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下面是分享的中篇民間傳說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倉頡造字的傳說】
相傳,皇帝有一位史官,叫倉頡,專管文件材料和記錄國家大事。可是那時候沒有紙和筆。連文字也沒有,拿什么來記錄呢?用繩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掛滿繩子。橫著掛的是比較粗的主繩,每一根主繩上也都垂著一些較細的繩子。細繩上有些打了結,有些打了套,有些還掛著各式各樣的貝殼。這些繩子就是幫助記憶的工具。“結繩記事”是那時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說,一根白色的主繩代表羊,下邊垂著的細繩的數(shù)目就代表羊的數(shù)目。一條細繩代表一,兩條細繩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條細繩中間打個結。
然而倉頡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舉行過多少祭祀呀,打過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記載。
“我簡直變成了蜘蛛……”倉頡漸漸地發(fā)起愁來。事情一天一天多起來,難道老是增添繩子嗎?
有一天,倉頡走近孩子身邊一瞧:啊,墻上畫著牛、羊、陶器;孩子念著“三”又是在羊的下邊刻了三個點,念著“十”,再在陶器的下邊先刻一條豎線,然后在豎線的中間刻上一個粗粗的圓點。倉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圓點不就是繩子上打的結嗎?用刻劃的方法代替結繩,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馬上照著孩子的辦法做。
可是日子一長,倉頡又發(fā)愁了。畫圖畫也并不簡單。畫老虎得像老虎,畫得不好就像貓;畫陶缽得像陶缽,畫得不好就像碗。況且,祭祀、打仗、紡織……該怎么畫呢?
這天,倉頡跟隨老獵人去打獵。他們走進了樹木參天的大森林,獵人在一棵大樹旁邊停了下來,彎著腰,仔細地在地面搜尋,嘴里還喃喃地說:“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邊走,能夠獵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眰}頡感到新奇,趕忙問個究竟。獵人指著地面的痕跡說:“你看,這些都是鳥獸留下的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每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BR> “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眰}頡突然又想到:我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號來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開始設計用符號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畫個羊頭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這種用符號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體事物可以記錄,連一些不很具體的意思,比如“冷”、“快”、“遠”……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了。真是個好辦法??!
倉頡設計的符號,不但自己使用,而且傳授給各部落的人。這些符號逐漸推廣開來。經過許多人的補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們有了文字,老一輩的經驗可以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相隔很遠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方便了,人類的進步也更快了。于是倉頡的名字傳遍四方。
【火燒島傳說】
火燒島在臺灣島東邊的東海里,距離臺東有幾十里。火燒島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阿里山下住著阿里和阿里嫂夫妻倆。他們有一個兒子叫阿溝。夫妻倆對兒子寶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天氣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氣熱了,夫妻倆輪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兒子漸漸長大了,能講話、走路了。夫妻倆更加疼愛,"乖乖,乖乖"不離口。兒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千方百計找來給他吃,給他玩,總怕兒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飯后,夫妻倆帶著兒子在門外散步。月亮出來經過對面高山頂。兒子看見了,于是指著月亮說:"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頂摘下來給我玩。"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懇求地說:"懸崖峭壁的高山,怎么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兒子可不聽這話,他身子搖了兩搖就滾在地上大哭。過去,兒子一打滾,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計滿足他的要求,可現(xiàn)在這個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難住了。媽媽慌忙拉起兒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摟著兒子說:"乖乖,莫滾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給你。"她轉過頭來惡狠狠地罵阿里:"你呀,做什么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給阿溝玩!"
阿里無可奈何爬上山去,艱難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浹背,爬得手腳打顫。山下的兒子卻在不斷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給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腳踏上了一塊松石,連人帶石骨碌碌滾下山腳,腦殼開了,手腳斷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爛南瓜。
阿里嫂抱著阿溝去看,她的心像刀絞那么痛,眼淚撲籟籟流下來。兒子阿溝也舞手踢腳地大哭起來,可他卻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沒有摘月亮下來:"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這里躺著睡覺,晤唔唔……"媽媽也順著兒子的心意,指著阿里罵道:"你不摘月亮下來給阿溝玩,你該死!"
