttt,
    一個門洞nnn,小鼓棒lll。
    10.課件出示兒歌,指名領讀、同桌對讀、男女生對讀。
    11.引導學生說說還有什么方法能記住它們。
    12.課件出示d和b、p;n和m;t和f;l和i。引導學生比較每組字母之間有什么不同。
    13.課件出示“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小傘把ttt,一根拐棍fff,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一根小棍lll”。學生自由讀、同桌對讀、小組對讀。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的設計,巧妙地運用了“情境圖”和“語境歌”?!罢Z境歌”短小精悍,語言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學的字母同已有的口語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化難為易。另外,當單調(diào)的拼音字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結(jié)合在一起時,學生就會愉快地記住拼音的樣子。加上兒歌是孩子們自己參與編出來的,很有成就感,所以印象深刻。
    三、觀察思考,學習書寫
    1.指導學生觀察書中d、t、n、l四個拼音娃娃分別住在四線格幾樓。
    預設:d、t、l住在一格和二格,n住在二格。
    2.指導書寫d。
    (1)課件演示聲母d的筆順,學生書空。
    (2)指名說說d的筆順。
    (3)教師在四線格里范寫d,重點講解半圓要占滿中格,豎從上格三分之二處起筆,到三線收筆。
    (4)學生在四線格內(nèi)獨立仿寫兩個d。
    (5)投影展示書寫較好的范例,引導學生說說哪里值得自己學習。
    3.指導書寫t、n。
    按照指導書寫d的方法“教師范寫——學生仿寫——互相評價——再練寫”指導學生書寫t、n,引導學生注意每個字母的占格、筆順、筆畫位置等。
    4.學生獨立仿寫l。
    設計意圖:書寫在低年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時分為三個層次,指導書寫d時特別細致,從筆順開始,再到每筆起、收筆位置,占格等,教師都做了一一的講解;在指導書寫t、n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觀察、書空、仿寫中漸漸掌握每個字母的書寫要領及方法,讓學生體會到細心觀察在書寫中的重要性;在書寫l時,學生基本掌握觀察方法,又由于這個字母比較簡單,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練寫。與此同時,在交流展示作品中,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書寫的樂趣。
    四、動手操作,鞏固認識
    1.捏一捏。操作規(guī)則:學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一捏今天認識的拼音娃娃,可以獨自進行,也可以與同桌討論合作。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動。
    3.展示捏好的作品,請全體同學欣賞,結(jié)束全課。
    設計意圖:獨特的教學手段再次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饒有興趣的欣賞、展示是對學生內(nèi)在需求的好饋贈。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會成為學生記憶中永恒的財富。
    第二課時
    一、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1.游戲《送信》,教師把聲母房、韻母房圖貼到黑板上,引導學生替生病的馬伯伯把寫有聲母d、t、n、l,韻母ɑ、e、i、u、ü的信,送到相應的房子里。
    2.指學生到前邊逐一送信。
    3.集體訂正后齊讀拼音。
    4.引入新課,這五個單韻母與這四個聲母相遇,又會組成哪些音節(jié)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d、t、n、l和單韻母的拼讀。
    設計意圖:游戲活動能喚起孩子學習的欲望和熱情,有趣的“送信”游戲,一下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情緒高漲進入角色,愉快接受學習,在輕松的氛圍中達到鞏固復習舊知的目的。
    二、聯(lián)系生活,學習拼讀
    1.學習n的拼讀。
    (1)教師拿出單韻母ü和聲母n,組成音節(jié)nü,學生自由練習拼讀三遍。
    (2)學生領讀、小組賽讀音節(jié)nü。
    (3)教師板書音節(jié)nǚ,學生借助打手勢自由練習拼讀一遍。
    (4)學生個別讀、開火車讀nǚ。
    (5)讀這個音節(jié)時,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我是一個女孩兒。
    媽媽是女人。
    姥姥有兩個女兒。
    (6)引導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拼音卡片,擺一擺,看看聲母n還能和剩下的單韻母組成哪些音節(jié)。
    (7)指名匯報。
    (8)課件出示ná、né、nǐ、nù四個音節(jié),同桌對讀,讀錯的多讀幾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9)指名領讀四個音節(jié)。
    2.學習l的拼讀。
    (1)教師從房子圖上拿出聲母l,和單韻母ü組成音節(jié)lü,指3名同學試拼。
    (2)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個別讀。
    (3)教師板書lǘ音節(jié),學生借助打手勢自由練習拼讀一遍。
    (4)學生開火車讀lǘ。
    (5)教師引導學生用lǘ說一句話。
    預設:爺爺家有一頭小毛驢。
    毛驢在草地上跑。
    毛驢的叫聲很大。
