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懷念舊友舊事的詩作,抒寫了對友人的憶念及獨登江樓時的惆悵之情。下面是分享的古詩詞《江樓舊感/江樓感舊》原文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江樓舊感/江樓感舊》
唐代: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
【譯文】
我獨自登上江樓不由得思緒萬千,眼前月光皎皎如水流淌,江水澄瑩如天。
曾經(jīng)與我一同來此賞景觀月的人現(xiàn)在在哪里呀?這兒的風(fēng)景一如去年,沒有變化。
【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舊友舊事的詩作,抒寫了對友人的憶念及獨登江樓時的惆悵之情。前二句寫詩人夜登江樓,所見只有江天月色。后二句由今思昔,寫出風(fēng)光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詩語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摯,詩人運筆自如,寫舊事則虛實相間,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shù)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雋永的韻味。
“獨上江樓思渺然”,語同隨口說出,但情致綿渺,引人遐思。而這一句至少可以體味到以下幾層意思:首先是“獨”字的運用,寫詩人處境之寂寞,身邊無人陪伴因而在這樣一個月涼如水的夜晚獨自出行;其次是“上江樓”,在古人的傳統(tǒng)中,“登高”和愁思似乎不可分割,詩人此刻一定是有什么憂心之事;第三,“思茫然”,詩人的心境顯然并不安寧。此句寫詩人獨自登上江邊之樓的情形,“獨上”寫行動,“思渺然”寫心理。敘事之中挾以情韻,使其獨倚高樓、寂寞沉思的情態(tài)形象生動。
“月光如水水如天”,這一句故意將筆移開去從容寫景,進一層點染“思渺然”的環(huán)境氣氛。登上江樓,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因為江水是流動的,月光就更顯得在熠熠閃動?!霸鹿馊缢?,波柔色淺,宛若有聲,靜中見動,動愈襯靜。詩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見月影倒映,恍惚覺得幽深的蒼穹在腳下浮涌,意境顯得格外幽美恬靜。整個世界連同詩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無邊的迷茫恬靜的月色水光之中。這一句,詩人巧妙地運用了疊字回環(huán)的技巧,一筆包蘊了天地間景物,將江樓夜景寫得那么清麗絕俗。這樣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盡情陶醉了。
然而,詩人卻道出了一聲聲低沉的感喟:“同來望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薄巴瑏怼迸c第一句“獨上”相應(yīng),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懷。原來詩人是舊地重游。去年也是這樣的良夜,詩人結(jié)侶來游,憑欄倚肩,共賞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歡快的。曾幾何時,人事蹉跎,昔日伴侶不知已經(jīng)飄泊何方,而詩人卻又輾轉(zhuǎn)只身來到江樓。面對依稀可辨的風(fēng)物,縷縷懷念和悵惘之情,正無聲地啃嚙著詩人孤獨的心。寫到這里,詩意豁然開朗,篇首“思渺然”的深遠意蘊得到充分展示,詩人江樓感舊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絕句律詩,一般不宜寫得太實,而應(yīng)“實則虛之”,這才會有余情余味。這首詩,詩人運筆自如,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shù)美,促使讀者產(chǎn)生無窮的聯(lián)想。詩中沒有確指登樓的時間是春天還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還是女,是家人、情人還是朋友,“同來”是指點江山還是互訴情衷,離散是因為世亂飄蕩還是情有所阻,這一切都隱藏在詩的背后。只有充分發(fā)揮想象,才能充分領(lǐng)略這首小詩的幽韻和醇美。
擴展閱讀:趙嘏軼事典故
江蘇山陽人趙嘏,字承祐,他在武宗會昌二年(842年)考取進士。①事實上,他的詩名早就滿天下了;許多王公大臣也時常邀請趙嘏到他們府衙里作客,以表示對他的尊敬和推崇,但只是他所擔(dān)任的官職卻一直很低。
那年秋天,心中不無懊惱的趙嘏在登覽了京城長安后,寫了一首七律,其中有“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之句被大詩人杜牧看到,②杜當(dāng)即大為欣賞,并稱趙嘏為“趙倚樓”。要知道,這可是一個極高的評價呵!
后來趙的詩名越發(fā)響了,就連身居皇宮中的宣宗也都知道他。一次退朝后,宣宗便問宰相:“詩人趙嘏現(xiàn)在擔(dān)任了好官嗎?愛卿可把他的詩作拿來我看?!北旧硪彩窃娙说男诎掩w嘏的詩集一打開,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那首《題秦詩》,其中有句子云:
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自身同時也算是政治家的宣宗當(dāng)即便愣住了,他很不高興詩人趙嘏對時局作出這樣的解釋和擁有如此的看法,盡管那都已屬于陳年老帳了;因此,趙詩人升官愿望也就泡湯了。
這無疑是悲哀的;但更為悲哀的,趙詩人的家事居然也陷入了令人惆悵不已的境地呢。
只是許多事情往往難以預(yù)料。中元節(jié)那天,鶴林寺里人山人海,遠近的善男信女都來進香,以希企自身的愿望能夠?qū)崿F(xiàn);而趙嘏家里那容貌美麗異常的愛妾也來隨喜這場法會。正當(dāng)大家虔誠叩拜神佛之際,一位大官騎著高頭大馬從遠處過來,一時間,眾人走避不及。這大官一進來,一眼便瞥見了夾雜在眾人堆里的趙嘏愛妾,隨即吩咐手下兵士把她強行拉走。方丈見對方是權(quán)勢極大的浙帥,竟也不敢去多嘴了。而眾人更因不知就里,剎那間便都傻愣在了那里,呆立著不敢吱聲。到了第二年,業(yè)已考取進士的趙嘏在獲悉這不幸消息后,自忖他還難以跟這浙帥的威權(quán)較量,就只有自怨自艾的份兒了。面對眼前這越發(fā)黑暗下來的天色,他一邊含淚喝著苦澀的烈酒,一邊低聲吟道:
寂寞堂前日又曛,陽臺去作不歸云。
當(dāng)時聞?wù)f沙吒利,今日青蛾屬使君。③由于該詩關(guān)系到趙詩人這么一個令人凄慘欲絕的身世,它很快便傳開了。而此時,浙帥也聽到了該詩,覺得自己也真是太過分了,遂派人把她送還給寓居在長安城里的趙嘏,并捎寄一封書信以表自己那深切的歉意。趙嘏當(dāng)時正好有事要到關(guān)外去,在途經(jīng)橫水驛之際,騎在馬上的他湊巧跟這愛妾邂逅了;夫妻兩人便抱頭痛哭起來。然而誰能料到,這整整哭了一夜的趙嘏愛妾,第二天天一亮,她竟香魂渺渺,玉魄悠悠,再也沒能醒過來了。遭此驟然變故,趙嘏當(dāng)即悲痛欲絕,并把她埋葬在橫水北面容易被太陽照射到的高曠之地。
注釋:①此據(jù)《北夢瑣言》卷七及《唐詩紀事》卷五十六;而《郡齋讀書志》及《唐詩三百首續(xù)選》等則以為會昌四年中進士。至于《唐才子傳》則前后齟齬,在趙本傳稱二年,而在《馬戴傳》則又稱四年。②此七律詩題作《長安秋望》,《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續(xù)選》同之;而《全唐詩》則作《長安晚秋》,一作《長安秋夕》。幾,一作“數(shù)”。詩中另有異字不再出校。③關(guān)于沙吒利之事,具見拙著《唐詩故事余錄·章臺柳下感情深》,茲不贅。