埋葬了阿里以后,阿里嫂照樣溺愛兒子,縱容幾子。兒子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稱作阿里嬸了。她的兒子發(fā)展到又偷牛,又偷糧,還招集一幫壞人大搞綁架、殺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組織起來打阿溝這幫壞蛋。
阿溝帶領一隊壞蛋渡海去占領了南寮島,把島上的老百姓統(tǒng)統(tǒng)殺光。還經常乘船到臺東、大麻里、都蘭,綁架百姓,搶掠財物,放火燒村,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來責備阿里嬸:"你呀,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現(xiàn)在害得我們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覺得難過嗎?你有罪啊!"后來,那隊壞蛋竟然搶到了阿里嬸家,搶走了她的雞、豬和糧食,還打傷了阿里嬸。這時,阿里嬸才醒悟過來。
于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禱告,請求瑪祖婆除掉這個禍。天上飛下來一只高大的火雞,腳根長,嘴下垂著紅彤彤的皮肉,像一團火。它來到阿里嬸家說:"阿里嬸,瑪祖婆派我下來噴火球燒死南寮島上的壞人,你同意嗎?那里面可有你的兒子阿溝啊。"阿里嬸恨恨地說:"阿溝不是我的兒子,燒吧,燒吧,燒光那一群壞蛋!"
火雞站在臺東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頭長鳴一聲,張開大口,嘩嘩嘩,吐出大團的紅火焰,一串串地飛向南寮島,火在南寮島上劈里巴啦燃燒起來,灰煙飛騰,火焰沖天。
阿里嬸和百姓一同大叫:"燒呀,燒呀,燒死那一群壞蛋!"火雞口里的火球不斷地噴過去,燒呀,燒呀,南寮島上的壞蛋通通被燒成了焦炭,連石頭也燒紅了。阿里嬸眼淚不滴一顆,只是連聲呼喊:"燒呀,燒呀,燒得好!燒得好!"
后來,人們就把南寮島稱為火燒島,只有一個鎮(zhèn)還稱做南寮鎮(zhèn)。
【放羊娃與牡丹花】
有一天,太陽偏西了,放羊娃趕著羊群回家。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上丟著一枝碗口大的粉紅色的牡丹花,那花兒又嫩又俊。一會兒,那花兒開得又大又俊,放羊娃把花兒拾了起來,插在自己的破氈帽上,帶回家了。
到了山洞邊,放羊娃連忙在洞門口挖了個小坑,把牡丹花栽了下去,還澆了點清水。有了牡丹花作伴,他覺得自己再不是那么孤單,這一夜,放羊娃睡得又香又甜。
第二天早晨起來,放羊娃先跑去看牡丹?;▋洪_得比昨天還大,美麗極了。他又給牡丹澆了兩碗清水,便趕著羊群放牧去了。晚上,放羊娃回到洞里,洞里打掃得干干凈凈,炕上鋪著新氈,一頭放著新被子、新褥子和花枕頭,另一頭是兩個大紅木箱子,銅扣、銅環(huán),亮閃閃的。炕當中還放了一個小炕桌,炕桌上面放著兩碟菜,三大碗扯面條,還有一雙筷子,那碗面還冒著熱氣哩。他心想:這樣好鋪蓋、好吃喝也許是誰可憐我,給我準備下的吧。
于是,他美美地吃了一頓。晚上,生平第一次在炕上睡了個舒服覺。
第二天早上,他照樣給牡丹花澆了兩碗清水,就去放羊了。晌午回家一看,不知是誰又給他把飯做好了。晚上,他下決心,要在明天弄個清楚。
天麻麻亮放羊娃趕著羊群走了??墒亲卟欢噙h,便丟下羊群,一個人回來,蹲在洞門口一個大石頭背后,偷偷地朝洞門口望著。忽然,門口的那朵牡丹花動了起來,變成了一個姑娘。那姑娘又是掃地,又是做飯,一會兒,就全做好了。放羊娃上前喊道:"阿姐!這兩天是你給我做飯哩!"那姑娘就向放羊娃說了實話:"我不是人,也不是花,我是月宮里的仙女。"那姑娘慢慢地說:"我在天上看見你日子過得難腸得很,想下來給你幫忙,我認可不當神仙,也要變成一朵牡丹,來幫你。"
從此以后,小兩口就過起好日子來了。
【倉頡造字的傳說】
相傳,皇帝有一位史官,叫倉頡,專管文件材料和記錄國家大事。可是那時候沒有紙和筆。連文字也沒有,拿什么來記錄呢?用繩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掛滿繩子。橫著掛的是比較粗的主繩,每一根主繩上也都垂著一些較細的繩子。細繩上有些打了結,有些打了套,有些還掛著各式各樣的貝殼。這些繩子就是幫助記憶的工具。“結繩記事”是那時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說,一根白色的主繩代表羊,下邊垂著的細繩的數(shù)目就代表羊的數(shù)目。一條細繩代表一,兩條細繩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條細繩中間打個結。
然而倉頡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舉行過多少祭祀呀,打過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記載。
“我簡直變成了蜘蛛……”倉頡漸漸地發(fā)起愁來。事情一天一天多起來,難道老是增添繩子嗎?