    (6)引導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拼音卡片,擺一擺,看看聲母l還能和剩下的單韻母組成哪些音節(jié)。
    (7)指名匯報。注意:當學生提到l和o能組成音節(jié)時,教師要予以糾正,把正確的音節(jié)寫在黑板的一角,但不用告訴理由。如果學生拼出了三拼音節(jié),教師予以鼓勵,但不做重點講解。
    (8)課件出示lā、lè、lì、lù四個音節(jié),學生個別讀、領讀、小組開火車讀。
    3.學習d、t的拼讀。
    (1)學生四人一組,組長任意拿出一張音節(jié)卡片,指名拼讀,讀對了其他組員跟讀,讀錯了其他組員糾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讀對多的組獲勝。
    (2)課件出示dǎ、dé、dī、dú、tā、tè、tí、tú八個音節(jié),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開火車讀。
    (3)用你喜歡的音節(jié)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通過生動有趣的說、講活動,幫助學生將生活與拼音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知道“生活即是課本,生活即是知識,學為了用,用為了促進學”這里設計的“用你喜歡的拼音說一句話”既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學以致用,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
    三、學習生字,朗讀兒歌
    1.課件出示“馬路”“泥土”的圖片,引導學生說說。
    2.課件出示帶有音節(jié)的生字卡片“馬、土、不”,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指名領讀帶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師出示不帶音節(jié)的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5.教師范讀兒歌。
    6.學生自由讀兒歌,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音節(jié)請教老師或同桌。
    7.指2~3名學生朗讀兒歌。
    8.男女生對讀兒歌。
    9.齊讀兒歌。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教學漢字時,根據(jù)拼音是識字的手段,將學習拼音與識字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體會拼音在識字中的作用。
    反思一
    在教學d、t、n、l時,我努力選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樂于被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飽滿熱情。游戲是孩子們快樂求知的源泉,本課的設計中穿插了一些游戲,整堂課下來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有個別環(huán)節(jié)學生由于沉浸在游戲的快樂體驗中,有些管不住自己,課堂稍顯混亂,雖然我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但還是未見成效,游戲與知識之間如何更緊密的結(jié)合,才能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將是自己下一個思考的問題。
    反思二
    教完dtnl,有很多孩子對于b和d的音形還不能正確區(qū)分開來,我就引用了孩子學習b時的新方法——手型表示字母,左拇指向上bbb,右拇指向下ddd,通過做手勢得以正確區(qū)分,這樣孩子們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不僅記住了他們的形狀,而且還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
    本節(jié)中n和l的發(fā)音也是個難點,我根據(jù)n和l在口腔中發(fā)音的獨特方式進行一個小小的口腔模擬實驗:假設右手是舌頭,左手是口腔中的上腭,利用手的變化來模擬n和l發(fā)音時口腔里的狀態(tài),讓孩子更直觀地體會n和l發(fā)音時的不同,體會鼻音的特殊發(fā)音方式。發(fā)音有困難的孩子在我的幫助下也能慢慢體會出n、l的不同。通過反復練習加深孩子的印象,讓他們能做到通過“聽”就能區(qū)分出n、l。對于基礎較差的孩子,我仍以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多進行模仿練習,我通過減慢發(fā)音速度讓他們體會字母發(fā)音的口型以及發(fā)音的部位,讓孩子學習、模仿發(fā)音方法。在教學音節(jié)時,采用對比的方法分辨n、l與同一韻母拼讀成音的細微差別。后通過帶調(diào)拼讀,讓學生聯(lián)系一下生活中語言環(huán)境,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深對新聲母的體會。如,n—ù→nù是發(fā)怒的“怒”,l—ù→lù是馬路的“路”;n—ǚ→nǚ是女同學的“女”,l—ǚ→lǚ是旅行的“旅”。當孩子經(jīng)過一番周折,終于會讀了,我和孩子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我始終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
    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diào)控。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好動或特別內(nèi)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