有一天,倉頡走近孩子身邊一瞧:啊,墻上畫著牛、羊、陶器;孩子念著“三”又是在羊的下邊刻了三個點,念著“十”,再在陶器的下邊先刻一條豎線,然后在豎線的中間刻上一個粗粗的圓點。倉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圓點不就是繩子上打的結嗎?用刻劃的方法代替結繩,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馬上照著孩子的辦法做。
可是日子一長,倉頡又發(fā)愁了。畫圖畫也并不簡單。畫老虎得像老虎,畫得不好就像貓;畫陶缽得像陶缽,畫得不好就像碗。況且,祭祀、打仗、紡織……該怎么畫呢?
這天,倉頡跟隨老獵人去打獵。他們走進了樹木參天的大森林,獵人在一棵大樹旁邊停了下來,彎著腰,仔細地在地面搜尋,嘴里還喃喃地說:“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邊走,能夠獵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眰}頡感到新奇,趕忙問個究竟。獵人指著地面的痕跡說:“你看,這些都是鳥獸留下的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每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BR> “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眰}頡突然又想到:我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號來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開始設計用符號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畫個羊頭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這種用符號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體事物可以記錄,連一些不很具體的意思,比如“冷”、“快”、“遠”……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了。真是個好辦法??!
倉頡設計的符號,不但自己使用,而且傳授給各部落的人。這些符號逐漸推廣開來。經過許多人的補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們有了文字,老一輩的經驗可以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相隔很遠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方便了,人類的進步也更快了。于是倉頡的名字傳遍四方。
【火燒島傳說】
火燒島在臺灣島東邊的東海里,距離臺東有幾十里。火燒島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阿里山下住著阿里和阿里嫂夫妻倆。他們有一個兒子叫阿溝。夫妻倆對兒子寶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天氣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氣熱了,夫妻倆輪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兒子漸漸長大了,能講話、走路了。夫妻倆更加疼愛,"乖乖,乖乖"不離口。兒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千方百計找來給他吃,給他玩,總怕兒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飯后,夫妻倆帶著兒子在門外散步。月亮出來經過對面高山頂。兒子看見了,于是指著月亮說:"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頂摘下來給我玩。"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懇求地說:"懸崖峭壁的高山,怎么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兒子可不聽這話,他身子搖了兩搖就滾在地上大哭。過去,兒子一打滾,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計滿足他的要求,可現(xiàn)在這個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難住了。媽媽慌忙拉起兒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摟著兒子說:"乖乖,莫滾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給你。"她轉過頭來惡狠狠地罵阿里:"你呀,做什么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給阿溝玩!"
阿里無可奈何爬上山去,艱難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浹背,爬得手腳打顫。山下的兒子卻在不斷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給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腳踏上了一塊松石,連人帶石骨碌碌滾下山腳,腦殼開了,手腳斷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爛南瓜。
阿里嫂抱著阿溝去看,她的心像刀絞那么痛,眼淚撲籟籟流下來。兒子阿溝也舞手踢腳地大哭起來,可他卻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沒有摘月亮下來:"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這里躺著睡覺,晤唔唔……"媽媽也順著兒子的心意,指著阿里罵道:"你不摘月亮下來給阿溝玩,你該死!"
埋葬了阿里以后,阿里嫂照樣溺愛兒子,縱容幾子。兒子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稱作阿里嬸了。她的兒子發(fā)展到又偷牛,又偷糧,還招集一幫壞人大搞綁架、殺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組織起來打阿溝這幫壞蛋。
阿溝帶領一隊壞蛋渡海去占領了南寮島,把島上的老百姓統(tǒng)統(tǒng)殺光。還經常乘船到臺東、大麻里、都蘭,綁架百姓,搶掠財物,放火燒村,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來責備阿里嬸:"你呀,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現(xiàn)在害得我們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覺得難過嗎?你有罪啊!"后來,那隊壞蛋竟然搶到了阿里嬸家,搶走了她的雞、豬和糧食,還打傷了阿里嬸。這時,阿里嬸才醒悟過來。
于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禱告,請求瑪祖婆除掉這個禍。天上飛下來一只高大的火雞,腳根長,嘴下垂著紅彤彤的皮肉,像一團火。它來到阿里嬸家說:"阿里嬸,瑪祖婆派我下來噴火球燒死南寮島上的壞人,你同意嗎?那里面可有你的兒子阿溝啊。"阿里嬸恨恨地說:"阿溝不是我的兒子,燒吧,燒吧,燒光那一群壞蛋!"
火雞站在臺東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頭長鳴一聲,張開大口,嘩嘩嘩,吐出大團的紅火焰,一串串地飛向南寮島,火在南寮島上劈里巴啦燃燒起來,灰煙飛騰,火焰沖天。
阿里嬸和百姓一同大叫:"燒呀,燒呀,燒死那一群壞蛋!"火雞口里的火球不斷地噴過去,燒呀,燒呀,南寮島上的壞蛋通通被燒成了焦炭,連石頭也燒紅了。阿里嬸眼淚不滴一顆,只是連聲呼喊:"燒呀,燒呀,燒得好!燒得好!"
后來,人們就把南寮島稱為火燒島,只有一個鎮(zhèn)還稱做南寮鎮(zhèn)。
【放羊娃與牡丹花】
有一天,太陽偏西了,放羊娃趕著羊群回家。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上丟著一枝碗口大的粉紅色的牡丹花,那花兒又嫩又俊。一會兒,那花兒開得又大又俊,放羊娃把花兒拾了起來,插在自己的破氈帽上,帶回家了。
到了山洞邊,放羊娃連忙在洞門口挖了個小坑,把牡丹花栽了下去,還澆了點清水。有了牡丹花作伴,他覺得自己再不是那么孤單,這一夜,放羊娃睡得又香又甜。
第二天早晨起來,放羊娃先跑去看牡丹?;▋洪_得比昨天還大,美麗極了。他又給牡丹澆了兩碗清水,便趕著羊群放牧去了。晚上,放羊娃回到洞里,洞里打掃得干干凈凈,炕上鋪著新氈,一頭放著新被子、新褥子和花枕頭,另一頭是兩個大紅木箱子,銅扣、銅環(huán),亮閃閃的。炕當中還放了一個小炕桌,炕桌上面放著兩碟菜,三大碗扯面條,還有一雙筷子,那碗面還冒著熱氣哩。他心想:這樣好鋪蓋、好吃喝也許是誰可憐我,給我準備下的吧。
于是,他美美地吃了一頓。晚上,生平第一次在炕上睡了個舒服覺。
第二天早上,他照樣給牡丹花澆了兩碗清水,就去放羊了。晌午回家一看,不知是誰又給他把飯做好了。晚上,他下決心,要在明天弄個清楚。
天麻麻亮放羊娃趕著羊群走了??墒亲卟欢噙h,便丟下羊群,一個人回來,蹲在洞門口一個大石頭背后,偷偷地朝洞門口望著。忽然,門口的那朵牡丹花動了起來,變成了一個姑娘。那姑娘又是掃地,又是做飯,一會兒,就全做好了。放羊娃上前喊道:"阿姐!這兩天是你給我做飯哩!"那姑娘就向放羊娃說了實話:"我不是人,也不是花,我是月宮里的仙女。"那姑娘慢慢地說:"我在天上看見你日子過得難腸得很,想下來給你幫忙,我認可不當神仙,也要變成一朵牡丹,來幫你。"
從此以后,小兩口就過起好日子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